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固《白虎通》(一名《白虎通義》)卷十:紼冕,喪服,崩薨

 元亨技术 2023-11-12 发布于贵州

班固《白虎通》(一名《白虎通義》)卷十

紼冕

紼者,何謂也?紼者,蔽也,行以蔽前,紼蔽者小。有事因以別尊卑,彰有德也。天子朱紼,諸侯赤紼。《詩》云:朱紼斯皇,室家君王。又云:赤紼金舄,會同有繹。又云:赤紼在股。皆謂諸侯也。《書》曰:黼黻衣,黃朱紼。亦謂諸侯也。並見衣服之制,故遠別之,謂黃朱亦赤矣。大夫蔥衡,別於君矣。天子大夫赤紱蔥衡,士韎韐。朱赤者,或盛色也,是以聖人塗法之用為紼服,為百王不易也。紼以韋為之者,反古不忘本也。上廣一尺,下廣二尺,天一地二也;長三尺,法天、地、人也。

所以有冠者蜷也?所以蜷持其發也。人懷五常,莫不貴德,示成禮有修飾首,別成人也。《士冠經》曰:冠而字之,敬其名也。《論語》曰: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禮所以十九見正而冠何?漸三十之人耳。男子陽也,成于陰,故二十而冠,《曲禮》曰:二十弱冠。言見正。何以知不謂正月也?以《禮 士冠經》曰:夏葛屨,冬皮屨。明非歲之正月也。

皮弁者,何謂也?所以法古,至質冠名也。弁之言攀也,所以攀持其發也。上古之時質,先加服皮以鹿皮者,取其文章也。《禮》曰:三王共皮弁素積。裳也,腰中辟積,至質不易之服,反古不忘本也。戰伐田獵,此皆服之。

麻冕者何?周宗廟之冠也。《禮》曰:周冕而祭。又曰:殷哻夏收而祭。此三代宗廟之冠也。十一月之時,陽氣冕仰黃泉之下,萬物被施前冕,而後仰,故謂之冕。謂之詡者,十二月之時,施氣受化詡張而後得牙,故謂之詡。謂之收者,十三月之時,氣收本,舉生萬物而達出之,故謂之收。冕仰不同,故前後乖也。詡張,故萌大,時物亦牙萌大也。收而達,故前蔥大者,在後時物亦前蔥也。絻所以用麻為之者,女功之始,亦不忘本也。即不忘本不用皮,皮乃太古未有禮文之服,故《論語》曰:麻冕,禮也。《尚書》曰:王麻冕。冕所以前後遞延者何?示進賢退不能也。垂旒者,示不現邪。纊塞耳,示不聽讒也。故水清無魚,人察無徒,明不尚極知下。故《禮》云:王藻曰,十有二旒,前後遞延。《禮器》云:天子麻冕,朱綠藻,垂十有二旒者,法四時十二月也。諸侯九旒。大夫七旒。士爵弁,無旒。

委貌者,何謂也?周朝廷理政事、行道德之冠名。《士冠經》曰:委貌周道,章甫殷道,毋追夏後氏之道。所以謂之委貌何?周統十一月為正,萬物萌小,故為冠飾最小,故曰委貌。委貌者,委曲有貌也。殷統十二月為正,其飾微大,故曰章甫。章甫者,尚未與極其本相當也。夏者統十三月為正,其飾最大,故曰毋追。毋追者,言其追大也。

爵弁者,周人宗廟士之冠也。《禮 郊特牲》曰:周弁,《士冠經》曰周弁,殷哻,夏收。爵何以知指謂其色?又乍言爵弁,乍但言弁。周之冠色所以爵何?為周尚赤,所以不純赤。但如爵頭何?以本制冠者法天。天色玄者,不失其質,故周加赤,殷加白,夏之冠色純玄。何以知殷加白也?周加赤,知殷加白也。夏、殷士冠不異何?古質也,以《士冠禮》知之。

喪服

諸侯為天子斬衰三年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臣之於君,猶子之于父。明至尊、臣子之義也。《喪服經》曰:諸侯為天子,斬衰三年。天子為諸侯。絕其何?示同愛百姓,明不獨親也。故《禮 中庸》曰:期之喪達乎諸侯,三年之喪達乎天子。卿大夫降緦,重公正也。

禮,庶人國君服齊衰三月。王者崩,京師之民喪三月何?民賤,故思淺,故三月而已。天子七月而葬,諸侯五月而葬者,則民始哭,素服;先葬三月,成齊衰;期月以成禮,葬君也。禮不下庶人何?所以為民制何?禮不下庶人者,尊卑制度也。服者,恩從內發,故為之制也。

王者崩,臣下服之有先後何?恩有淺深遠近,故制有日月。《檀弓》記曰:天子崩,三日祝先服,五日官長服,七日國中男女服,三月天下服。

三年之喪何二十五月?以為古民質,痛于死者,不封不樹,喪期無數,亡之則除。後代聖人因天地萬物有終始而為之制,以期斷之。父至尊,母至親,故為於隆,以盡孝子恩。恩愛至深,加之則倍,故再期二十五月也。禮有取於三,故謂之三年,緣其漸三年之氣也。故《春秋傳》曰:三年之喪,其實二十五月也。三年之喪不以閏月數何?以言其期也。期者,複其時也。大功已下月數,故以閏月除。《禮 士虞經》曰:言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

喪禮必制衰麻何?以副意也。服以飾情,情貌相配,中外相應,故吉凶不同服,歌哭不同聲。所以表中誠也。布衰裳、麻絰、箭笄、繩纓、苴杖,為略及本絰者,亦示也。故總而載之,示有喪也。腰絰者,以代紳帶也,所以結之何?思慕腸若結也。必再結之何?明思慕無已。

所以必杖者,孝子失親,悲哀哭泣,三日不食,身體羸病,故杖以扶身,明不以死傷生也。禮童子婦人不杖者,以其不能病也。《禮》曰:斬衰三日不食,齊衰二日不食,大功一日不食,小功、緦麻一日不食再不食可也。以竹何?取其名也。竹者蹙也,桐者痛也。父以竹,母以桐何?竹者陽也,桐者陰也。竹何以為陽?竹斷而用之,質,故為陽;桐削而用之,加人功,文,故為陰也。故《禮》曰:苴杖,竹也。削杖,桐也。

所以必居倚廬何?孝子哀,不欲聞人之聲,又不欲居故處,居中門之外。倚木為廬,質反古也。不在門外何?戒不虞故也。故《禮 大傳》曰:父母之喪,居倚廬。於中門外,東牆下,戶北面。練而居堊室,無餘之室。又曰:婦人不居倚廬。又曰:天子七日,又曰:公、諸侯五日,卿、大夫三日而成服。

居外門內、東壁下、為廬,寢苫塊,哭無夜時,不脫絰帶。既虞,寢有席,疏食飲水,朝一哭,夕一哭而已。既練,舍外寢,居堊室,始食菜果,及素食,哭無時。二十五月而大祥,飲醴酒,食幹肉。二十七月而禫,通祭宗廟,去喪之殺也。

喪禮不言者何?思慕盡情也。言不文者,指謂士民。不言而事成者,國君、卿、大夫杖而謝賓。財少恃力,面垢作身。不言而事具者,故號哭盡情。

喪有病得飲酒食肉何?所以輔人生己,重先祖遺支體也。故《曲禮》曰:居喪之禮,頭有瘡則沐,身有瘍則浴,有疾則飲酒食肉。五十不致毀,七十唯衰麻在身,飲酒食肉。又曰:父母有疾,食肉不至變味,飲酒不至變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琴瑟不禦。《曾子問》曰:三年之喪,練不群立,不旅行,禮以飾情。三年之喪而吊哭,不亦虛乎!《禮 檀弓》曰:曾子有母之喪,吊子張。子張者,朋友,有服,雖重服吊之,可也。《曾子問》曰:小功可以與祭乎?孔子曰:'斬衰已下,與祭,禮也。’”此謂君喪然也。子夏問:三年之喪,既卒哭,金革之事無避者,禮與?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周公伯禽,則有為之也。今以三年之喪從其利者,吾不知也。

婦人不出境吊者,婦人無外事,防淫佚也。《禮 雜記》曰:婦人越彊而吊,非禮也。而有三年喪,君與夫人俱往。禮,妻為父母服,夫亦當服。

有不吊三何?為人臣子,常懷恐懼,深思遠慮,志乃全身。今乃畏、厭、溺死,用為不義,故不吊也。《檀弓》曰:不吊三:畏、厭、溺也。畏者,兵死也。《禮 曾子》記曰:大辱加于身,支體毀傷,即君不臣,士不交,祭不得為昭穆之屍,食不得昭穆之牲,死不得葬昭穆之域也。

弟子為師服者,弟子有君臣、父子、朋友之道也。故生則尊敬而親之,死則哀痛之,恩深義重,故為之隆服,入則絰,出則否也。《檀弓》曰:昔夫子之喪顏回,若喪子而無服。喪子路亦然。請喪夫子,若喪父而無服也。

《曾子問》曰:“'君薨既殯,而臣有父母之喪,則如之何?孔子曰:'歸居於家。有殷事,則之君所,朝夕否。曰:'君既啟,而臣有父母之喪,則如之何?孔子曰:'歸哭而反送君。曰:'君未殯,而臣有父母之喪,則如之何?孔子曰:'歸殯哭而,反于君,殷事則歸,朝夕否。大夫室老行事,士則子孫行事。夫內子有殷事,則亦如之君所,朝夕否。’”

諸侯有親喪,聞天子崩,奔喪者何?屈己,親親猶尊尊之義也。《春秋傳》曰:天子記崩不記葬者,必其時葬也。諸侯記葬,不必有時。諸侯為有天子喪奔,不得必以其時葬也。

大夫使,受命而出,聞父母之喪,非君命不反者,蓋重君也,故《春秋傳》曰:大夫以君命出,聞喪,徐行不反。

諸侯朝而有私喪,得還何?凶服不入公門,君不呼之義也。凶服不敢入公門者,明尊朝廷,吉凶不相干。故《周官》曰:凶服不入公門。《曲禮》曰:居喪不言樂,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婦女。《論語》曰: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臣下有大喪,不呼其門者,使得終其孝道,成其大禮,《春秋傳》曰:古者臣有大喪,君三年不呼其門。

聞哀哭而後行何?盡哀舒憤然後行。望國境則哭,過市朝則否。君子自抑,小人勉以及禮。見星則止,日行百里,惻怛之心,但欲見屍柩汲汲。故《禮 奔喪》記曰:以哭答使者,盡哀,問故,遂行。曾子曰:師三十裡者行五十裡,奔喪百里。既除喪,乃歸哭于墓何?明死者不可見,痛傷之至也。謂喪不得追服者也,哭於墓而已。故《禮 奔喪》記曰:之墓,西向哭,止。此謂遠出,歸後葬,喪服以禮除。

曾子與客立於門,其徒趨而出。曾子曰:爾將何之?曰:吾父死,將出哭於巷。曾子曰:反哭於爾次。曾子北面而吊焉。《檀弓》記曰:孔子曰:'吾惡乎哭諸?兄弟,吾哭諸廟門之外;師,吾哭諸寢;朋友,吾哭諸寢門外;所知,吾哭諸野。’”

養從生,葬從死,周公以王禮葬何?以為周公踐祚理政,與天同志,展興周道,顯天度數,萬物鹹得,休氣允塞,原天之意,予愛周公與文武無異,故以王禮葬,使得郊祭。《尚書》曰:今天動威,以彰周公之德。下言:禮亦宜之。

崩薨

《書》曰:成王崩。天子稱崩何?別尊卑,異死生也。天子曰崩,大尊像,崩之為言,崩伏強天下,撫擊,失神明,黎庶殞涕,海內悲涼。諸侯曰薨,國失陽。薨之言奄也,奄然亡也。大夫曰卒,精耀終卒。卒之為言終於國也。士曰不祿,失其忠節,不忠終君之綠。綠之言消也,身消名彰。庶人曰死,魂去亡。死之為言澌,精氣窮也。崩、薨紀于國何?以為有尊卑之禮,諡號之制即有矣。禮始于黃帝,至舜堯而備。《易》言複者,據遂也。《書》殂落、死者矣,各自見義。堯皆僭痛之,舜見終,各一也。

喪者,何謂也?喪者,亡。人死謂之喪何?言其亡,不可複得見也。不直言喪何?為孝子心不忍言。《尚書》曰:武王既喪。《喪終》曰:死為適室。知據死者稱喪也,生者喪痛之亦稱喪。《禮》曰:喪服斬衰。《易》曰: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孝經》曰:孝子之喪親也,是施生者也。天子下至庶人,俱言喪何?欲言身體髮膚,俱受之父母,其痛一也。

天子崩,計告諸侯何?緣臣子喪君,哀痛憤懣,無能不告語人者也。諸侯欲聞之,又當持土地所出以供喪事,故《禮》曰:天子崩,遣使者計諸侯。

王者崩,諸侯悉奔喪何?臣子悲哀慟怛,莫不欲觀君父之棺柩,盡悲哀者也。又為天子守蕃,不可頓空也,故分為三部:有始死先奔者,有得中來盡其哀者,有得會喪奉送君者。七月之間,諸侯有在京師親供臣子之事者也,號泣悲哀奔走道路者,有居其國哭痛思慕,竭盡所供,以助喪事者。是四海之內鹹悲,臣下若喪考妣之義也。葬有會者,親疏遠近盡至,親親之義也。童諸侯不朝而來奔喪者何?明臣子于其君父,非有老少也,亦因喪質,無般旋之禮,但盡悲哀而已。

臣死亦赴告于君何?此君哀痛于臣子也,欲聞之加賻之禮。故《春秋》曰:蔡侯考父卒。《傳》曰:卒赴而葬,禮也。

諸侯薨,赴告鄰國何?緣鄰國欲有禮也。《春秋傳》曰:桓母喪,告于諸侯。桓母賤尚告于諸侯,諸侯薨告鄰國,明矣。

諸侯夫人薨,告天子者,不敢自廢政事,天子亦欲知之當有禮也。《春秋》曰:天子使宰喧來歸惠公仲子之賵。譏不及事。仲子者,魯君之貴妾也,何況于夫人乎?

諸侯薨,使臣歸瑞珪于天子何?諸侯以瑞珪為信,今死矣,嗣子諒暗三年之後,當乃更爵命,故歸之,推讓之義也。《禮》曰:諸侯薨,使臣歸瑞珪于天子。

天子聞諸侯薨,哭之何?慘怛發中,哀痛之至也。使大夫吊之,追遠重終之義也。故《禮 檀弓》曰:天子哭諸侯,爵弁,純衣。又曰:遣大夫吊詞曰:'皇天降災,子遭離之難,嗚呼哀哉!大王使臣某吊。’”

臣子死,君往吊之何?親與之共治民,恩深義重厚,欲躬見之。故《禮 雜記》曰:君吊臣,主人待于門外,見馬首不哭。君至,主人先入,君升自阼階,西向哭。主人居中庭,從哭。或曰:大夫疾,君問之無數;士疾,二問之而大夫卒,比葬,不食肉;比卒哭不舉樂。士比殯,不舉樂。玄冠不以吊者,不以吉服臨人凶,示助哀也。《論語》曰:羔裘,玄冠不以吊。

崩薨三日乃小斂何?奪孝子之恩以漸也。一日之時,屬纊於口上,以候絕氣;二日之時,尚冀其生;三日之時,魂氣不返,終不可奈何。故《禮 士喪經》曰:禦者四人皆坐,持體屬纊,以候絕氣。《禮》曰:天子、諸侯,三日小斂;大夫、士二日小斂。屬纊於口者,孝子欲生其親也。

人死必沐浴于中霤何?示潔淨反本也《禮 檀弓》曰:死於牖下,沐浴於中霤,飯含於牖下,小斂於戶內,大斂於阼階,殯於客位,祖於庭,葬於墓,所以即遠也。奪孝子之恩以漸也。所以有飯含何?緣生食今死不欲虛其口,故含。用珠寶物何也?有益死者形體,故天子飯以玉,諸侯以珠,大夫以米,士以貝也。

贈禭,何謂也?贈之為言稱也,玩好曰贈;禭之為言遺也,衣被曰曰禭。知死者則贈禭,所以助生送死,追恩重終,副至意也。贈賵者,何謂也?贈者,助也也。所以相佐,給不足也。故吊詞曰:知生則賻,貨財曰賻,車馬曰賵。

天子七日而殯,諸侯五日而殯何?事有大小,所供者不等,故《王制》曰:天子七日而殯,諸侯五日而殯,卿大夫三日而殯。

夏後氏殯於阼階,殷人殯於兩楹之間,周人殯於西階之上何?夏後氏教以忠,忠者厚也,曰生吾親也,死亦吾親也,主人宜在阼階。殷人教以敬,曰死者將去,又不敢客也,故置之兩楹之間,周人共夾而敬之。周人教以文,曰死者將去,不可又得,故賓客之也。《檀弓》記曰:夏後氏殯於阼階,殷人殯於兩楹之間,周人殯於西階。

《稽命征》曰:天子舟車殯何?為避水火災也。故棺在車上,車在舟中。臣子更執紼,晝夜常百二十二人。紼者,所以掌持棺也。故《禮》曰:天子舟車殯,諸侯車殯,大夫攢塗,士瘞。尊卑之差也。

祖于庭何?盡孝子之恩也。祖者,始也,始載於庭也。乘軸車辭祖禰,故名為祖載也。《禮》曰:祖于庭,葬於墓。又曰:適祖,升自西階。

所以有棺槨何?所以掩藏形惡也,不欲令孝子見其毀壞也。棺之為言之貌,所以藏屍令貌全也;槨之為言廓,所以開廓辟土無令迫棺也。《禮 王制》曰:天子棺槨九重,衣衾百二十稱於領;大度曰:公侯五重,衣衾九十稱;士再重。禮曰:大夫有大棺三重,衣衾五十稱;士無大棺二重,衣衾三十稱。單備為一稱。《禮 檀弓》曰:天子棺四重,水光革棺被之,其厚三寸。地棺一,梓棺二,柏槨以端,長六尺。

有虞氏瓦棺,今以木何?虞尚質,故用瓦。夏後氏益文,故易之以堲周,謂堲木相周,無膠漆之周也。殷人棺槨有膠漆之用。周人浸文,牆置翣,加巧飾。喪葬之禮,緣生以事死,生時無,死亦不敢造。太古之時,穴居野處,夜皮帶革,故死衣之以薪,內藏不飾。中古之時,有宮室、衣服,故衣之幣帛,藏以棺槨,封樹識表,體以象生。夏殷彌文,齊之以器械。至周大文,緣夫婦生時同室,死同葬之。

屍柩者,何謂也?屍之為言失也,陳也,失氣亡神,形體獨陳;柩之為言究也,久也,不復章也。《曲禮》曰:在床曰屍,在棺曰柩。

崩、薨別號,至墓同,何也?時臣子藏其君父,安厝之義,貴賤同。葬之為言下藏之也。所以入地何?人生於陰,含陽光,死始入地,歸所與也。天子七月而葬,諸侯五月而葬何?尊卑有差也。天子七月而葬,同軌必至;諸侯五月而葬,同會必至,所以慎終重喪也。

《禮》曰:塚人奉圖。先君之葬,君居以中,昭、穆為左右,群臣從葬,以貴賤序。

合葬者何?所以固夫婦之道也。故《詩》曰:穀則異室,死則同穴。又《禮 檀弓》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已來未之有改也。

葬于城郭外何?死生別處,終始異居。《易》曰:葬之中野。所以絕孝子之思慕也。《傳》曰:作樂于廟,不聞於墓;哭泣于墓,不聞於廟。所以于北方何?就陰也。《檀弓》曰:孔子卒,所以受魯君之璜玉葬魯城北。又曰於邑北北首,三代之達禮也。

封、樹者,所以為識。故《檀弓》曰:古也墓而不墳,今邱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不識也。於是封之,崇曰尺。春秋《含文嘉》曰:天子墳高三仞,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庶人無墳,樹以楊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