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2年国共黄埔名将的巅峰较量,李默庵:不惜一切代价,打退陈赓

 白衣钱子 2023-11-12 发布于辽宁

作为近代国共名将摇篮的黄埔军校,见证了大革命时代我军和国军之间的种种恩怨情仇,所谓“一座黄埔军校,半部近代史”。名将辈出,是这个军校最好的名片,无论是我军还是国军,绝大多数名将的成长中都离不开与黄埔军校的羁绊。而在黄埔军校创办的23期中,最强的一届莫过于被称为”荣耀一期”的黄埔一期,这也是我军和国军名将最多的一期。在东征和北伐战争中,初生牛犊的两党黄埔一期名将们齐心并肩作战,留下一段的袍泽佳话。

1932年国共黄埔名将的巅峰较量,李默庵:不惜一切代价,打退陈赓

黄埔毕业生合照

不过即使是在军校期间有着深厚的同袍情缘,到了最后也是因为理念的不同,不得已兵戎相见。

而国共两党的黄埔一期同学们,首次也是最大的一次战斗,莫过于1932年在鄂豫皖进行的“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在这场战斗中,双方日后在战场上叱咤一时的名将们几乎是精英尽出!

1932年国共黄埔名将的巅峰较量,李默庵:不惜一切代价,打退陈赓

我军和国军中的黄埔一期名将

战云密布鄂豫皖

在宁汉之争二次上台之后,深谙“攘外必先安内”的老蒋,一上台就开始组织更大规模对我苏区根据地的进攻。1931年先后进行了针对中央苏区的第二、三次围剿作战,但在广昌保卫战等胜利下,中央苏区非但没有被消灭,反而根据地扩充的更广。于是老蒋不得已将矛头转移到我红四方面军在大别山脉的鄂豫皖根据地上。

鄂豫皖边区地在当时,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根据地,在黄麻暴动成立根据地开始,在徐帅和李主席等人的带领下,鄂豫皖红军先后挫败了国军数次进攻。不仅如此,红军的队伍是越打越大,在三不管的鄂豫皖边区几乎已经成为我军牢固的根据地,到了鼎盛的1932年时,整个红四方面军加上新编的独立师,整个部队已经达到8个师,人数达 4.5万人。

1932年国共黄埔名将的巅峰较量,李默庵:不惜一切代价,打退陈赓

红四方面军军旗

1932年踌躇满志的老蒋,亲自就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并以粤军大佬李济深为副总司令,分别指挥左、中和右三路大军,除了在左路的何成濬进攻湘西我军根据地外,剩下的两路大军,合计21个师和6个旅,加上来自武汉的三个航空队,一共30万大军,集结向鄂豫皖苏区步步紧逼。

在1932年6月的就职仪式上,老蒋提出了:

“今天,集合湖北的县长于一堂,就是希望湖北最近能剿灭匪患,并且今后要做一个模范省……要注重到军队,完全注重人民,要拿地方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来维持地方,剿灭匪患”

1932年国共黄埔名将的巅峰较量,李默庵:不惜一切代价,打退陈赓

1932年老蒋在围剿前的讲话

在军事作战中,老蒋也是兵分六路“步步为营、并列推进”,企图与四方面军在黄安和霍邱等地进行正面决战。

而这一仗担当绝对指挥主力的是国军中的黄埔一期学生,他们作为少壮派的师长、旅长加入作战。

这一仗老蒋也是下了血本,除了在中央苏区这边的何应钦、蒋鼎文和陈诚走不开之外,也是将手上的精锐几乎全部派了出去。其中以自己黄埔嫡系为核心的中路军里面,教官刘峙担任指挥官,共分为6个纵队。除了杂牌河南靖国军出身第一纵队,西北军投靠过来的马鸿逵第3、张印湘第4和上官云相的第5纵队外

黄埔嫡系部队包括——陈继承第2纵队(下辖第2、3、58和80师)、卫立煌第6纵队(下辖第10和83师)、隶属东路军但指挥归老蒋的徐庭瑶第1纵队(下辖第4师),以及作为预备队的钱大钧纵队(下辖88和89师),一共8个师。

这8个师中,有7个师长都是黄埔一期精英们组成的。

1932年国共黄埔名将的巅峰较量,李默庵:不惜一切代价,打退陈赓

黄埔一期两位名将黄杰和关麟征

其中,陈继承纵队的第2师师长是大名鼎鼎的黄杰,参加过长城抗战,担任过税警总团团长,后来担任国军13大美械金刚第8军军长,官至陆军一级上将。第3师师长李玉堂,国军王牌军绰号泰山军的第10军首任军长,第58师是国军头号王牌74军的基干,师长是俞济时更是74军首任军长,80师也是黄埔名将李思愬。

卫立煌第6纵队的第10师是黄埔里面能文能武的李默庵,虽然在苏中被粟裕战神教育,但作为黄埔学生中前三个被授予中将的学生,其能力也可见一斑。第83师是黄埔刽子手蒋伏生,此人作战狠辣,对敌残忍,曾担任国军27军军长。而第4师师长则是黄埔铁拳关麟征,以第4师为基干成立的第52军号称国军第6大主力。89师师长汤恩伯虽然不是黄埔一期,但手下多是黄埔学生为军官,是国军美械13大金刚第13军的前身。

1932年国共黄埔名将的巅峰较量,李默庵:不惜一切代价,打退陈赓

国军黄埔一期名将大合照

除了这些师长之外,其下面的很多旅长和团长,也多是一期学生组成。比如第10师的旅长李仙洲和刘戡、第4师的杜聿明、第2师的郑洞国等人。

几乎在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大放异彩的国军名将,都齐聚这次围剿作战。

而作为对手的我四方面缅军,也有很多黄埔血统在里面。

我军十大元帅之一,作为当时前敌总指挥的徐帅,就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之一。红12师师长陈赓大将也是黄埔一期的优秀毕业生,为人豪爽的他当年东征还救过老蒋的命,黄埔太子爷胡宗南,以及宋希濂等人和陈赓大将关系都很不错。接替旷继勋担任军长的蔡申熙同样是毕业于黄埔的军校,可以说当时我军的高级指战员们也都是黄埔一期毕业的。

而因为双方高级指挥人员都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也为这场战争增添了兄弟相争的悲壮色彩。

1932年国共黄埔名将的巅峰较量,李默庵:不惜一切代价,打退陈赓

我军中的黄埔一期同学合影

艰难的突围之路

不同于之前徐帅得以掌握指挥大权,击败国军连续的3次反围剿。在1932年以后,鄂豫皖根据地风云突变,在王日月的支持下张某人(请读者原谅此处不能写这人的名字)以军委会主席的身份成为鄂豫皖苏区的实际领导人。在他的左倾主义带领下,鄂豫皖苏区走得并不顺畅,部队因为前几场战役的胜利开始变得冒进起来,四方面军放弃了运动战和游击战,开始和优势敌人进行正面硬刚。

1932年国共黄埔名将的巅峰较量,李默庵:不惜一切代价,打退陈赓

在反围剿作战中的我军(剧照)

1931年10月-11月,张某人多次插手徐帅的指挥,果断让劣势红军进攻黄安和潢光等地,虽然靠着徐帅的指挥将根据地打通,当时豫皖根据地面积扩大到四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三百五十万。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红军因为连续作战已经相当疲惫,徐帅和陈昌浩也建议停止休整,但此时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张某人却,以为国军不堪一击,想要进一步南下麻城,甚至于进攻武汉。

而这种不切实际的作战也为红军最后从鄂豫皖败退埋下了伏笔。

1932年国共黄埔名将的巅峰较量,李默庵:不惜一切代价,打退陈赓

反围剿作战红军的阵地(剧照)

1932年7月,看着进攻麻城受阻的老蒋看到机会来了以后,调集30万大军进剿鄂豫皖苏区,此次过来的国军皆是精锐。在7月下旬,卫立煌、陈继承、张钫、马鸿奎等四路纵队分别从南、西、北三个方向,步步逼近,目标直指鄂豫皖中心的黄安、七里坪地区。而此时红军主力在徐帅的带领下皆在围攻麻城,看到苏区被围困的徐帅多次建议张某人麻城一时难以打下,必须抽身回援根据地,而看到黄安危急的张某人才不得以放弃他的“大武汉梦”。而老蒋第一步的“围点打援”战术也得以达成。

1932年国共黄埔名将的巅峰较量,李默庵:不惜一切代价,打退陈赓

在坚守阵地红军战士(剧照)

在红军进攻麻城的时候,作为偏师的东路军嫡系的中央军第4师,在徐庭瑶和关麟征的带领下,进攻旷继勋红25军把守的霍邱县,本来红军是可以撤出霍邱的,但在张某人“固守霍邱城、打开鄂豫皖根据地斗争新局面”的指示下,旷继勋不得已带人守城,但3000多人部队,怎能是敌精锐第4师的对手,虽然打的惨烈但这种无畏的牺牲,也让本就兵力劣势的红军蒙受巨大的损失,整个红25军战损过半。

1932年国共黄埔名将的巅峰较量,李默庵:不惜一切代价,打退陈赓

霍邱保卫战的韩先楚(剧照)

而与此同时,更为激烈的战斗也在冯寿二和七里坪地区展开。

1932年8月,正当徐帅召集大部队回防,卫立煌带领的第六纵队,配属了汤恩伯89师以及湖北军阀夏斗寅的13师,直扑黄安,而为了确保黄安的安全,作为四方面军王牌的陈赓红12师也急行军从麻城外围回援,红军在冯寿二地区和卫立煌的先头部队李默庵第10师交上火。

那个时候李默庵还未退化成“苏中战神”,国军借着兵力优势对冯寿二进行猛攻,而陈赓大将也是咬着牙固守阵地。双方一个团一个团投入战场捉对厮杀,发了疯了李默庵亲自组织督战队到前沿指挥,并对着部下大喊“不惜一切代价,打退陈赓”。在这里不得不说,李默庵的第10师还是很顽强,在炮火和前线工事的阻挡,在再加上汤恩伯和蒋伏生两个师也逼近黄安的情况下,陈赓不得已而退出战斗放弃黄安。

此次战斗两位黄埔王牌之间的斗法,以平局结束。

1932年国共黄埔名将的巅峰较量,李默庵:不惜一切代价,打退陈赓

鼎盛时期的鄂豫皖根据地

8月14日,在占领黄安之后,另一路国军由黄埔战术教官陈继承带领的第2纵队,4个王牌师向着苏区核心的七里坪地区展开进攻,而负责在这里防守的则是他的学生,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帅。先头部队黄杰的第2师,担任此次作战的主攻,此时的两人没有老同学见面没有寒暄,只有子弹。面对来势汹汹的黄杰,徐帅组织了5到防线阶段阻止黄杰,有意思的是徐帅的夫人也叫黄杰,同样也是毕业于黄埔军校(女兵)。

1932年国共黄埔名将的巅峰较量,李默庵:不惜一切代价,打退陈赓

徐帅红军时代的照片

在炮火准备后,误以为徐帅败退的黄杰,率部过河进攻,却没想到此乃徐帅示敌以弱,故意让黄杰率部渡河背水作战,待敌军大部过河之后,徐帅率军杀出,直接击溃黄杰的第2师。整个战役下来清澈的倒水河,被敌人的鲜血染红。不过展开反攻的我军此时也是拼尽了最后的力气,再加上国军其他3个师陆续来援,徐帅不得已放弃追击,转而放弃七里坪。

冯寿二和七里坪之战,虽然红军歼敌6000多人,但此时苏区重镇接连失守,四方面不得不进行转移。

1932年国共黄埔名将的巅峰较量,李默庵:不惜一切代价,打退陈赓

没带眼镜的陈赓大将

9月份,鄂豫皖重镇新集失守,进入10月在优势敌人的追击下,红军接连弃守金家寨等地,到了10月10日,根据地也几乎让国军占领,而为了进一步保存实力,在张某人的提议下,红军除了留下两个师在苏区打游击之外,主力跳到外线作战,并在11月的漫川关战役中图突破黄埔一期的胡宗南的柳树河防线,得以进入川陕开辟新的根据地。

在这场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之战中,我军和国军黄埔一期的同学们更是直接在正面斗法,虽然陈赓大将在冯寿二击败李默庵,徐帅更是连战黄埔三同学——黄杰、俞济时和胡宗南。但奈何张某人的左倾错误,让我指战员的努力付诸一炬,不得已退出群众基础浓厚的鄂豫皖,再次回来已经是15年后的事了。

1932年国共黄埔名将的巅峰较量,李默庵:不惜一切代价,打退陈赓

在转移之前的红军指战员

​在战后,这场我军和国军黄埔一期名将的大比拼,也被称为土地大革命时代少有惨烈之战。当年徐帅在回忆这次反围剿作战的时候,也是以“战斗的激烈程度,实属少见” 来形容,国军这边黄埔一期的李默庵受了重伤,也差点让陈赓生擒,红25军军长黄埔一期生更是在作战中英勇就义。

可以说这场惨烈同窗之战,仍是这些老将们不愿提及的“伤疤”。

雨田君说

在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期间,黄埔军校的同窗们虽然因为阵营的不同而成为对手,但这是信仰之间的战斗,并不涉及双方的袍泽之情。事实上,这些军校的同窗们的相处还是体现出了黄埔精神中的“义共患难,志同生死”。当年陈赓和宋希濂之间,一个为了同学斗胆立谏老蒋,另一个为了老同学积极接受改造而到处奔波。在1935年刘畴西在就义前,和一期的俞济时在狱中共聚同学情谊。

诚然,黄埔兄弟之间的相遇,更多是在战场上,但在军校里面同甘共苦的时光,依然是双方将领心底里那一抹少年意气风发的时刻……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