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以冲突的底层是文明之争

 新用户0935snDB 2023-11-11 发布于河南

土地之上,乃建文明。如果不理解这片土地,我们就无法理解人类文明。

文明最终由或大或小的土地、或多或少的人口所承载。今天,第六次中东战争呼之欲出,然而我们需要上溯到一切故事的起源。

地中海东岸、约旦河西岸这片土地,曾经有过好几个名字,居住过很不一样的族群。

图片
巴勒斯坦一词源出腓力基语,意为“腓力基人的国家”。腓力基人是距今 3000多年前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狭长平原上的一个民族。
但他们也不是巴勒斯坦的最早民族。据考证,巴勒斯坦的最早居民是迦南人。
是的,这片土地,在以色列人祖先到来之前,叫迦南地。公元前1025 年,希伯来人击败迦南人和腓力基人后,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一犹太王国。
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人侵巴勒斯坦,绝大部分犹太人流往世界各地,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流散”。
公元 7世纪,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1947 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分为阿拉伯国和犹太国两部分,多宗教圣城耶路撒冷国际化。
这一决议立即被犹太复国主义者接受,但遭到阿拉伯人的反对。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第一次中东战争随之爆发。
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不仅控制了联合国分治决议所划定的犹太国的全部领土,而且占领了“阿拉伯国”的部分领土。
在此后,1956 年1967 年1973年1982年又爆发了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一度占领了巴勒斯坦的全部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
1980年7月 30 日以色列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到特朗普(女婿是犹太人)时期,美国明确认可了以色列的这一主张。
以色列步步紧逼,阿拉伯世界一次次落花流水。小民哥看来,今天的哈马斯,是对以色列长期强势的一次总反弹。
图片
可一旦哨声再次吹响,参赛者又何止两方。说到底,巴以冲突的底层逻辑是一场文明之争,贯穿了上千年
进入21 世纪以来,“伊斯兰”成了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常用词,在传媒上出现频率之多、受人重视程度之高实属罕见。
究其原因,一是伊斯兰教发祥地的中东已成为美国全球外交战略的重点,其中的一些核心国家,比如伊拉克、伊朗、叙利亚,被列为美国打击改造的主要对象。
二是受到美国“主流舆论”的影响,包括东亚在内的其他文化圈对伊斯兰教及其文明了解不多、知之不深,因而存在各种各样的认识偏差。
在全球化进程深入发展、国际体系处于转型的形势下,伊斯兰世界作为具有全球影响的战略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因此,我们必须“重识”伊斯兰。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被穆斯林奉为先知、圣人的穆罕默德开始在阿拉伯半岛宣教,到公元630 年在麦加确立起了政教合一的统治权。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不同之处在于:基督教直到公元4 世纪才被定为帝国国教,成为社会的支柱,把哲学、政治、法学等都置于神学的控制之下。而伊斯兰教却是推动构建阿拉伯国家、民族、文字和文化的源头。
换言之,没有伊斯兰教就没有阿拉伯民族、阿拉伯文字和阿拉伯文化。
正因为如此伊斯兰教对国家制度、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既深且广,难解难分的。直至今天,了解或研究中东伊斯兰国家,无论哪个领域都无法忽略或漠视其中的宗教因素。
想理解中东,伊斯兰教乃是必由之路。
图片
伊斯兰文明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岁月,从公元7世纪至公元 13 世纪中叶,先后出现委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和法蒂玛王朝等等时期。
伊斯兰文明是紧密结合“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政权的实践,通过对内外文化的兼收并蓄、继承创新才登堂入室,得以构建成为博大精深的世界性文明体系。
那时候,欧洲反而正处在黑暗的中世纪,距离它成为“文明灯塔”还要走好远。
然而在阿拔斯王朝后期、伊斯兰文明的鼎盛时期,逊尼派教法学家认为:创制教法体系的大业已经完成,从而导致了“创制之门关闭论”。
这就非常类似《历史的终结》中提出了历史终结论。小民哥曾经多次批判过的。
1989年,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认为: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共产主义的终结,人类政治历史发展已经到达终点,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即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
这种盲目的自信,也是西方人的一种潜意识表达,为美国霸凌时代拉开序幕,也成为引发911的一个重要诱因。逻辑线很长,这一段落我们跳过,大家喜欢的话,小民哥以后聊。
1258年,蒙古旭烈兀西征,灭亡了“伊斯兰-阿拔斯”王朝。教法学家们又进一步厚古薄今,强调只能遵循前辈教法学家的主张和著作,而无权进行创制。
事实上,穆斯林也是富有创造力、崇尚智慧的族群,而创制更是推动伊斯兰文明发展最重要、也最具活力的教法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版图被西方列强瓜分,中东阿拉伯国家沦为英、法等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中东国家获得独立、解放。
在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开始的冷战时期,中东成为超级大国争夺的重要舞台。
伊斯兰国家面临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解决阿以争端、抵御外来势力的渗透和扩张等诸多挑战。
同时它们之间又存在贫富差距和政治体制、教派、民族、领土等矛盾。持续不断的战争和冲突导致了中东地区陷入了长期动荡。
冷战后特别是911事件以来,对中东事务握有主导权的美国,外交政策严重失衡。这些外部内部因素不时阻滞着中东国家的和平发展,进而也严重影响了伊斯兰文明体系本身的与时俱进。
对于这段历史,阿拉伯国家的学术界和穆斯林民众,都很痛心疾首。他们把奥斯曼统治时期称为伊斯兰文明文化的衰落期、黑暗时期,对西方殖民的统治更是深恶痛绝,引为耻辱。
他们对滞后于全球化的现状也心知肚明,承认当今的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世界已处于十字路口,改革已成为必需。
他们中的改革家一次又一次地呼吁、倡导“阿拉伯复兴”、“伊斯兰复兴”,实际上都已察觉到伊斯兰文明体系的边缘化地位。
但是,伊斯兰国家在长期遭遇中形成的“受害者”角色定位,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向“参与者”角色的转变。
其中固然有强大的外部因素干扰,但是它们自身改革滞后,是根本性的。
放眼今日,伊斯兰国家能否更好的融入世界体系、重新找准定位,取决于他们核心决策者、社会精英和广大民众的选择。
对于“以色列-犹太人”的分析,小民哥已经专门写过一段长篇《以色列战争简史》,读者朋友可以关注,之后去找来看。
今天我们单就另外一方视角,总结而言:如果将巴以冲突比作一场战役,伊斯兰文明的自我更新才是更加长期、更具难度的一场战争。

参考资料:
朱威烈《伊斯兰文明与世界》
邵杰《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王京烈《巴勒斯坦向何处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