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天下】方明贤 | 又见黄鹤楼

 昵称71028402 2023-11-11 发布于河南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又见黄鹤楼
□ 方明贤 / 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列位看官是否有同感呢?
大凡故地重游,能看到一些记忆中的事物或久居过的地方或久未听到过的方言,心里总有些莫名的激动,激动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倒绝对不是这江边江风的缘故。如果再吃到N多年前的味道,那简直是和十分想见的人第一次见面一般热泪盈眶了,譬如面窝,譬如三鲜豆皮,譬如热干面,是不是立刻想到了一个地方——江城武汉。
武汉又称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当地人都喜欢称呼各自的生活所在地。这里被当地人称作是一个很生活化(也有说是市民化)的城市,因为久居过,所以深有同感。武昌城雨水多,也不独独武昌,这里到处都是这般。轻雨薄雾后朦朦胧胧的,江不在江里,城不在城中,举目四望不见所有,好似全都隐身了一般。
若非要找寻一个清新显眼的地方,那便是黄鹤楼。雨后的黄鹤楼绰约多姿。像隔了一层轻纱的美人的面庞。远远望去,“楚天极目”携着“帘卷乾坤”,“南维高拱”携着“势连衡岳”,“斗极平临”携着“云横九派”,笔走龙蛇,鸾翔凤翥,似有俯视群山之感。一幅气吞云梦犹如君临天下,威煞四方,结结实实烘托出一个不俗的存在。
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从第一层开始,整体建筑以向上收缩为主,增强了建筑牢固稳定性;楼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从外面看是五层,内部实际有九层,隐含九五至尊之意,八方飞檐的鹤翼造型展现了其独有的气质。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三国时期还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南朝宋大明六年(462年),文学家鲍照首作《登黄鹄矶》诗于黄鹤楼;泰始五年(469年),祖冲之撰成志怪小说《述异记》讲述有江陵人荀环在黄鹤楼遇见仙人驾鹤并与之交谈的故事,为黄鹤楼称谓最早出现的文字记载。
南朝梁普通七年(526年),史学家萧子显撰《南齐书》称黄鹤楼神话中驾鹤仙人为王子安,使黄鹤楼更具现实色彩。
唐开元十一年(723年),诗人崔颢作《黄鹤楼》七律诗,黄鹤楼因此又有“崔氏楼”之称。
一楼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余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云云。
从前有位姓辛的人,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道士,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道士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他喝酒。有一天道士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黄色的,所画鹤也呈黄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道士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道士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道士,便用十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不知不觉中就叫成“黄鹤楼”。
历代考证认为,黄鹤楼的名字是因为它建在黄鹄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鹄” 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
唐代崔颢在登黄鹤楼时写下了饱含自己怀才不遇、浓浓乡愁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让后来登上黄鹤楼的李白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八仙中的吕洞宾跨鹤来到江夏黄鹤楼下,他手中的拂尘变成了一棵结满果实的仙桃树。吕洞宾便在黄鹤楼下卖这些能治百病的仙桃。人们争先恐后地抢购仙桃,却没人把仙桃带给老人吃,他失望地一拳打断了仙桃树。后来只有一个青年轿夫向吕洞宾买仙桃给身患重病的老母。吕洞宾被他的孝心感动,变出了两个仙桃,轿夫的老母果然百病消除,最后母子两人还乘着桃树变成的仙鹤升天了。黄鹤楼下因此建了一座仙桃亭,武昌的百姓也世代传诵着轿夫孝母的故事。
一幅幅壁画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说明了黄鹤楼的渊源还是颇深的。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五楼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陈列。
每到一层望一眼楼外的景色,心境陡然不同。等到了顶层望向远处,眼睛不能自已,心跳不能自已,从东望到西,从西望到东,总想要找寻到什么。心之所向,眼之所及。江面上船来船往,薄雾轻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看着流淌的长江水,嘴里不自觉地就吟咏起来。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江水不可能倒流,就如二十年前确实不知道人生所谓的愁滋味,或许是因为自由身的缘故吧。说走就走,说端盘子就端盘子,说劈砖就劈砖,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帮人一把就帮人一把,“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钱喝白粥。就是这样的高楼,东张张,西望望,没羞没骚的撑把破扇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再不就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个时候做人就一种感觉——痛快!滑稽并快乐着。
而如今站在这里最高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在时间的坐标上,我可能连眨眼的功夫都算不上。在空间的纬度上,我可称得上沧海一粟?或者更微乎其微,物理学上称作夸克的。
茫茫人海无涯,茫茫宇宙无边。眼前依然是二十年前那座楼,“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眼前依然是二十年前那座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眼前依然是二十年前那座楼,“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眼前依然是二十年前那座楼,“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眼前依然是二十年前那座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眼前依然是二十年前那座楼,“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眼前依然是二十年前那座楼,“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风动幡动仁者心动。”一座并非古代的古楼遮蔽了我的双眼,忘却了这里还是一座非常现代化的城市,空中有轻轨,有航灯,江上有新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如今有一桥,二桥,江里的客轮早已取代千年之前的一叶一叶扁舟。是一座楼遮蔽了我的双眼,还是这双眼睛只看到了一座循古而来的楼呢?
大凡人们在难以下定义或者说不愿轻易下定义的时候,总会冠之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秋夜风卷残雾,夜愈往深里走,新楼愈显通体明亮,好似沐浴过一般,辉煌壮丽之景溢于言表,巍峨屹立于蛇山之巅,不知是人借楼势,还是楼入夜色,似有飞升的感觉。
壮哉!妙哉!妙不可言,择日不如撞日,美好的景致有时候来得就是这么突然。
楼下不眠的是长江之水,汩汩向东流淌。江面波光粼粼,在天犹如繁星点点。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无始无终,好似那快速转动的轮舵。快意恩仇者,酣畅豪饮者,知音难觅者,琴台弄舞者,犹如流星划破长空,做个过客又何妨,焚琴煮鹤不失我心,没有时间过不去的坎。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懵懂不如初恋,初恋懵懂不如少年,少年懵懂不知愁滋味。二十年,韶华白了头,怯生生想问,“轻舟已过万重山”了吗?
窗外明月扣门,屋中阅尽古今。似梦似幻的乐曲飘荡在空中,亦真亦假的人物穿梭其中。黄鹤楼,今夜你是我的了!
哈哈哈哈……
原来,我也是一个爱开怀大笑的人!

——  The  End  ——

方明贤 土生土长的林州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敬畏知识,保持本真。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