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保局新药入保谈判的定价差异,会加速创新药景气度预期的分化 本文为 青侨阳光 11月报,行业思考部分节选~

 安全第一sdik4y 2023-11-12 发布于重庆

本文为青侨阳光11月报行业思考部分节选~

----------------------------------

2021年12月3日国家医保局印发2021版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今年医保局组织的针对独家药品的医保准入谈判正式落幕目录外85个独家药品主要是新药中67个谈判成功成功率78.8%今年谈判药品数量明显低于往年2019年119个2020年138个谈判成功率则明显高于往年2019年58.8%2020年70%今年目录外产品平均降价61.71%高于往年2019年60.7%2020年53.8%但考虑到今年纳入了多款降幅巨大的天价孤儿药降幅数据不可比性我们自己估计的可比降幅与往年基本相仿

今年的新药入保谈判有很多细节广受关注比如

1纳入了多款治疗罕见病的高价孤儿药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反义寡核苷酸诺西那生钠由原来55万一针(不是媒体传的70万一针)降到3.3万一针降幅接近94%同时纳入了治疗多发硬化的氨吡啶缓释片治疗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艾替班特治疗法布雷病的阿加糖酶a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的氯苯唑酸软胶囊治疗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依洛尤单抗等治疗罕见病的孤儿药可以感受得到医保局扩大入保新药覆盖面的意愿

2在谈判成功药品中国产药品占比在2019年反超进口新药以来今年继续保持了超60%的比例23个国产新药除了1个之外全部谈判成功国产新药接受谈判价的意愿远超进口O药K药等部分进口新药再次无缘医保国产新药的研发成本低得多在医保局一碗水端平的定价标准下国产自主新药会比进口药和引进新药更具竞争力相对也更受益入保谈判国产新药从上市到入保的平均缩短到1年2个月入保时间极大缩短快速入保有望成为国产新药的标准预期

当然对于新药入保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价格和降幅很多人看到每年这么大的价格降幅难免会有疑惑医保局这么打压新药定价会不会让新药研发变得无利可图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看一组新药在前两年入保谈判后美国与中国的价格倍数差阿来替尼美国定价是中国定价的6.4倍奥马珠单抗是5.5倍帕妥珠单抗是7.6倍奥拉帕利是4.8倍泽布替尼是7.7倍尼拉帕利是8.6倍度普利尤单抗是5.0倍贝利尤单抗是5.0倍…… 这些竞争格局相对良性的进口新药谈判前中国定价普遍是美国的1/2左右而降价后普遍是美国的1/5-1/8左右

怎么理解这里的定价差医保局在推动新药入保谈判时有着一对基础矛盾入保意愿很强VS承接能力有限入保意愿很强是因为国家成立医保局就是国家希望以支付为抓手去促进医药行业的竞争创新和升级或者说将更多新药纳入医保进而推动诊疗升级是医保局成立时就赋予的政治使命今年目录外新药谈判纳入比例接近80%这是很高的说明医保局整体是有诚意希望促成新药入保的

支付能力有限这是历史阶段的现实按我们的估计2021年国内新药市场容量已经是2014年医改前的3倍增速很快但也也还只是接近2000亿人民币还只有美国3000亿美元的1/8医保通过推动老的仿制药集采可以释放一部分空间但每年能挤压的存量毕竟有限所以医保每年能够承接的新药增量是有限的比如能支撑创新药总量在接近2000亿规模基础上每年差不多15%最多20%的增长

支付能力有限又有很强的新药纳入意愿医保局推动入保新药大幅降价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问题的关键是这里谈判降价有无一个心理上可预期的底线从前文的分析看对于一些相对大适应症的竞争格局相对良好的新药这个心理底线很可能是美国可比价格的1/5-1/8左右到达这个水平之后的续约产品如果竞争格局上没有大的变化也没有新增适应症需求医保续约时基本都维持了原价未再大幅压低价格因此这是一个可供锚定预期的参考范围

但即使降价到美国可比价格的1/5-1/8医保局的压力仍然会很大因为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需要国内新药市场达到美国1/2的总容量才能实现与美国相当的覆盖水平这在当下并不现实可以预期的是一些没那么紧迫的药品注定会无缘医保比如医保谈判基金测算专家组组长郑杰提到的120万一针的抗癌药就没有获得谈判资格这是一款从海外引进的CART产品依赖海外高成本供应链价格很难降到40-50万以下而就医保局的承接意愿来说很难接受30万元以上的产品两者之间的价格预期差异很难调和等后面低成本国产新药上市之前太贵的引进新药很难叩得开医保的大门

与此同时也一定会有产品需要承受相比其它入保新药更大的价格降幅主要是高度依赖进入医保目录才有机会放量的产品这里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可替代性竞品非常多如果替代性竞品进了医保而自己没进在商业上很可能会是个灾难性的结果最典型的例子是PD1单抗4大国产PD1单抗网传单价都降到了3000元以下是美国O药和K药可比单价的1/20左右中美价格差异远大于整体入保新药的平均水平另一个典型例子是礼来的度拉糖肽因为有洛塞那肽等产品的替代性竞争压力价格也降到了美国1/20的水平对这些产品能不能入保不是个效率问题而是个生存问题医保局也利用了这点争取了更大的价格降幅

另一类面临更大降价压力的是医保目录外市场匮乏不进国家医保无法放量的高价罕见病药中国的商业保险还在发展的初期高价罕见病药对国家医保的依赖度很高降价进医保几乎是这些产品放量的唯一选项比如今年被当成宣传典范的诺西那生钠国内降价94%到3.3万一针也只有美国价格1/26另外治疗骨髓纤维化的芦可替尼进医保时的价格也只有美国可比价格的1/30

为什么有些新药的入保谈判价是美国可比价格的1/5-1/8而另一些新药的入保谈判价就只有美国可比价格的1/20-1/30是什么原因促成如此大的价格差异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点正常的交易一定是对双方都受益才会发生新药准入谈判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谈判价也是双向博弈后的平衡对药企来说逻辑上说是存在某个价格平衡点的低于这个平衡点药企理性选择应该是果断放弃降价进医保还不如不进而高于这个平衡点药企的理性选择都应该是尽可能地进医保

那些价格只降到美国1/5-1/8的新药不是说医保局刻意偏心而是这些新药的决策平衡点更高医保压价多了药企完全可以选择放弃在医保目录外慢慢做大这对医保局的诉求来说也是种潜在损失医保局为了更大获益在多轮博弈后对该类产品的定价也会更宽松那些必须进医保的新药它进不进医保的决策平衡点会非常低医保压价更多也得咬牙接受因为不进医保会更惨这点与美国的情况有很大不同美国药企的竞争更加有序因同质化产品囚徒困境而竞争性降价进医保的压力较小同时美国拥有更丰富发达的商业保险体系定位高端的商业保险有更大动机去纳入高价孤儿药对孤儿药价格体系是强支撑医保局没有扶持同质化竞争创新药的义务也没有扶持高价罕见病药的义务医保局把投入这里的钱节省出来去扶持更多对医保局来说更具性价比的创新药这本身没有对错对药企来说我们需要做的是去适应这里的环境变化

因为中美医疗体系的巨大差异上述的第二类企业即很容易被同类产品替代的同质化创新药和医保目录外需求匮乏的高价罕见病孤儿药它们不得不进医保但进医保价格又太低只有美国可比价格的1/20-1/30逻辑上很难获得可比欧美的投入回报预期

但对于上述的第一类企业医保目录外需求旺盛产品性能拥有不可替代性对国家医保依赖度低的产品医保给的价格要合理得多可以达到美国可比价格的1/5-1/8考虑到国内创新药开发成本只有美国可比成本的1/5-1/6加上国内人口是美国的4倍再加上国内制造成本也远低于美国综合来看是完全有可能获得可比欧美创新药的高回报率预期

而且在这些更具不可替代性的创新药里可能已经在酝酿一批未来能真正走向国际化的产品用欧美竞品1/5-1/8的成本开发实现比欧美竞品更强的性能然后还能通过授权等方式在欧美实现放量它们可能只花了不到十亿人民币的研发成本现在或未来仅是海外授权就能拿到十亿人民币的首付款还有潜力拿到十几亿的里程金付款和潜在百亿人民币级别的销售提成这些产品本来国内市场预期就已经比较乐观要是还能出海锦上添花回报预期可能会非常可观

综上我们觉得2021年医保新药入保谈判整体结果符合预期并不影响我们对行业的判断但若以美国可比价格作为参考入保新药定价出现了明显分层我们需要留意这种定价分层背后的逻辑和潜在影响基金未来的创新药投资会更明确聚焦在需求旺盛拥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而且拥有明确国际竞争力有出海预期的创新产品上这些产品的入保谈判价格预期会更友好国内市场回报预期更乐观而且一旦站稳国际市场潜在价值还会有进一步的显著提升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