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越胜 吞吐大荒 景物充实而不迫塞

 四面湖山 2023-11-11 发布于江西

图片

图片

图片当代画家 刘越胜

图片

图片

刘越胜1966年生于安徽省肥东县,师从新金陵画派代表著名画家张文俊、李小可。

1981年起随金陵学究金成生(石城翁)先生学习禅学及古文、诗、词和书法绘画,1985年起又师从新金陵画派代表、著名画家张文俊教授,之后又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李小可导师工作室,其间又求教于著名画家傅二石先生。

现为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 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江苏文德山水画研究会会员。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兼职教授,南京灵谷书画院副院长。

笔墨所绘皆为情——管窥刘越胜的艺术世界

刘越胜说自己走过太多名山大川,可走来走去,最有感触、最心心念念的还是画过无数次的黄山。古往今来,虽然以黄山为题材的传世佳作有许多,刘越胜却依旧乐此不疲。

在他眼里,黄山,是画家一辈子都画不完的创作主题。“每次登临黄山,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景致,产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感受,表现在画卷上,就是黄山不一样的韵味。

人的精力有限,一生能把一个题材吃透,已不容易。”虽然工作繁忙,但在开往黄山的绿皮火车上,时常能看到刘越胜高瘦的身影。静观一草一木,一石一阶,云来雾往,朝晖夕岚……在这场与黄山的对话中,他始终保持着最虔诚的姿态。

图片

图片

对于黄山的“眷念”,也被刘越胜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宣纸上,由感而发,用淡墨和浓墨对山峰交错渲染,以翠绿和墨青对苍松进行点缀。景由心生,万物自然,笔尖所到之处幻化出了万千气象。

“画作表现的情感,应能反映画家当时心里最真实的状态,不带有任何杂质。”这是刘越胜艺术创作的“信条”。

“艺术是一种情感宣泄的表现形式,创作出的作品应该是艺术家对生活、对情感的高度概括。否则只能称之为场景再现,而不能说是艺术。我画黄山,肯定要展现它最美、最能打动人的部分。”

刘越胜眼里的黄山,充溢着旺盛的生机,正如其工作室内刚完成的一幅《黄山光明顶》,构图饱满,吞吐大荒,画面景物充实而不迫塞,云气飘荡动感丰富,生动表现了他积蓄胸中的黄山情怀。

如果说黄山是山外无山,明秀佳绝,峰峦叠翠,氤氲缭绕,林壑尤美,意境高雅,那么泰山则是天下雄奇之山和文化名山,五岳之首的位序不可撼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艺术家园群友画家刘越胜新近创作的题为《泰山雄姿》的水墨山水画,在体现泰山雄奇、峻拔、高耸、浑然气质的同时,着力体现泰山深厚的文化底蕴,用山水的皴法展示泰山渊源流淌的文脉,倾心尽力地把他的泰山山水画的创意,紧密地连接在泰山这一文化名山的根基之上。

常怀对泰山的敬畏之心、笔墨之情,故而创作出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个性鲜明的泰山系列精品之作!

泰山历代帝王亲临泰山封禅祭祀,古代诗人对泰山的描绘等等的文化元素,都将可以成为激发画家刘越胜创作灵感的要因,以至于他认为文化名山不是古今人们故意顶礼膜拜,而是能够穿越时空地探知一尊文化名山的前世今生,以及它深厚文化渊源的积淀:

画家刘越胜顺着历史藤蔓摸索,历代君王泰山封禅、祭祀史达5000年之久,几乎可以说与中国有文化记载的历史同步。通过封建帝王们不约而同地选择泰山为封禅、祭祀之地,可见其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多么显赫和重要。

图片

图片

图片

独特的地域文化是滋养泰山山水的丰厚源泉。画家首先以“智者爱水”的自然情怀,在《泰山雄姿》作品近景中,呈现给观赏者的是一块不大的水面,看上去占整个山体、林木的比例是很有限的,甚至可以说忽略不计。

但这个不大的水面,实际是画家开篇留白,对于观赏者而言,可以想象为一条绕山而淌的溪流;理解为一片清澈如镜的湖泊;揣摩为一泓淙淙山泉的汇集等。

无论你怎样的想象都成立,艺术家的作品或许就是以这般神奇的魅力,他把观赏者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让人体验山水画艺术境界的深邃、浩瀚、广袤和高远!摄影家拍不出的留白景致,画家笔下能够画出来,孰是孰非,不妄加评说。

艺术是相通的,但又存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谁也不能取代谁,公平合理地存在,但凡存在的都是有价值的。所以,艺术的互补性在于她的包容性和多重性!

图片

图片

回到《泰山雄姿》刘越胜多年来对泰山山水画勤学精研,临古写生,足及峰岭,在泰山一石一木,一沟一壑,千回百转的笔墨表达上,足可见其不俗的功底。

尤其是画家把从山脚下到玉皇顶的那条登山道,画的非常蜿蜒陡峭、沧桑阡陌。这条登山道是秦始皇、汉武帝、李隆基这些帝皇们登山封禅、祭祀踩出来的,比任何一座山的通道都要令人惊艳和震撼,是中国2000多年皇权史集大成者与象征!

经过画家笔墨渲染,千古登山道的两侧,群山巍峨,峰岭竞秀,山色空蒙,气势非凡,泰山天下雄奇的意境,在画家笔下得到张扬和释放。加之画家用披麻皴法层层勾画、拉线牵条、点厾浸染,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画家用他对泰山山水画创作笔墨的深情感悟,让人思古之幽情,思绪在这条登山道上,每向前挪动一步,都仿佛可以瞅见古代伏羲、几蘧、尧舜等圣贤留下的足迹;闻到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先秦文化巨人及思想大咖们播撒的隽永深沉的文化气息;领略到诸位登临过泰山封禅、祭祀的皇上们,指点江山的豪迈气度和挥斥方遒的御旨经纶,给泰山雄伟大气注入了世代相传的气场与活力!

图片

图片

抑或他们给泰山的造势,正是画家创作水墨画《泰山雄姿》一触即发的灵感——文化泰山,五岳独尊,名副其实,让画家刘越胜不用丹青施染,只用水墨独领担当,非常抒情而又愉悦地画出了泰山的天下雄姿,古朴优雅的文化底蕴,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概,远山近影的诗情画意,以及五岳之首的巍峨壮观与茫茫山原的伟大襟怀!

山水画1300多年的发展史,更是画家刘越胜研究探索、继承创新不可或缺的研习课题。

他认为古今画家画泰山的人很多,可以临读的作品也很多:唐代的张萱、周昉;南宋的李唐、刘松年、元代的王蒙、倪云林;明代的唐寅、仇英;清代的石涛、八大山人、龚贤;现代的李可染、傅抱石、魏紫熙、黄宾虹等,都用手中深情的笔墨,画过泰山,其古今大家们经典之作,至今仍是当代画家们研摹的范本,和创作泰山山水画宝贵的参考资料。

画家刘越胜在这方面用的功夫,丝毫不比他创作黄山山水画用的功夫少。这是不能省略的环节,因为这个环节把握与否,决定创作的成败,任何怠慢和偷懒都将是于事无补。

刘越胜 山水作品 赏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