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轮回秘境》涉及到的常用语法、词语等

 遇8866 2023-11-11 发布于山东
第二章 睡在棺材里

1、寒战:hán zhàn,<名>寒噤:冷风吹来,她打了个寒战。也作“寒颤”,一般首选“寒”。
     寒噤:hán jìn,<名>因受冷或受惊而发抖:打~。
     寒颤hán zhàn,因寒冷而颤栗
     颤栗:zhàn lì,颤抖哆嗦,也作“战栗”。
2、睖睁:lèng zheng
      ❶ 发呆地直视:~着眼睛。
      ❷ 发愣。‖也作“愣怔”。一般首选“睖睁”。
3、“蒙”与“懵”:
    (1)蒙:
      ① 蒙:mēng,繁体“矇”。
      ❶ 欺骗:欺上~下;别~人,谁不知道你的用意!
      ❷ 胡乱猜测:想好了再回答,别瞎~。
      ② 蒙:mēng,<动>昏迷;神志不清:头发~;他被球打~了。
      【蒙蒙亮】(天)刚有些亮。
      【蒙骗】欺骗:不能~顾客。
      【蒙事】<方><动>做假骗人。
      【蒙头转向】mēng tóu zhuàn xiàng: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
      ③ 蒙:méng
      ❶ <动>遮盖:~头盖脸;用手~住眼;~上一张纸。
      ❷ <动>受:~难;~你照料,非常感谢!
      ❸ 蒙昧:启~。
      ❹ 姓。
      ④ 蒙:měng,蒙古族。
    (2)懵:měng,懵懂:~然无知。
4、省得:shěng de,避免发生某种情况;以免你就住在这儿吧,省得天天来回跑:亦作“省的”。记得,知道连讨命的做了事,也不省得。——《初刻拍案惊奇》。一般首选“省得”。
5、“特别”与“特殊”:
    (1)基本释义:
      ① 特别
      ❶ 与众不同;不普通:~的式样;他的脾气很~。
      ❷ 格外:火车跑得~快;这个节目~吸引观众。
      ❸ 特地:散会的时候,厂长~把他留下来研究技术上的问题。
      ❹ 尤其:他喜欢郊游,~是骑自行车郊游。
      ② 特殊:不同于同类的事物或平常的情况的:他的情况比较~;~情况;情形~;~照顾;~待遇。
    (2)区别:“特别”与“特殊”都可作形容词,指跟同类的、平常的人或事物不同。在用法上的区别是:
      ① “特别”有“尤其、格外、特地”的含义,而“特殊”没有,如:
      ❶ 他特别喜欢做手工。句中“特别”可改换为“尤其、格外”,改后意思不变。
      ❷ 放学以后,老师特别把小华留下来谈课外阅读的问题。文中“特别”可改换为“特地”,改后意思不变。
      ② “特别”可修饰形容词,而“特殊”一般不能修饰,如:她的眼睛特别大。
      ③ “特殊”在用来修饰动词时表示分量很少,如“特殊照顾、特殊保护”。而“特别”用来修饰动词时表示分量较多,如:“特别喜欢、特别想念、特别担心、特别表扬、特别照顾”等。
      ④“特殊”语意较轻,而“特别”语意较重,在用作形容词时,要注意准确性。如:“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句中讲的这种新型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网防盗”是这种玻璃的“特殊性”,句中用“特殊”比用“特别”更恰当。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第三章 纸人挡灾

1、关于“吐”的读音
      ① 读tǔ: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即主动:~痰。
      ② 读tù: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即被动:呕~;~血;上~下泻。

第五章 白衣女人

1、蓦地:mò dì,<副>出乎意料地;突然:~大叫一声。

第六章 交易

1、摩挲:mā · sā,用手轻轻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衣裳。
2、摩挲:mó suō,用手抚摩。
3、除了... ...之外是病句吗?应该是“除……以外”或者“除了……”。逻辑上来说,“除了”和“之外”意思相似,连用就有重复之嫌。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因为“除了……”的句式里多半有表示转折之类的词,如“都、还有”,这时去掉“之外”并没有问题。例子:除了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每天都上学。除了父母,我们还有朋友。
4、搀和:chān huo,<动>
      ① 搀杂混合在一起:将砂石和水泥~在一起浇注地基。
      ② 参加进去(多指搅乱、添麻烦):这事你少~;人家正忙着呢,别在这里瞎~。
      ③ 干扰;插手:这是人家的事,你瞎去~什么。也作“掺和”。一般首选“搀和”。

第七章 镜中鬼影

1、发颤:① fā chàn:❶ 因身体受冷或心中恐惧而颤抖。❷ 因神经失常而引起的颤抖。② fā zhàn:<动>发抖。

第九章 打杂

1、睡眼惺忪:shuì yǎn xīng sōng,惺忪:刚睡醒的样子。形容刚刚睡醒,还有点不太清醒,眼神还有些模糊。

第十一章 别让自己流血

1、老神在在:是由闽南话的谚语而来。老神在在一般就形容很从容的样子。
2、《咬文嚼字》1995年第3期:“血”的读音,如何区分“xiě”和“xuè”
      ① 凡是“血”和其他字紧密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那么它就读“xuè”。从构词的角度看,“血”在这些词中本身只是一个语素,如:血统、血液、血管、心血、血泊等。
      ② 凡是“血”单独成词的,能独立表示它的意义,那么它的读音是“xiě”。如:他割破了手,流了不少血。
      ③ 凡是成语因为结构紧密,其中的“血”一律读“xuè”。如:血肉相连、呕心沥血、血气方刚、含血喷人、有血有肉、头破血流、血海深仇等。
      ④ 还有一个例子:“血债要用血来偿”,前一个读“xuè”,后一个读“xiě”。
      把“血”读成“xuě”更是错误!
3、狡黠:jiǎo xiá,<书><形>狡滑。[近]狡诈。意思是诡诈,狡猾,做褒义词时形容人古灵精怪,机灵。其近义词有狡猾、诡诈、狡诈、圆滑等。其反义词为正直、憨厚、诚实等。

第十三章 能活下来也算奇迹

1、脖颈:bó gěng,口语指脖子。亦称“脖颈”,是人体头部以下,肩以上的部位。

第十四章 被我吃了

1、打战:dǎ zhàn,战栗,颤抖(chàn dǒu)。如因为冷、害怕或施加的外力浑身打战。亦说“打颤”。一般首选“打战”。
2、一通:yī tòng, 一阵;一次;乱说一通

第十五章 秃毛老狗

1、锃亮:zèng liàng,闪光耀眼;通明~;皮鞋擦得~~的。规范用语是锃亮。铮亮zhèng liàng是《现代汉语词典》的别出心裁,始于第1版1978。

第十八章 有没有兴趣来后院看看

1、一晃:yī huǎng,很快地一闪:窗外有个人影,~不见了。
2、一晃:yī huàng,形容时间过去得快(有不知不觉的意思):~就是五年,孩子都长这么大了。
3、晃:huǎng
      ① (光芒)闪耀:太阳~得眼睛睁不开。~眼。
      ② 很快地闪过:虚~一枪。窗外有个人影一~就不见了。
4、晃:huàng,摇动;摆动:摇头~脑。风刮得树枝直~。晃荡;晃动;晃悠。

第十九章 来,放点血!

1、横:héng
      ①  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额。~梁。
      ② 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相对):黄河~贯本省。
      ③ 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相对):~队。墙上~着写着几个大字。
      ④ 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相对):~剖面。人行~道。~着切一刀。
      ⑤ 使物体成横向:把扁担~过来。
      ⑥ 纵横杂乱:~生。~流。血肉~飞。
      ⑦ 蛮横(hèng);凶恶:~加阻拦;~行霸道。
      ⑧ 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形状是“一”。
      ⑨ 横竖;反正:我~不那么办!。事情是你干的,我~没过问。
      ⑩ 横是:今天下雨,他~不来了;把心一~。
2、横:hèng
      ① 粗暴;凶暴:蛮~;强~;~话。
      ② 不吉利的;意外的:~事;~祸。
3、含义与含意(杜老师语文信箱):
      某媒体刊文说:“南京及其所包含的复杂含义,不知道会不会在叶兆言的笔下激荡出新的深意?”其中的“含义”用得是否妥当?(上海读者向怀义)
      向怀义读者: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指出,“含义”指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当代汉语词典》进一步指出,“含义”指“字、词、句等中所包含的意义”。例如:
    (1)这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2)一个词可能有几个含义。(《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3)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4)经过老师讲解,同学们才明白这个词的准确含义。(《现代汉语大词典》)
      对“含意”的用法,新出版的工具书如《现代汉语应用规范词典》等,有很好的归纳:“多指隐含的深意或言外之意。”也就是说,“含意”多用来指词句中含有的深意或言外之意。例如:
    (1)猜不透她这话的含意。(《现代汉语词典》)
    (2)她不知道对方那几句话里的真实含意。(《现代汉语大词典》)
    (3)你要仔细体味他这些话的含意。(《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4)他的话里还有另一层含意。(《现代汉语应用规范词典》)
      所以,“含义”是指词语的基本意思,可以称之为“语文义”;而“含意”则指词句里的深意或言外之意。两者用法有所不同。
      提问句中的“南京及其所包含的复杂含义”,是指句子里“南京”所包含的某种“深意”,而不是指“南京”这个地名的基本意思。因此,宜写成“南京及其所包含的复杂含意”。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
4、戏谑:xì xuè,<动>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之言,不必介意。没有“戏虐”一词。

第二十二章 来头很大的女人

1、讳莫如深:huì mò rú shēn,讳:隐瞒。深:重大,指事件重大。原意指因事件重大而隐瞒不说。后形容隐瞒得很深,惟恐别人知道。

第二十三章 人在屋檐下

1、系:jì,打结;扣:系鞋带;~着围裙;把领扣~上。另读:xì。
2、半瓶醋:也说“半瓶子醋”。即“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某种技术只略知一二的人,一知半解却好人前卖弄。说自己表示谦虚,说别人表示看不起。也叫“半吊子”。

第二十四章 死尸

1、腹诽心谤:fù fěi xīn bàng,指内心不满,暗中发泄。也作“心谤腹诽”。
2、“不”的读音:bù。注意,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去、~用、~要,~屑、萎靡~振等等。

第二十五章 又见黑色长钉

1、篆刻:zhuàn kè,<动>我国传统刻制印章的艺术,多用各种篆书字体刻制。没有“纂刻”一词。
2、魁梧:kuí · wú,<形>身体高大强壮:身材~。[近]高大。[反]矮小。
    《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和2005年第5版读音:kuí · wú;
    《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第7版读音:kuí · wu。

第二十六章 堕落天使酒吧

1、文身:在人身体上绘成或刺成带颜色的花纹或图形。没有“纹身”一词。

第二十七章 喝杯酒,交个朋友!

1、穿花蛱蝶:chuān huā jiá dié,穿戏花丛中的蝴蝶。后以喻迷恋女色者。
2、风中凌乱:形容内心思想杂乱而无法整理好。

第二十八章 袭击

1、黑黝黝:hēi yōu yōu,❶ 同“黑油油”。❷ 光线昏暗,看不清楚:四周~的,没有一点光;一片~的树林。也作“黑幽幽”。

第三十二章 孟家山庄

1、大剌剌:dà là là,形容举止随便﹐满不在乎的样子。
2、灰不溜丢: huī · bu liū diū,<方>形容灰色(含厌恶意)。也说“灰不溜秋”。

第三十四章 父亲

1、饱经风霜:bǎo jīng fēng shuāng,饱:充分地。风霜:风和霜,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炼。也作“饱经霜雪”。
2、默默无言:mò mò wú yán,默默:不说话。不声不响一句话也不说。
3、默不作声:mò bù zuò shēng,默:不说话,沉默。不说话、不出声,保持沉默。
4、流逝:liú shì,<动>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时光~。
5、埋怨:mán yuàn,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自己认为原因所在的人或事物表示不满;抱怨;责备。
6、阴鸷:yīn zhì,阴险凶狠。

第三十五章 你想死在这里吗

1、困兽犹斗:kùn shòu yóu dòu,比喻陷于绝境的人(多指坏人)虽然走投无路,但仍不甘心灭亡,还要顽强抵抗。

第三十六章 你还不信老子

1、曼延、蔓延、漫延:màn yán。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解释:
      ① 曼延:连绵不断。如:~曲折的羊肠小道;延伸得很长;连续不断;小石路在山间~向前,直到山下的小村子。
      ② 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如:~滋长:火势~。
      ③ 漫延:曼延。如:沙漠一直~到遥远的天边。
      这三个词简直像三胞胎,读音相同,又都有一个“延”字,在表达的意义上,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长期纠缠不清。今天,能否让它们各得其所呢?
      蔓,某些植物的茎,它的特点是细长而不能直立。植物学家有“木本曰藤,草本曰蔓”的说法。“蔓延”中的“蔓”,指的是蔓草—以“蔓”为特征的野草。它们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且长势凶猛,只要一场雨,荒村野地便成了它们的世界,一下子铺满了角角落落。所谓“蔓延”,就是像蔓草一样延伸、扩展。多么生动的一个词语。
      “漫”和水有关,本义为大水貌,引申指浸淫、淹没,《白蛇传》中便有“水漫金山”一折。由于白浪滔天给人一望无际的感觉,由此引申出遍、满等义,如“漫山遍野、漫天皆白”。水性至柔,奔涌无形,不受拘束,故“漫”又可用来形容放松、随意,如写文章可以“漫笔”,作报告可以“漫谈”。所谓“漫延”,是指像水一样无孔不入,迅速渗透。
      可见,“蔓延”和“漫延”,同样说的是“延”,一个比之为草,一个比之为水,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使用中各有千秋。但随着用词习惯的变化,它们已出现分道扬镰的趋势:“蔓延”是通用词,“漫延”是专用词。“蔓延”既可用本义,如“杂草蔓延”,又可用引申义,如“火势蔓延”;既可用于具体的事物,如“一座座帐篷如莲花一般在江滨蔓延盛开”,又可用于抽象的事物,如“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在县城蔓延传布”。“漫延”则专指因水满而向四周扩散,如“潮水向农田漫延”,“大水一下子漫延到了家门口”。
      曼,《说文》的解释是:“引。”引则长,长则柔,所以“曼”可示人以娇美,构成“曼妙”等词语。白居易《长恨歌》中便有“轻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句,“曼舞”肯定不是杰克逊的劲舞。和蔓延、漫延相比,“曼延”的不同在哪里呢?考之于现代汉语运用,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是蔓延、漫延为四周扩展,而曼延则是纵向延伸,是长而不绝,《现代汉语词典》举的例子便是“曼延曲折的羊肠小道”。第二是蔓延、漫延为进行态,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充满动感;而曼延往往是完成态,是已经存在的事实,用“曼延”这个词语,不过是揭示它的存在、描绘它的形象而已。正因为此,“曼延”常常用于山脉、河流、道路等对象。词语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发生变化是常有的事。了解一下它们变化的脉络,无疑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字运用水平。
      辨析:三者都是动词,都有“扩展”的意思。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几何概念来区分这三者的词义。如果是直线式的扩展则用“曼延”;平面式的扩展,则用“漫延”:立体式的扩展,则用“蔓延”。另外,抽象事物的扩展多用“蔓延”。
2、鹤发童颜:hè fà tóng yán,白白的头发,红红的面色。形容白发老人气色好,有精神。也作“童颜鹤发”。

第三十七章 孟家宗祠

1、包票:bāo piào,保单。料事有绝对的把握时,说可以打包票:他一定能按时完成任务,我敢打~。也说“保票”。
2、寻思:xún · si,口语中多读xín · si,思索;考虑:~一下再决定;你~~这件事该怎么办。
3、檐柱:yán zhù,檐柱是木结构建筑檐下最外一列支撑屋檐的柱子,也叫外柱。檐柱在建筑物的前后檐都有。檐柱是清式建筑名称,宋代又称副阶柱。在楼阁建筑中,其上下层之檐柱,分别称为上、下檐柱。
4、“没得说”与“没的说”:
      《╳ ╳ 报》2019-12-08,8版《老街》:“这二位爷一出面,天津卫艺人、把式们全没得说!”
      其中,“没得说”应为“没的说”。
      【没的说】“的”轻读,即“没说的”。
      ➊ 指不成问题;不容置疑。
      ➋ 没有商量、分辩的余地。
      ➌ 没有可挑剔、指摘的。
      ➍ 形容非常好或十分满意。
      ➎ 没有再说的了;无话可议。 
      没的╳=没╳的。如:“没的看”即“没看的”;“没的吃”即“没吃的”;“没的商量”即“没商量的”等等。
      【没得说】“得”不轻读,即没有来得及说;没有条件说:一忙,这事~。在那种场合,有些话~。得:得空;得使;能够。如“没得看、没得吃、没得研究、没得商量”等。
      详见拙著《常见语文差错辨释手册》(商务印书馆)“语句别字”板块P294【没的… (地)】和【没的说(得)】。

第三十八章 老家主

1、枉自:wǎng zì,白白地。~费了半天劲,什么也没办成。
2、以儆效尤:yǐ jǐng xiào yóu,用对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严肃处理来警告那些学做坏事的人。
3、数落:shǔ · luo
      ❶ 列举过失而指责,泛指责备:被母亲~了一顿。
      ❷ 列举着说:老大娘~着村里的新鲜事儿。
4、“何况”与“况且”:
    (1)《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① 何况:连词。表示更进一层,甲事如此,乙事当然更是如此:变化大啊,几天就是一个样,何况几年?
      ② 况且:连词。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上海地方那么大,况且你又不知道地址,一下子怎么能找到他呢? 
    (2)“何况”与“况且”的区别:
      ① “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带前后对比、衬托的意思,有反问语气。如:
      ❶ 他在宿舍都不敢大声说话,何况要在大庭广众之中呢?
      ❷ 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何况这么一条小船。
      ❸ 北京都下雪了,何况哈尔滨。
      “何况”句子前面还可出现“连、都、尚且”等表示让步的格式,“何况”前可以加“更、又”,如:
      ❶ 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更何况这么一点小事。
      ❷ 这么简单的工具连小学生都会运用自如,何况中学生呢?
      ❸ 一项改革都这么因难,何况一场革命。
      ❹ 连你们的头儿,我们抓住了都不杀,何况你只是个小喽啰。
      ② “况且”有“而且、再说”的意思,表示进一步申诉理由或追加理由,没有对比的意思。
      “况且”经常和“也、还、又”配合使用。如:
      ❶ 这本书内容很好,况且也不贵,可以买一本。
      ❷ 上海那么大,况且你又不知道地址,怎么能找得到?
      ❸ 这块地本来就好,况且又上足了肥,明年你家小麦的收成肯定是差不了的。
      ❹ 路不算远,况且还是快车,准能按时赶到。
      ③ 用反问语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的句子,一定要用“何况”,不能用“况且”。如:干旱即使在汛期也存在,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是世界难题,何况现在是风干物燥降雨少的枯水季节呢?
      ④ 前后带衬托、对比关系的,一定用“何况”;后文对前文进一步说明理由的,用“况且”最佳。如:
      ❶ 为革命流血尚且不怕,何况淌点儿汗。
      ❷ 他在生人面前都不习惯讲话,何况要到大庭广众之中。这两个句子中,“何况”的前后都呈现明显的对比或者衬托关系,一定要用“何况”。并且,这两个句子都可以把句号改成问号,变成反问句。 
      ❸ 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况且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这个句子中,“况且”的后文是对前文陈述的两个理由的进一步说明,陈述对象一致,都是“挖这样的井”,用“况且”是最佳的。
      ⑤ 特殊情况,如:
      ❶ 你帮他找一下吧,这种材料很少,何况他又是个新手。这个句子区别很细微,分辨难度很大。在这个句子里,用“何况”比用“况且”好。“何况”后文“他又是个新手”是对前文陈述的理由“这种材料很少”的补充说明,而非进一层说明。因为陈述角度变了。前一个理由是“这种材料”的情况,后文是“他”的情况,不构成进一层关系,所以这里用“何况”比较好。
      ❷ 管理工作非他所长,何况他手头还有重要的科研课题,换别人吧!

第三十九章 血脉觉醒

1、“巨变”和“剧变”:
    (1)《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① 巨变:jù biàn,巨大的变化:这几年家乡的面貌发生了~。
      ② 剧变:jù biàn,剧烈的变化:形式发生了~。
    (2)【中国华文教育网】“巨变”和“剧变”的区别:
      ① 巨变:巨大的变化,特指变化之大。适用巨变的语句,大都对这种变化有预料或认为这种变化是合理或必然的。如:这几年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② 剧变:剧烈的变化。适用剧变的语句,大都对这种变化不能预料、常常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情况突然的发生。如:政治局面发生了剧变。
      ③ 巨是形容大,而剧是形容快。
      ④ 巨变是量变,而剧变是质变。
2、“暴发”与“爆发”:
    (1)《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① 暴发:bào fā
      ❶ 突然发财或得势(含贬义):~户。
      ❷ 突然发作:山洪~;~出无穷的力量。
      ② 爆发:bào fā
      ❶ 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出地壳,向四外迸出:火山~。
      ❷ 通过外部冲突的形式而发生重大变化,例如用革命的手段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
      ❸ (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战争。
    (2)【华语网】“暴发”与“爆发”的区别:
      我们先看一个报纸上的句子:
      前不久在印度洋上爆发的大规模海啸,给东南亚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分析:此句中“爆发”应为“暴发”。为什么呢?
      “暴发”有两个意义:
      ① 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
      例如:暴发户。
      ② 指洪水、疾病等突然发作。
      例如:山洪暴发,暴发海啸等。
      “爆发”也有两个意义:
      ① 特指火山爆发。
      ② (力量、运动、情绪等)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
      例如:爆发战争、(运动员)爆发力。
      由于这两个词语容易相混,很容易写错,有必要仔细辨别。
    (3)《咬文嚼字》2017年第4期辨析:
      车辆在行驶途中,突然一个急刹车,导致前后乘客相撞,爆发了一场争吵,最后演变成全武行。记者在报道这一消息时,多处用到“爆发”一词,遗憾的是都错成了“暴发”。这一差错在出版物中时有所见。
      “暴发”和“爆发”的区别在哪里?有人说前者强调的是速度,后者强调的是力度。上述冲突是在急刹车的瞬间发生的,照理应该用强调速度的“暴发”,为什么正确的是“爆发”呢?某词典上说,“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这和上述说法大同小异。它提供了一定的判断思路,但还是存在很大的模糊性。车厢争吵总不至于是重大事件吧,为什么要用“爆发”呢?
      华夏出版社田娟华编审曾告诉我一个辨析方法:“暴发”和“爆发”的区别在于一个“火”字,一个有火,一个无火。凡是和火有关的,一律用“爆发”;火山爆发,熔岩喷浆,地火奔突,用的是“爆发”;战争爆发,枪炮齐鸣,弹火纷飞,用的是“爆发”;夫妻吵架,疾言厉色,心火燃烧,用的还是“爆发”……可见,无论是自然之火,还是社会之火,是有形之火,还是无形之火,只要能称之为“火”的,用“爆发”无疑。
      与火无关的,比如山洪,用“暴发”;各种传染病流行,用“暴发”;突然发财得势,成了“暴发户”之类,当然还应该用“暴发”。
      仔细想想,前面说的力度或者猛烈性之类,其实都包含在这个“火”字之中。田编审的辨析方法,可谓抓住了关键点,合理而又可行。

第四十一章 七色石碑

1、“清楚“与“清晰”:
    (1)《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① 清楚:qīng · chu
      ❶ 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字迹~;话说得不~;把工作交代~。
      ❷ 对事物了解很透彻:头脑~。
      ❸ 了解:这件事的经过他很~;这个问题你~不~?内情我不~。
      ② 清晰:qīng xī,清楚:发音~;~可辩;图像~;字迹~。
    (2)【中国华文教育网】“清楚“与“清晰”:
      都是形容词,表示事物的轮廓、面貌鲜明清楚。在用法上的区别是:
      ① 词义的侧重点不同。“清晰”侧重于事物的轮廓、面貌分明,程度比“清楚”重。《白杨》一文的开头中有这样一句:“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句中“清晰”用于形容天和地的界限,突出了大戈壁“浑黄一体”的特点。“清楚”侧重于事物的面貌内容不模糊,用法上比“清晰”广泛,可指声音、数目、内容等。《卢沟桥的狮子》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这句中的“清楚”用于形容卢沟桥的狮子的数目难以计数。
      ② “清楚”可以重叠为“清清楚楚”(AABB式);而“清晰”则不能。
      ③ “清楚”含有“知道、明白、了解”的意思,也可用作动词带宾语,如“我不太清楚张小丽的家庭情况”。又如“有经验的人看到一块矿石,就能清楚它的含蕴”。而“清晰”则没有这一功能。
      ④ “清晰”多用于书面语,而“清楚”书面、口语都可以用。

第四十三章 三祖

1、写同一个人的话,分段时,应该怎样用双引号:
      第一段和下一段前要有双引号。除了最后一段,其他段落后面的双引号都要去掉。
      如:XXX说:
      “…………。
      “…………。”

第四十四章 给我一点你的血

1、大剌剌:dà là là,形容举止随便,满不在乎的样子。

第四十五章 九命妖族

1、一直以来:
    (1)“一直以来”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香港方言中。无论是凤凰卫视的广播还是香港出品的电视剧,都经常出现”一直以来”的说法。受这种影响,中国大陆的一些媒体也开始使用这种说法,如中央电视台的某些主持人,有时就不自觉地使用这种说法。
    (2)“一直以来”诞生于80年代的香港,一问世就饱受争议,到今天喧哗还未平息。支持者认为,这个屡被媒体使用,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可以结束试用期转正了。反对者则说,这个词出身可疑,因为“一直”不能与“以来”组合;表现不佳,既重复累赘,又含糊不清,应当将它立即解聘。
  究竟谁有理?我们还是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讨论一下吧。
  我们知道,“以来”的着眼点是说话的这一刻。它可以跟在一个时间点之后,例如:建国以来,创刊以来;也可以跟在一个时间段之后,例如:长期以来,一段时间以来。
  “一直”并不表示“永远”,它只是个时间段的概念。只不过在这个时间段里,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一直”表示的时间起点和终点都不很明确,可表示从过去到现在(“我一直很爱你”),也可表示从现在到未来(“我会一直爱你”),还可以表示从过去到过去(“那些年,我一直爱你”)。
  “一直”跟“长期”不同,它表示的时间可长可短,有点含糊,意义全靠人们按照常理去理解。比如,“刘晓庆一直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这里的“一直”肯定不是从沓呱呱坠地那一刻算起的。
  “一直以来”跟“一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指的是一段起于过去、止于现在的时间。比单说“一直”更明确。我们不能说“永远以来”,但绝对可以说“一直以来”,除非把“长期以来”也开除出汉语,否则断无厚彼薄此的道理。
  其实,很多人对“一直以来”有疑问,也是可以理解的。毛病出在“以来”上,因为“以来”的用法不像“以降”那么明确。“以降”前面只能放时间点,我们可以说“清朝以降”,不能说“长期以降”。

  “一直以来”根据语句环境,可以用“一直、长期以来、一般说来”等词语代替。但不能据此就说它错了。“一直以来”并不一定累赘,至于含糊不清,那也不是它的责任,因为“一直”就有点含糊不清。

    (3)使用“以来”一词前应该有个定位(定时)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如:建国以来;改革开放以来;自古以来。但一直一词没有上述意思,它一般是不拐弯,始终的意思。“一直以来”这个以来没有给定开始的时间点,所以是个病句。

第四十九章 你们,过界了!

1、妈卖批:网络流行语,“妈卖批”一词由来已久,属于四川话里面常用的脏话之一,这一词本身没有特指骂的内容,意思仅为脏话。
2、冷峻:lěng jùn,<形>冷酷严峻;沉着而严肃:~的目光。

第五十章 又见红衣小女孩

1、怼:duì,对,相持也,意为互相对峙,底下加“心”,表示心里抵触,对抗。引申为怨恨,故而怼,怨也。
     怼,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读作duì,上下结构。形声字,从心,对声。隶楷文字由小篆演变而来,写作“怼”。现代汉字简化时,“对”据元抄本通俗小说简作“对”,“怼”因此类推简化作“怼”。本义为怨恨。《说文》:“怼,怨也。”段玉裁认为此字与“憝”字音义略同,其说详“憝”下引录。《楚辞·九歌·国殇》:“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孟子·万章上》:“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由怨恨引申为凶狠、暴戾。

第五十一章 来,叫声小姨听听

1、小萝莉,Lolita的简写。“LOLI”(萝莉)一词,原本源自俄国文学家Vladimir Nabokov(1955)的畅销小说《Lolita》,内容描述一位大学教授爱上一个12岁小女孩的故事;曾改编同名电影《洛丽塔Lolita》,剧中女孩设定为15岁。此后,凡是带有剧中女主角特质者,就被称为“Loli-ta”或“LOLI”,也就是“萝莉”。一般萝莉大多数身材娇小,年龄较幼,精神思维可以比较成熟。
2、呵斥:hē chì,<动>高声地斥责。也作呵叱。[近]申斥、斥责、呵责。

第五十二章 母亲的消息

1、数落:shǔ · luo,①列举过失而指责。泛指责备:被母亲~了一顿。②不住嘴地列举着说:那个老大娘~着村里的新事。
2、编派:biān · pai,<方><动>夸大或捏造别人的缺点或过失;编造情节来取笑。不是“编排”。[近]数落。
3、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出自《左传·桓公十年》,【释 义】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草民不能私藏宝玉,一个小草民没理由有宝玉,除非盗取抢劫。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第五十三章 冥契

1、纠葛:jiū gé,<名>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
2、讪讪:shàn shàn,羞涩的,不好意思的样子,形容难为情的样子。
      《金瓶梅》第六八回:那王姑子便一声儿不言语,讪讪的坐了一回,往薛姑子家嚷去了。
      《红楼梦》第九回:香莲反讨了没趣,连秦钟也讪讪的,各归坐位去了。
      《红楼梦》第八五回:“ 黛玉 也摸不着头脑,也跟着讪讪的笑。”
      《海上花列传》:朴斋不好意思,方讪讪的走开。
      鲁迅《祝福》: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3、踉跄:liàng qiàng,形容走路不稳,四处跌撞的样子。

第五十四章 这个是什么?

1、固然:<连>表示先承认某个事实,下文又给转折或否定到另一方面去:这个办法~好,但现在还实行不了。
2、情愫:qíng sù,<书><名> ① 感情。② 本心,真情实意:互倾~。
3、编派:biān pai,夸大或捏造别人的缺点或过失;编造情节来取笑。

第五十七章 初遇妖族族人

1、暴喝:bào hè,突然放出大叫声。暴,突然、忽然。喝、高声呼喊。
2、发憷:fā chù,胆怯;畏缩:初次登台,心里有点~。《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没有“发怵”一词;《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第7版增加了“发怵”一词。

第五十八章 出手

1、一溜烟:yī liù yān,意思是比喻人或有生命的东西跑的很快。
2、炮制:páo zhì,<动>①用烘、炮、炒、洗、泡、漂、蒸、煮等方法加工中草药。②编写;制订(文章、文件等,多含贬义)。[近]编造。
     如法炮制:rú fǎ páo zhì,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比喻依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第六十一章 什么发现?

1、颔首:hàn shǒu,<动>点头:~赞许|~同意。

第六十二章 它们没有恶意

1、谄笑:chǎn xiào,谄媚地装出笑容。
2、㞞:sóng,① 精液的俗称。② 讥讽人软弱无能:~包|这人真~;㞞人、㞞货、㞞包、认㞞。

第六十三章 暴露了

1、功亏一篑:gōng kuī yī kuì,功:功效、成绩,泛指所做的事。亏:差,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原意指筑一座九仞(一仞合古时七尺或八尺)高的土山,由于只缺一筐土而没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努力而未能完成。含惋惜意。

第六十五章 过线者,死!

1、大条:“大条”在闽南语中常用形容事情程度增加,比如“事情大条了”意思是“事情变糟糕了”,或者自己遇到尴尬的事,也会说“大条”了,是中性形容词。

第六十六章 给我一个不杀你的理由

1、置若罔闻:zhì ruò wǎng wén,形容听见了不加理睬。

第六十八章 知道我是谁了?

1、工夫:<名> ① 做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途中用了两天~。② 空闲的时间:以后有~再来玩。③ <方>时候:他年轻那~身体特别棒。
2、功夫:<名> ① 指武术:~片。<名> ② 本领;造诣。③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下~。

第七十章 该走了

1、咋舌:zé shé,<书><动>形容因吃惊、害怕而说不出话来:闻者~|为之~。
2、卡:
      ① kǎ
      ❶ 卡车,载重的大汽车:十轮~。
      ❷ 卡片,小的纸片(一般是比较硬的纸):资料~|贺年~。
      ❸ 卡路里的简称,热量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符号cal,1克纯水的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为1卡,合4.1868焦。
      ❹ [卡通](外)1.动画片;2.漫画。
      ② qiǎ
      ❶ 在交通要道设置的检查或收税的地方:关~;~子。
      ❷ 夹东西的器具:发(fà)~;领带~。
      ❸ 夹在中间,堵塞:~壳;鱼刺~在嗓子里。

第七十一章 传送离开

1、没:
      ① méi
      ❶ 无;没有:屋里~人。我~铅笔。
      ❷ 副词。未;未曾:~红。~来过。
      ② mò
      ❶ 沉下去:沉~。淹~。
      ❷ 漫过;高过:水深~顶。积雪~膝。
      ❸ 隐藏:出~无常。
      ❹ 把财物充公:~收。
      ❺ 完了;终结:~世(终身)。~齿(一辈子)。
      ❻ 同“殁”:病~。

第七十二章 宝藏的钥匙

1、吭哧:kēng chi,<动>
      ① 因用力而不自主地发出声音:他扛着木头~~地往河岸走去。
      ② 形容说话吞吞吐吐:~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第七十三章 无尽冰原

1、日薄西山:rì bó xī shān,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人或事物接近死亡。

第七十五章 宝藏入口的诡异力量

1、哀号:āi háo,悲哀地号哭,也作“哀嚎”。
2、哀嚎:āi háo,❶ 悲哀地嚎叫:饿狼哀嚎。❷ 同“哀号”。
3、齑粉:jī fěn,细粉;碎屑:化为~。

第七十六章 暴发

1、愤愤然
      ❶ 愤愤:很生气的样子,~不平。
      ❷ 愤然:形容气愤发怒的样子:~离去。
      ❸ 忿忿:同“愤愤”。
      2001年颁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推荐使用“愤愤”,并将“忿忿”作为淘汰的词形。此后,各种工具书陆续采用“愤愤”的写法而扬弃“忿忿”的写法。有的工具书还特别注明:“不要写作'忿忿’。”因此,提问中的“忿忿然”宜写成“愤愤然”。

第八十章 染血青羽

1、神祇:shén qí,是宗教观念之一,但有其躯体形象。能对物质世界加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几乎所有的人类社会中,多少都存有这种概念,但因文化的不同,人们对神的认知却又千变万化。没有“神邸”这个词,也没有“神祗”这词。

第八十七章 杀了他

1、跌脚绊手:diē jiǎo bàn shǒu,意思是指受到阻碍或牵制,出自《孽海花》。

第九十一章 去了阴间

1、百川归海:bǎi chuān guī hǎi,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处。

第九十四章 几巴掌

1、同休共戚:tóng xiū gòng qī,亦作'同休等戚'。谓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偏指共患难。

第九十六章 守护者

1、“位子”和“位置”:
    (1)位置:wèi · zhi,<名>
      ① 所在或所占的地方:在指定~坐下来。
      ② 地位:《狂人日记》在我国新文学中占有重要~。
      ③ 指职位:谋了个科员的~。
    (2)位子:wèi · zi,人所占据的地方;座位。借指职位。
      “位子”和“位置”除各有其特定含义外,都含有职位的意思。位子和位置,这两个近义词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属稀缺资源。人生舞台上,位置到处都有,位子却往往稀缺难求。

第一百零四章 忘了她吧

1、小娘皮:宁波方言中,小娘皮就是指青春期调皮的女孩,长辈对女孩平时常说的叫法,并不是平时当中的骂人的话!但是在杭州方言中,小娘皮是特指对女孩的骂人的话。台州方言中也有类似的叫法,中性意思,有时可以有点骂人的味,有时也不算骂人,叫的不多。
      宁波女孩,尤其是未婚的,正宗宁波叫法,该叫:“小娘B(比)”。宁波人称男孩为小玩皮,女孩为小娘比(皮)。 如,“小娘比猫介繁”,就是说小姑娘别这样烦。这在当地不是骂人滴,是方言,就像鲁西人叫“妮子”,俺们胶东老家那边叫“小嫚”一样。爹妈也这样叫女儿。对女孩子,还有叫“小蹄子”的,可能是古代女子缠脚的缘故吧。我比较喜欢的是王小波写得红线与薛嵩的感情故事里,薛嵩叫红线“小贱人”。其实这完全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而是一种情人之间的最亲昵无间的表现。
      “小娘皮”一词为《鹿鼎记》里韦小宝爵爷对他那些婆娘们的戏称,《鹿鼎记》第十回写韦小宝骂道:“辣块妈妈,臭小娘皮,你还倔强!睁开眼睛来,瞧着我!”不过,有扬州人抱怨说,“小娘皮”是扬州方言这是一种误解,小娘皮其实是吴语里的,现在在宁波仍然常用。“小娘皮”绝不是扬州话。有人认为,这是金庸先生在写得酣畅淋漓之时,把扬州话和他熟悉的家乡的吴语混淆起来了。韦小宝如果是扬州人,就绝不会说这句话。

第一百零九章 地藏

1、洪钟大吕:hóng zhōng dà lǜ,洪钟:是一种青铜铸造的大钟一种打击乐器,悬挂于架上,以槌叩击发音,因其音域广阔,音色高亢,所以常常说“声如洪钟”。大吕:阴律中排第四。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洪钟大吕:音量“宏大”而且“正”。
2、梵音:fàn yīn,指佛的声音,佛的声音有五种清净相,即正直、和雅、清彻、深满、周遍远闻,为佛三十二相之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这谁家倒霉孩子?

1、藉此:读音:jiè cǐ。在“假托”和“凭借”、“利用”的意义上,“藉”跟“借”是繁简关系。也就是说,“藉”是“借”的繁体字。

第一百二十章 唐灵苏醒

1、良莠不齐:liáng yǒu bù qí,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人。指好人坏人夹杂在一起。
2、黯然:àn rán,<形>①昏暗的样子:~无光。②心神沮丧、情绪低落的样子:~神伤。
3、极目远眺:jí mù yuǎn tiào,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4、依偎:yī wēi,<动>紧挨着;亲热地靠在一起。

第一百二十一章 送去轮回

1、宿命:sù mìng,本意星宿运行各有命令。地球在宇宙中的综合运动,以天体为坐标,归类民情,验其祸福。因决定果,前生决定后世,前因决定后果,福祸之因,皆自圆成。借指生来注定的命运。佛家认为今生的命运是由前世行为的善恶决定的。
      宿命论:一种唯心主义理论,认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人的生死和贫富等都由命运或天命预先决定,人是无能为力的。
2、霓裳:ní cháng,① 以霓所制的衣裳。指仙人所穿的服装。② 乐曲名。是唐代宫廷舞曲霓裳羽衣曲的简称。
      霓裳,很多人都把“霓裳”的“裳”念作“shang”。其实这是一个多音字。作“cháng”音时,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也有“光明”之意;读作“shang”(轻音)时,则是衣服之意。

第一百二十二章 准备什么时候离开?

1、心悸:xīn jì,<动>心里害怕:令人~。

第一百二十三章 美红姐

1、双宿双飞:shuāng sù shuāng fēi,宿:睡觉。原指鸟儿成双栖息,成双飞翔。比喻夫妻相爱,形影不离。也作“双栖双宿”。
2、撒狗粮:网络用语,是公开秀恩爱的意思。

第一百二十八章 别来无恙

1、决不与绝不:“决不”表示一定不、决心不、坚决不,表示坚决否定的主观愿望,例如“无论条件如何艰苦,我们决不退缩”;“绝不”表示完全不、强调客观上的完全不可能,例如“这话绝不是他说的”。

第一百三十章 他是老子的外孙

1、不由得:规范用法是“不由得”,而不是“不由地”或“不由的”。
2、“说得没错”与“说的没错”都对。
3、衣袂:mèi,① 衣袖。② 借指衣衫。

第一百三十一章 秃毛狗现在如何了

1、是非曲直:shì fēi qū zhí,曲:无理。直:有理。事情的对和错、有理和无理。泛指对事的评断。没有“是非对错”一说!

第一百三十二章 落脚点

1、狠戾:hěn lì,凶暴、乖张。

第一百三十三章 你有资格跟我谈条件吗?

1、筛糠:shāi kāng,用筛子筛糠﹐来回摇晃。比喻身体发抖打颤。

第一百三十四章 国安部动手了

1、意犹未尽:yì yóu wèi jìn,犹:还,指还没有尽兴。一般被用来形容一些小型活动的感想。
2、嗤之以鼻:chī zhī yǐ bí,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
3、老气横秋: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在常形容青年人暮气沉沉,没有朝气或老年人自高自大,摆老资格。

第一百三十五章 灭族

1、纠合:jiū hé,联合(多用于贬义):~党羽,图谋不轨
2、残垣断壁:cán yuán duàn bì,垣:围墙。残存的、倒塌了的墙壁。形容衰败破旧的景象。也作断壁残垣。
3、弱弱:ruò ruò,底气不足,气势不够,近年来网络中流行“弱弱地问”,是指新手或菜鸟,资格不足,请教问题时中气不足,也有自谦的感情在里面。
4、捶胸顿足:chuí xiōng dùn zú,捶:敲打。顿:跺。用拳敲打胸部,跺着双脚。形容非常悲痛或懊悔的样子。也作“顿足捶胸”。

第一百三十六章 真是疯了

1、浑水摸鱼:hún shuǐ mō yú,也作:混水摸鱼,音同。意思是比喻趁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不正当的利益。出自《中国歌谣资料·口吃中国饭》。浑水摸鱼原意是指先将池子里的水搅浑,使鱼儿在浑浊的水里被呛晕,然后乘机将鱼儿抓起,而不用费很大力气;在现代汉语中指先在敌人或者对手内部制造混乱,然后乘其混乱之际,获取利益;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2、埋怨:mán yuàn,抱怨;责备。
3、絮叨:
      ① xù · dāo,<形>形容说话啰嗦,来回地说:絮絮叨叨说个没完。
      ② xù · dao
      ❶ <形>形容说话啰嗦,来回地说:他说话太~了。
      ❷ <动>反复地说,来回地说;唠叨:他~半天,也没说清楚;老人~起来没个完。
      ❸ <方>腻烦:这些话都听~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想不想做妖王?

1、到最后就差没把九命族全族卖给我了
2、地步:汉语词语,释义是地段、位置、犹地位、回旋的余地、程度、境地。(名)① 处境;景况(多指不好的):没想到他晚年落到这种~。② 达到的程度:他竟会愚蠢到这个~。[近]境地。
3、年龄与年纪的区别:
      “年纪”只用于人的年龄,如:对于岁数大的人,我们常说他“上年纪”了。还可以说成:“一把年纪/年纪一大把了”。常与“老,轻”等形容词搭配使用如:年纪轻轻的,应该努力工作。
      “年龄”除用于人的生存年数外,还可用于动植物生存的岁数,常用于书面语。如:孩子的年龄还小,还不能上学。根据年轮就可以知道树的年龄。常于“实际,结婚,入学,实足”等词语搭配使用。如:现在孩子的入学年龄是六岁;他才十六岁还不到结婚年龄。
4、“不只”与“不止”: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解释:
      ① 不只:<连>不但;不仅:~生产发展了,生活也改善了;河水~可供灌溉,且可用来发电;这些措施~发展了经济,还保护了环境;这种情况,~他一个,还有其他人;选美比赛~是以貌取人,气质和才华也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人~在伤心的时候才会哭泣,幸福的时候也会哭泣。
      ② 不止:
      ❶ 继续停止:大笑~;血流~。
      ❷ 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他恐怕~六十岁了;类似情况~一次发生;他们~五个人;这种情况,~他一个;~这三个学校。
    (2)“不只”与“不止”的区别:
      ① “不只”是连词,相当于“不但”、“不仅”,后面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而“不止”是动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停止”;另一个意思是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
      ② “不止”与数量有关。“止”有终止的意思,到此为止,后面就没有了。“不只”有连接性,不只是这样,而且还那样。

第一百三十九章 什么东西?

1、薄:
      ① báo
      ❶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板;~被;~片;这种纸很~;家底~。
      ❷ (感情)冷淡;不深:待他的情分不~。
      ❸ 不浓;淡:酒味很~。
      ❹ 不肥沃:变~地为肥田;~田;这土~,产量不高。词:薄饼、薄脆。
      ② bó
      ❶ <书>迫近;靠近:日~西山;薄海同欢。
      ❷ 微;少;弱:~技。~产。单~。
      ❸ 不厚道;不庄重:刻~。轻~。
      ❹ 看不起;慢待:鄙~。厚此~彼。
      ③ bò:薄荷(bò · he)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四棱,叶子对生,卵形或长圆形,花淡紫色,茎叶有清凉的香气,可入药,提炼出的芳香化合物可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解

1、嘟囔:dū nang,不间断地小声自言自语。
2、神棍:假托鬼神﹑耍弄手法的骗子。
3、悄悄:qiāo qiāo
      ① 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② (行动)不惊动人或不愿别人知道。

第一百四十五章 全都处理干净了

1、古井无波:比喻对外界的影响没有反应,毫不动情。
2、桎梏:zhì gù,<书><名>脚镣和手铐,比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

第一百四十七章 灵魂攻击

1、“自从……以来”是不是病句?
      是病句。在语法里,“自从”是用在句子的前面,“以来”是用在句子的后面,含义是一样的,都是解释在某个时间之后,发生了某些事情。
      病句原因:语义重复。可以说“自从……至今”或者“……以来”。
      “语义重复”是指在某个中心词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一个与中心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常常会出现句中某个成分的的多余而导致语义的重复。

第一百五十章 你疯了?

1、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殊:不同的。途:道路。归:结局,归宿。从不同的道路回到同一个地方。比喻使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同样的结果。也作“异途同归、同归殊途”。

第一百五十二章 血祭

1、赶得及:gǎn de jí,[have plenty of time to get sthdone] 来得及。现在就出发,还赶得及。
2、炸毛:方言。发脾气;发怒。
3、庄严宝相:zhuāng yán bǎo xiàng,佛教称庄严的佛像。比喻某种人的真面目(含贬义)。

第一百五十五章 修士

1、徜徉:cháng 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也作“倘佯”,音同。

第一百五十八章 撵人?

1、直直:照直,如实地、坦白地。直楞楞地。副词,真正;确实。犹言整整地;足足地。

第一百五十九章 砸场子

1、窥探:kuī tàn,暗中察看:~虚实。
2、觊觎:jì yú,<书><动>希望得到(非分的东西)。
3、并吞:bìng tūn,把别国的领土或别人的产业强行并入自己的范围内。也说“吞并”。《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
4、废柴:粤语,多数是骂人用的,现在已经发展到常用于普通话及网络用语。典型废柴大多数是指无用之人,较少指物,通“废材”、“脓包”。可作动词和形容词使用。除形容人以外亦可形容物件(多数带有贬义),用来形容人时带有强烈的鄙夷(自嘲除外)。废柴,一般指没有到一无是处的地步,可简写为“FC”并且有“废物”的意思,所以要慎用。

第一百六十章 灵魂力量攻击

1、情根深种:qíng gēn shēn zhòng,用情很深,表示重感情。
2、纨绔子弟:wán kù zǐ dì,绔:同“裤”,裤子。纨绔: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华美的衣着。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富贵人家子弟。也作“纨裤子弟”、“纨袴(kù)子弟”。

第一百六十一章 给我个不走的理由

1、把持:bǎ chí,<动> ① 独揽大权或独占位置,不让他人参与:~朝政。[近]操纵。② 控制住感情:~不住。[近]控制。
2、意兴阑珊:yì xìng lán shān,阑珊:<书><动>衰残;将尽:春意~|灯火~。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

第一百六十四章 李家来人

1、“说得对”与“说的对”:
      两个都对。“说得对”是“述补(或动补)关系,“说的对”是“主谓”关系。
      可以这样理解,“你说的对”是一个省略,意思是“你说的话/内容/观点/道理……对”。就是省略了这个“话、内容、观点”和“道理”等,表示赞同。“你说的话”是主语,“对”是谓语。
      如:来得正是时候(动补),来的正是时候(主谓)。
2、怠慢:dài màn,<动>
      ① 冷淡:不可~了客人。
      ② 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之处,请多包涵;多有~。
     慢待:màn dài,<动>
      ① (对人)冷淡:不能~了朋友。
      ② 客套话,指招待不周:今天太~了,请多包涵。
3、耷拉:dā la,<动>下垂:~着脑袋 | 狗~着尾巴跑了。也作搭拉。
4、战战兢兢:zhàn zhàn jīng jīng,形容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近]诚惶诚恐。[反]胆大妄为。

第一百六十五章 灰衣老人

1、像模像样:xiàng mú xiàng yàng,形式上郑重其事。

第一百六十六章 强势

1、“但却”的用法对吗?
      现在使用“但却”这种写法并不罕见。例如:
      ① 虽然他弹奏得不是非常熟练,但却传达出了乐曲所蕴含的情感。
      ② 心里有事儿,虽然已经很晚了,但却怎么也睡不着。
      ③ 大家都同意这个方案,但老王却有不同看法。
      ④ 猎人们挖好了陷阱,但老虎却走了另一条路。
      从语感上说,上面的几种说法,人们一般还是可以接受的。这是因为,“但却”放在一起,有一种强调转折意味的作用。
      另外,汉语中词语有双音化的趋向,写成“但却”后,成了双音节词语,易于跟其他双音词在语音上呼应。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说法是把“但”放在前面,把“却”放在后面。“但却”在用法上是个“离合词”,像例①、例②是将但、却组合在一起使用,例③、例④则是两者分开使用。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
2、不一会儿:bù yī huì er,口头语,没有多久的时间。和一会儿是近义词。

第一百六十八章 乞丐

1、感慨万千:感慨:有所感触而慨叹。万千:万千种,形容很多。感触很多而不胜慨叹。也作“感慨万端”。
2、婆娑:pó suō,盘旋舞蹈的样子。① 舞貌。② 形容姿态优美。③ 醉态蹒跚貌。④ 盘桓;逗留。⑤ 逍遥;闲散自得。⑥ 奔波;劳碌。⑦ 犹扶疏,纷披貌。⑧ 引申为蓬松,散乱。⑨ 形容声音悠扬,委婉。⑩ 流滴貌。⑪ 衰微貌;衰老貌。⑫ 风声。

第一百六十九章 郡城

1、摩肩擦踵:mó jiān cā zhǒng,踵,脚跟。摩肩擦踵指肩摩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的样子。

第一百七十二章 石碑

1、猛犸:猛犸象(Mammuthus primigenius),又名毛象(长毛象),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长鼻目,真长鼻亚目,象科,猛犸象属的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在陆地上生存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其中草原猛犸象体重可达12吨。它是冰川世纪的一个庞然大物。
2、铁画银钩:唐·欧阳询《用笔论》:“刚刚铁画,媚若银钩。”形容书法刚劲而秀丽。

第一百七十七章 古老意念再现

1、膈应:gè · ying,北方部分地区常用方言,虽有差别但是基本意思是:讨厌不舒服,令人恶心,但未达到要呕吐的程度。形容词。讨厌;腻味:心里~得慌。动词。使讨厌;使腻味:这种事儿特别~人。属于东北方言中贬意词,例如:XXX你就象苍蝇,不咬人“膈应”人。

第一百七十八章 宫殿

1、心有戚戚焉:出自《齐桓晋文之事章》,意思是我深有感触。
2、龇牙咧嘴:zī yá liě zuǐ,龇:也作“呲”,露齿。露出牙,张开嘴。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也作“龇牙裂嘴”。

第一百七十九章 魔

1、记得:jì · de,想得起来;没有忘掉:他说的话我还~。这件事不~是在哪年了。不是“记的”。
2、苟延残喘:gǒu yán cán chuǎn,生命垂危,勉强地延续喘息。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3、递进标记词语“而且、并且、并和且”的异同
      刘璐  黑龙江大学
      [摘要]“而且、并且、并和且”是常用的表递进关系的标记词语,语义上当基事和递事同为肯定结构时,四个词都可以实现由浅入深的逐层推进,但是当基事为肯定、递事为否定时,“并”则不能实现由肯定到否定的过渡。句法上“并”和“且”在使用上的限制要比“并且”和“而且”多。“并”不能连接句子,在连接短语时只连接动词和动词性短语。语用上四个词都有简化表达结构、强调突显递事的功能,但是不同之处在于语体的指示功能不同。
    (1)语义上的异同
      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果用句子这样的载体表示出来会呈现出不同的语义联系,递进是这些语义联系中的一种。吕叔湘阐述说:“两件事情的加合,可以是平列的,也可以有轻重之别。要是分轻重,大率是先轻后重,就是一层进一层,我们称之为递进。”邢福义认为“递进”是为“以一层意思为基点向另一层意思顺递推进”。周静认为,递进体一般由两个要素构成,一是基事,一是递事。我们可以把“递进”看作是基事项呈现出的一种基本情况,递事项以此为基础,在程度、范围、数量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和椎进,形成语义差,基事顶和递事项的位置不能调换。
      我们发现,当基事和递事同为肯定结构时,语义上逐层深入,向着同一方向逐渐递进,递进标记词语“而且、并且、并和且”都可以顺利地实现程度上由轻到重、范围上由小到大、时间上由前到后、数量上由少到多的层层推进。
      例①  他也希望他的战士们能跟他一样去受考验,并且受得住考验。(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
      例②  我迷恋上了钥匙,从家里、街上和别的同学那里收集到了一大批各式各样的钥匙,并用坚韧的钢丝钳成了所谓的“万能钥匙。”(王朔《动物凶猛》)
      例③  他们三人都在政府的局级机关工作且都是独当一面的小头目,平日工作简直太忙太忙了,哪有什么八小时不八小时?(池莉《你以为你是谁》)
      例①中“去受考验”和“受得住考验”在行为难度上存在程度差:“去受考验”<“受得住考验”,由易到耀排列。例②中“收集钥匙”和“钳成万能钥匙”存在时间差,由前到后在时间轴上延续。例③中“在政府的局级机关工作”和“独当一面的小头目”在语义上存在语义差,递事在程度上显然高于基事。但是,当基事为肯定结构,递事为否定结构,从肯定向否定推进时,“而且、并且、并和且”的出现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在实际的语料调查中,“并”不能够实现由肯定到否定的推进,否则会失去连词的“身份”。而其他三个递进标记词语则没有这个限制。
      例④  这也暗示出,他愿意开门见山的把来意说明,而且不希望逐一的见祁家全家的老幼。(老舍《四世同堂》)
      例⑤  那个女人一见道静能够讲话了,且不答应她,却冲着窗外用力喊道:“来人,来人啊!这屋里受伤的人醒过来啦!"(杨沫《青春之歌》)
      例④中的基事“愿意开门见山的把来意说明”在形式上是肯定的,递事“不希望逐一的见祁家全家的老幼”在形式上是否定的,中间用承递词“而且”连接构成加合关系的递进。例⑤中的基事“一见道静能够讲话了”是肯定的,递事“不答应她是否定的,中间用承递词“且”连接构成行为上的程度差,语义上更进一层。如果将例④中的递进标记词语换成“并”,则表递进的语义关系消失,“并”由连词变成了副词。
    (2)句法上的异同
      “而且、并且、并和且”在句法方面的异同,我们主要从连接的成分上进行总结,这几个递进标记词语的相同点在于四个词都能连接小句。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单音节“并”和“且”在使用上的限制比“而且”和“并且”多。这些限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 “并”往往用于句子成分内部,连接词或短语,也可以连接小句,但是不能连接两个句子。“且”作递进连词时主要连接小句,也能连接句子,不可以连接词和短语。而“而且、并且”并没有这些限制,可以连接词、短语、小句和句子。
      例⑥  这就如同老鼠被迫和自已的天敌猫妥协,接受并服从猫的权威,尽管都是些名种猫,老鼠的苦闷不言而喻。(王朔《动物凶猛》)
      例⑦  他素知天下高人已塞寥无几,且都归隐山林,萍踪难觅。(王朔《我是你爸爸》)
      例⑧  它在敌人手里,我们就受控制,十来里地里我们不敢抬头。而且,敌人可以随时下来夺取我们的阵地。(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
      例⑥中“并”连接动词“接受”和“服从”,充当谓语。例⑦中“且”连接小句,前边用逗号价为停顿标记。例⑧中“而且”连接两个主谓完整的句子,可以与“并且”互换。
      ⑵ 在连接谓词性的词和短语时,“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来说“并”只是连接动词和动词性短语,而且要求动词和其宾语的结合度紧密。但“而且、并且”也可以连接形容词以及形容词性短语,连接的动词和其宾语的结合度可松可紧。
      例⑨  我大概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前辈”的罢,但现下也还未决心实践,正在研究而且推敲。(鲁迅《朝花夕拾》)
      例⑩  及至到了家中,他忽然明白过来,他的确是充实,并且伟大,因为他参加了天安门的大会。(老舍《四世同堂》)》
      例⑨中“而且”连接动词“研究”和“推敲,动词后没有出现宾语,语义表达明确,不能换用“并”,否则语义上有“言之未尽”之感。例⑩中的“并且”连接形容词“充实”和“伟大”,语气上可以有停顿,可以与“而且”互换。
      ⑶ 通过研究语料我们可以发现“而且、并且、并和且”连接小句的频率是最高的,但是在使用上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并”连接的前后小句的主语必须相同,且第二个小句的主语常常蒙前省略。“而且、并且和且”则没有这个限制。此外,“而且、并且”之后可以有明显停顿出现,书面上用逗号作为形式标记,而“并”和“且”则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例⑪  就因为这,他被军区司令部传令嘉奖,并得到了作为奖品的两件珍贵的战利品笔和金壳表。(曲波《林海雪原》)
      例⑫  目前,世界排行前5名的石化集团均已赴大陆投资设厂,且投资地域也开始从华南、华东向华北和华中扩展。(北大学CCL语料库电子版)
      例⑬  他的委屈,羞愧,都只能向老三坦白的述说;而且,他也知道,只能由老三得到原谅与安慰。(老舍《四世同堂》)
      例⑪中“并”连接的小句主语都是“他”,第二个小句主语省略了。例⑫中“且”连接的小句主语分别是“石化集团”和“投资地域”,不能换“并”。例⑬中“而且”连接小句时,后面出现了语音上的停顿,不能换做“并”和“且”。
      此外,“而且”和“并且”也有用法上的区别。二者虽然都可以连接形容词,但是也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形容词的音节数上。王景萍曾说:“而且”可以连接单音节形容词,“并且”不行。
      例⑭  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鲁迅(狂人日记》)
      这里的“而且”连接两个单音节的形容词,不可以与“并且”互换。
    (3)语用上的异同
      周刚总结出关联连词在单句中使用的语用功能有:精简功能、话题化功能和强调对比功能。我们主要从简化功能、强调突显功能和语体指示功能来比较递进标记词语“而且、并且、并和且”的异同。
      ⑴ 从简化功能来看,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总是力求语言的经济、简练,在能够准确地表情达意的同时,人们会选择简化的表达方式代替复杂的语言式。递进标记词语的使用正好可以满足人们表达上的需要。“而且、并且、并和且”作为递进标记词语的典型代表,可以帮助语言表达的简化。对于复句的表达而言,简化表达重复的部分,用递进标记词语连接。如例⑦中简化了重复部分“他素知天下高人”,表达上要比“他素知天下高人已窭蜜无几。且他素知天下高人都归隐山林,萍踪难觅”这种信息重复的形式经济得多。
      ⑵ 强调功能主要是指在递进语义关系的表达中,往往更加强调和突显递事。递事既可以强调客观上范围、数量、程度等的语义追深,也可以突显主观上的加合和补充。这是四个递进标记词语的共性。
      ⑶ 从语体指示功能来看,“并且、并和且”主要用于书面语,可以增强语篇的庄重、正式之感。而“而且”既可以用于书面语,也可以用于口语之中。其在口语中的使用可以使语言表达灵活、生动。本文主要从语义、句法和语用的角度来对比递进标记词语“而且、并且、并和且”的异同。语义方面我们主要是从基事和递事的推进方向来分析,句法方面从连接的句法成分角度来加以分析,语用方面探讨了几个语用功能。
      本文对这四个词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相信学者们在以后的研究中会逐步完善。
      注释:递进体指的是具有递进意义的句法结构体,这里作者将递进这个语义概念破予句法形式。
      [参考文献]
      ⑴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56。
      ⑵ 邢福义《现代汉语复句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⑶ 周静《现代汉语递进范喃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⑷ 周刚《连词与相关问题》,合肥:安黴教育出版社,2002。
      ⑸ 朱四美《“而且、并且、况且”的语义、语法、语用分析》,中南大学,2009。
      ⑹ 张凤《对外汉语递进连词辨析及教学策略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2。
      ⑺ 彭小川、赵敏《连词“并”用法考察》,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
      ⑻ 王景萍《“并”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并且、而且"的异同》,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第一百八十章 离开遗址
      
1、矫情:
    (1)jiáo qing:<方>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这个人太~。犯~。
    (2)jiǎo qíng:<书>故意违反常情,表示高超或与众不同。
2、瓮声瓮气:wèng shēng wèng qì,形容说话的声音粗大而低沉。

第一百八十一章 选择

1、“竟然”和“居然”
    (1)竟:副词,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真没想到他~敢当面撒谎;都以为他一定不答应,谁知他~答应了。
    (2)竟然:jìng rán,竟:这样宏伟的建筑,~只用十个月就完成了。
    (3)居然:jū rán,副词,①表示出乎意料;竟然:我真没想到他~会做出这种事来。②<书>表示明白清楚;显然:~可知。
    (4)“竟然”与“居然”都有表示出乎意料或常情常理之外的意思,在这点上它俩通用。但是“居然”还有一个意思表示明白清楚,显然。如:居然可知。“居然”和“竟然”都是副词,都表示出乎意料,都可用于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通常可换用,只是“居然”的语气略重于“竟然”。
    (5)“居然”和“竟然”如何区别
      ① 应用场景
      ❶ “居然”,表示预期和结果相反,含有“没料到会这样”的意思。这有两种情况:一指“不容易这样而这样”,指好的方面。
      如:再过几天,二两炒面也会发生困难。现在居然有了一头牦牛,怎么不叫人高兴呢!
      另一个指“不应这样而那样”,指坏的方面。
      如: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❷ “竟然”,也表示结果和预期相反、出乎意料,但它常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跟“居然”的后一种情况相同,但语气比较重些。
      如:为了种出不落桃的棉花,他竟然遭受到那么残酷的迫害,经历了那么严重的斗争。
      ② 使用范围
      ❶ “竟然”的使用范围要大于“居然”,“居然”后面往往跟着的是一个另作者或说话者不希望得到或发生的结果,而前面往往会有一个主观的正面意识或者客观的常识,而后面则是与之相反的结果。
      ❷ “竟然”的范围就要大很多,后面可以是主观意愿的反面,也可以是主观意愿的正面,当然也可以与主观意愿无关。
      例:今天聚会你居然不到。
      本来说话人认为你会来或希望你会来,但是结果相反。这里的“居然”可以用“竟然”来代替。
      你竟然来了!
      这里用“竟然”,给人的感觉就是说话者本希望你来,但没想到你来了;而用“居然”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感觉,给人的感觉会是,我本来认为你不敢来,你竟然来了,也可能是我不希望你来,你厚着脸皮来了。“竟然”在特定语境中也可以表示“居然”的意义。
2、“居然和竟然”的区别(第三百四十九章 地图
      相同点:“居然”和“竟然”都是副词,都表示出乎意料,都可用于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通常可换用,只是“居然”的语气略重于“竟然”。
      不同点:
      ① “居然”,表示预期和结果相反,含有“没料到会这样”的意思。这有两种情况:一指“不容易这样而这样”,指好的方面,如:“再过几天,二两炒面也会发生困难。现在居然有了一头牦牛,怎么不叫人高兴呢!”另一个指“不应这样而这样”,指坏的方面,如:“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竟然”,也表示结果和预期相反、出乎意料,但它常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跟“居然”的后一种情况相同,但语气比较重些。如:“为了种出不落桃的棉花,他竟然遭受到那么残酷的迫害,经历了那么严重的斗争。”
      ② “竟然”的使用范围要大于“居然”,“居然”后面往往跟着的是一个另作者或说话者不希望得到或发生的结果,而前面往往会有一个主观的正面意识或者客观的常识,而后面则是与之相反的结果。“竟然”的范围就要大很多,后面可以是主观意愿的反面,也可以是主观意愿的正面,当然也可以与主观意愿无关。
      例:
      ❶ 今天聚会你居然不到。
      本来说话人认为你会来或希望你会来,但是结果相反。这里的居然可以用竟然来代替。
      ❷ 你竟然来了!
      这里用竟然,给人的感觉就是说话者本希望你来,但没想到你来了;而用居然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感觉,给人的感觉会是,我本来意为你不敢来,你竟然来了,也可能是我不希望你来,你厚着脸皮来了。竟然在特定语境中也可以表居然的意义。
      ❸ “他没有料到尚炯竟然如此推崇李自成。”(姚雪垠《李自成》)
      这样用法的“竟然”,语气需要加重时可换为“居然”。
      总体来说,“居然”的语气要重于“竟然”,而且更加的有负面倾向。竟然的使用则更加灵活,但在语境强烈时不适用。所以在表示正面信息同时需要较强烈的语气时,往往不会用到竟然。
      ③ 句型上的用法差异:
      ④ “竟然”常用于主语后,“居然”可用于主语后,也可用于主语前。例:“这么重要的事,你居然忘了。”“这么重要的事,居然你忘了。”
      “居然”用在主语“你”之前或之后都正确,这种用法的“居然”一般不可用“竟然”替换。
      ⑤ “居然”的语气较重,可用于主语后,如:“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之列。”(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也可用于主语前,如:“这么大声音,居然你没听见。”(《现代汉语八百词》),这种用法的“居然”一般不用“竟然”。

第一百八十二章 “强大”的逍遥道场

1、秃噜:tū · lu,<方>
      ① 松散开:你的鞋带~了。
      ② (毛、羽毛)脱落:这张老羊皮的毛都~了。
      ③ 拖;坠下来:~着裤子;裙子~地了。
      ④ 脱口失言:你要留神,别把话说~了。
      ⑤ 过头:钱一花就花~了。
2、磕碜:kē chen,东北方言词汇,意思是长的难看、丢人。

第一百八十三章 极品灵石

1、意兴索然:yì xīng suǒ rán,形容全无兴趣。[近]意兴阑珊:yì xìng lán shān,形容兴致极为低落。
2、就:jiù
    (1)
      ① 凑近;靠近:迁~;避难~易;~着灯看书。
      ② 到;开始从事:~位;~业;~寝;~学;~职。
      ③ 被;受:~歼。~擒。
      ④ 完成;确定:成~;功成名~;生铁铸~的,不容易拆掉。
      ⑤ 趁着(当前的便利):~便;~近;~手儿;~着灯光看书。
      ⑥ 一边儿是菜蔬、果品等,一边儿是主食或酒,两者搭着吃或喝:花生仁~酒。
      ⑦ 介词,表示动作的对象或范围:他们~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工作经验来说,他比别人要丰富些。
    (2)副词
      ① 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我~来;您稍等一会儿,饭~好了。
      ② 表示事情发生得早或结束得早:他十五岁~参加革命了;大风早晨~住了。
      ③ 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想起来~说;卸下了行李,我们~到车间去了。
      ④ 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前面常用“只要、要是、既然”等或者含有这类意思):只要用功,~能学好;他要是不来,我~去找他;谁愿意去,谁~去。
      ⑤ 表示对比起来数目大,次数多,能力强等:你们两个小组一共才十个人,我们一个小组~十个人;他三天才来一次,你一天~来三次;这块大石头两个人抬都没抬起来,他一个人~把它背走了。
      ⑥ 放在两个相同的成分之间,表示容忍:大点~大点吧,买下算了。
      ⑦ 表示原来或早已是这样:街道本来~不宽,每逢集市更显得拥挤了;我~知道他会来的,他果然来了。
      ⑧ 仅仅;只:以前~他一个人知道,现在大家都知道了。
      ⑨ 表示坚决:我~不信我学不会;我~做下去,看到底成不成。
      ⑩ 表示事实正是如此:那~是他的家;这人~是他哥哥;幼儿园~在这个胡同里。
    (3)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跟“就是”相同:你~送来,我也不要。
      就伴、就便、就餐、就此、就地、就读、就范、就近、就是、就算、就位、就绪、就学、就业、就医、就义、就诊、就职、就坐等。
      就是:
      ① 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多加“了”):我一定办到,你放心~了。
      ② 单用,表示同意:~,~,你的话很对。
      ③ 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下半句常用“也”呼应:为了祖国,我可以献出一切,~生命也在所不惜;~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有一点的科学知识;(同“就”)你~送来,我也不要。

第一百八十四章 来到中州

1、咋舌:zé shé,<书><动>形容因吃惊、害怕而说不出话来:闻者~|为之~。

第一百八十七章 挑战

1、爽快:shuǎng · kuai
      ❶ 舒适痛苦:洗个澡,身上~多了;谈了这许多话,心里倒~了些。
      ❷ 直爽;直截了当:他是个~人;有什么事,就爽爽快快地说吧。

第一百八十八章 无耻

1、循循善诱:xún xún shàn yòu,循循:有次序、有步骤的样子。诱:引导。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也作“恂恂善诱”。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诲人不倦:huì rén bù juàn,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老怀甚慰:某人 (多指长辈)的心怀得到安慰,满意和满足。

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师

1、义正词严:也作 义正辞严。理由正确、语言严正有力。“义正言辞”是一个典型的错别词,正确的成语是“义正词严”或“义正辞严”。<近>理直气壮。<反>理屈词穷。

第一百九十四章 地府大乱

1、讳莫如深:huì mò rú shēn,讳:隐瞒。深:重大,指事件重大。原意指因事件重大而隐瞒不说。后形容隐瞒得很深,惟恐别人知道。

第一百九十六章 再相见

1、剑拔弩张:jiàn bá nǔ zhāng,弩:古代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张:弓上弦。剑已拔出,弓已上弦。形容书法笔力雄健。现多比喻气势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没有“箭拔弩张”。
2、明眸皓齿:míng móu hào chǐ,眸:瞳孔,泛指眼睛。皓:洁白。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面容美丽。也作“皓齿明眸”。
3、孤寂:gū jì,<形>孤独寂寞。
4、冷傲:lěng ào,冷漠孤傲,很自傲,对很多事物爱看不看、爱理不理。
5、明眸皓齿:míng móu hào chǐ,眸:瞳孔,泛指眼睛。皓:洁白。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面容美丽。也作“皓齿明眸”。

第一百九十七章 你算什么东西

1、暴躁:bào zào,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感情:性情~。没有“爆躁”。

第一百九十八章 谁敢动他

1、横眉冷眼:héng méi lěng yǎn,愤怒、轻蔑貌。亦作:横眉冷目。没有“横眉冷竖”一词。
2、威势:wēi shì,威力权势。倚仗威势
3、森冷:sēn lěng,阴森冷酷。森冷的目光。
4、冥顽不灵:míng wán bù líng,冥顽:愚笨无知。不灵:不聪明。形容既昏庸不明事理,又思想顽固不化。也作“冥顽不化”。

第一百九十九章 强势护短

1、“曾经”的正确用法(杜老师语文信箱):
      杜老师:
      某媒体刊文说: “曾经我们特别强调百年沧桑、文化人格,很多作家总喜欢在小说里植入一些文化符号。”其中“曾经我们特别强调……”的说法是否妥当?谢谢。
      辽宁读者 曾多融

      曾多融读者:
      “曾经”一般用来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曾经”后常出现动词。例如:
      ① 小李曾经做医疗工作,他对医院的各项事务都很熟悉。
      ② 这几位画家曾经去西藏写生,后来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③ 去年,老张又回到他曾经插队的村子,见到了不少当年熟识的乡亲。
      ④ 那时候,他是三连的战士,曾经冒着敌人的炮火,把弹药送上阵地。
      “曾经”后也常出现形容词,例如:
      ⑤ 前两天我们这儿曾经热一阵子,后来下了几场雨,凉快多了。
      ⑥ 试验失败之后,老李曾经沮丧好些日子,在大家的帮助下,他重新振作起来,跟同志们一起全身心地继续投入研究工作。
      ⑦ 这些花儿刚开的时候,颜色曾经红过一阵子,近几天渐渐变淡了。
      ⑧ 小张刚接手这件工作的时候,曾经忙乱了好几天,近来才渐渐走上正轨,有了条理。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曾经”在句子里总是出现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充当状语。
      有时候,“曾经”后也出现其他状语。例如“他曾经隔三岔五找我聊围棋”,这时“曾经”仍做状语。
      总之,“曾经”只做状语,是副词。因此,您提到的“曾经我们特别强调……”宜说成“我们曾经特别强调……”,让“曾经”处于主语后的状语位置,这样句子就规范了,语感上也很自然。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

第二百零二章 炉灵

1、味道:wèi dào
      ① 味:这个菜~很好;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
      ② 指兴趣:这个连续剧越看越有~。
      ③ <方>气味:他身上有一股难闻的~。
     意味:yì wèi,
      ① 含蓄的意思:话里含有讽刺~。
      ② 情调;情趣;趣味:~无穷;富于文学~。
     意味着:yì wèi · zhe,含有某种意义: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的节省。
2、龙卷:lóng juǎn,古代帝王朝服。上绣龙纹。

第二百一十章 不算是违规吧

1、去芜存菁:qù wú cún jīng,去除杂乱,保留菁华。
2、氤氲:yīn yūn,❶ 烟云弥漫的样子。❷ 形容香气不绝。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丹劫

1、装模作样:zhuāng mú zuò yàng,故意做样子给人看。

第二百一十四章 风尊

1、籍籍无名:jí jí wú míng,没有名气,不为他人所知。如:他只是个籍籍无名的小演员。
2、揶揄:yé yú,<书>嘲笑:受人~。

第二百二十章 冥犼现身

1、苦楚、痛楚和痛苦:
      ①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解释:
      ❶ 苦楚:kǔ chǔ,<形>痛苦(多指生活上受折磨):满腹~,无处倾诉。
      ❷ 痛楚:tòng chǔ,<形>悲痛;苦楚:内心~万分;他心中难平的~又能向谁倾诉?
      ❸ 痛苦:tòng kǔ,(形)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的生活;得了这种病,非常~。
      ② “苦楚、痛楚和痛苦”的区别:
      “苦楚”多用于生活上受到折磨、打击。例:解放前的人力车工被人称作“车夫”、“臭苦力”,受尽了苦楚和折磨。
      “痛楚”只用于肉体或精神上受到折磨。例:他受到了严刑拷打,他的痛楚你是体会不到的。
      “痛苦”可广泛的用于生活上、身体上或精神上受到折磨、打击,语义较“苦楚”、“痛楚”轻。例:我感到了你的痛苦,我会帮助你解脱的。

第二百二十三章 木偶出击

1、缥缈:piāo 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虚无~。也作飘渺。

第二百三十章 又见面了

1、目眦欲裂:mù zì yù liè,形容愤怒的眼眶就好象要裂开了一样。

第二百三十五章 问天丹

1、幽幽:yōu yōu,①形容声音、光线等微弱:~啜泣;~的路灯。②<书>深远:~南山。

第二百四十四章 你的身份特殊

1、流转:liú zhuǎn,①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岁月~;~四方;~的眼波。②指商品或资金在流通过程中的周转。③<书>指诗文等流畅而圆浑:诗笔~;声调和谐~。

第二百五十二章 交给你,我放心!

1、尘归尘,土归土:尘归尘,土归土(ashes to ashes,and dust to dust;in the sure and certain hope of the resurrection unto eternal life)是一句名言。大概意思是:你是什么就终究是什么,生老病死,从哪里来就会回到哪里去。出自中文版的《圣经》内容创世纪3.19。
      在中文版圣经中是这样翻译的:“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谷歌在线翻译:ashes to ashes,and dust to dust;in the sure and certain hope of the resurrection unto eternal life:灰归灰,尘归尘;在复活到永生的确定和确定的希望中。

第二百五十三章 这件事总要有个交代

1、芥蒂:jiè dì,<名>梗塞的东西,比喻心中的嫌隙或不愉快:他对这事存有~。
2、搜集和收集: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解释:
      ① 搜集:sōu jí,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意见;~文物。
      ② 收集:shōu jí,使聚集在一起:~资料;~废品。
      “搜集和收集”的区别:
      “搜集”和“收集”的区别是行动目标不同,前者偏向于搜寻所需的目标,后者主要是收集现成目标。“搜集”较“收集”而言,有一定的选择性,方向性。“搜集”代表寻找东西然后集合,“收集”代表不用寻找,直接集合的意思。
      “收集”以及“搜集”,都是把某些东西收集在一起,集中在一块的意思。虽然这两个词汇的大概意思相同,但两者的意义侧重方面是不同的,“收集”更注重收,就好像收拢一样,然而所针对的对象是现成事物。“搜集”重点是在于“搜”,也就是搜寻的意思,然而这些事物还没有被发现只能到处寻找。所以这两词汇重心不同,虽然大概意思相同。

第二百五十六章 拜佛

1、情根深种:qíng gēn shēn zhòng,用情很深,表示重感情。

第二百五十七章 地藏最强分身

1、杀机:shā jī,杀人的念头:陡起~;动~。
2、阿鼻地狱:ā bí dì yù,佛教指最深层的地狱,是犯了重罪的人死后灵魂永远受苦的地方。
      阿鼻(梵avīci):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会这么巧吧

1、力所不逮:lì suǒ bù dài,指能力达不到。

第二百七十六章 过大寿

1、不禁莞尔:bù jīn wǎn ěr,忍不住要笑。

第二百七十七章 出名

1、惊艳:
      “惊艳”义为“惊其美艳”,也就是“面对美艳(包括一切美好事物在内)而感到吃惊”。这个“艳”本指人,说得准确一点,是指人的妖娆美好的形 象;但也可以指物,凡面对人的美或物的美而深感惊诧者,皆可称之为“惊艳”。
      “惊艳”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不是“惊人的艳丽”,也不是使动用法的“使艳惊”,而是“因艳而惊”,用大白话说就是:看到了非常美丽的事物而惊奇、内心受到震动。也就是说,惊艳这回事,需要至少两方才可发生,一方是“艳”,一方来“惊”,但是“艳”者不会自己“惊”了自己。所以,“惊艳”的只能是旁人。

第二百九十八章 等你归来

1、倘佯:cháng yáng。安闲自在地四处走动:~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身心特别愉快。

第三百章 百花绽,孤坟开!

1、不遑多让:bù huáng duō ràng,不遑的意思是来不及,没有时间,不遑多让可以理解为来不及谦让,也可以引申为“不比……差”。

第三百零一章 归来

1、仓皇:cāng huáng,匆忙而慌张:~失措;~逃命。也作仓黄、仓惶、苍黄。

第三百一十一章 冥海

1、附骨之疽:fù gǔ zhī jū,疽:一种毒疮。紧贴着骨头生长的毒疮。比喻侵入到内部而又难于除掉的敌对势力。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清·谭嗣同《上欧阳中鹄书》欧阳中鹄批跋:阴弃者如瘵病,如附骨之疽。
2、禁锢:jìn gù,<动>
      ① 封建时代统治集团禁止异己做官和参加政治活动:~终身,不得仕进。
      ② <书>关押;监禁:~囚犯。③ 束缚;强力限制:中世纪欧洲的科学发展遭到神学的~。

第三百二十一章 战真仙

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全诗仅两句,出自北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三十二引《古今诗话》,原句是“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后人把这两句诗改为现今版本。用于激励人大展身手,施展才华。大自然的广阔为鱼、鸟提供了宽广的空间,社会生活广阔,人也有广阔的空间发挥才能。
      《诗话总龟前集》卷三十二引《古今诗话》:
      大历末,禅僧玄览住荆州陟岵寺,道高风韵,人不可亲。章璪尝画松於斋壁,符载赞之,卫象咏之,亦一时四绝,览悉加垩焉。人问其故,曰:“无事疥吾壁也。”僧那即其甥,发瓦探鷇,坏墙薰鼠,览未尝责,弟子议论而布衣一食,亦不称之。或怪问之。乃题诗於竹曰:“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这句诗表达出禅僧自由自在的广阔胸襟和活泼泼的禅机。后改变为“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或无拘无束地施展才能。如《西游记》第八四回:“老菩萨,古人云: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怎么西进便没路了?”又如于逢《金沙洲》第三部九:“啊!海阔任鱼跃,天空任鸟飞,谁还愿意待在一个村子里呢!”亦缩为“海阔天空”。如清·蒋士铨《一片石·宴阁》:“共记滕王阁下时,海阔天空任所之。”今亦比喻话说得漫无边际。如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过一会儿姓林的走过来,话又会讲不完啦,海阔天空的。”
2、力所不逮:lì suǒ bù dài,在此读:lì suǒ bú dài,指能力达不到。注:“不”字在去声字前面,读阳平声,如“~会”、“~是”、“~用”等。

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验

1、“但和却”语用探讨:
      ① “但是却”是否正确?回答:“可是却”、“但是却”一类的表述没有错。“但是”和“却”只是意义相同而已,都可用来表示转折,但在功能上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但是”——转折连词,主要用来连接分句或类似的形式;“却”——语气副词,有转折意义,用来修饰后面的谓词性成分。简言之,“但是”用来连接,“却”用来修饰。如果既凸显连接,又凸显修饰,“但是”和“却”就以并用形式出现。——上海师大  宗守云教授。
      ② “但却”的用法对吗?回答:现在使用“但却”这种写法并不罕见。
      例如:
      ❶ 虽然他弹奏得不是非常熟练,但却传达出了乐曲所蕴含的情感。
      ❷ 心里有事儿,虽然已经很晚了,但却怎么也睡不着。
      ❸ 大家都同意这个方案,但老王却有不同看法。
      ❹ 猎人挖好了陷阱,但老虎却走了另一条路。
      从语感上说,上面的几种说法,人们一般还是可以接受的。这是因为,“但却”放在一起,有一种强调转折意味的作用。另外,汉语中词语有双音化的趋向,写成“但却”后,成了双音节词语,易于跟其他双音词在语音上呼应。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说法是把“但”放在前面,把“却”放在后面。“但却”在用法上是个“离合词”,像例❶、例❷是将但、却组合在一起使用,例❸、例❹则是两者分开使用。——《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
      同上面:第一百六十六章 强势。

第三百二十六章 被卖了

1、噤若寒蝉:jìn ruò hán chán,像冷天的蝉那样一声不吭。形容不敢说话。

第三百二十七章 魔身

1、神识:shén shí,神志;精神意识;神魂。神魂:灵魂;心神。神魂颠倒。这里指意识,概述神识小无内。所以佛说:“一杯水里有八千万众生。”神识大无外,所以佛说“大千世界”。神识是众生的心和识。

第三百三十一章 紫炎星域

1、香消玉殒:xiāng xiāo yù yǔn,香、玉:旧时美人的代称。殒:死亡。意思是像玉一样殒落,像花一样凋谢,比喻年轻貌美的女子死亡。也作“香销玉殒”、“香消玉碎”。例:得知香妃~的消息后,我很悲痛。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

第三百四十九章 地图

1、“居然和竟然”的区别
      相同点:“居然”和“竟然”都是副词,都表示出乎意料,都可用于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通常可换用,只是“居然”的语气略重于“竟然”。
      不同点:
      ① “居然”,表示预期和结果相反,含有“没料到会这样”的意思。这有两种情况:一指“不容易这样而这样”,指好的方面,如:“再过几天,二两炒面也会发生困难。现在居然有了一头牦牛,怎么不叫人高兴呢!”另一个指“不应这样而这样”,指坏的方面,如:“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竟然”,也表示结果和预期相反、出乎意料,但它常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跟“居然”的后一种情况相同,但语气比较重些。如:“为了种出不落桃的棉花,他竟然遭受到那么残酷的迫害,经历了那么严重的斗争。”
      ② “竟然”的使用范围要大于“居然”,“居然”后面往往跟着的是一个另作者或说话者不希望得到或发生的结果,而前面往往会有一个主观的正面意识或者客观的常识,而后面则是与之相反的结果。“竟然”的范围就要大很多,后面可以是主观意愿的反面,也可以是主观意愿的正面,当然也可以与主观意愿无关。
      例:
      ❶ 今天聚会你居然不到。
      本来说话人认为你会来或希望你会来,但是结果相反。这里的居然可以用竟然来代替。
      ❷ 你竟然来了!
      这里用竟然,给人的感觉就是说话者本希望你来,但没想到你来了;而用居然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感觉,给人的感觉会是,我本来意为你不敢来,你竟然来了,也可能是我不希望你来,你厚着脸皮来了。竟然在特定语境中也可以表居然的意义。
      ❸ “他没有料到尚炯竟然如此推崇李自成。”(姚雪垠《李自成》)
      这样用法的“竟然”,语气需要加重时可换为“居然”。
      总体来说,“居然”的语气要重于“竟然”,而且更加的有负面倾向。竟然的使用则更加灵活,但在语境强烈时不适用。所以在表示正面信息同时需要较强烈的语气时,往往不会用到竟然。
      ③ 句型上的用法差异:
      ❶ “竟然”常用于主语后,“居然”可用于主语后,也可用于主语前。例:“这么重要的事,你居然忘了。”“这么重要的事,居然你忘了。”
“居然”用在主语“你”之前或之后都正确,这种用法的“居然”一般不可用“竟然”替换。
      ❷ “居然”的语气较重,可用于主语后,如:“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之列。”(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也可用于主语前,如:“这么大声音,居然你没听见。”(《现代汉语八百词》),这种用法的“居然”一般不用“竟然”。
      另见上面第一百八十一章注解。
2、事无常师:谓处事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要择善而从。

第三百五十章 地牢暴动

1、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出自宋代夏元鼎的《绝句》: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译文:到崆峒山访问道士来到了湖湘边, 我读了万卷诗书越读越感觉愚鲁。踏破了铁鞋也寻不到的诗情灵感, 实践中得来竟全然不费什么功夫。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古学汇刊》第一集记绛云楼买宋版《汉书》、《后汉书》的故事,据说初时缺《后汉书》两本,遍嘱书贾,大索天下,一直没有消息。一天傍晚,某书贾泊舟乌镇,买面作食,面店主人从败簏(lù ①竹箱:书簏。②竹篾、柳条等编成的圆筒形器具,多用于盛零碎东西;篓儿:字纸簏。中取出旧书两本,将为包裹,微睨nì 斜着眼看之,宋版《后汉书》也。书贾大喜,只是首页已缺,问之主人,知道刚为邻翁裹面以去。结果又把这一页也追了回来。

第三百五十七章 飘渺星

1、凌乱:líng luàn,<形>杂乱又不整齐,没有秩序:~不堪。也作零乱。[近]杂乱|散乱。[反]整齐。
2、掺杂:chān zá,<动>(不同的东西)混合在一起:办事要公道,不能~半点私心|不要把绿豆与黄豆~在一起。也作搀杂。
3、怨念:yuàn niàn,指一种强烈的不舍羁绊不甘心,有些怨恨的意味,出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第三百五十八章 被揍

1、得
      [ dé ]
      ① 得到(跟“失”相对):取~。~益。不入虎穴,焉~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些好处。
      ② 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六。五减一~四。
      ③ 适合:~用。~体。
      ④ 得意:自~。
      ⑤ 完成:饭~了。衣服还没有做~。
      ⑥ 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就这么办。~了,别说了。
      ⑦ 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这一张又画坏了!
      ⑧ 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擅自动用。
      ⑨ 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完。
      [ de ]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门来。
      [ děi ]
      ① 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多少人力?
      ② “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
      ③ 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挨淋。
      ④ 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
2、标致:<形>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女性):长得很~。
3、惊艳:<动>艳丽得让人惊奇。

第三百六十章 不祥之物
1、打发:dǎ · fa,<动>
      ① 派(出去):他已经~人去找他了。
      ② 使离去:好歹把他~走了;他连说带哄才把孩子~走了。
      ③ 消磨(时间、日子):~光阴;~余年;他躺在病床上,觉得一天的时间真难~
      ④ 安排;照料(多见于早期白话):~众人住下

第三百六十一章 荒天的大哥

1、危机与危急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释义
      ① 危机:wēi jī,<名>
      ❶ 危险的根由:~四伏。
      ❷ 严重困难的关头:经济~;人才~。
      ② 危急:wēi jí,<形>危险而紧急:情势~;~关头;~时刻;情况~。
    (2)辨析:
      都指情况十分不利,处境十分危险。区别是: 
      “危急”是个联合结构的合成词,词素“危”和“急”的意义都溶在合成词里,表示危险紧急的意思。
      “危机”是个偏正结构的合成词,指政治上或经济上濒于崩溃的处境或阶段。例句:
      ① 老头子见匪首就是打断他那腿的渔霸,就怒火燃胸,摸过渔叉就打,匪首举起手枪对准老头子就要打枪,正在十分危急的时候,女儿玉花赶了回来,一枪打死了匪首。(黎汝清《海岛女民兵》159—160页)
      ②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制度走向全部崩溃的时代,帝国主义者业已陷入不可解脱的危机之中,不论他们还要如何继续反对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总是有办法取得最后胜利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1355页)      

第三百六十二章 疯狂一搏

1、静极思动:jìng jí sī dòng,意思是指生活平静到了极点,就希望有所改变;亦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便会向动的方向转化。即:沉静久了之后便想要活动活动。出自清·曾朴《孽海缘》第七回:“正是静极思动,阴尽生阳。” 

第三百六十三章 金色池水

1、跟:gēn
      ① 脚的后部或鞋袜的后部:脚后~;高~儿鞋。
      ② 在后面紧接着向同一方向行动:他跑得再快,我也~得上。~上形势。
      ③ 指嫁给某人:他要是不好好工作,我就不~他。
      ④ <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
      ❶ 同:有事要~群众商量。
      ❷ 向:你这主意好,快~大家说说。
      ⑤ <介词>引进比较异同的对象;同:她待我~待亲儿子一样。高山上的气压~平地上不一样。他的脾气从小就~他爸爸非常相像。
      ⑥ <连词>表示联合关系;和:车上装的是机器~材料。他的胳膊~大腿都受了伤。
2、驳杂:bó zá,指混杂不纯,不纯净:这篇文章又谈景物,又谈掌故,内容非常~。
3、齐人之福:qí rén zhī fú,指人们把一妻一妾的美满组合叫作齐人之福。
      典出《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后以齐人之福讥讽男子有妻又有妾。

第三百六十四章 别辜负了人家

1、软玉温香:ruǎn yù wēn xiāng,软:柔和。温:温和。玉、香:女子的代称。形容年轻女子身体洁白柔软,散发着温馨的青春气息。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软玉温香,休道是相亲旁若能够汤他一汤,倒与人消灾障。”

第三百六十五章 我不需要什么弥补

1、不哼不哈:bù hēng bù hā,意思是不言语,该说而不说。出自冯志的《敌后武工队》第十三章一:“算啦,大家不哼不哈,就当没有这码事,回去吧!”

第三百六十六章 再遇诡异黑船

1、甚至:shèn zhì,提出突出的事例(有更近一层的意思):大院里五十多岁~六十多岁的老年人也参加了植树活动。也说甚至于或甚而至于。

第三百六十七章 复仇(一)

1、向隅而泣:xiàng yú ér qì,隅:墙角。泣:哭泣,小声地哭。一个人面对墙角哭泣。比喻非常孤立或得不到机会而失望地哭泣,后多用以形容因被冷落、抛弃而感到孤独绝望,无可奈何。出自汉·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2、灵魂出窍:líng hún chū qiào,指自己的灵魂与意识游离于体外,跟身体分离,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但意识非常清醒,可以思考,可以感官,甚至还可以控制自己的灵魂行动。
3、幽怨:yōu yuàn,郁结于心的愁恨。 隐藏在心中的怨恨(多指女子与爱情有关)。有时也指女子含有埋怨但又无可奈何的意思。出自唐·李颀 《古从军行》:“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4、谪仙:zhé xiān,受了处罚,降到人间的神仙。古人用以称誉才学优异的人。有人把李白~人。

第三百六十八章 复仇(二)

1、挥之不去:huī zhī bú qù
      ① (事务)压在心头,无法排解;指某些事情已经发生过了但没有办法挽回,但一直会在脑海中回想,怎么也忘不掉。
      ② 心里不愿见到的事物反复出现。
      ③ 形容人磨磨唧唧,一直说个不停。
      ④ 某些印象或是记忆在脑海中一直留着,总是会想想。
      ⑤ 某些记忆或印象印在脑海里,怎么挥也挥不掉。
2、咎由自取:jiù yóu zì qǔ,遭受惩处、责备或者危害都是由自己造成的。出资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绅士)因此破家荡产;鬻儿卖女;时有所闻;虽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大家谈起来;总说这卜知府办的太煞认真了。”
3、哀莫大于心死:āi mò dà yú xīn sǐ,心死:指精神崩溃而万念俱灰,比喻绝望。古意为最悲哀的莫过于人没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这比人死了还悲哀。现在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4、万念俱灰:wàn niàn jù huī,意思是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出自清·亭亭长《中国现在记》:“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第三百七十一章 复仇(五)

1、好恶:hào wù,喜好和厌恶,指兴趣:~不同;不能从个人的~出发来评定文章的还坏。
2、有数:
      ① yǒu//shù,知道数目。指了解情况,有把握。
      ② yǒu shù,表示数目不多:只剩下~的几天了,得加把劲儿。[近]有限。

第三百七十二章 复仇(六)

1、孑然一身:jié rán yī shēn,应该读:jié rán yì shēn。孑:孤独,单独。孑然:孤孤单单的样子。形容只有孤单的一个人。
2、关于“一”字的发音规则:
      ① “一”字的标准注音:yī
      ② 读数字时,一声yī,例:一九九二年。
      ③ 四声字前读二声yí,例❶ 一心一意,读 yì xīn  yì;❷ 一定,读 yí dìng;❸ 一切,读 yí qiè;❹ 一概,读 yí gài;❺ 一片,读 yí piàn
      ④ 一二三声字前读四声yì,例:❶ 孑然一身,读 jié rán yì shēn;❷一心一意,读 yì xīn yí yì;❸ 一篇,读 yì piān;❹ 一齐,读 yì qí;❺ 一同,读 yì tóng;❻ 一起,读 yì qǐ。
3、猩红:xīng hóng,像猩猩血一样的鲜红色:~的嘴唇。

第三百七十三章 复仇(七)

1、欷歔:xī xū,哭泣后不自禁的急促呼吸;抽搭:相对~;~不已。也作唏嘘。一般首选欷歔。出自三国·魏·曹植《卞太后诔(lěi)》:“百姓欷歔,婴儿号慕。”

第三百七十四章 复仇(八)

1、学究:xué jiū,读书人的通称。亦指迂腐浅陋的读书人。最早,“学究”一词是专门名称,出于唐代的科举制度。
2、欢呼雀跃:huān hū què yuè,高兴得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出自庄周《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3、该着:gāi zháo,指命运注定,不可避免(迷信):刚一出门就摔了一跤,~我倒霉。

第三百七十六章 盟友

1、看中与看重
      ① 看中:kàn zhòng,<动>通过观察,感觉满意:他~了这款手机。
      ② 看重:kàn zhòng,很看得起;看得很重要:~人品|~知识|~钱财。[反]轻视。
      ③ 区别:【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看中:经过观察,感到满意,不能加“很”字修饰。
      看重:看得起,看得很重要,可以说成很看重。

第三百七十八章 返回黑龙星域

1、蓦然回首:mò rán huí shǒu,漫不经心,也引申为忽然发现,忽然明白,顿时悟透;表示一下子回头或突然回头,不经意回头的意思。经历过的事情,再次在脑海里显现。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藏匿:cáng nì,<动> 隐藏起来,不让别人发现。[近]隐蔽。[反]暴露|显露。

第三百八十一章 我回来了

1、近乡情怯:jìn xiāng qíng qiè,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出自唐·宋之问《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第三百八十三章 灵脉

1、顶礼膜拜:dǐng lǐ mó bài,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比喻崇拜到了极点。
      出自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十四回:又添一个青年女子,顶礼膜拜,行状举止,仿佛慧娘。
2、惊才风逸:jīng cái fēng yì,指惊人的才华如风飘逸。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第三百八十四章 我不认识你

1、偏安一隅:piān ān yī yú,读作piān ān yì yú。偏安:偷安;隅:角落。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指封建王朝不能统治全国,苟且安于仅存的部分统治地区。[近]苟且偷安:苟且:得过且过。偷安:贪图眼前的安逸。指只贪图眼前的安逸,不求上进,不顾将来。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2、以便:yǐ biàn,<连>用于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请把地址写详细,~联系。
      出处: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自赵献书于齐王章二》:“粱(梁)、乾(韩)无变,三晋与燕为王功(攻)秦,以便王之功(攻)宋也,王何不利焉。”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盖前一简作科斗,复一简作隶书,释之以便读诵。”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

第三百八十六章 埋伏

1、闪烁其辞:shǎn shuò qí cí,闪烁:光线忽明忽暗,动摇不定的样子。辞:言辞,说话。形容说话躲躲闪闪、吞吞吐吐,不肯明说,或回避要害。也作“闪烁其词”。
      出处:清·吴趼(jiǎn)人《痛史》二十五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第三百八十七章 净土荒家

1、也:
    (1)
      ① <书><助词> 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孔子,鲁人~;非不能~,是不为~。
      ② <书><助词> 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③ <书><助词> 表示句中的停顿: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地之相去~,千有余里。
      ④ 姓。
    (2)副词
      ① 表示同样:水库可以灌溉、发电,~可以养鱼。
      ② 单用或重复使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待:他会英语,~会法语。游客里面~有坐车的,~有步行的。
      ③ 重复使用,表示无论这样或那样,结果都相同:你去我~去,你不去我~去。他左想~不是,右想~不是。
      ④ 用在转折或让步的句子里(常跟上文的“虽然、即使”等呼应),隐含结果相同的意思:虽然雨下得很大,他~来了。即使你不说,我~知道(你说了,我知道;你不说,我也同样知道)。
      ⑤ 表示委婉:你~得对人宽容点嘛。这事~只好如此了。
      ⑥ 表示强调(有时跟上文的“连”字呼应):七八岁的孩子~学会电脑了。连爷爷~乐得合不拢嘴。

第三百九十八章 荒家老家主

1、“难为”与“为难”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① 难为:nán · wei,<动>
      ❶ 使人为难:她不会唱歌,就别再~她了。
      ❷ 多亏(指做了不容易做的事):一个人带十多个孩子,真~她了;~你想得周全。
      ❸ 客套话,用于感谢别人代自己做事:~你给我提一桶谁来;车票也替我买好了,真~你呀;这件事只好~你亲自去一趟了。
      ② 为难:wéi nán
      ❶ <形> 感到难以应付:~的事;叫人~。[近]尴尬|难堪。
      ❷ <动> 作对或刁难:故意~。[反]通融。

第四百零二章 白骨剑

1、颔首:hàn shǒu,点头:~微笑;~同意;~赞许。多指点头以表恭敬,或点头表示答应。
颔首表示低头,也表示下巴(xià ba,一般指下颌)。例如:颔首低眉意思是很恭敬的样子。延伸义:表示惭愧,佩服。例如:颔首折服。
2、模棱两可:mó léng liǎng kě,形容对一件事情的两方面都不否定,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近]含糊其词。[反]斩钉截铁。
      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第四百零四章 荒空叛族

1、挪揄:yé yú,<书><动> 嘲笑;讥讽:受人~。

第四百零七章 一个月后再来

1、“非”与“非得”
    (1)非: fēi
      ① 错误(跟“是”相对):是~。习~成是。痛改前~。
      ② 不合于:~法。~礼。~分(fèn)。
      ③ 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难。~议。无可厚~。
      ④ 不是:~卖品。答~所问。此情此景~笔墨所能形容。
      ⑤ 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金属。~晶体。~司机。
      ⑥ 不:~同小可。~同寻常。
      ⑦ 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下苦功不可。这事,我~去不可!
      ⑧ 必须;偏偏;一定要:不行,我~去(一定要去)!
      ⑨ <书> 不好;糟:境况日~。
      ⑩ 指非洲。
    (2)非得:fēi děi,<副> 表示必须(一般跟“不”呼应):棉花长了蚜虫,~打药(不成)。干这活,~胆子大(不行)。这事,~你去吗?

第四百零九章 大长老所留的讯息

1、特别与特殊”的区别
      “特别”与“特殊”都可作形容词,指跟同类的、平常的人或事物不同。在用法上的区别是:
      ① “特别”有“尤其”、“格外”、“特地”的含义,而“特殊”没有,如:
      ❶ 他特别喜欢做手工。句中“特别”可改换为“尤其”、“格外”,改后意思不变。
      ❷ 放学以后,老师特别把小华留下来谈课外阅读的问题。文中“特别”可改换为“特地”,改后意思不变。
      ② “特别”可修饰形容词,而“特殊”一般不能修饰。如:她的眼睛特别大。
      ③ “特殊”在用来修饰动词时表示分量很少,如“特殊照顾”、“特殊保护”。而“特别”用来修饰动词时表示分量较多,如:“特别喜欢”、“特别想念”、“特别担心”、“特别表扬”、“特别照顾”等。
      ④ “特殊”语意较轻,而“特别”语意较重,在用作形容词时,要注意准确性。如:“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句中讲的这种新型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网防盗”是这种玻璃的“特殊性”,句中用“特殊”比用“特别”更恰当。

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什么时候多了个闺女

1、粉雕玉琢:fěn diāo yù zhuó,形容人皮肤白皙,好像用又白又细的粉抹过的,好像打磨过的玉一样光滑细腻,一般是形容人的光彩亮丽,不用来说季节。

第四百一十三章 你能把我怎么样?

1、飘逸:piāo yì,解释为洒脱,自然,与众不同;飘浮;飘散。通常用飘逸来形容人:气质好、动作自然好看。
      出自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飘逸》:飘逸:落落欲往,矫矫不羣, 缑山 之鹤, 华 顶之云。高人惠中,令色絪緼,御风蓬叶,泛彼无垠。

第四百一十六章 斩仙台

1、“度过和渡过”的辨析
      “渡”从水度声。指过河,从此岸到彼岸。着重在空间:远渡重洋|横渡长江。引申为通过,跨过,“由此到彼”:渡过难关。又引申为渡河的处所,即渡口。
      “度”,过,由此到彼。着重在时间:度日如年|欢度春节。
      “度过”指经历过、通过一段时间,如青年时代、节日、光阴、岁月等。着重在时间:他度过了幸福的童年。
      “渡过”指横渡江河湖海,由此岸到彼岸。着重在空间:我们渡过了长江。  有时也指通过困难、危机等。在文言文中,“度”有时也通“渡”;而“渡”却不能通“度”,二者是混淆不得的。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
      一般来说,动词“度”用于时间。例如:度过假期、欢度国庆、光阴没有虚度、度日如年。动词“渡”则用于空间,一般用于水面。例如:渡过大洋、渡过长江、红军强渡大渡河。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渡过难关”的例句。这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意思是克服某个难点像通过一道关口一样,这里是用“渡”来比喻性地表示“通过”。现在,各种工具书普遍采用了《现代汉语词典》中“渡过难关”的写法。
      社会主流媒体,特别是报纸上的重要文章,也采用了“渡过难关”的写法。在人民网等主流网站观察,会看到“渡过难关”的用量远远超过“度过难关”。可以说,“渡过难关”已经成为一种规范的写法为社会普遍采用。因此,建议您写文章时采用“渡过难关”的写法。
      值得注意的是,“度过困难时期”、“度过困难的日子”中的“度”,不宜写成“渡”。这两个词组看似与“渡过难关”相近,但它们之中的“度”是表时间的,所以宜用“度”。
      以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老版本里,曾有“渡过困难时期”的用例,而在后来的《现代汉语词典》版本中,删去了这个用例,只保留了“渡过难关”的用例。
      删去“渡过困难时期”的用例,对于区别“度”跟“渡”的用法是有益的。近些年出版的各种语文词典中,也没有“渡过困难时期”的用例。

第四百一十八章 劲爆的秘密

1、循循善诱:xún xún shàn yòu,循循:有次序、有步骤的样子。诱:引导。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也作“恂恂善诱”。循循善诱,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意思是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偏正式结构,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第四百三十章 时空长廊(下)

1、掺杂:chān zá,也写“搀杂”。意思:混杂;使混杂:别把不同的种子~在一起。喝骂声和哭叫声~在一起。依法办事不能~私人感情。规范用词是“掺杂”而不是“参杂”。

第四百三十一章 百年之内必有一劫

1、赫然:hè rán,<形> ① 形容使人感到惊讶或惊恐的事物猛然呈现在眼前的样子:~而至。② 形容大怒:~而怒。
2、无时无刻:没有一刻不这样。指总是这样。用在“不”前,合起来表示“时时刻刻都……”之意。
      出自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象掉下了一件什么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3、醍醐灌顶:tí hú guàn dǐng,醍醐:纯酥油,由牛乳提炼,比喻最高的佛法。灌:浇。顶:头顶。佛教用语。用纯酥油浇到头上。① 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醒悟。② 比喻感到清凉舒适。例如:受到她的一言启发,我犹如~,恍然大悟!
      出自唐《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第四百四十六章 你最好做好心理准备

1、答理:dā · li,对别人的言语形态表示态度(多用于否定):他不爱~人。也作“搭理”。一般首选“答理”。
      另外,首选词(括号内也作):答理(搭理)、答碴(搭儿、、答茬、答言、答应。
      搭班、搭伴、搭话、搭腔(答腔)、搭讪(答讪)。

第四百四十七章 本是同根生

1、“不由得”还是“不由地”
“不由得”常表示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不容”“不容许”。例如:
      ① 他说得这么透彻,不由得你不信服。
      ② 他谈的情况漏洞很多,不由得别人不怀疑。
      另一个意思是“不禁”。例如:
      ③ 他说的故事太感人了,听众不由得纷纷落泪。
      ④ 离家多年的儿子回来了,母亲不由得抱住儿子,失声痛哭。
      例①和例②可以看出,“不由得”表示“不容”“不容许”的意思时,是说由于客观情况使得主观上不得不怎么样;
      例③和例④表示“不禁”的意思时,是说自己主观上禁不住怎么样。
      现在的词典一般都写成“不由得”,1937年出版的《国语辞典》中说,“不由得”亦作“不由的”,但是现在一般不这么写了。也有人写成“不由地”。还是依照目前大多数词典的写法,写成“不由得”比较妥当。
      有的词典有“不由”一词,用法跟“不由得”相同。所举的例子有“见此情景,我不由热泪滚滚”、“不由分说”。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用“不由”时,后面一般不再说轻声de,而是将“不由”跟后面的词语直接组合。

      “不上秤称”不宜写成“不上称称”
      某媒体中说:“遵从自己就是衣服越穿越肥,鞋越穿越软,不照镜子,不上称称,进门和出门可以是一个人……”其中的“不上称称”用得不妥。
      “不上称称”是说“不到秤上称自己的体重”,其中的第一个“称”宜写成“秤”,改为“不上秤称”。
      “秤”字是从“稱”(“称”的繁体字)字中分化出来的,因此过去的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有“称同秤”的说法。但是现在一般不这样用了。因此,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原先“同'秤’”的说法调整为“旧同'秤’”。也就是说,“称”过去曾有“同'秤’”的用法,但是现在不这样用了。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这个字表的《通用规范汉字字典》中,“称”只有chēng、chèn两读,即“称”不再有chèng的读音。这就是说,根据我国最新的汉字使用规范,“称”不再有“同'秤’”的用法了。因此,不宜用“称”来表示“秤”的意思。
      以上内容选自语文出版社 杜永道 《语言文字答问》

第四百四十八章 帮你过一劫

1、藉此:jiè cǐ,“藉”字读jiè时,常见的用法有:
      ① 表“垫在下面的东西”,也就是“垫子”,如“草藉”“以草为藉”。
      ② 动词,表 (用东西)“垫、衬”,如“枕藉”(很多人交错地倒或躺在一起)、“藉茅”(用茅草垫着)。
      ③ 表“抚慰”、“安慰”,如“慰藉”(wèi jiè)。
      ④ 用于“蕴藉”(表说话、文章或神情等宽和而含蓄不露。例如“蕴藉的笑意”“温恭蕴藉”“意味蕴藉”“诗意蕴藉”)。
      在“假托”和“凭借”“利用”的意义上,“藉”跟“借”是繁简关系。也就是说,在上述意义上,“藉”是“借”的繁体字。从规范用字的角度说,我们应该写规范的“借故”、“借古讽今”、“凭借”,不宜写夹用繁体字的“藉故”等。上面提到的“藉此机会”中的“藉”是“凭借”的意思,写成“藉”是不规范的,应当写作“借此机会”。

第四百五十一章 时空长廊要出大事情了

1、秘辛:mì xīn,指极其机密、隐私的事情,又或者,秘辛就是秘密。 一般用于书面语。
      《试解“秘辛”》: 盖谓秘之辛者。秘,犹蔽;辛,金饰也。秘辛,言珍贵不为人知悉。
2、支支吾吾:zhī zhī wú wú,指说话时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搪塞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第四百七十一章 儿子的感情事

1、一晃:
      ① yī huàng,表示时间很快过去(有不知不觉的意思):~就是五年,孩子都长这么大了。
      ② yī huǎng,很快地一闪:窗外有个人影,~就不见了。

第四百七十五章 我姓孟

1、雏鹰高飞相关的诗:雏鹰高飞正此时,苍天翱翔展雄姿;九天万里长空志,雨雪风霜等闲之。

第四百七十七章 到现在你还不明白吗?

1、眼神和目光
      ① 眼神:
      ❶ 眼睛的神态,人们都用异样的~看着他;从她的~里看得出她很感激;妈妈的~里充满了爱;我们俩交换了一下~;
      ❷ 指视力,我~儿不好。
      ②目光:
      ❶ 指视线,大家的~都投向发言者;他把~转向会场;我们用~交流;
      ❷ 眼睛的神采,~炯炯;老师慈祥的~;他旁若无人地大声打电话,全不顾周围愤怒的~;她的~充满了期待;她用期待~的注视着他;
      ❸ 眼光、见识,~敏锐;~远大。
      ③ “眼神”和“目光”可混用:她充满期待的眼神(目光)。

第四百九十章 你真是多管闲事啊!

1、土鸡瓦犬:tǔ jī wǎ quǎn,用泥做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其表,不堪一击。也作“土鸡瓦狗”。

第五百零九章 这地方是你全权负责的?

1、惨象:cǎn xiàng,悲惨的景象。① 用于人的表情,形容凄惨的样子。② 用于调侃,形容人的惨样:一脸~。
      出处: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巴金 《灭亡》第二章:一闭上眼睛,白天的惨象便出现在他底眼前。

第五百三十二章 灭神主

1、以至与以致:
    (1)以至:yǐ zhì,连词,也说“以至于”。
      ① 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无穷尽,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② 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他非常用心地写生,~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情势的发展十分迅速,~很多人感到惊奇。
    (2)以致:yǐ zhì,连词,很少说成“以致于”。
      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作出了错误的结论;由于经营不善,~企业连年亏损。
      以下是《人民网》杜老师语文信箱:
      杜老师:
      某媒体刊文说:“在那个特殊年代,有一个学期到京西煤矿半工半读,还有一个学期到郊区生产队参加农业劳动,以至有的课程没有学完。”请问其中的“以至”用得是否妥当?谢谢。
      杜老师回复:
      “以至”跟“以致”用法不同。两者需要分辨的地方是,用在后半句时,意思有些不一样。
      “以至”在后半句表示的意思是“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见《现代汉语词典》)。也就是说,由于某事程度深,而引发了某种结果。这种结果实际上是个举出的具体事例,用来说明程度之深。例如:
      ① 他非常专心地写生,以至刮起大风也不理会。(《现代汉语词典》)
      ② 形势的发展十分迅速,以至使很多人感到惊奇。(《现代汉语词典》)
      ③ 现代科技发展得这样快,以至许多知识都需要更新。(《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④ 她埋头思索业务,以至忘记了下班。(《现代汉语大词典》)
      ⑤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至从前神话、童话中的一些幻想故事,现在都有可能成为现实。(《现代汉语八百词》)
      例①至⑤中,后半句中的“以至”及其后话语,都用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前半句某事的程度之深。
      “以致”在后半句表示的意思是(由于前半句所说的原因)出现了“某种不好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现代汉语大词典》)。例如:
      ⑥ 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现代汉语词典》)
      ⑦ 由于没注意克服小缺点,以致犯了严重错误。(《新华字典》〔12版〕)
      ⑧ 他做事老实脱离实际,以致失败。(《现代汉语大词典》)
      ⑨ 司机酒后开车,以致酿成车祸。(《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⑩ 他做事粗心大意,以致产生许多错误。(《当代汉语词典》)
      例⑥至⑩中,后半句中的“以致”及其后话语,都揭示出,由于前半句所说的某事,造成了某种坏结果。
      因此,如果要举例说明某种程度之深,宜用“以至”;如果表示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坏的、不如意的后果,宜用“以致”。
      提问句中的“以至有的课程没有学完”是不好的结果,宜写成“以致有的课程没有学完”。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

第五百五十章 浩劫(十)

1、如鲠在喉:rú gěng zài hóu,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鲠,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韦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鲠之臣。《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例如:每当我阅读这篇演讲词的时候,总感觉心情激动,~。

第五百五十九章 只有这些人了?

1、不知凡几:bù zhī fán jǐ,汉语成语,意思是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指同类的事物很多。凡:总共。
      出处:唐代·郭受《寄杜员外》诗:春兴不知凡几首,衡阳纸价顿能高。清·顾炎武《钱粮论上》:其逃亡或自尽者,又不知凡几也。[近]比比皆是。[反]寥寥无几。
2、大马金刀:dà mǎ jīn dāo,① 形容豪爽,气派大。② 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
      出处:出自《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面,反眉一皱,说:“你怎么这么俗啊?起来!”
      示例:
      您再别说甚么野蛮文明,安国堤起这两个字儿,已受了一顿~儿的申斥,不是嘴里会辩,恐怕脑袋儿都靠不住。★清·汉血愁予《崖山哀·汉奸》。
      金逐流也不客气,~的就坐了下来,深深吸了口气,说:“唔,好香,好香!但只怕有个山芋烤焦了。我肚子正饿,你拿来吧。” ★ 梁羽生《侠骨丹心》第七回。

第六百零三章 青火仙君

1、青火仙君就差没明说了
      类似这种情形有两种说法,即,“就差没明说”和“就差明说”,其意思是一致的,都表示“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只是没有明说”,两者语气稍有不同。前者表示: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了,不需要再明说了,再明说就是多余,因此,只是缺少或者只差“不明说”的含蓄话,有说反话、讥讽的意思,因此说“就差没明说了”。后者表示:话里的意思也已经很明确了,只是没有明说,即,只差明说,显得直白一点。一般来说,前者使用的较多,有加强语气的含义。

第六百二十一章 兽祖雕像

1、免俗:miǎn sú,言行不拘于世俗常情(多用于否定式):未能~

第六百二十二章 强者齐聚

1、天赋异禀:tiān fù yì bǐng,有异于别人的奇特的天赋或特长。[近]天资聪颖、与生俱来。[反]蒙昧无知。

六百四十三章 感悟(上)

1、发飙:fā biāo,多数指的是被人惹怒了,发狠了,要大发脾气了,或者做东西做得很好就说他发飙了。

六百四十七章 清理(上)

1、漠然置之:mò rán zhì zhī,漠然:冷淡、不关心的样子。置:放置,搁着。之:代词,指被放置的人或事物。不在意地放在一边。形容对人对事物不重视关心,放在一边不予理睬。
      出处:宋·高斯得《耻堂存稿·直前奏事》:今被灾之地既广;旧由比固当悉援;然亦安可漠然视之;然徒责之诸司州郡乎?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
      例句:不顾大局,对别人、别的部门、别的地区的事~,这是本位主义的态度。

六百五十八章 轮回秘境(八)

1、浑身解数:hún shēn xiè shù,解数:武术的路数、架势。指全身本领。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三回:浑身解数如花锦,双手腾那似辘轳。
2、濒临:bīn lín,紧接;临近;接近;将要。
      出处:秦牧《长街灯语·大象哀歌》:这就是它的同类,正在濒临灭绝的命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