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味中药是“补气高手”!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的人,尤其适宜

 山泉51 2023-11-11 发布于广东


懂养生的人,都晓得往保温杯里泡几片黄芪。爱煲汤的巧妇,汤料清单中也必定有黄芪。在中医药界,黄芪更是为历代医家喜爱和广泛使用,在我国已传承长达2800余年。

自魏晋南北朝起,人们就奠定了“黄芪第一出陇西”的基调,延续到两千余年之后的今天。

身处甘肃的甄小龙中药师,更懂陇西黄芪。

图片

受访专家:甄小龙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药学部副主任、副主任中药师
■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药调配与监测分会理事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图片

黄芪多产于甘肃、内蒙古、山西等北方地区,因此又有“北芪”之称。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陶弘景就在《本草经集注》中写道:“黄芪第一出陇西,色黄白,味甜美,今亦难得。”


唐代的《药性论》载:“虚而客冷,用陇西黄芪。”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也记载:“黄芪西产也。”

◆ 道地药材档案 ◆

黄芪

【性味】味甘,性微温。

【归经】归脾、肺经。

【功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产地】甘肃、内蒙古、山西、黑龙江、河北等地。


为何陇西黄芪品质如此上乘?


“宋代医家寇宗奭(音同是)说过'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指的就是,中药材质量与产地因素息息相关。”甄小龙中药师说道。


陇西地处黄土高原、渭河上游,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年日照充足,十分符合黄芪生长需要气候高寒阴湿的条件。


这里为典型的黄土梁峁与河谷地形,土壤为深厚疏松的黄绵土,土层深厚,通气性好,有利于黄芪根的伸长和加粗。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所产的黄芪主根粗大、质坚而绵,色黄白、肌理细、粉性足且味甜美。陇西因而获得“中国黄芪之乡”之称。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芪最主要的成分为多糖和黄芪苷。


据定西市农业农村局官网显示,每百克陇西黄芪的黄芪多糖含量为12.58%,黄芪甲苷含量高达0.21%,是药典标准的2.6倍



图片

甄小龙中药师介绍,“芪”是黄芪这个药名专用字,过去也写作“黄耆”。


“耆”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年长者,意喻长寿的老人;二是指黄耆长得非常长,根类中草药中,没有比黄耆更长的。曾有新闻报道,有人挖出过两米多长的野生黄芪。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道:“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黄芪色黄,性微温,味甘,而温性属阳,甘味能补,结合中医理论,即黄芪秉承了火土相生之气化,有补气升阳的作用。”甄小龙中药师说道。

中医有言道“温之以气,所以补形不足也;补之以味,所以益精不足也”。黄芪正是如此。

具体来说,以下“虚人”适用黄芪——

·脾胃气虚者:如平日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以及由于脾虚不运化水湿导致的水肿尿少、脾气虚固摄血液无力导致的便血、崩漏的人群。

·气血两虚者:表现为面色萎黄及血虚不能濡养筋脉引起的痹症、中风后遗症、肌肤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状的人群。
此外,体质虚弱、容易感到疲惫,特别是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的人群也适宜使用黄芪,可起到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的功效。

不过甄小龙中药师提醒,黄芪性微温,日常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10克以下,过量易产生内热,出现腹胀等不适。

感冒发热、饮食积滞、体内有湿热以及孕妇、经期女性,还应慎用。

图片


【黄芪山药糊】

准备黄芪30克、山药60克(研粉)。将黄芪煮汁300毫升,去渣,加入山药粉搅拌成糊,每日1~2次。


补气健脾,适合糖尿病日久,脾肾虚弱者。


【黄芪鸡汤】


准备鸡肉500克,洗净切块,黄芪30克洗净,红枣5个。将鸡肉焯水后,与黄芪、红枣放入锅内,炖熟后,加入适量食盐,吃鸡肉并喝汤。


温中健脾、补益气血,适合气虚体弱、倦怠乏力、盗汗等人群。


【芪枣陈皮汤】


准备黄芪30克、大枣10个、陈皮6克,煎汤约400毫升。


此汤可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有助于缓解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优质陇西黄芪,长这样


甄小龙中药师介绍,陇西黄芪的性状主要有三个特点——


·菊花心:药材或饮片横切面的放射状纹理,形如开放的菊花;


·皮松肉紧:指部分根茎类中药材横断面皮部疏松,而陇西黄芪木部较为致密紧实;


·金盏银盘:指部分根茎类中药材的横断切面,其木部呈黄色,皮部呈白色,恰似“金玉相映”。

图片


其外,陇西黄芪除了常见的圆片,还有瓜子片、柳叶片、宽带片、马耳片等。

记者 | 徐颖  编辑 | 李连欢 视觉 | 乌鱼子

-《中国家庭医生》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