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主党的前世和今生

 激扬文字 2023-11-10 发布于四川

真主党的诞生和壮大,离不开巴以冲突,离不开以色列,离不开伊朗, 离不开叙利亚, 也离不开黎巴嫩极其复杂的国内宗教形势。

总之,这个组织的成长路程, 几乎概括了这一地区的全部热点矛盾。

可以很不负责任的讲, 真主党的出现是硬生生被时代逼出来的。

故事还是要从巴勒斯坦讲起。

乱成一锅粥

1948年, 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以后, 约旦王国拿到了分治决议中分给巴勒斯坦人的约旦河西岸以及东耶路撒冷。

注意,是吞并, 不是代管。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约旦被以色列赶出了约旦河西岸地区,一同被赶出的还有七十多万巴勒斯坦难民。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据说有四十多万进入约旦境内。

对了,同时进入约旦王国的还有1964年成立的巴解组织。

后来的事我在《中东世界三千年:黑九月事件,约旦和巴解大打出手,黎巴嫩躺枪》里讲过,1970年爆发黑九月事件,约旦和巴解这对兄弟大打出手,随后巴解组织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一半以上的巴解组织成员被打死。

巴解组织残余的一万多队伍就被拉到了黎巴嫩南部。

经过一二三次以中东战争的洗礼, 上百万的巴勒斯坦难民出逃,其中跑到黎巴嫩南部的有四十多万,因此形成了庞大的难民营。

巴解组织继续复制在约旦的操作, 在黎巴嫩搞了一把国中之国, 凭借难民营的支持, 逐渐控制了黎巴嫩南部。

再来说说黎巴嫩。

黎巴嫩是一个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国,还不如北京大,由于历史上的原因, 国内宗教极其复杂,大致可以分为基督教马龙派、伊斯兰逊尼派和什叶派,堪称宗教博物馆。

1943年黎巴嫩独立的时候, 总人口130多万, 基督教(主要是马龙派)和伊斯兰教的人口比例大约是6∶4,各方经谈判订立了 《国民条约》,议会席位基督徒和穆斯林人口比例分配,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由马龙派担任,逊尼派出总理,德鲁兹派出国防部长,希腊正教出副总理,什叶派出议长。

基督教马龙派这个教派很有意思。

它在公元五世纪左右由一个叫马龙的人创建, 当时基督教世界为耶稣到底有没有神仙属性争得不可开交,马龙表示这个争论太无聊了,于是带了一帮信徒跑到深山里。所以时间过了一千四百多年, 不论是阿拉伯人还是后来的奥斯曼土耳其人,都没能将其同化。

奇葩的是, 这个教派信奉的是基督教, 说的是阿拉伯语, 宗教仪式用的是东正教的,服从的是罗马教皇的管理,属于天主教的远房亲戚。

后来法国人来了, 发现这个伊斯兰教包围的世界居然还有一撮基督徒, 开心的不行,马上把马龙派扶持出来做统治阶层。

一开始大家对这个模式没有任何意见,毕竟你人多拳头大,我人少话不能太多。所以建国后的黎巴嫩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六十年代的黎巴嫩一度有“中东瑞士”之称, 首都贝鲁特也被誉为“中东巴黎”。

不过穆斯林虽然人数稍少, 但他们能生啊, 经过二十多年生孩子比赛,进入七十年代黎巴嫩的穆斯林人数已经反超基督教人数。

于是就要求重新分配权力。

马龙派既得利益者肯定不答应,双方吵来吵去, 觉得还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于是纷纷组建民兵武装, 随时准备摊牌死磕。

好巧不巧, 这时候巴解组织又从约旦王国跑过来了。

黎巴嫩的南部是什叶派的聚居地, 但是什叶派在黎巴嫩向来不受待见。不仅基督徒冷落它, 连同为伊斯兰教的逊尼派也不睁眼瞧他。

除了宗教派别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 当地的逊尼派普遍认为这里的什叶派一直跟东边的波斯帝国的什叶派有勾结。

所以在黎巴嫩建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黎巴嫩的什叶派基本没什么话语权,一个议长席位也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政策扶持。

所以什叶派不仅没有自己的组织, 也没有自己的教团和武装。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 黎巴嫩南部的什叶派很穷很苦很没有存在感。

所以当时的巴解组织来到黎巴嫩以后, 不仅吸收了不少难民营里的巴勒斯坦人, 还招收了不少黎巴嫩的什叶派穆斯林。

毕竟, 入伍还能混口饭吃不是?

黎巴嫩的穆斯林支持巴解组织,还有另外一个外部原因。

1952年纳赛尔在埃及发动革命成功以后, 开始大力向外推销他的泛阿拉伯主义思想。这个思想的核心就是:所有阿拉伯世界的人都是兄弟, 联合起来, 干翻一切压在我们身上的剥削。

在五六十年代的中东世界,这种想法很流行,它一度促使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一个国家, 也曾导致伊拉克王国的军队发动政变,推翻伊拉克哈希姆王朝。

所以当巴解组织一身落魄的来到黎巴嫩的的时候, 整个黎巴嫩的穆斯林们对他们都是非常同情和欢迎的。

唯独马龙派除外。

马龙派按说也是阿拉伯人, 不过更在乎过自己的小日子, 除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时候出过一千多人参战以外, 后来再也没有出过一兵一卒。

这个教派坚持了一千四百多年没有被同化, 自然也不可能被纳赛尔三言两语就能洗脑。

再加上巴解游击队经常借到黎巴嫩南部袭击以色列, 为黎巴嫩招来一次次的报复行动, 以及巴解组织支持黎巴嫩穆斯林重新划分权利的诉求。

以马龙派为代表的基督徒们就很不喜欢巴解组织。

1975年4月13日, 几个不明身份的枪手袭击了一座马龙派的基督教堂, 导致四名长枪党(马龙派组织)成员死亡。当年长枪党袭击了一辆满载巴勒斯坦人的公交车,杀死了车上全部的26名巴勒斯坦人。

巴解游击队和黎巴嫩逊尼派民兵组织随即向长枪党民兵宣战。

持续十五年的黎巴嫩内战就此爆发。

以上是黎巴嫩真主党成立的背景, 但这个背景实在是太复杂, 我有必要再交代几句:

第一,黎巴嫩内战的交战双方是基督教马龙派和逊尼派以及巴解组织。

第二,1976年10月18日,阿盟授权叙利亚组建的“阿拉伯威慑部队”进入黎巴嫩设置停火缓冲区,叙利亚军队就此占领黎巴嫩西部,开始了长达29年的占领。

第三,叙利亚一开始支持传统盟友马龙派, 1977年马龙派和以色列联手以后, 叙利亚转而支持巴解和逊尼派民兵, 对马龙派宣战。

第四,1978年, 黎巴嫩各派停火期间,巴解组织里的法塔赫忙里偷闲,跑到以色列袭击了一辆以色列大巴车,造成37人死亡。以色列军队随即开赴占领了部分黎巴嫩南部地区,还在这里扶持了一个“伪黎巴嫩政权”。

然后就是联合国紧急介入, 敦促以色列和巴解赶紧停火。

整个黎巴嫩简直乱成了一锅八宝粥。中东地区几乎所有矛盾因子,都在一个黎巴嫩身上实现了

谁来拯救什叶派

1959年10月, 一个叫穆萨·萨德尔的年轻人从伊朗来到黎巴嫩。他是什叶派的宗教学者, 由于早年在伊朗伊斯兰经学院受过高等宗教教育,因此成为当时比较出名的什叶派学者。

此人知识渊博, 长得又好看, 性格温和,跑到黎巴嫩南部地区以后, 以身作则,到处兴办教育搞慈善, 试图通过教育唤起什叶派的群体意识。

穆萨的人格魅力彻底征服了当地的民众,也弥合了什叶派内部的分裂, 很快就被推举为当地的伊玛目。

在上述我们所说的大背景下, 1974年穆萨·萨德尔成立了什叶派的教派组织“阿迈勒运动”。该组织主张保护和提升什叶派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所以他也主张黎巴嫩统一, 进而反对巴勒斯坦人在黎巴嫩定居, 希望巴解组织退出黎巴嫩。

但是现实很残酷, 毕竟这个宗旨不仅伤害了巴勒斯坦兄弟们的感情, 而且由于它力量弱小, 所谓对什叶派的保护也无人理会。

说的难听一点就是, 自己没本事, 谁也不会正眼看你。

这是就是穆萨·萨德尔和他的阿迈勒运动在最开始的时候面临的窘境。

1978年,以色列占领黎巴嫩南部部分地区以后, 由于巴解武装组织里有一部分什叶派士兵, 导致以色列将当地的什叶派也视为报复对象,二十多万什叶派民众成为难民,阿迈勒运动认为这个锅得巴解组织背,正是因为巴解组织的袭击才招来了以色列人的报复。

从那往后什叶派再次撇清和巴解组织以及逊尼派的合作关系, 为了寻求支持, 穆萨又倒向叙利亚,但叙利亚军队进入黎巴嫩的本质目的是合并叙利亚,这又跟穆萨的主张黎巴嫩的统一主张相矛盾。

可以说,什叶派人的第一次自救行动从一开始就矛盾重重。

穆萨太温和了,“阿迈勒运动”虽然也有自己的民兵组织,但这个民兵组织更多被用来自保,而不是实现其诉求。

1978年8月,穆萨受利比亚卡大佐的邀请, 去参加卡大佐的庆典, 在即将结束的时候, 这位什叶派的精神领袖突然神秘消失, 就此再也不见。

有人说是卡大佐受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的委托对他进行了物理消除, 也有人猜测是两人在房间里讨论什叶派教义的时候, 穆萨批评卡大佐根本不懂伊斯兰教, 以至于被后者恼羞成怒, 将他消灭。

反正各种版本都有, 但穆萨是真的就此人间蒸发了。

1982年,发生了一件非常狗血但足以改变历史的事件。

这年6月3日以色列驻英国大使阿尔戈夫参加完晚宴准备回家,在走出酒店的时候, 被三名枪手开枪射击, 其中一个子弹直接击中了阿尔戈夫的头部,尽管经过抢救 ,这位大使最终活了下来,但是因为瘫痪, 他的余生都将在轮椅上度过。

3天以后,凭借着这个千载难逢的借口,十万以色列士兵开进黎巴嫩,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

过程就不说了, 这次战争史叙利亚和巴解组织的独角戏, 所以以色列很快就占领了黎巴嫩整个南部地区, 甚至一度推进到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中间还支持长枪党人制造了贝鲁特大屠杀。

之所以狗血, 是因为这次刺杀事件跟巴解组织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再后来的调查中发现,枪手来自于巴勒斯坦另一个比较极端的抵抗组织阿布·尼达尔组织。这个组织因为太过激进,早年就被阿拉法特踢出了巴解组织,所以这次巴解组织先是被栽赃,然后被打击报复, 属实是无辜的很。

1982年的第五次中东战争导致了两个意义重大的结果。

第一, 巴解组织基地被摧毁,大量难民死于非命, 联合国赶紧介入,一边喊着别打了快别打了, 一边派遣维和部队进入黎巴嫩。

在一系列谈判调节之后, 巴解组织的剩余力量被联合国维和部队护送着离开黎巴嫩, 去往地中海对岸的新家突尼斯。

巴解组织就此退出黎巴嫩。

第二, 这次战争在黎巴嫩南部制造了数目庞大的什叶派难民,近60万名什叶派难民涌入首都贝鲁特南郊。这些难民没有住房,没有工作,也没有人关心。他们渴望返回自己的家园。

8月18号, 在以色列占领军的暗示和协助下, 黎巴嫩长枪党民兵半夜进入贝鲁特郊区的难民营进行大屠杀, 导致三千多人死亡的惨剧,其中绝大部分是巴勒斯坦人和什叶派黎巴嫩人。

联合国马上谴责,阿拉伯国家声讨,就连以色列都爆发了超过四十万人的游行示威行动, 当时以色列全部人口也不过五百万。

但是没有任何卵用。

就像今天发生在加沙的事情一样, 袖手旁观的谴责本身就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一种自嘲,因为犹太人从不在乎这种无关痛痒的谴责,相似的事情,从他们还没建国开始就开始这么干了。

在这样绝望悲愤而又总是在历次灾难中首当其冲成为众矢之的的氛围中, 黎巴嫩的什叶派人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比阿迈勒运动更加果断强硬且强大的组织,来保护什叶派人的生存权。

这个组织,即将诞生。

(未完待续, 正在加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