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述历史——桑元辅:难忘舟山群岛国防筑城的艰苦岁月

 Loading69 2023-11-12 发布于四川

桑元辅,1928年出生,山东省沂源县人,1945年7月入伍,1946年9月入党。入伍后历任干事、指导员、连长、副营长、股长、副科长、科长等职。参加过羊山、蒙山、旧山、沙土集、周口、开封等战斗,以及睢杞、淮海、舟山等战役。荣获三等功3次。

口述历史——桑元辅:难忘舟山群岛国防筑城的艰苦岁月

舟山解放后,我22军(舟嵊要塞区和舟山警备区前身)驻守舟山群岛。1952年初,我军领了在舟山群岛开展大规模国防筑城的施工任务,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把舟山建成打不垮、攻不破的东海钢铁要塞。”舟山的党政军民,为完成这一神圣而艰巨的任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舟嵊要塞区的所属部队,除高炮值班及通讯保障分队以外,6万多官兵全部投入到国防工程施工,南京还调来1个工兵团及4个野战军的工兵营,总共近7万人的国防筑城大军。整个国防筑城从1952年开始,直到1979年奉命结束,历时28年,工程的规模之大,工期之久,施工条件之艰苦,在近代筑城史上是罕见的。

笔者从1952年春夏之交,参加在马峙山修建全岛第一个永备工事点开始,先后参加了18个岛的国防工程建设,见证了国防筑城的整个历史。

一、苦战八年打成的超级坑道

在一线某岛上有座大山,地处要冲,它扼守海口又控制滩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舟嵊要塞区部队的各级首长们对这一地区的工程建设都十分重视,经过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形防卸体系,把防守战斗、屯兵机动、各种火炮的发射阵地及轻重武器的火力点坑道、观察指挥所坑道完全连成一个整体,分层贯通,不到4000米长的这条坑道,共开了24个坑道口。

这条坑道从1954年春开工,苦战了8年至1962年底完工。在坑道掘进中,这条坑道的劳动条件最艰苦,尤其是楼梯式的连接坑道,锤手们站立都很困难,还要奋力的挥锤,坑道中马灯及瓦斯灯照明,烟雾迷漫,再加上爆破烟尘,通风不畅,人进入坑道感到呼吸都困难。坑道打通后,南京军区工程兵部施工处尚传道处长来视察工程时,感慨地说:“这在我们南京军区来说是一条超级坑道!”

二、坑道作业的难忘岁月

在坑道掘进中,劳动强度最高,最艰苦的活是人工穿爆破孔,当时打坑道完全靠人工挥起大铁锤,一口气要打200—300锤才停下来,挖出眼孔中的石粉,这时锤手可以喘口气再继续打,为加快速度,每个坑道口分3个作业班,昼夜24小时轮班作业,在坚硬的花岗岩中每个作业班至少要完成穿孔8到10米。

50年代末国家经济困难,副食品供应极缺,施工部队粮食定量不够吃,坑道收工后,还得去开荒,种南瓜、地瓜、土豆、用瓜菜补充口粮的不足,常常饿肚子干活,我们的“坑道战士”仍保持了高昂的士气和忘我的劳动热情,数10万米的坑道,就是他们用大锤一锤一锤打出来的,为了计算穿孔和爆破效率,我曾组织统计人员进行过系统的数据统计分析,计算出打一米坑道平均穿孔14米,按这个数据计算,穿孔的总长度能把月球穿通两个半孔。

三、许世友司令员敬酒

在地处外洋一线某岛上修建了一座重炮阵地,要在阵地背后的山顶上构筑一个炮兵观察所,山顶上地形斜峭,幅圆狭窄,如在正面打坑道建观察工事,很难隐蔽,不管你修的怎么坚固,极易被海上敌舰炮摧毁。

怎样才把这个观察伪装隐蔽起来,不被敌发现,我和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从背敌方的山背后,开口挖掘坑道,一直挖到山正面的一块巨石上,留有一米厚的前墙,再用浅穿孔微量装药爆破,打成一个观察室,尔后,人工用凿子开一个观察孔,从正面观察,地形地貌完整无损,一个巧妙的炮兵观察所就这样又好、又快、又省的建成了。1964年,南京军区许世友司令员来嵊泗马关蹲点搞社教,视察了这座炮阵地,对这个炮兵观察所的构造赞不绝口,一连说了三声“好”,晚上回到嵊泗守备区马关招待所,饭桌上许司令又说:“我们的工程人员能处处从实战着想,这是非常可贵的,希望你们今后多搞些这样的工事”。

四、将军挂帅建码头

解放初期,舟山群岛的交通设施十分落后,除了定海、橄榄、沈家门、高亭各有一座可停靠几百吨船只的小型码头外,其它岛屿没有一座码头,所有船只只能用靠岸、抢滩或停在海上抛锚,人员物资靠小船驳运。就连舟山到上海的客轮,在大巨和嵊泗也是用若干条小船接送旅客、装卸物资,中途要耽误两三个小时。

因各岛没有码头,部队上岛后,战备施工带来极大困难,那时部队没有港建技术人才,更没有港建设备,几次尝试均遭失败。急坏了时任要塞区的司令员黄朝天少将,1963年冬他到嵊泗勘察后,决定在插旗岗西海口建第一座军用码头,并请求上海港建四局给予帮助指导,在他们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设计了400吨级泊位的“沉箱式”结构的码头,黄朝天司令员带了工兵处长王忠玉和施工参谋王春及工程安装连和潜水队,在小关岙用油毛毡搭起了工棚,建立了他的工地指挥所。他在施工动员大会上豪壮的说:“我们能推倒三座大山,难道建不成一座码头?”他还表态说:“建不成码头决不收兵!”可见这位红军老将军对建码头的决心是多么坚强。

施工方法也是相当原始的,用大量的海底集团装药,把码头基础的水下礁石炸碎,潜水员再潜入水下把碎石扒平,然后把浇筑的重7吨的砼沉箱块,用从上海租借的船吊一块块吊入水中叠起,超出海面之后,再装模板,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直到最后一袋水泥浇灌完,黄朝天少将才离开工地,这是舟山修的第一座军用码头。尔后,又先后在花鸟和枸杞等岛上修建了多座军用码头。

五、修建舟山第一条隧道

1961年2月,要塞区司令员黄朝天少将,决心在插旗岗建码头。在码头施工会议上,他要求嵊泗守备区在10月底前修通由小官岙至码头5公里道路,这段路要绕过泗礁第一高峰的插旗岗,一边是高山峻岭,一边是悬崖绝壁下的汹涌大海,如修环山路,因地势太陡,挖石方太大,道路的行车安全无法保障。我们经过反复测量,认为还是在插旗岗西山岗下打一条120米长的隧道,更加安全可靠,省时又省力。这就是舟山的第一条隧道。

守备区副司令董常云同意了我们的方案,并亲自参与了选线定位。守备区国防工程办公室进行周密的组织计划,并调守备1营的两个连,组成两个施工队,从两个口对打,每队完成60米,计划日进1.2米。为加快速度,在组织方法上采取4班,6小时轮班作业,周日也不停工,分散过星期天。

因这是第一次打隧道,没经验,坑道跨度大,4.2米的高度用人工穿孔无法打锤,我们就研究分上下两层,阶梯式作业,上层一个作业班打进3-4米后下层一个班再开始掘进。插旗岗的石质多系片状水成岩,坚硬系数不高,但带来的麻烦就是极易塌方,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严重的工伤事故。坑道作业的进度令人满意,以平均日进1.6米,提前40天完成了坑道掘进。

在混凝土浇筑时,因普通坑道的标准模型不能使用,制作大尺寸的隧道模型,需大批的方木和板材,一时难以筹措,这时器材股长周元勤提出了一个建议:坑道起拱线以下的两侧墙,用四面铣光的40*40*60厘米的条石砌筑,拱顶用混凝土浇筑。这是个创举。应该说,这条隧道论规模档次和豪华算不了第一,但它是最早用铁锤人工打出的舟山第一条隧道,实属不易。

口述历史——桑元辅:难忘舟山群岛国防筑城的艰苦岁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