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芥子

 齐鲁乡村小医馆 2023-11-11 发布于山东

2023-11-10林氏医门学习第435期

白芥子外敷力强,善消皮内膜外之痰

白芥子,去冷气,安五脏,逐膈膜之痰,消癖化疟,降息定喘,利窍明目,逐瘀止痛。

朱良春老师谓:此药能消能降,能补能升,助诸补药,尤善收功。

白芥子化痰涎之力甚于半夏、南星,能消膈膜之痰。

膈膜者,肺胃之间也,最易藏顽痰之处,故治疗肺、胃腺癌,余恒用之,一般用20~30g。

白芥子外用治疗阴性肿块也有佳效。

2年前,邻居李某,76岁,右胁下见一肿大结块,约2cm大小,按之石硬,偶感疼痛,局部叩之无热感,皮肤如常。

在人民医院诊治,建议手术切除,患者拒绝,求治于余。

见其苔腻,考虑湿痰积聚,先予外治法治疗:

取白芥子100g、黄药子100g,碾细炒热外敷,一日两次,连续治疗2周,肿块消失。

可见白芥子去皮里膜外之痰之效甚佳,无论是内服还是外敷皆有良效。

【医案分享】

佩某,女,28岁。

主诉:乳房胀痛半年余。

病史:乳房胀痛半年余,在某医院诊断为乳腺纤维瘤,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

刻诊:乏力,畏寒,口稍干,大便可,腰部坠胀,舌淡胖有齿痕,脉沉弱。

辨证:脾肾两虚,痰瘀互结。

方药:自拟方。

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当归10g,黄芪30g,生地黄10g,青皮10g,陈皮10g,鹿角片10g,白芥子20g,牡蛎30g,水蛭5g,生姜10g,红枣6枚。14剂。

以此方加减治疗3月余,复查B超,乳腺轻度增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