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座非遗馆几乎包容了瑞安所有的乡土文化,是打卡忠义街必去之地

 阿陆的行摄馆 2023-11-11 发布于浙江

        到瑞安旅游,忠义街是必去打卡的地方,而到忠义街打卡,如果错过这座非遗馆,就相当于是白来了一趟。馆内共分为序厅、云江乐舞、云江烟火、云江匠心这四大板块,其中包括联合国级的中国活字印刷术、国家级的木活字印刷术、温州鼓词、藤牌舞(盾牌舞)、蓝夹缬技艺等等瑞安本地的非遗文化一百多个,一圈走下来,除了对瑞安这座千年古邑增添许多了解,也随之溢出几分敬仰之情。

       非遗馆详细展现了瑞安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以及民俗等等,相信第一次进来参观的朋友,很快就会跟我一样,心生出“眼花缭乱”和“大开眼界”的感叹。

       因为里面的展品实在太过丰富,所以我仅记录了一小部分,在这里也算“抛砖引玉”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自前往参观。这个非遗馆同样无需门票,预约或者在门口登记就能进入了,不过好像每天有人数限制,非节假日应该没什么影响。

       藤牌舞是流传于瑞安市的一种以藤牌为主要道具的模拟古代练兵的传统舞蹈,因其舞蹈时摆阵多、滚翻多,在群众中又有“打藤牌”“藤牌阵”“藤牌滚”的称谓。

       这种藤牌舞起源于明代,由戚继光军队练兵中的舞藤牌、鸳鸯阵演变而来,其表演过程分为校场练兵、夜间偷营、庆功唐牌三个场次,有独舞、双人舞以及群舞三种表演形式。瑞安藤牌舞融舞武于一体,展现战争肃穆场景,动作以写实朴素健美为主,具有矮、滚、实、劲、圆、活的特点。展柜里还有一堆造型唯妙唯俏的小人儿把这项非遗演绎得栩栩如生,形象有趣。

       瑞安鼓词又名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江省温州及其毗邻地区的一个曲艺品种,俗称唱词。因过去的艺人多为盲人,故又称为瞽词或盲词。它用温州方言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中期已见流传。

        瓯塑即油泥塑,也称堆漆、瓯塑,由我国传统漆器艺术中的堆漆工艺发展演变而来,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最早兴于汉代,建于北宋年间的瑞安慧光塔、江苏瑞光塔,都曾出土了用堆漆装饰的“经函”、“舍利函”与舍利宝幢,据考证均为温州制品。明清时,市场竞争激烈,堆漆工艺开始广泛应用在佛像门神、拱廊壁画及民间嫁妆家具上。清末民初,温州堆漆名艺人谢森宝将漆灰材料改成油灰材料,始称油泥塑。为区别于其他传统堆漆艺种,1959年温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将其命名为“瓯塑”,是浙江省著名的特色传统工艺品之一。

        竹编是瑞安具有民间特色的手工艺,因它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工匠各地都有,特别是山区的一些乡村,有的农户全家都搞竹编制作,赖以为生。瑞安竹编取上等三年长的新鲜竹材,按实际要求锯成竹段,用劈刀劈成要求的宽度、厚度,去掉蔑黄,取其蔑清和二层,再刮片,然后分片劈丝,防蛀、防霉处理,高温蒸锅后定型,编织、装搭、堆花、打磨、油漆、成形。竹编作品有花瓶、茶具、锦格、茶壶、花篮等多种精美工艺品。

       “中国活字印刷术”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场馆中间甚至有一比一造型的雕塑,向游客更直观地展示每一个步骤,让人印象深刻。

       在瑞安,至今仍然保持着许多婚嫁传统,而当地人介绍起来时,常常有些神采飞扬眉飞色舞,这也让我明显感受到一点“炫富”的意思,哈哈。不过作为路人,听上去很有代入感,然后带点小小的羡慕嫉妒,毕竟大部分地方的人,赴亲朋好友婚礼都是要“付出”红包的,而不像温州这里,常常还能“赚”点回去……

        个人觉得只要把这个非遗馆逛上一遍,对瑞安的人文风采也就大致有了数,确实非常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