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亮心灯的人民电工

 zhb学习阅览室 2023-11-12 发布于上海

作者:王林

电力人是点亮万家灯火的人,也是在城市和乡村动脉上逐浪前行的人,更是生动诠释“电业为民”的可爱可敬的人。我认识一位特殊的电工,他不仅点亮了万家灯火,还点亮了一盏盏心灯,温暖了许多身在井隅的寻常百姓。

前不久参加《小说选刊》杂志社组织的去江苏电力公司调研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见到了几位模范代表,有周维忠、何光华、赵艳等人,看似平凡诚恳的他们,个个身手不凡。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同事敬佩、群众信赖的人,是因为他们心存感恩,愿意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而倾情奉献,他们在求真务实中追求尽善尽美,成了真正的榜样和典范。

最令我感慨的是周维忠,吃着百家饭长大的他从一名村电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和党的二十大代表,背后肯定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同样,他的成长也必定有诸多精彩的故事。生于1969年的他,现在是国网江苏电力有限公司仪征分公司运维采集班副班长,也是仪征市经济开发区沿江村的“第一书记”,但见面之后,发现相貌堂堂的他透着谦恭仁厚,一看就是一位心醇气和的人。

周维忠有很多其他称呼,有“小忠子”“大好人”“周模范”,另外还有两个特别的名称,那就是“电爸爸”和“外快儿子”。这两个称谓可是大有寓意。1998年年初,当周维忠走进家徒四壁的唐永富家,了解到唐永富的母亲双目失明,老婆和儿子都是智障,于心不忍的他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说唐永富可以享受国家的“减免政策”。从此,他替唐家交了以后所有的电费,还认下了有二级智残的唐久亮作为自己的儿子,带他理发、洗澡、买新衣服,好心的邻居们让小久亮喊“电爸爸”,可是,口齿不清的小久亮叫不出。直到一年之后,这个“电爸爸”才被喊出,这个响亮的称呼令周维忠感动不已。2008年正月,当厚厚的大雪埋住了周维忠上班路的时候,没想到唐久亮早早就等候在村头,不听周维忠的劝告,坚持用双脚为“电爸爸”蹚开一条路,那个大雪纷飞的早晨,那段十里多的雪路,让周维忠百感交集,终生难忘。

三十多年来,周维忠一直坚持做好事、做善事,连续二十多年为贫困家庭垫付电费超过十二万元,因为出身贫困的他小时候就经历了人间冷暖,家里需要出去借粮时四个孩子来抓阄,所以,他懂得穷人的难为情,他也时刻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看到村里无人照看的孤寡老人,他努力把关爱送给他们,让他们老有所依,于是,他成了多位老人临终前最想见的人。高位截瘫的胡加平老人离世时,是周维忠搭建灵堂、操办丧宴;五保户桂德九去世后,周维忠以儿子的身份守孝,让老人体面离开;孤寡老人鸦杏福离世前一周让护工推着她指认周维忠家的方向……多年来,周维忠相继为八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也被十多位老人称呼为“外快儿子”。成为智障青年的“爱心爸爸”,成为孤寡老人的“外快儿子”,这都是他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未改,是爱和情怀让他熠熠生辉,活成了一束光。

在沿江村,村民们认可这束光,并追逐这束光。去年,周维忠又多了一个新的岗位,成了沿江村的书记。他暗下决心,绝不能徒有虚名,为村里修建危桥、安装路灯,甚至帮农户直播带货,以实际行动助力村民增收。视野和格局越来越大的他,走进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和精神世界,积极推动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结对共建,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资源,在沿江村建设了二百亩精品水稻种植基地和五十五亩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努力在更前沿的道路上带领乡亲们踏上幸福的致富之路。

在乡亲们交不起电费时,他用美丽的谎言保全他们的尊严;在孤寡老人无人照看时,他为他们养老送终;在危险的事故现场,他是第一个跳进洪水排除故障的人。他真正做到了“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就这样,他日复一日的发光发热,平凡的他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不仅是一千六百多户村民心中的“光明使者”,也是乡亲们最可信赖的贴心人,那是因为他用爱用心点亮了乡亲们的心灯,并让这份爱在这片土地上不断传承和接力,散发出耀眼的人性之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