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恐龙之后的崛起:史前巨犀

 aiaiweiwei 2023-11-11 发布于新疆
图片




说起远古生物,绝大多数人首先想起的就是曾经的地球霸主恐龙。不过,很多人并不了解,在恐龙灭绝之后,另一种巨大的哺乳动物随之崛起,它们横扫森林和草原,在山川大地上游走觅食,这种巨大的生物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仿如是犀牛、大象与长颈鹿的合体,不过它们虽然是当时地球上最为巨大的生物,却是完全的“素食主义者”,而且还得随时提防史前巨鳄的袭击,这便是史前巨犀。
图片


吐鲁番博物馆陈列的巨犀化石

图片
什么是巨犀?

今天,在吐鲁番博物馆的展厅中,便静静地矗立着一具史前巨犀的骨骼化石,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完整的一具巨犀化石,站立其下,在让人感叹沧海桑田的变迁之余,一种强大的压迫感扑面而来。


图片

巨犀与人类的比较

巨犀是地球上生存过的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根据古生物学家的分析计算,一头成年巨犀体重可达 24 吨左右,而今天,地球上最大的陆地动物非洲象,一头的体重也不过大约5到7吨。也就是说,一头成年的史前巨犀相当于3—4头成年非洲象的体重。

巨大的体重自然有着惊人的身高,而巨犀有着很长的四肢,站立时肩高约为5米,头部可伸达7—9米的高度,这个高度也与今天陆地上最高的生物长颈鹿不分伯仲,今天一头长颈鹿的最高身高也只是达到8米左右,正因为如此,巨犀可以如长颈鹿一般取食树冠的叶片为食。


图片

巨犀与今天大型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比较

巨犀主要生活于渐新世(Oligocene),按照学术的表达,所谓渐新世是地质时代中古近纪(Paleogene)的最后一个主要分期,介于始新世(Eocene)与新近纪的中新世(Miocene)之间。简单地说,也就是距今3400万年至2300万年之间,而巨犀则主要生活在距今约4200万-2100万年前。

巨犀起源于亚洲,也主要生活在亚洲,在2000多万年的演化中,巨犀演化出了多个不同的属。今天,除了在东欧的巴尔干半岛、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和高加索发现过少数巨犀化石外,发现的巨犀化石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包括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地,这也就是说,巨犀除了分布在亚洲之外,后期也往西扩散到东欧部分地区,但迄今也未曾在西欧、北美洲和非洲地区发现过巨犀的痕迹。

图片


远古巨犀想象图

图片
巨犀化石的出土

1993年1月,根据工一师参加兰新铁路复线建设的有关人士报告,他们在吐鲁番东的飞跃车站附近开山修筑铁路复线路基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动物化石。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派出考古人员前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初步确认所发现的动物化石是第三纪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不过遗憾的是,当时发现的一具大化石个体,却已经在开山修路过程中被炸碎,仅能收集到一些断残的肢骨。但即使如此,根据这些断残的肢骨推算,该动物个体生前高度应该达到了4米以上。

这一年6月至7月间,经过相关考古人员的勘察,在兰新铁路沿线一带又新发现了多处脊椎动物化石地点。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参与兰新铁路沿线考古调查工作的全体人员一致认为,有必要尽快对飞跃车站附近的化石地点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1993年10月10日,考古发掘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后因风季来临和降雪等多方面原因,发掘工作于10月底被迫中断。1994年6月1日发掘工作继续进行,并于当年8月15日圆满结束。在前后三个月的抢救性发掘中,考古工作者累积获得了一具较为完整的巨犀化石骨架和两具与巨犀化石共生的,同样比较完整的第三纪龟鳖类化石。

世界上最完整的一具巨犀化石在沉睡了几千万年后,就此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图片


吐鲁番博物馆中绘制的巨犀想象图

图片
为何一具完整的巨犀化石才是珍贵的?

吐鲁番博物馆所陈列的整副巨犀化石,长约9米,高约5米,其头颅形状犹如马头,仅脖子的长度就有3米多长,由肩到脚则有5米多高,这也就是说,巨犀可以轻松吃到8米高的树叶。至于它活着的时候体重是多少,则有15吨和30吨两种说法。

世界上所发现的第一具巨犀化石,是1911年由英国剑桥大学的考古学家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发现的。自此以后,已报道和命名的巨犀化石不断出现,达到了10余个属,数十个种。但事实上,这些分类往往很难令人信服,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大家所发现出土的巨犀化石都不是完整的。比如说我前天在东边挖出来的是一只左前腿,你今天在西边挖出来的是一截腰椎骨,而他后天在北边挖出来的又是一根右肋骨,所以大家都是根据自己所发现的不同部位来分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样的分类只能被称作“器官属”或“器官种”,根本无法确证独立性。

这就显出了吐鲁番巨犀的重要性了,因为它是完整的,也就是说,以后无论发现什么巨犀的化石,都能够以吐鲁番巨犀为参照,再发现的巨犀化石是与吐鲁番巨犀为同一种属,还是其他种属,就会一目了然。


图片

远古巨犀想象图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准确地复原这具巨犀化石,让其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巨犀化石的第一次复原,是著名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前馆长H.F.Osborn于1923年进行的。后来在1935和1936年,其他古生物学家又在Osborn复原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但是无论是Osborn的复原还是后来的修正。其实都是大有问题的。因为美国人所依据的标本都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前历次收集、累积的标本及后来以此推断出来的模型。前面说过,因为这些收集于不同地点,累积的标本,根本无法确定是否为同一个种属,而且大小不一,因此在拼接复原的时候,只能根据猜测和想象,直白地说,就是硬往一起拼凑。


图片

吐鲁番巨犀的头骨手绘图

简单打个比方,比如要复原颈椎时,已有的颈椎骨骼大小不一,那么就只能按照最大的一截颈椎骨骼,将其余的按照比例放大,以配套最大的化石,而更重要的是还不知道这些化石是不是来自同一个种属,这样拼接复原出来的巨犀化石真实性有多少,就很难令人信服了。

而吐鲁番巨犀的拼接复原显然就不存在这一问题,因为这具巨犀化石几乎是完整出土的,因而拼接复原就会非常准确。而当吐鲁番巨犀复原完成后,也证明了当初美国科学家拼接的一些错误,比如他们将部分骨骼放大,就被证明是错误的。

拼接复原完成后,这具巨犀骨骼化石被命名为“吐鲁番美丽巨犀”。

图片


巨犀与今天犀牛的比较

图片
巨犀的习性与灭绝

虽然从外观看,巨犀这种生物,与今天的犀牛有着巨大的差异,但实际上巨犀与今天的犀牛却是表亲。古生物学家之所以将这种古生物称之为巨犀,很关键的一个原因便是这种生物的牙齿与今天犀牛的牙齿一样,都是呈“π”字形。

经过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和推断,以树叶为食的巨犀,大约一次可以吃掉500多公斤的食物。而在巨犀生活的年代,地球相对温暖湿润,在亚洲中部和我国的西北、西南地区,温和的气候造就了丰富的植被与森林,使得巨犀得以壮大和发展。而与吐鲁番巨犀同时发现的龟鳖类化石,也证明,曾经的吐哈盆地水草丰茂,相当湿润。


图片

远古巨犀群想象图

古生物学家通过分析埋藏吐鲁番巨犀化石的岩样,发现了和巨犀同时代的植物花粉,包括胡桃树、木犀科和豆科的灌木植物以及蒿属和藜科的植物。由此推断当年巨犀的主要食物为胡桃树的嫩枝叶、木犀科和豆科灌木的嫩枝条等。直至大约2000万年前,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造成地球气候的变化,剧烈改变了亚洲内陆的环境,使得亚洲内陆地区逐渐形成了内陆干旱性气候,草原和森林大面积消失,巨犀这一族群在渐新世末期逐渐走向灭绝。


图片

远古巨犀想象图

截止到目前,仅在我国发现的巨犀化石就有数十种之多。2021年6月,更是在甘肃临夏盆地发现了体型更为巨大,大约生活在2650万年前巨犀的部分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临夏巨犀。

今天,吐鲁番的这具完整的巨犀骨架化石,已是研究新疆地质发展史和生物演化的珍品,也被人们称之为吐鲁番博物馆镇馆之宝中的一个。

主要参考文献:

张川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 刘国瑞 柳洪亮《吐鲁番盆地的一具巨犀化石》[C]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编 王炳华 杜根成 主编《新疆文物考古新收获(续)1990—1996》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1997

HOT
爆款文创产品推荐

本期新品


图片

 吐鲁番博物馆旗舰店,收录吐鲁番代表文物的各类文创产品,让文物走进现实,融入生活,从一份喜爱的文创产品开始。打开“天猫”App搜索“吐鲁番博物馆旗舰店”,查看更多文创好物……

图片

吐鲁番博物馆系列浮雕纪念币,是对新疆历史文化和新疆文物瑰宝的致敬与礼赞,是送礼佳品,也适合自己收藏。

保存上图到相册→打开天猫→扫一扫→本地相册,即可选购心仪的文创产品啦。进入旗舰店,还有更多好物等着你。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