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风流”,何以风流——读刘强的《魏晋风流》

 ha888cz 2023-11-12 发布于江苏
图片

2023

“魏晋风流”,何以风流

——读刘强的《魏晋风流》

陈士同

图片
图片

购买刘强老师的《魏晋风流》一书,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源于内心对“魏晋名士”群体身上所表现出的一种独特气质的“心有戚戚焉”的感触。“魏晋名士”在中国的士林中属于一个极富生命特质的群体,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是独特的,是其他时代士子身上所不具备的。对于这一群体的认识与了解,通过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和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系列的散点式了解之后,在思想与情感深处就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记。

图片

据实而言,在猎奇心好奇感的驱使下,自魏晋名士进入认知的视野之后,本人始终抱着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一探究竟的破解谜团之心。而在这种心态的驱动下,凡是与之相关的资讯,都会尽可能地阅读了解。当刘强老师的《魏晋风流》一书进入视野,自然不会轻易错过。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专设一章探讨魏晋名士,余秋雨先生在其文化散文《中国文脉》和《千年一叹》等文化散文专著中单列篇幅进行叙述,足见这一时期的文人士子(知识分子)在整个中国士林中所占有的独特地位,以及他们的精神风骨对后世知识分子所产生的极为深远的影响。当然,对于这一历史时期涌现出的士子所表现出的“特立独行、唯我独尊、我将无我”等诸多精神风骨不止于这些。不可否认,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每一个忝列“读书人”行列的人,当面对魏晋名士面对世俗社会所表现出的精神风骨以自照时,内心都会情不自禁触发一种惭怍之思。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个阶段,挞伐征战成为当时时代的主流特征。众所周知,不论是什么时候,战争的最大伤害者只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而在社会众多阶层中最为敏感的一个特殊社会阶层——知识分子面对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社会惨象,当他们一己之力试图改变而无果时,只能通过歌诗文章进行呐喊。至于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不是他们自己能够决定的。除此而外,为了自保,很多人选择了远离政治中心,采取与统治阶级游离的状态。不过,尽管远离是非之地,但是很多人并非彻底与社会决裂。因为他们清楚,不论是治世,还是乱世,真正的桃花源世界是不存在的,想完全与朝廷划清界限是不可能的。想避乱世,但不可能遂愿。怎么办?他们只能想方设法寻找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把自己包裹起来。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占有的社会阶层不同,不同的人选择的方式就不一样。其中,在魏晋士林中就有一群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他们生于乱世,因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对社会世情的洞察特别清楚。为了自保,他们选择了一种不为主流政治所容的方式与朝廷相处。这个特殊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向世人呈现着自己的生命姿态和人生意趣。也正是这股清流,为中国的文人谱系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亮色。根据后世学者对这群人的生活程式、人格心性和人生姿态的研究,他们以“魏晋风度”表征了魏晋名士在中国文人群体中所演绎的生命样式。

“魏晋风度”,简单四个字高度浓缩了生于乱世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与朝廷、与社会相处时所表现出来的人生姿态。从“魏晋风度是指汉末魏晋时期形成的一种时代精神和人格理想,具体说就是指受道家学说和玄学清谈思想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追求自然(与名教相对)、自我(与外物相对)、自由(与约束相对)的时代风气,以及由此在上层贵族阶层形成的,一种超越性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性的人格气度”(刘强语)的内涵阐释看,这种风度不具有时代的代表性,也不是普适性的,而是被烙上鲜明时代印记的个体生命特质。不难看出,“自然”、“自我”和“自由”是每个人一生都在追求的一种生命程式。为了达成所愿,他们在各自的生命场域用独特的方式展演着。而漫溯他们的品藻和人伦识鉴,三个词——风骨、风度和风流浓缩了精华。之所以这样说,源于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三个词的真意:风骨——人的风力、骨气,表现在人格上是刚烈、清峻;风度——人的风神、气韵、器量、识度的高妙;风流——不执着于某种既定价值、率性任情、具有审美性和超越性。从“三自”到“三风”,这些士子们不论是走进庙堂,还是身处江湖,他们都尽可能地用自己的方式遵循着本心的“原生态”,以活出人生应有的滋味。对他们来说,事功固然重要,但是不失自我更重要。

之所以如此笃定地坚持,很大程度上源于时至魏晋,知识分子以其独特的眼光发现了两个被人忽略的地方——自然风物与自我内心世界。在他们的眼中,自然风物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着代际的更迭,不会受外界的影响,日月星辰、山水草木、鸟兽虫鱼,尽态极妍,即使遭受外力也不失自己的本色;而发现自我丰富的内心世界更是对生命应有之义的清醒认识。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这些问题当成为生活和生命中不断思考,并不断解决的问题时,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既然自然万物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完成着代际的更迭、生命的接续,作为一种生命存在的人不应该跳出这种轮回的循环链。不过,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轮回中,用什么样的方式完成,决定了人生的成色。是把自己放置在时代的洪流中任其冲刷,还是保持自我的独立,活出生命应有的味道,是每个人都面对的问题。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士子们用各自的方式作出很好的诠释。对他们而言,人生短暂,尤其是生逢乱世,个体生命更要倍加呵护自我的生命,让人生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从“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心向自然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的不失自我再到“不自由,毋宁死”的不受世俗羁绊的追求自由,魏晋名士们在自然、自我、自由垒筑的生命场域中演绎着“美容之风、品鉴之风、服药之风、饮酒之风、清谈之风、任诞之风、隐逸之风、艺术之风、嘲戏之风、清议之风、雅量之风和豪奢之风”。毫不讳言,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践行着陈寅恪先生倡导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而他们所表现出的身处乱世而不失自我的精气神,对苟活者来说无疑是一剂“补钙”的良方。仅从这一点看,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刘强老师为我们奉献的《魏晋风流》一书。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陈士同,任职于安徽省霍邱一中城南分校,自93年踏上三尺讲台,这么多年风雨兼程、辗转奔突,终于熬了个中学高级。尽管县级教坛新星和市级骨干教师只是虚名,但也是这些年成长的见证。忝列杏坛,注定书本、学生成为职业和生命中不离不弃的伴侣。没有桃李满天下的灼灼其华的耀眼光环,没有精深渊博的学养,无门无派,率性从教,把不误人子弟作为职业人对职业敬畏的执念和矢志追寻的目标。

踽踽于从教之路,时刻谨记靖节先生“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的谆谆告诫。对三尺讲台的虔诚敬畏,尽可能做到荆公警训的“尽吾力而无悔”的箴言。作为新时代的打工人,秉持昌黎先生“术业有专攻”的教诲,“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故此,研修学习所操之业成为打发业余时间的主体。钻研教材、研究考试、思考生活、观照世情,以行动践行“我思故我在”的真意,自然就有了思考的成果。虽然有的稍显不合时宜,但只言片语的留存,见证自己还没有完全被大染缸吞噬。专业方面的文字,承蒙《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月刊》《中学语文》《学语文》《语文教学之友》《教学考试》等期刊杂志的抬爱,在宝贵的版面上腾挪出一方安顿文章之地,几篇拙文有幸入编专业性著作。至于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专业论文的评比,除了力不能及于国家级奖项,省级、市级和县级的各种奖项囊括殆尽。看到近百篇职业方面思考的成果转变为铅字,还是多少满足了内心的虚荣感。

路漫漫其修远,没有苏子人生的历练,故不会有“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的嗟叹。但是,浩浩前路,纵使荆棘遍布,也要做到“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极富生命成色的大书的书写,不仅需要定力,更要有几分韧劲。惟其如此,文字才不至于寡淡无味,思想才不会俗不可耐。

图片
图片
图片

敬请您关注公众号'安东之子',"安东之子"是《中国教师报》《语言文字报·语文周刊》《作文合唱团》《语文报》《鲜素材》《学语文报》《课堂内外·创新作文》《读写天下》《现代写作》《作文与考试》《学习报》《学习周报》《中学生阅读》《新锐作文》《三悦文摘》《佳作》《初中生》《漪涟》等报刊的采稿基地,其中原创的教研论文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用稿来源地!敬请您转发,欢迎您关注,更欢迎大家赐稿!真诚地感谢您,祝您工作顺利,阖家幸福安康!(赐稿邮箱:1506669337@qq.com)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