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末名将侯益:经历了唐末到北宋,生于乱世却活到80岁善终

 茂林之家 2023-11-11 发布于湖南

文/麒阁史观

编辑/麒阁史观

乱世当中,要不成为一方诸侯,争夺皇帝宝座,缔造千秋万代的伟业;要不依附于一方势力,“苟全性命于乱世”,侯益显然是后者,而且是这种人里面最出类拔萃的那个,因为他活过了从唐末到五代再到北宋的混乱时代,最后还得以善终。

一生侍奉13位帝王

侯益,一个普通的农民出身,在兴盛一时的唐朝末年,因为战乱而加入军队,在百废待兴的时代,正是强者崛起之时,经过残酷的军旅生涯,侯益凭借过人的勇武和机智,在乱世中安的善终。

然而,功成名就之后,侯益并没有安于现状,在后周灭亡后,侯益又投靠到了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赵匡胤看重他的才能和经验,任命他为宋朝重要大臣,80岁高龄去世的时候,侯益功成名就,被记录进了宋朝的史书,堪称人生的巅峰之作。

他一生侍奉了13位皇帝,五代十国的政权几乎让他换了个遍,在乱世中,侯益没有做过千古流芳的善事,但也没有做过什么大恶之事,最令人诟病的事情,无非是曾投靠过契丹人,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侯益经历了从唐末到五代再到北宋一整个时代。

可这一切的背后,是侯益对自己信仰的坚守,在那个动荡多变的时代,朝代更替频繁,侯益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只为实现理想中的太平盛世,他从一个小小的农民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却始终如一地追逐自己的理想。

侯益在乱世中的抉择

唐朝末年军阀混战,战火蔓延到了侯益家乡,18岁的侯益无依无靠只能参军,刚开始,侯益只是一个普通士兵,但他勤勉听命,很快就受到长官赏识,一次跟随大军出征的战役中,侯益机智果断,为大军解了一个围,一举立下大功,从此他逐步升迁,开始有了小小的威望。

当时,唐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天下大乱,各路藩镇和军阀割据一方,你争我斗,鸡犬不宁,在这种动荡时局下,侯益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出人头地,一展宏图。

但侯益没有因此骄傲,平时他爱训练士兵,从不骄纵,每次战役,他都冲锋在前,舍生忘死,战友都认为侯益是个仗义的汉子,而侯益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每次他都能在乱世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唐昭宗时期,太原刺史李克用势力强大,占据了太原一带,侯益得知这个消息后,毅然决定前往投奔,加入李克用麾下,凭借出色的武艺,侯益很快得到李克用的赏识。

不久,李克用命其子李存勖攻打大名,侯益争取到先锋位置,冲锋陷阵,第一个登上城墙,生擒敌军校尉,征讨幽州刘守光时,侯益再次战功卓著,率先登城,为李存勖军打开局面。

接连建功的侯益深受李存勖倚重,唐军围攻洛州时,侯益不幸中箭受伤,李存勖亲自为他包扎伤口,可见两人关系非同寻常,在与后梁作战时,梁军名将李立、李建骁勇无双,唐军将士无不胆寒。

在某次决战中,为报答知遇之恩,侯益英勇登场,力战二人,终于将他们生擒,此战功劳,使侯益声名远扬,官复一级。

不久,李克用去世,李存勖即位为唐庄宗,此时的侯益已是一名功勋卓著的大将,然而好景不长,李嗣源很快矛头直指庄宗,众将纷纷倒戈,局势对庄宗十分不利,别无选择的侯益选择明哲保身之计,趁机退回洛阳,与庄宗相见,两人拥抱痛哭。

后晋建立后,侯益再次改换门庭,投奔新主石敬瑭,他带兵讨伐叛军,出力甚多,帮助石敬瑭加固统治,944年,阶州刺史与王君怀反叛,侯益左右逢源,一面向朝廷请求援军,一面暗中联络王君怀,表达投降的意愿。

命途多舛的侯益,在这动荡多变的年代里,历尽艰辛,数次死里逃生,他敏锐地嗅觉到时势的变化,顺应形势,不断改换门庭,才得以在乱世中苟延残喘,尽管这引人非议,但或许这就是当时小人物的无奈之举。

平安度过晚年

天福十三年,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封侯益为开封尹,侯益此时已经接受契丹的官职,心有顾虑,不愿完全投靠后汉,刘知远对侯益既忌又惧,便暗中命令王景崇,一旦侯益有异心就斩杀之。

王景崇领兵来到开封,得知侯益与后蜀勾结,正准备动手时,刘知远突然病故,王景崇不敢擅自诛杀侯益,侯益趁机投靠了新登基的汉隐帝刘承佑,侯益南逃至汴京朝见隐帝,表示归顺,他又以重金贿赂群臣,获得隐帝的宠信,最终被封为鲁国公、兼侍中。

嫉妒侯益的王景崇见状大怒,在开封发动叛乱,将侯益一家老小七十余人悉数杀害。广顺元年,郭威灭后汉,建立后周。考虑到侯益在汴京的威望,郭威封他为楚国公,以示怀柔。

显德元年,侯益向郭威请求退位归田,获准后返乡养老。建隆元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仍以后周老臣的身份礼遇侯益,每年只需入朝面圣一次。

侯益之所以能够安然度过晚年,离不开他过人的智慧和判断力,刘知远起兵时,他谨慎应对,契丹南侵时,他巧妙利用各方势力制衡,后汉即将灭亡之际,他又准确抓住时机归顺后周。

侯益善于观察时势,对局势判断准确,每每能在动荡中抓住生机,他虽历经战乱,但终能全身退休,最后在宋朝渡过安详的晚年,侯益的一生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与远见,使他能够在那个充满烽火的时代平安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侯益能够拥有惊人的判断力和智慧,他的后代自然也不会差,侯益的五个儿子当中最受侯益喜欢的就是侯仁矩,侯益带兵作战,侯仁矩始终追随左右。可能就是因为侯仁矩有过在瓦桥关的履历,所以经过宰相赵普的极力推荐,才让侯仁矩有机会成为第二任雄州知州。

北宋开宝二年(969年)二月八日,侯仁矩在雄州病卒,享年五十六岁。宋太祖赵匡胤闻讯之后十分痛惜,特别派遣太监主持他的葬礼,丧葬费用全部由政府供给。

侯仁矩在雄州任上五年,在他主政期间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在他去世以后雄州城老百姓无不感念这位守边能臣,商贾富户们也纷纷捐款捐物为侯仁矩送行,候任矩能够做到这一点离不开他父亲的教导,侯益能从乱世中生存下去,离不开他的智慧。

总结

侯益这位不起眼的小官,或许正是当时乱世中的幸存者。他没有什么出色的政绩,只是凭借世故和机变,在动荡时期屡屡转职。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那个时代想要安然度过,恐怕需要一定的手腕和运气,侯益的成功也许正是乱世生存术的缩影,他究竟是仅仅幸运,还是真有两把刷子,历史难以给出定论但无疑,像侯益这样的人,也成就了那个时代的百态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