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三上期中语文考试作文解析——如何评价网络短视频的社会效益? 吴玉英 【作文题目】(泰兴、兴化、口岸等部分学校联考)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网络短视频已成为社会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成为人们记录生活、传播知识、分享美好、表达情感的载体。 也有人说,网络短视频往往根据人们的兴趣爱好推送相似内容,观看会浪费大量时间,也限制了人们的认知,使人困于其中。 以上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目标】 如何审题和立意。 【审题和立意的方法提要】 首先要说明一下,这里的方法是基于央草个人经验的方法,是基于眼下高考常见作文考查题型总结的方法。 央草审题法主要有三种:找点,连线,划面。简称为“点、线、面”。 央草立意法主要有四种:概念,辩证,场景,条件。 【正文】 一、审题 审题的终极目标是切合题意。 切合题意,意味着你要抓重点,找逻辑线,在划定的范围面内写作,不越界。 1、重点 重点在“以上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这句话上。 以上现象,是指上面的两个“有人说”及所说内容,概括成一句话,即——网络短视频的利弊之争。 引发,引起,触发,有“由此及彼”的意味。意思是,假如材料里的观点之争代表了甲乙两方的话,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可以择其一站队,也可以有第三方看法。 你怎样的思考,强调了“你”的个人视角,使用“思考”(而不是“感受”)是提醒你要更多地表达理性认知。 作文重点问题: ——你如何理解网络短视频带来的利弊之争? 敲黑板! ——注意区分上面的问题跟“你如何理解网络短视频的利弊”这两个问题的细微区别。 假如作文材料里不出现“有人说···也有人说”,把这七个字删掉,作文的重点才会是“你如何理解网络短视频的利弊”。 看上去,这两个问题的区别不大,都是在思考网络短视频的利弊,但“利弊之争”进一步拓展了写作范围和边界,你不但可以谈利弊,还可以谈人们对利弊的争论这种现象本身触发的思考。 2、逻辑线 材料1、2两小节之间有无逻辑联系?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把这两小节分别理解为“利”和“弊”,是理解方式之一,是不加思索的惯性思维,是随大溜,人云亦云,是粗线条理解。 追问一下,“有人说”中的“人”是什么人?是站在什么立场和角度看待网络短视频的? ——第一个人,使用的是“大词”,什么社会文化啦,传播方式啦,人们啦。这个人的站位极高,似乎站在历史的高度,时代的制高点,在给“网络短视频”做历史定位式评价。我们考生会习惯性地认为,考题是对的,错的是自己不会答——这种思维习惯是面对作文材料、我们的思路难以打开的主要原因。实际上,作文材料里,值得你质疑的地方到处都是。比如这里的“已成为社会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该论断的依据是啥?社会文化包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皆是文化。衣食住行本身不会传播,会传播的是信息。(物流不等于传播。) 至于“主要传播方式之一”,更是要打个问号。网络搜索一下“全球智能手机普及率”,我得到如下信息:截止2023年,印度智能手机普及率仅为36%,中国是63%,美国为76%。我还得到这样一条信息:2023年移动互联网连接报告显示,全球智能手机普及率为55%。上述结果未必确切,但至少提示我们去思考:当有人说“网络短视频已成为社会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时,究竟是什么意思?讨论其意思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篇作文。 ——第二个人,站位同样很高,关心的是人们的认知水平,替他人和社会操心。这种操心往往被看成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这里也是有文章可做的。你细想一下,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在批评别人没有社会责任感,其潜在逻辑是:人人都应该为他人负责。人人都应该为他人负责,是无条件的真理么?不是,这句话是有条件成立的。拿短视频的推送算法来说,确实有精准投喂的情况——把产品(包括虚拟产品)推送给需要的人,这是商业社会的生存法宝,是降低社会总成本提高社会总收益的做法,短视频只是学习借鉴了这一做法,怎么就成了罪过了呢?所谓的浪费时间和限制认知,有数据支撑这种论断么?我这么反问不是要抬杠,而是演示一下审题过程中思考观点成立的条件。当你把材料中的观点放到真实社会生活中去“验算”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反例。发现了反例,你就可以讨论观点成立的条件,写成一篇作文。 总之,上面这两种人的两种说法,他们的共同点除了用“利弊之争”来理解外,还可以理解为:都体现了社会责任感,都关心网络短视频的社会效益,都在操别人的心而非自己的。他们的不同在于:前者肯定正面社会效益,后者强调负面社会影响。 根据上面的解析,我们的理出的作文材料“逻辑线”是: ——如何评价网络短视频的社会效益?材料中的观点你认同吗?为什么? 3、范围面 范围面,是要你不要越界,避免偏离题意。 明面上,“要求”里写的,不能越界。 暗地里,是隐藏在作文材料里的“逻辑线”给你划定了写作范围。越#贴近#“逻辑线”,越“切合题意”。尽管“引发你”这三个字也提示了可以不完全受限于材料,聪明的考生早就默认“揣摩圣意”为第一要务。 根据上面的解析,切合题意的论题为: ——网络短视频的社会效益有不同评价,你如何看待这样的评价? 【央草版个人参考观点】 ·网络短视频是随着科技进步而出现的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其社会效益评价还没到下判断的时候。(回应观点之争) ·网络短视频跟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新产品一样并不具有特殊性,其生命力取决于大众的需求和产品供应能力。(回应对短视频本身的看法) (我实事求是地说,这两种观点是不接高中生地气的观点,是不考虑学情的。考生几乎不会这样写,仅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不作写作要求。考生可以怎么写,下文详解。) 二、立意 央草立意法主要有四种:概念,辩证,场景,条件。 这四种方法的学习难度对眼下的高中生来说是依次递增的。下面的解析主要从写作议论文的角度来说明。 1、概念式立意 特点是,围绕核心概念反复演绎,通常表达“是什么”的问题。 这里的核心概念是“网络短视频”,概念式立意可能是这样的: 网络短视频是新媒介。 ——网络短视频是文化传播方式之一; ——网络短视频是重要的新人际互动方式; ——网络短视频是技术革新的胜利,社会进步的象征; ——网络短视频是信息折叠的工具,是精神鸦片的新宠。 ······ 概念式立意,表达了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这种表达常常是零散的,局限于认知范围的——这正是高中生的普遍的思维特点。我们写议论文,适合从这样的方式开始。 2、辩证式立意 特点是,在辩证理论指导下表达观点,通常表达为“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初步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是高中生最主要的学习任务,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目前高中生最熟悉的理论,也是被要求学会的一种理论。这里的作文材料,提供了对网络短视频的两种评价,一正一反,明面上体现了辩证认识。 粗浅的辩证式立意,是“形似而神不似”。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表面上,考生说网络短视频有利有弊,但实际上是“a+b”,简单地把好处和坏处组合在一起。 辩证思维的内核是“既,又”,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老子所讲的“有无相生”,是同一个#特点#引发的利和弊。 简单地“a+b”,其表达可能是把作文材料中的两种说法组合在一起,看上去是#一篇#作文,实际上是讲了a和b两个意思。 什么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呢?比如说像下面这样的: 网络短视频是高效的信息传播工具。 它的高效让信息传播的广度大大增加,比纸媒更亲民,普及率更高。 但恰恰是这种高效和低门槛,造成了鱼龙混杂,真假莫辨。纸媒的高门槛也意味着拥有看门人;网络短视频的低门槛则意味着门户洞开,泥沙俱下。 所以,你说它的高效是好还是坏?既好又坏,这种高效率带来低成本高普及,这种高效率又带来谣言和别有用心的病毒式扩散。 3、场景式立意 特点是,把理性思考化为具体场景和案例,通过“解剖一个麻雀”,把看不见的道理,用看得见的场景和形象表达出来。 这种立意方式,对考生的要求更高。你不但要能理解道理,还要能化繁为简,不照搬教条,活学活用,把你的理性认知和具体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我们学习理论,最终是为生活服务的,为活生生的人服务的。作文材料中的“你”代表的是活生生的个体。 这种立意方式可能是下面这样的: 题目:《二舅现在怎么样了?》 提要: (1)二舅曾经火遍全网,鼓励到若干人,得益于网络短视频的传播力量。 (2)二舅今天的现状如何,我一无所知,其客观原因是网络短视频的数量太庞大,单个短视频的生存时间有限,新生的短视频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3)二舅现象从涌现到淹没,正是当今无数网络短视频的命运,也很像普通人的生命历程。 (4)如何看待“短命”的短视频?有人赋予短视频传承文化的历史重任,对“短命”忧心忡忡;有人利用短视频搞精准“投喂”,谋取私利。孰是孰非,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或者你也可以认为要坚持社会担当) 4、条件式立意 特点是,思考观点成立的前提条件。概念式、辩证式和场景式,往往是认同材料观点的。条件式,是质疑材料观点的。这种质疑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观点,而是质疑其“普适性”。世界上不存在无条件成立的观点,假如有,那不叫观点,而叫信仰。 上文关于“逻辑线”的解读,我们已经在质疑材料里的观点了。这种形式的立意样式可能是下面这样的: 题目:《网络短视频困境:竞争性真相的误导》 提要: (1)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但它们是“竞争性真相”,只表达了部分事实,是有限前提条件下的有限结论。 (2)网络短视频本身是社会生活“横截面”片段,只表达了部分事实,也是一种“竞争性真相”,是有限条件下的有限展示。 (3)网络短视频及关于网络短视频的观点之争,引发我们思考:如何破解竞争性真相的误导? (4)破解之道在于开放的心态,养成弄清结论成立条件的思维习惯,不断精进自身的认知水平。 条件式立意是带着“质疑”味道的,对考生的思维认知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把它看成是难度最高的立意模式。 以上四种立意方式,本身没有高下之分,就像跳水运动员选择难度系数一样,难度高固然有拿高分的可能,但假如完成度不好,是拿不到高分的。难度系数低的动作,假如完成度很漂亮,一样拿高分。 【附】 关于上文所讲审题和立意的方法,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参阅《怎样写好议论文》一书,有保姆式教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