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佳士得 2023 秋拍

 馱夫 2023-11-11 发布于福建
香港佳士得秋拍。除了万众瞩目的天民楼专拍,将于11月30日举槌的『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亦是精彩纷呈。

官窑重器是香港拍场的绝对核心,本季香港佳士得明清官窑板块领衔器物是一件贵族家族珍藏的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云海腾龙纹天球瓶,高度超过50厘米,气场强大,王气逼人,料想是当年大殿之上庙堂之器,此次为首次现身拍卖市场,佳绩可期。

另一件重器明永乐青花缠枝四季花卉纹折沿洗则是明瓷之冠,更兼出身显赫,为东京出光美术馆旧藏,在市场钱紧的当下,掐尖购买正当其时,买到即是赚到。

瓷器板块的另一亮点是巴特勒家族珍藏十七世纪瓷器,这是继去年香港佳士得首次推出巴特勒家族珍藏后的第二部分。在庋藏中国陶瓷的最后一批二十世纪英国鉴藏家之中,迈克尔‧巴特勒爵士堪称中流砥柱。巴特勒爵士的收藏是开创性的,二十世纪最后二十五年及二十一世纪头十年内,巴特勒爵士联同西方学者如麦德理(Margaret Medley)、柯丽娅(Julia Curtis)和利斯芬(Stephen Little),及中国陶瓷专家汪庆正先生,拨乱反正、拾遗补阙,为十七世纪中国瓷器收藏创立了一个缜密严谨的理论框架,成为今天明末清初瓷器收藏的基本指引。

黄花梨家具是每季大拍不可或缺的板块,本季香港佳士得将为全球古典家具藏家带来非常精彩的明积善堂珍藏中国古典黄花梨家具16件,藏家李倩琦医生是著名的中国家具收藏家叶承耀医生的亲戚,并通过叶医生结识了嘉木堂主伍嘉恩、鉴赏家王世襄等良师益友,在一个黄花梨家具大量流入香港的年代成就这份收藏,可见天时地利人和对于收藏缺一不可。

以下为本场明清艺术板块部分精彩器物,大家先睹为快。(价格为HKD


 明清官窑精选 

2813

明永乐 青花缠枝四季花卉纹折沿洗(2000-3000万)

直径26.2厘米

来源:

东京出光美术馆

出版:

《展开写真による中国の文様》,东京,1985年,图版107号

《出光美术馆藏品图录.中国瓷器》,东京,1987年,图版166号




2840

清雍正 青花釉里红云海腾龙纹天球瓶(1800-2500万)

高51厘米

来源:

皇家旧藏,后传至现任藏家









2814

明永乐 甜白釉暗刻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1000-1500万)

高29.8厘米

来源:

纽约苏富比,2005年9月21日,拍品63号




2824

清雍正 胭脂红釉暗花双龙纹茶圆一对(500-700万)

直径9.7厘米

来源:

香港苏富比,1995年10月31日,拍品416号




2826

清雍正 青花缠枝蕃莲纹出戟双耳瓶(400-600万)

高33厘米

来源:

现藏家于1970年代购自东京熏隆堂

展览:

福山城博物馆,《中国古陶磁名品70选》,1989年10月21日11月26日,页80,图版65号

本拍品随附一日本木盒,内有小山富士夫(1900-1975)所书铭文




2833

清乾隆 宝石红釉僧帽壶(300-500万)

高19.2厘米

来源:

香港佳士得,1990年3月20日,拍品619号

徐氏艺术馆,香港

香港佳士得,2002年4月29日,拍品538号

亚洲私人珍藏

《皇天梵相》,香港佳士得,2020年7月9日,拍品2705号

出版:

徐氏艺术馆,香港,1991年,图版128号

《香港佳士得二十周年回顾1986-2006: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精选》,香港,2006年,页155(图一)




2829

清雍正 仿官釉六棱贯耳瓶(200-300万)

高47厘米

来源:

日本私人旧藏

香港佳士得,2010年12月1日,拍品3058号

展览:

山中商会,《东洋古美术展观图录》,东京,1939年,图版164





2842

清乾隆 斗彩龙凤呈祥缠枝蕃莲纹洗口大瓶(160-260万)

高81.2厘米

来源:

Gegarandeerd Antiek旧藏,比利时

香港佳士得,2020年11月30日,拍品3069号




2810

明嘉靖 青花仙台楼阁仰钟式碗(180-250万)

直径13厘米

来源:

香港佳士得,2016年6月1日,拍品3319号




2820

清康熙 郎窑宝石红釉观音尊(150-250万)

高41.6厘米

来源:

史蒂芬·琼肯三世(1978年逝),美国

纽约佳士得,1995年9月21日,拍品228号

S Marchant & Son,伦敦

展览:

S Marchant & Son,《Imperial Porcelain of Kangxi, Yongzheng & Qianlong》,1996年6月9日–6月25日,图录图版3号





2832

清雍正 仿官釉贯耳弦纹壶(150-250万)

高28.1厘米

来源:

香港苏富比,2005年10月23日,拍品319号




2811

清康熙 豇豆红釉太白尊(150-180万)

直径12.5厘米

来源:

香港佳士得,1990年10月8日,拍品467号

香港苏富比,2016年4月6日,拍品3612号





2843

清乾隆 斗彩番莲托八宝双耳鼎式炉(120-180万)

宽28.5厘米

来源:

英国私人旧藏,北约克郡(传)




2845

清乾隆 霁蓝釉天球瓶(120-180万)

高52.6厘米

来源:

2010年购于香港





2819

清甲戊年暑月作(1694)青花釉里红夜宴桃李园序诗意图方瓶(100-150万)

高51厘米

来源:

于1983年间借展予大英博物馆




2827

清康熙 黄釉暗螭纹双龙耳杯及素三彩浅浮雕双龙海水纹长方委角杯托 (80-150万)

盘长13.2厘米

来源:

乔治·欧默福普洛斯(1863-1939)旧藏

香港苏富比,2008年4月11日,拍品3020号

出版:

罗伯特·洛克哈特·霍布森,《乔治·欧默福普洛斯所藏中国、

朝鲜和波斯陶瓷图录》,第5册,1927年,图版LVX,编号E270、E339




3040

清康熙 青花「赤壁赋」四方棒槌瓶(50-80万)

高53厘米

来源:

巴特勒家族珍藏,英国

出版:

巴特勒爵士,'Chinese Porcelai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东方陶瓷学会会刊》,1984-1985年刊,卷49,伦敦,1986年,页11-39,图版38

甘淑美及巴芙莲合着,《鲤跃龙门–迈克尔·巴特勒爵士珍藏十七世纪中国瓷》,伦敦,2021年,页446,图版III.4.106




2816

明十五世纪中期 青花春风得意图大罐(28-35万)

高36厘米

来源:

伦敦苏富比,1989年6月13日,拍品211号

香港邦瀚斯,2009年11月28日,拍品319号





 古典家具精选 

2934

清十八世纪 紫檀及紫檀包镶三弯腿宝座(300-500万)

110*128*80厘米

出版:

田家清,《明清家具集珍》,香港,2001年,54-61页




2939

清十七/十八世纪 黄花梨嵌百宝盖盒一对(250-350万)

15.2*69.5*20.8厘米

来源:

悦华轩旧藏,购于1984年

纽约佳士得,2011年3月24日,拍品1384号

马科斯·弗拉克斯旧藏,纽约

蒋念慈旧藏,香港

展览:

两依藏博物馆,《苦行与奢华的交织 - 中国雅士与西方名媛珍品展》,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3月6日,图版83

出版:

马科斯·弗拉克斯,《士林典藏—稀见木作小文房》,伦敦,2014年,页349

冯依凌,《文房中的小宇宙》,香港,2015年,页83

马科斯·弗拉克斯,《士林典藏—稀见木作小文房》,北京,2017年,页349

2912

明十六世纪晚末/十七世纪早初 黄花梨图书行柜(180-300万)

78.8*45.5*84厘米

来源:

嘉木堂,香港,购藏于1995年1月

展览:

借展于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印第安纳波利斯,1997-2021年

出版:

伍嘉恩,《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2010年,北京,页185

伍嘉恩,《明式家具经眼录》,香港,2015年,页189

2929

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 黄花梨亮格柜(180-300万)

187.5*87.8*44.8厘米

2915

清十八世纪 黄花梨独板翘头案(150-250万)

83.5*195*41.7厘米

来源:

何祥,香港,购藏于1994年

展览:

借展于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印第安纳波利斯,1997-2021年

2919

清十七/十八世纪 黄花梨霸王枨画桌(150-250万)

163.4*75*77厘米

来源:

嘉木堂,香港,购藏于1996年10月

展览:

借展于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印第安纳波利斯,1997-2021年

2923

清中期 黄花梨四柱架子床(150-250万)

209.5*140*221.5厘米

来源:

何祥,香港,购藏于1994年

展览:

借展于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印第安纳波利斯,1997-2021年

2911

清中期 黄花梨升降式灯台一对(60-80万)

高177.2厘米

来源:

徐展堂旧藏

《静观堂珍藏》,纽约佳士得,1997年3月20日,拍品27号

展览:

徐氏艺术馆(图一)

借展于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印第安纳波利斯,1997-2021年


 其他艺术精选 

2980

清乾隆 青白玉狮钮「致两用中」玺(150-250万)

高5.7厘米

来源:

法国海军官员Prosper Bramaud du Boucheron (1878-1929)在驻守中国长江时入藏

伦敦佳士得,2011年5月10日,拍品88号
此玺为乾隆皇帝的闲章。印文收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乾隆卷」,卷二,页108此玺在现藏于北京故宫的《乾隆宝薮》中有明确著录。根据《乾隆宝薮》,此玺为三方组玺中的一方,作为压脚章使用,而与其相配的另外两方为压脚章「古稀天子」玺和引首章「静挹古香」玺,表明该组玺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以后制作的。据郭福祥先生研究得知,作为引首章的「静挹古香」属于宫殿玺,其位于现在北海公园琼岛西麓的悦心殿西间内,在乾隆时期曾悬挂有「静挹古香」的匾额。此外,与此方「执两用中」玺同为一组的引首「静挹古香」玺曾在2023年4月8日于香港苏富比拍卖,拍品3740号。将两方玺对比,无论是材质的状态、颜色,印钮的形态、雕刻技法,都相当一致,应该是利用同一块玉料制作的。

2942

明隆庆 御制剔红双龙戏珠纹方胜式盖盒(120-180万)

长25.7厘米

2975

清乾隆 黄玉雕摩羯鱼花插(100-180万)

高14.9厘米

来源:

巴黎苏富比,2011年12月15日,拍品194号

香港苏富比,2014年4月8日,拍品3062号

2972

清康熙 青田石「御赐朗吟阁宝」玺(100-150万)

高5.6厘米

来源:

1990年代购于法国(传)

此印为雍正皇帝潜邸时期之自用印。朗吟阁位于圆明园中路「天然图画」内,是康熙赐给胤禛的书斋,当时雍正帝还是一个皇子,赐邸圆明园,并未过多参与政事。雍正皇帝之印玺有多方未曾收录于《清代帝后玺印谱—雍正卷》中。据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郭福祥先生研究,雍正皇帝御用宝玺有253方左右,但乾隆元年对雍正的宝玺进行清理时仅存204方,而《清代帝后玺印谱—雍正卷》中仅著录177方,其中160方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方御赐郎吟阁宝,无论在材质还是印文的篆刻手法上皆十分符合雍正宝玺的特征。首先此玺印材为青田石,现存北京故宫雍正诸玺中,就有大量的这种青田石素章。其次,此印的印文,无论在篆法上还是刀法上,与故宫博物院所藏雍正宝玺的制作手法皆一致。雍正皇帝一向有一印数刻的惯例,在造办处档案上也有着非常明确的记载 。在雍正宝薮中有据可查的「御赐郎吟阁宝」玺就有多达14方,且完好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综上所述,此宝玺应为雍正佚失的宝玺之一无误。

2941

明嘉靖 剔彩云鹤寿字纹捧盒(80-120万)

直径31.8厘米

2957

清乾隆 白玉鱼化龙摆件(80-120万)

长7.7厘米

来源:

香港苏富比,2010年10月8日,拍品2229号

2958

清乾隆 白玉雕瑞兽把件(80-120万)

长7厘米

来源:

香港苏富比,2009年10月8日,拍品1760号

2962

清乾隆 白玉镂雕龙凤「长宜子孙」佩(80-120万)

长13厘米

2979

清乾隆 黄玉鹤寿延年盖瓶(80-120万)

高12.6厘米

来源:

英国私人珍藏

2991

清乾隆 寿山石「豳风无逸念民依」玺(80-120万)

高4.2厘米

此玺为皇帝闲章。乾隆的闲章引文,往往引经据典。「豳风」为《诗经》中的一个篇章,描述了豳国(今陕西省彬县一带)的风土民情为主题,描绘了农民的辛劳、愁苦和对生活的思考。「无逸」 出自《诗经》,属于「小雅」部分,描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强调了努力奋斗、不懈怠的精神态度。「无逸念民依」则表达了乾隆皇帝对人民的关心。「无逸」意味着不懈怠、不松懈;「念民」表示皇帝对人民的牵挂和思念;「依」则强调了皇帝对人民的依赖和支持。此印文体现了乾隆皇帝对于自己的鞭策,及想肃立的统治者的形象。此印文收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乾隆卷」,卷一,页41;「嘉庆卷」,页75;及「道光卷」,页67。陈枚绘《耕织图》引文及「浴蚕」页皆钤有此方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