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荣原创丨时光不语,细听黄姚千年故事——评王剑冰老师的《时光里的黄姚》

 真言贞语 2023-11-12 发布于山东

时光不语,细听黄姚千年故事
——评王剑冰老师的《时光里的黄姚》

/田荣

翻开《时光里的黄姚》,首先吸引我的是书的封面,一个浅黄的底色笼罩着遥远的古镇,仿佛旧时光里的黄姚,留下了许多岁月中的美好。王剑冰老师这本散文力作,光看书名就惊艳了,更不用说书中的文字了,惊艳得无可方物了,一旦打开就一刻都停不下来,忘记了时光几许,美食几许,人生几许了。它让我们在闲暇之余找到心灵的慰藉。
在我看来,王剑冰的长篇散文《时光里的黄姚》是一部慰藉心灵的作品,他将独特的审美视域置放在了一个叫“黄姚”的地方,有时光里的慢溯,也有骨子里的美好,有落在青石板上的雨声,有留在瓦片上细碎的记忆……作家仿佛以“在场”架构文本,让读者进入一种唯美意境中,从而对乡土物事诗意地阅读。好像所有忆念与怀想,皆是在一种“理想王国”式的唯美古镇图景中展开。
我认为,在生命时光里,只有大地才可以抚平喧嚣的心灵。历史文化、现实存在、个人立场与价值观念,作家似乎有意识地滤掉悲剧和丑恶,从而写出了人性之美,站在凡尘的立场,从个人视角感受时尘烟火。这现实的生活,再加上衍生的故事,或许远比一个大的历史事件更能吸引作家。他的作品里呈现的全是古镇风景,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风景,以个体生存感知,关怀人类整体命运。作家以“剧场”手法叙写古镇的故事,人物出场,带动故事意趣。散文之小说化,是王剑冰文本的魅力所在。比如:“你也许没见过她,但又好像从来就没有忘记她。那是一种乡间情怀,一种乡愁感念。”(《时光里的黄姚》一);他们或许是为了一种纪念,一种回味”(《黄姚的前世今生》二);“故乡的瓦呀,什么时候都是游子牵系的一只风筝,飘得再远,也不会失散。”(《瓦的地方志》三);“我来过黄姚的,记忆却像影子,深深浅浅不清晰”(《意味深长的古巷》七);“多少年过去了,黄姚依然保存着所爱及那些忘不掉的往事。在他故居的门口,永久地刻着那首《别了,黄姚》”(《在你温暖的怀抱里》八);“远方的游子,看不到黄姚,看一看黄姚的月亮,就满足了”(《一个镇子的艺术呈现》九);“那块碑刻,随着时间,在不断地释放着辉光。”(《情义》十);“人们来黄姚,不仅品咂了古镇的别样风情……带走了黄姚悠远的过往以及芳香的回忆。”(《豆豉的芳香》十一);“可以说,黄姚虽远,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却是一个割舍不去的永远。”(《有一个地方叫永远》十三)“黄姚的打油茶,让人想到民间的打油诗。那味道一样呢,都带有一种朴实无华,带有着一种幽默自然。”(《黄姚的味道》十五);“古镇之气韵,早揉进了小路的每一道缝隙,每一缕微风。”(《瞬间》十七)等等,每个小题叙述一个故事,一个场景,或者一个细节,物事的交谈、回忆、片段、场景……就像记住一株树的枝叶,一目了然。故事本身,是浓缩了的题旨,也让他的散文写作有了不同于传统的调性。叙事清澈,亦庄亦谐,语言立体,涉笔成趣。他的每一帧叙述,都富有诗意,写出了时代对人与物的影响。当然,也从另一个角度暗示了沧桑世事的嬗变。
王剑冰的文字永远充满着梦幻色彩,尤其是语言的诗性,徐徐打开了黄姚的地域风情:一拱石桥,一叶瓦片,一间民宿,一只彩灯,一条街道,一位老者,一步之姚,一抹时光等等。以及人物的精到刻画:刘贤约,杨福玲,晒台上的女孩,阿根,高士其,韦瑞霖,杨谦荣,欧阳子倩等等。小人物、小事件、小地点,记得清楚,写得真实,似乎并不是有意设置,主角,配角,一一在情节中“轮次出场”,架构了独特的整体叙事。这种架构,将这些人物串在一起,便成为一部人生生活剧场,或是一部长篇小说的架构。
“黄姚”是一个时光里的记忆,是一个地理坐标。他是来寻找黄姚里的乡间情怀和乡愁感念。意境的感染力和直接性,解构了文本的:人类的精神该安放于何处?何处有我们乡愁的家园?给我们搭构了一个精神家园。作者也不是陌生客,而是常来常往的“故人”。在王剑冰看来与人的交流,就是与大地的交流,他摒弃了传统散文的抒情性而偏向故事性,同时夹杂诗意元素但又不失神秘感。
王剑冰在作品中所呈现的文本空间和文字语境极其阔远,有一种诗意泛灵,照彻内心的境界。那黄姚的时光,古屋上的瓦片,晒台上的女孩,红毛狮头,石桥边的老者,记忆里的古巷,古镇豆豉的芳香……展现出了一代代黄姚人的生活本态。不论是时光还是瓦片,喧哗与骚动,都是故事。还有那些物件,也成了民间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比如“瓦”,一块随处可见极普通的“瓦”,却构成了盛大的文学叙事。“瓦”所凸显的,是来自各个方面立体、多元、复调的声音。物件的历史,也是人的历史。以瓦“移情”说事,以人喻说大地品质,文本策略,篇篇不同。文本蕴藏文本。那么,文本的主体成分,更多的,是把直觉与心灵大门打开,让大地旺盛的生机,在心灵的土壤中发芽,然后抽叶,葱郁、葳蕤。
作家探寻的是乡土与社会本质的对立、联系与融合,力图将个体经验融进特定的民间语境中。王剑冰重拾了被我们丢弃了的地理性的乡俚语言,让情节嵯峨起伏,让本土意蕴凸显。他把人、植物、态度和情感,都写得很到位,也很坦荡。他的文本策略出人意料,倾向性预谋明显,甚至是对某些大而无当的文学观念的置疑和颠覆。
“黄姚”故事让文本呈现了古镇文化、生活态度以及所折射的人性之美。地域隐秘,民间纯粹。文明经常以物质的形态得以体现,文化则可以是一种哲学或一种生活态度。大地乡土,凝聚着人性的光辉,特别是那些卑微的、纯净的面孔。王剑冰把握的故事本身就很驳杂,但他能从繁复中梳理出辐辏万象的脉迹,并循此打造一种人类可以安放精神的乡村梦想,也是一个以个体生命境界喻说人类整体世界的大胆构想。就这一点体现了一个散文大家的风范。再加上他从民间汲取赋予价值的精神映象,加以独到的理念,超脱了非虚构带来的文本束缚来写作文本。因此,“黄姚”不仅仅是文学,而是心灵安放的所在。
在王剑冰文字中我们能找到一种期待,一种乡土情怀的期待。那些曾被我们久忘的乡土,重新燃起记忆,从而记住乡愁。这是一部厚实的作品,是一部站在人类生命史高度的叙事文本,也是一部以独到的审美视域和唯美语言探求乡土之美的重要文本。
时光不语,不妨让我们一起在书里体味黄姚的美好,即使几百年过去了,我们仍然能记住他留在时光里这滚烫的文字。
20231111

【作者简介】田荣,女,三门峡作家协会会员,三门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三门峡市虢国文化研究会理事,三门峡市忘年读书会副秘书长,《虢国文化研究》编辑。爱好读书、写作、音乐、旅行,发表的文章多见于报刊,出版过《时光,向暖》一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