分享

泰戈尔首次访华:鲁迅中途离去,陈独秀大骂“人妖”

 古稀老人赵 2023-11-10 发布于北京

本文内容摘自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违规,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他下雨,我的心却为他撑着伞。这就是爱。 ——泰戈尔《吉檀迦利》

1913年,《吉檀迦利》英译本出版,印度诗人泰戈尔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

当时宽容开放的时代,让民国出现了一批思想自由、文化自由的文人。他们热情吸收外来文化的力量,在中国掀起一股“泰戈尔热”,成为人人爱读的诗集《吉檀迦利》。

陈独秀曾在《新青年》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将泰戈尔置于非常高的位置:“我希望年轻人像托尔斯泰和达加尔(泰戈尔),而不是像哥伦布和安重根!”

看完《吉檀迦利》,郭沫若居然流下了“感激的泪水”。他曾感慨地说:“我真切地感觉自己找到了自己的'生命’和'生命之泉’。”

“花”与“荆棘”

1924年,泰戈尔应梁启超、蔡元培等学术领袖的邀请首次访华。

在为期49天的中国之行中,这位64岁的印度诗人被花香包围,又被尖刺刺穿。

泰戈尔首次访华:鲁迅中途离去,陈独秀大骂“人妖”

4月23日,泰戈尔抵达北京。正阳门东站,云集了梁启超、蔡元培、林长民、胡适、梁漱溟、蒋梦麟、辜鸿铭、熊希龄、范元廉等文化名人以及各界人士约四五百人。生活。 。

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当时不对外开放的北海公园破例开放了三个小时。 50多位文化名人陪同泰戈尔游览,聆听泰戈尔雄辩的演讲,被誉为一大奇观。

泰戈尔首次访华:鲁迅中途离去,陈独秀大骂“人妖”

5月7日,梁启超等人为泰戈尔举办了盛大的寿宴。晚宴的最大亮点是表演《齐德拉》,林徽因扮演奇德拉公主,徐志摩扮演爱神马达那,林徽因的父亲林昌民扮演春神戴森塔,梁思成担任布景。设计师。 。鲁迅也参加了生日聚会,但中途离开,留下“一片混乱”的字样。

泰戈尔作为诗人访问中国,为中国深厚而古老的文化服务。他结识了陈三立、程晓旭、辜鸿铭等老老少少的满族遗民,本来是一次外国诗人之间的优雅会面,却引起了新文化人的兴趣。非常不满意。此时,喧闹的追逐中涌入了许多阻力。

“咒杀”与“褒杀”

民国时期,太多文人被鲁迅骂了,就连泰戈尔也未能幸免。

上面我们提到鲁迅离开泰戈尔的生日宴会。几年后,他在一篇文章《骂杀与捧杀》中专门提到了这件事:

”他(泰戈尔)来到中国发表演讲,面前摆着竖琴,烧着香炉。左边是林长民,右边是徐志摩,各戴一顶印度帽子。徐诗人开始介绍:“干!叽叽喳喳,白云清风,银铃……当当!”他说话就像活神一样,所以我们坐在地上的年轻人失望地离开了。神与凡怎能不离开他? ”

泰戈尔首次访华:鲁迅中途离去,陈独秀大骂“人妖”

鲁迅认为,中国人颂扬泰戈尔,只会吟诗为神,这对当时的中国和青少年没有多大帮助。这完全违背了泰戈尔访华的初衷。

鲁迅的态度并不是很激烈,但陈独秀这个曾经的“台湾蜜”却对泰戈尔发起了相当猛烈的攻击。

《太咪》-《太喜》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和旗手,是中华民族和世界发展最前线的激进民主人士。

泰戈尔首次访华:鲁迅中途离去,陈独秀大骂“人妖”

在泰戈尔访华之前,国内知识分子分为三派:一是以梁启超、张君劢为首的玄学派,认为科学只能主宰物质生活,而哲学只能主宰精神生活;第二个是胡适、丁文江领导的科学派。他们认为哲学是乌托邦,生活应该由科学来统治;三是以陈独秀为首的唯物主义派,认为根本不存在“思想自由”。三者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事态逐渐变得更加激烈。

既是诗人又是哲学家的泰戈尔访问中国,自然引起了科学家和唯物主义者的怀疑。陈独秀的反应尤其激烈。他用真名和笔名写了二十多篇文章,其中一篇甚至以“《泰戈尔是一个什么东西!》”为标题。在这篇文章中,陈独秀的矛盾直接指向了泰戈尔:“请不要再散布更多的废话来迷惑我的思想世界!泰戈尔!谢谢你,中国已经有这么多各个年龄段的人妖了。”

泰戈尔的中国之路从鲜花到荆棘,并不是为了助推政治,而是成为政治斗争中的永久武器。

只能说泰戈尔来中国的时机不对。民国物质文明尚未发达,层出不穷的青年高举民主革命旗帜,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泰戈尔突然插话,强调东方精神优于西方物质文明。在前者看来,无非就是不接受或不承认的抵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