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填补文学史空白】著名文史专家徐忠《中国古代文艺政策史》(连载)七 秦朝时期

 ha888cz 2023-11-12 发布于江苏

图片

我国著名文史专家徐忠同志。

图片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徐忠《中国古代文艺政策史》一书。

《中国古代文艺政策史》第六章   秦朝时期

第六章  秦朝时期

11、封建专制主义的文艺之策

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体制,都是秦朝体制的继承和演变。同样,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文学艺术及其政策也是由秦朝开始形成而后成为体系、沿袭下来的。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这一体系的宗旨是: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为汉族的封建统一的国家的建立、发展与巩固服务的.其显著特征是:

()统一性。秦朝文艺政策的一大显著特点是按照建立封建

统一的国家制度的需要,采取统一的措施。

战国时期封建割据的局面是:“田畴异亩,车途异归,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彩”,各国的文学艺术也是差异很大的。对此,要从两方面去分析,一方面是各国各有特色,有利于百花齐放;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差异也影响着文化交流。例如当时文学成就最高的楚国,楚歌、楚声和楚舞一样,一直为楚人所喜爱,但有三个原因直接影响了她的传播:一是同音乐关系非常接近,地方性很强,传播到其他国家的困难很大。二是楚词用的是楚国方言,如“扈”、“汩”、“凭”、“羌”、“侘傺”、“婵媛”之类,既有特殊的意义,也有特殊的音调,其他国家的人既不好懂,也不好学。三是文字书写方法不一,直接影响了人的思想和文学艺术的交流.直到汉宣帝时,只有九江被公认能诵读《楚词》,隋代只有释道骞善读《楚词》,“能为楚声,音韵清切”。秦朝统一后,在把许多“异”化为“用”的同时,推行了“书同文”的政策,有利于书法艺术和文学的发展.周朝文字笔画繁重,称为大篆或籀文,各国在使用中不断改革,有的大同小异,也有的小同大异,甚至无同存异。东方齐鲁各国文化发达,通行一种比较省便的字体,后人称为古文、蝌蚪文或孔壁古文。秦相李斯订定文字,依据籀文古文,笔划力求简省划一,称为秦篆,或称小篆。李斯作《苍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母敬作《博学篇》,都是用小篆写的学堂课本,不但教字,而且又教语法。各郡县报送给秦始皇的奏章也都用统一的秦篆和格式书写。据传说吏程邈犯罪拘禁狱中,造成一种笔画更省便的文字,字体方形,便于书写,叫做“隶书”。我们今天使用的方块汉字,就是由秦代隶书奠定的基础。隶书,篆字作为书法艺术的一个品种,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秦朝执行的“书同文”的改革,与划一币制、统一度量衡以及实行“令黔首自实田”的土地个人私有制法律等是相辅相成的一套建立与巩固封建统一的帝国政策性措施。

()封建性。秦始皇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总首领。

他所奉行的包括文艺政策在内的一切政策都以维护和发展封建主义社会制度为宗旨。他用“石刻文”来歌颂自己的统一之功和封建之德。《琅琊石刻》上写道:“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总荒。……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在《会稽石刻》中又写道:“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有宣义,有子而嫁,信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挈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尊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这两段石刻文很有力地说明,秦朝遗留下的一种刻石文体,是秦始皇用来歌颂和维护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文艺工具。

()专制性。

集中表现在“焚书”与“坑儒”的事件上。“焚书”与“坑儒”是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建立以后,正式见于文字记载的第一个有关封建专制主义的文学艺术政策。

历来尽管对秦始皇评说不一,但对“焚书”与“坑儒”却多数人都认为是残暴野蛮的毁灭文化的政策,只有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为焚书一事作了辩说。我主张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作出评论。

先从“焚书”与“坑儒”的形成历史过程来看,秦始皇实行皇帝独裁,自称朕,表示至尊无二,一切政事都由他一人裁决。最早是从争论郡县制的时候开始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夷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尝赐之,甚足;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那种设置王侯、分封诸子的主张,实际上是不识时务的腐儒之志。主张中央集权与主张分封诸侯的争论,就是封建地主政治与奴隶主政治的斗争。

在焚书之前,曾有过逐客的前科。游说到秦之士,大多数是出自新兴地主阶级和商人阶级的知识分子,象李斯之类的人都是客卿。秦始王在平定嫪毒作乱的斗争中,虽然嫪击服法,吕不韦饮鸩而死,但是,为了彻底除掉投奔到吕不韦与嫪赤集团中的客,曾下过驱逐属于知识分子阶层的客卿的逐客令。开始很严,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后来,由于客卿的实力很强,加之李斯的《谏逐客书》中呈述得十分有理,秦始皇被迫停止逐客,并复了李斯等人的官。

焚书令的实际形成是由李斯与博士淳于越再一次争论分封问题而引起的。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四年(元前 213),的一天,大宴群臣,博士齐人淳于越在宴会上发议论,他认为秦朝若不象股周那样实行分封制,就不能长久统治下去。李斯反驳说:“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默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以下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黔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学法令(徐广曰:一无法令二字),以吏为师。”制:“可。”

从焚书令的形成和内容来看,首先焚书的目的是在秦始皇削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为了长久地维护封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的政治统一,必然要对学术思想实行严励的统治,焚书前展开的分封与郡县制的斗争,就是复辟奴隶制和巩固发展新兴的封建主义制度的斗争,烧民间之书是限制言论思想自由的一种残暴的手段。从战国时代传下来的议论思想自由的政治局面,与秦始皇的统于一尊的政治专制主义是相对立的;其次,梦书令的内容是有区别的。康有为对焚书所作的辩词,可作参考。“焚书之令,但烧民间之书;若博士所职,则诗书百家自存。夫政斯焚书之意,但欲愚民而自智,非欲自愚。若并秘府所藏,博士所职,而尽焚之,而仅存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是秦并自愚也。何以为国?《史记》别白而言之曰:'非博士所职藏者悉烧’;则博士所职,保守珍重,未尝焚烧,文至明也。又云:'若欲有学,以吏为师’;即博士也。然则欲学诗、书、六艺者,诣博士受业则可矣。实欲重京师而抑郡国,强干弱枝之计耳”,但是,必须看到,秦始皇焚书,实际上是执行了毁灭文化的残暴的愚民政策,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按照秦始皇的焚书诏令,除了史官所藏秦国史记以外,别国史记一律烧毁;除了博士官所藏图书以外,私人所藏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的书一概送官府烧毁了,仅仅留下一部分医药、卜巫和农书。焚书令颁发后三十天不送所藏私书的人,一律罚筑长城四年。敢于聚谈诗书的人被斩首,是古非今的人被灭族。这一残暴政策颁发和执行,不仅烧毁了许多珍贵的文化典籍,而且开了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头,一直影响了后来的封建帝王的文艺政策,严重地妨碍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但是又必须指出,兼并六国,实现统一之初,采取维护统一的文学艺术的政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则是用焚书来压制言论自由、压制思想文化正常发展的政策,过于残暴,其结果反而更加激起了反对暴秦势力的反抗。再说杀害知识分子的“坑儒”诏令,也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次大屠杀。统一六国之初,秦始皇还是重视知识分子的。在中央的官制中,设备作顾问的博士官。有许多为了寻求出路的士,拥护统一、拥护封建的集权制,就得到了重用。有一次,秦始皇召集学士方士议论政事、炼药求仙,博士多至七十人,占星多至三百人。例如赵高,原是一个宦官,因为很熟悉法律,秦始皇任他为第十八子胡亥的法律老师,后来又为秦始皇掌管车马,兼管印信、文书等事。但在秦始皇残暴焚书的时候,不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问存在着矛盾,而且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也很激烈。以李斯所代表的一派,含儒家荀子学说与法家韩非学说,形成一种强行压制人民的政治思想,主张顺应时宜,坚决实行中央集权制。以王绾、淳于越所代表的儒家孔孟正统派,同阴阳家、五行家合流,形成一种讲仁义的政治思想,主张分封诸侯,妄图复辟奴隶制。“坑儒”的事件,就是这两派政治斗争的白日化。至尊无上的秦始皇唯一愿望是“常职既定,后嗣循业”,既幻想“传世无穷”,又幻想“长生不老”。那时有两个方士,求仙不得,难以交待,就私下议论秦始皇,说他“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乐以刑杀为威”,搞得“天下最罪持禄,莫敢尽忠”。他们又说,秦始皇“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这两个无法求仙药的方士为求活命逃跑了。因此,秦始皇大怒,说两个方“诽谤”了他,还说咸阳城里有的儒生也在发“妖言',于是发诏令要御史进行追查,令儒生们互相告发,结果逮捕了有牵连的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在咸阳活埋了“。东汉赵岐说,孔孟正统学派的儒生大体杀尽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明被杀的儒生多,其中也有一些确有才华的艺术家。这种坑儒事件,从总的方面说来,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秦始皇,首创封建统治者用暴力惨杀不同学派、不同政治观点的知识分子,压迫的手段是极其残酷的,其目的是企图巩固自己的统治,而结果却是适得其反,激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特别是广大士群中更多的人转到反对专制暴政、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在坑儒的后一年,东郡(今河南濮阳)地方天空落下陨石,有人在陨石上刻“始皇帝死而地分”七个字。陈胜起义,孔子八世孙孔鲋从军反秦任博士官。由此可见,暴力是不能消灭思想的,也不可能彻底消灭不同政见者的,但是客观地、具体地分析起来,求仙药之类的方士,是政治骗子,王绾、淳于越之类的儒生,反对新兴地主阶级建立的封建主义制度,妄图复辟奴隶制。用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是应当采取专政措施的,否则就不能巩固和发展封建主义社会制度。但是过分残暴、过于扩大化,则应受到历史的批判。那种全而批判、完全否定观点显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的态度。

()享乐性。

秦朝的为封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服务的文学艺术政策,也包含着为秦始皇和皇室及其官僚的奢侈腐朽的享乐生活服务。早在秦并六国的过程中,每灭掉一国,秦王都派人绘画宫室图,在咸阳北照样建筑,共有宫室一百四十五处,藏美女一万人以上,供君王和皇室享用。这种做法既有腐朽享乐的一面,又在客观上有利于壁画、妆饰、歌舞等艺术的搜集、保存、传播、交流和发展的一面。秦始皇不但在活着的时候享受奢侈的精神生活,而且妄图在他死后仍然过着帝王的享乐生活。在骊山营造的陵墓中,埋藏的兵马俑、陶俑、壁画等,都是珍贵的艺术品,成了规模宏大、保存长久的地下艺术库。

()继承性。

秦始皇“焚书”、“坑儒”,虽然摧残了一部分传统文艺,但是,对于巩固封建专制有利的传统文艺,本着“为我所用”的原则,也继承了一部分。据《通典》载:“秦始皇平天下,六代庙乐,唯《韶》、《武》承焉。二十六年改用《大武》曰《五行》。总之,秦的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大帝国,秦的统一和维护统一的各项政策,也包括文学艺术政策,既有顺应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的一面,又有残暴专制反动的一面。

12.封建社会文艺体系基础的奠定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公正地来分析秦朝的文学艺术,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王朝虽然是短促的朝代,但又是极重要的朝代,秦始皇虽然是实行暴政的君王,但又是对于推动历史前进有巨大贡献的君王。所有这些,也就决定了他在文学艺术政策上,既有摧残某些文学艺术的破坏性历史罪贵的一面,又有促进封建主义社会的文学艺术体系的产生的历史进步性的一面。这一体系酝酿于战国时期,发展于春秋时代,真正成熟于秦朝;其特征是以秦国文学艺术为基础,自觉和不自觉地吸收了各诸侯国以至夏商以来的文学艺术精华。

()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刻石,在秦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据传说自夏代的禹铸九鼎开始,国和家的大事都铸在金属器物上。秦在春秋战国时代发明刻石铭事,就比铸金版、铜鼎、铁鼎之类进步得多。唐初在今陕西凤翔县发现十个石鼓,每个石鼓上刻着一篇有韵的诗,考古学者根据甘肃出土的《秦公簋》上的字体,断定石鼓是秦器。还有北宋出土的秦《诅楚文》三石,也与造石鼓同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歌颂自己的功德,把刻石发展为石碑文,在出巡途中的重要地方刻石碑有七次。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陶器上四十字的诏书,据考古学者马衡考证,是用木戳印制的。这一伟大发现,可以算作我国“活字排印的开始”。从东都有人在陨石上刻“始皇帝死而地分”的事实来看,这种刻石艺术不但普及到民问,而且成为反对暴政的一种手段。

()在秦始皇八年产生的杂家巨著《吕氏春秋》得以保存和传世。这部著作是秦相吕不韦在统一局势即将形成的时候,命令他招徕的三千宾客智囊团,“各著所闻”,把春秋战国时代的各派学说兼收并蓄,加以取舍修改,汇编而成的。吕不韦汇编《吕氏春秋》的目的原是出于私欲,妄图长久地专权。但在客观上却进行了一项前所未有的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早在西汉时期即被评价“杂家”著作 ,具有极大的政治意义,也有极高的文化史价值。

从政治思想方面来说,这部书对于墨家虽然兼收并蓄,但却有一定的标准。主要是对儒道两家采取尽量吸收的态度,对于法家采取有吸收、有批判的选择,而对于暑家则采取批判摒弃的方针,对儒、道两家的宇宙观采用折衷主义的手法,认为天是道,是太一,是精气,是自然,不是有意志有人格的神,不承认鬼神的存在,特别是科学地指出,鬼神是无知者主观上虚构的东西,卜筮等所谓媒介人神的工具是完全不足信的。对秦国向来执行的法家政策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在《贵公篇》中认为“治天下”要“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在《君守篇》中主张君主“无为”而治,“善为君者无识,其次无事”。在《士节篇》中明白地指出:“贤主劳于求人,而佚于治事”。这部书由于是集体研究的论著,取材很广,分析研究了春秋以来各派的政治学术思想,形成了“杂家”的完整体系,可以称为一种古代的“百科全,是统一形势在文化上的要求和反映,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价值也很高。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例如对音乐舞蹈艺术,在《仲夏纪·古乐》篇中对古氏族部落葛天氐的乐舞有较详细的叙述。在《音律》篇中,记载了我国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三分损益法”。总之,这部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政论说理散文,层层深入,很有条理。看来是有写作计划,有分工,也有总的编纂人。文章的风格,基本上保持了诸子散文的特点,很多篇是以寓言故事作譬喻,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荡兵》、《顺说》、《察今》等篇的特点,都非常明显。

()秦代文学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作为封建社会的初期文学都是质量很高的,政论、歌颂和反抗的三种类型的文学作品,都与当时的现实斗争结合得很紧。

政论文以李斯作于秦始皇十年的《谏逐客书》为代表,李斯作焚书奏章和秦始皇一样,事出有因,是历史的罪人,但是他整理文字,精心所作的驳论文章,对汉初的散文和汉代的辞赋却有很重要的影响。《谏逐客书》是对秦始皇下的逐客诏书进谏的,事关治国之策,也关系他个人的命运,所以,特别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的开头,首先历叙秦穆公以来,以客致富强而成霸业的事实,论证用人惟材,不必限于本土的道理。然后列举种种器物玩好,虽不产于秦,而秦用之,以与异国人材相比,揆之以事理,说之以利害:“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壁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驶(马是,注,一个字)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可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隹治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此文排比铺张,有战国时代纵横家辞说的气派,又以字句修饰整齐,音节和谐流畅的文彩而超过前人。歌功颂德的石碑文,模仿《雅》《颂》而又有所发展。秦始皇出巡在泰山、琅琊、之罘、会稽等处的刻石文,多数也出于李斯之手。如《之罘东观刻石》全文如下:“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观望广丽。从臣咸:原道至明,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菑害绝息,永偃戎兵。皇帝明德,经理字内。视听不息,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之罘。内容都是歌颂秦始皇的功德,形式都是四言韵文,以三句为一韵。共有刻石七处,六处都已无影无踪,只有琅琊台刻石刻还留存部分残石,现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可惜字迹不清,已无法辩认。李斯秉承秦始皇的意图创建的这种最古的碑文,对后世歌功颂德的碑志文具有重要的直接影响。

()秦代的音乐和歌谣见于文字留传后世的极少,但是价值很高。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创建了一系列制度,也包括音乐制度,在我国音乐史上,首创设立“乐府@”,将“六国之乐”集中于咸阳宫,并收集一些民间音乐,创作了一些为秦王朝服务的乐曲。对音乐艺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另从后代有关史书记载中也发现,被秦王朝残酷统治下的人民用歌谣作为反抗黑暗统治斗争的一种重要手段。《汉书·贾捐之传》“长城之歌,至今未绝”。所谓“长城之歌”有一首这样唱道:“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这首歌谣载于晋杨泉《物理记》,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也引用了它。

从这四句内容来看,深刻地反映了秦代人民对沉重的征戍徭役强烈反对的激愤情绪。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和享乐的需要,制订和执行了一系列的强制政策,在客观上产生了集中、提高、交流、推广、发展文学艺术的实际效果。

秦始皇在灭六国的过程中,每灭一国,便派人绘制这一国的宫室图样,然后仿建于咸阳城北,“端门四达,以制紫宫”,并将“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当时共有宫室145处,“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女乐倡优,充盈宫室。李斯上奏秦始皇的《谏逐客书》中也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这些记载表明,列国的建筑艺术,装璜艺术由秦集之大成;列国的歌舞汇集到秦朝的宫室大规模地演出,在客观上给艺人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吸收、相互促进的条件,很自然地就使各种艺术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对音乐这门艺术,秦朝除沿袭商、周设有管理宗庙礼仪的奉常外,又首创设置音乐机构“乐府”,把“六国之乐”集中于咸阳宫,又收集各国民间音乐,创作了一些为秦王朝服务的乐曲。这一有利于音乐艺术发展的官方机构,一直为汉、隋、宋等许多朝代所沿袭。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秦始皇原为他死后享乐之用的陵墓建筑、壁画及随葬的雕塑兵马俑和车辆等,却为后世建造了一座地下保存美术、雕塑造型艺术的宝库,不但是我国艺术史上一大奇迹,而且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1976年以来,在咸阳秦宫遗址陆续发现的一批壁画,内有人物、车马、仪仗、建筑、图案等,画得虽然比较粗率,但却是极其珍贵的艺术资料,让后人真实地看到了秦朝绘画雕塑艺术的面目。再从秦陵兵马俑上残留的鲜明如新的彩画来推断,当时雕刻绘画、颜色的工艺水平也是很高的,是从全国各地征召来的雕塑艺术家'创作的。这些千姿百态的造型逼真酷肖的雕塑珍品,反映了秦始皇和三秦健儿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盛而刚毅奋进的精神。

产生于先秦时代的优伶,用歌舞戏谑来祭神娱神,也同时娱人。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的演变,到了秦始皇时代,既成为“御前嘲笑”、供君王后妃开玩笑、解愁闷的娱乐工具,又成为统治者身边利用戏谑形式进行讽谏的帮闲弄臣。秦始皇为了满足个人玩乐的奢侈欲望,下诏扩大园囿,鉴于始皇独裁,说一不二,无人敢谏。在他身边“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优旃就说:“很好,多放些禽兽在里边,如果敌人从东方来,只要让麋鹿去触他们就能退了。”秦始皇愉快地讷谏,取消了扩大园囿的诏令。又有一次,荒淫暴戾的秦二世忽然心血来潮,竟想油漆长城。优旃对二世说:“好极了,把长城漆得油光亮滑,敌人来了爬不上,真是太好的主!不过,长城油漆后不能暴晒,要搭个棚子让它阴干。只是,这么长的棚子可不容易搭呀!”几句话把秦二世逗乐了,打消了荒唐可笑的油漆长城的想法。再以戏剧艺术的形成来说,秦代宫廷首创了俳优与角抵戏竞技者同场表演的形式。宋代人认为:“角抵戏本六国时所造,秦因而广之……角者,角其伎也,两两相当,角及伎艺射御也,盖杂伎之总称云”。《史记·李斯传》也载:“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优俳之观。”由此可以推断出这样的结论:在秦代宫廷里,春秋以来产生的俳、优、侏儒、扶卢、觳抵戏等的演出是频繁的。这在客观上也就进一步充实、提高和完善了我国戏剧的雏形。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秦朝采取的一系列巩固封建社会统一的许多政治手段,也推动华夏文化的发展和普及。就以大移民的政策为例,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到巴蜀等地。这些豪富中的有文化艺术专长的人集中到一起,有了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使咸阳成了集各国之大成的全国的文化艺术中心。将军蒙恬奉秦始皇之命,率大军三十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徙内陆罪人去居住,把汉族文化带到了游牧地区;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并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族杂居,把汉族文化又传到了南方。

秦代的大徙民政策是严酷的,但是对文化的传播却起着积极的作用。总观秦朝的文化艺术政策的实际成果和整个封建社会的文化艺术的历史,在结束西周以来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社会主义的国家中,既有建立和发展封建主义文学艺术的重大成果,又有造成摧残文化、残害部分儒生 (也包括文学艺术家)的巨大恶果。历史早已作出最权威的裁判:秦始皇是创立和奠基封建主义文学艺术的有功皇帝,又是运用强制手段摧残和毁灭传统文化艺术的有罪皇帝。凡是研究封建社会的文学艺术史的人,都必须把秦朝作为一个划时代的朝代认真地科学地进行研究,并且要以史实为准,不带任何偏见地作出公正的结论。

①据《汉书·王褒传》与《隋书·经籍志》

②两石刻碑文均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③《史记·秦始皇本纪》。另据王国维《观堂集林·秦郡考),“秦郡当得四十有八。”

(4)《史记·秦始皇本纪》

⑤《新学伪注考》卷一

(6)《史记·秦始皇本纪》

⑦据《汉书·艺文志》

⑧《中国古代史》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载,'乐府”作为拿管音乐的官署,始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1期寇效倌《秦汉乐府考略》称:1977年始皇陵附近出土'乐府钟’一枚,”进一步证明“乐府”始于秦。

(9)《三辅黄图》卷一《咸阳故城》

(10)《史记·秦始皇本纪》

(11)据(中外文化交流》报道,近人考古发现,秦代有“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制度,陶俑陶马身上刻印有铭名字的近500制作者名字,这些优秀的艺术家,塑造了风格、神态各异的秦俑群雕,

⑫据《史记·滑稽列传》

⑬宋·陈旸《乐书》

待续   第七章   西汉时期

图片

       徐  忠  原淮安市政协学习委员会主任,淮安电视台台长、淮安市广电局副局长、市文化局副局长、淮阴行署文教局副局长等职。资深高级编辑。现年87岁。全国著名的党史及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专家。著有《童年周恩来》电视连续剧、《奔向春天——青年周恩来》《学生时代的周恩来》剧本,《青少年时期的邓颖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周恩来的学习故事》等。其中《童年周恩来》已拍成电视剧,在央视播出,并获“飞天奖”。《奔向春天——青年周恩来》获得国家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以拍摄成功已确定为献礼作品。徐忠还著有《中国古代文艺政策史》等。徐忠现在是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员、淮安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会秘书长、江苏省新闻系列高级职称评委、淮安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淮安名人研究会顾问、世界华人交流协会教授级研究员,获省“五个一”工程等大奖三项,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作者通联地址:江苏淮安市淮海北路113号(市委东大院内)634号小院 邮编:223001 电话:13861555469

图片

             任韬先生为本公众号题名。

图片

北京著名回族篆刻家、诗人安德龙先生为本公众号篆刻。

图片

著名回族书法家、诗人虎啸先生为本公众号题名

图片

 韩信书画院院长徐继方先生为本公众号题名 

《清风回音》2023第(1496)期总第(1498)期 20231110日发 

主       编 :金海锋  

电子信箱:qmjhf5230811@126.com

微       信:87138265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