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泌性中耳炎老治不好?试试这个方法

 茂林之家 2023-11-11 发布于湖南

近期,

许多小朋友在感冒发烧后出现耳痛、听力下降,

为什么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后会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西医院耳鼻咽喉科专家告诉您,

那可能是因为中耳与鼻咽部通过咽鼓管密切相连。

咽鼓管(Eustachian tube),是连接中耳和鼻咽的通道。它起着平衡中耳腔上下压力、排除中耳内分泌物和通风的重要作用。咽鼓管通常是闭合的,在平衡压力和液体的同时,还能够阻止鼻咽部的细菌和病毒进入中耳腔。

然而,咽鼓管功能可能会受到感染、炎症、鼻窦问题、过敏反应或结构异常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这种障碍可能导致耳炎、听力下降、耳塞感、耳鸣或中耳积液等问题。

分泌性中耳炎是不伴急性中耳感染的中耳积液,由于鼓室积液特点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渗出型、浆液型、卡他型以及粘液型等。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耳闭塞感、耳闷胀感:有像坐飞机时耳闷或耳塞棉花的感觉,反复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2.耳痛:可为持续性,亦可为阵痛。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噼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打呵欠或擤鼻时,可听见水声。

4.听力下降:头位变动,如前倾时听力可能暂时改善。

5.其他症状:流涕、鼻阻等鼻部症状,小儿可能会有夜间睡眠张口呼吸、打鼾等症状。

治疗方法: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功能,控制感染,以及病因治疗为本病的治疗原则。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案是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及咽鼓管吹张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已开展波氏法咽鼓管吹张,波氏法咽鼓管吹张,也称作咽鼓管通气、耳通气或耳腔通气,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吹气的方式打通连接鼻腔和中耳的咽鼓管,以排除中耳腔内的液体,改善中耳的通气功能。

吹张前首先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鼻道清洁通畅。如上呼吸道急性炎性反应,鼻腔或鼻咽部有脓液、新生物禁用。吹张前嘱患者含一口水,治疗者将波氏球的橄榄头塞入患者一侧前鼻孔内,嘱患者做吞咽水的同时,迅速捏波氏球,使空气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内。

患儿经过波氏法咽鼓管吹张治疗后鼓膜形态恢复正常,标志清晰。

波氏法咽鼓管吹张联合药物治疗早期分泌性中耳炎既可改善咽鼓管的通气,也可减轻中耳的炎性反应水肿,在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雷盛钦主任提醒广大家长朋友,有上述耳部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涂钰莹、连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