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连良:舞台上不能美丑不分

 明日大雪飘 2023-11-12 发布于上海
 我是个演员,演的是戏,戏要反映生活,要反映生活中的美与丑的事物,这样,首先就要求必须深入生活,熟悉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但是生活中的美丑事物,必须通过演员的艺术加工才能成为既美妙又真实的舞台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不同于生活这个道理,几十年的演戏生活使我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在舞台实践当中,不管是形体动作也好,唱念声腔也好,服装、道具、布景也好,我都想尽一切办法叫它美,以便产生好的艺术效果。
 
 属于舞台美的事很多,而且每个人的处理也不一样,我在这里只举几个戏里常见的表演动作,简单地谈谈我自己的体会。

图片

马连良之《赵氏孤儿》


 首先就打人和挨打来说,在舞台上和舞台下就很不同。生活中的打人和挨打都不好看,但是舞台上应该把这种不好看表现得好看。我在《赵氏孤儿》里演程婴打公孙杵臼一场,唱完“二黄原板”的倒数第二句“手执皮鞭将你打”后,我的打法是先向左甩髯口,手拿鞭子从左向右抡,打在右面;然后再向右甩髯口,手拿鞭子再从右向左抡,打在左面。这个姿势动作,配合脸上的表情,加上“巴搭……仓,巴搭……仓”的锣鼓点,据看过的人反映,看来不但很美,而且也很真实。事实上,真打起来是劈头盖脸,不管哪儿都打,怎么能这样对称而又谐调呢?但在舞台上就得这样处理。


 在《四进士》里,我演宋士杰,当我趴在台上做要挨打的样子时,总是先把两条腿搭拢在一起。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这里有一点感受:我在幼年学戏时,常挨老师的打,一趴在板凳上,老师总是先嚷:“搭起腿儿来!”当时我也不懂这是什么缘故,只知道一挨打就得先搭上两条腿,后来才打听明白,这是过去衙门里打人的规矩。搭起腿来挨打可以保护下身,不致受伤出危险。我有了这个挨打的经验,才联想到宋士杰是在衙门里当过差的人,他虽然没有挨过打,但是他总看见过怎么打人,那么他就一定懂得这个搭腿挨打的道理,同时我也觉得爬在舞台上,伸直两条腿也不好看。因此,我就在每次演《四进士》中宋士杰挨打的时候,先搭上两条腿,既好看,又真实。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宋士杰不是曾经在衙门里做过多年事的人,也不能单单为了好看而这么表演。

 其次,舞台上的喝酒,不管是哪一类角色,什么服装,有没有音乐伴奏(京剧术语叫“吹打牌子”),总是一只手拿酒杯,一只手遮杯掩嘴,决不能像日常喝酒一样,随便拿起酒杯一喝,辣得龇牙咧嘴。等到需要表现饮酒过量微有醉意,或是酩酊大醉的时候,那“醉步”、呕吐等各种各样的动作,也都是非常好看的,并不是真喝醉的那么丑态百出,让人看着讨厌。

图片

马连良、筱翠花、马富禄之《乌龙院》

 另外,关于一些象征性的表演动作,比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上山、骑马等,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都是常见的,可是表现在舞台上就不同了。舞台上没有门,也没有楼,什么都没有(除去个别的剧种或个别的戏),但是必须把它表现出来。如《坐楼杀惜》中的宋江,被阎婆子强关在阎惜娇房里,勉强度过了一夜。刚听见打过五更,知道天将发晓,他就急急忙忙用力拉开被阎婆子倒扣上的房门,下楼,开开大门走出去。直到他发现不见了装有梁山密信的招文袋后,又在“乱锤”的锣鼓声里焦急惊慌地走上,一路寻找,又是原样地推开大门,往左转多半个小圈上楼。这一些过场完全凭演员一人的虚拟动作,而要使台下观众清清楚楚地看出哪儿是大门,哪儿是楼梯、房门,什么地方都不能错。开门、关门时身子必须往后仰,表示不要被门碰着;上下楼梯的层数,必须一样,多一蹬少一蹬都不行。演员内心也一定预计好这些地方,不能演错,这样才能使观众产生对舞台艺术的真实感和美感。因为戏曲中许多动作都是象征性的,是从生活中取其一点,虽然点到为止,可是必须准确,使观众易于领会。因此说,我们舞台上的动作虽然来自生活,但是取其神理,不是取其形似。
 
 再说戏剧的服装和色彩。
 
 有很多人说我的服装式样和色彩配合得都好看,这一点倒是事实。我觉得这也是舞台美的一部分,不应该马虎。式样的好或坏、色彩的调和或不调和,与整个戏剧的演出效果有很大的关系。记得有一次有几位演员演戏,穿着都非常鲜艳美丽,他们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可是在台下看上去并不怎么醒目。我感觉非常诧异,经过仔细观察,才看出原来是受到身后挂的那个绣满各种花朵彩凤的“门帘台帐”(过去舞台都是用各色绸缎绣上各种花,在两边各有一个门口,上面挂着同样的门帘,演员上下场都从这两个门口出入,由专人负责掀帘子,叫作“门帘台帐”,也有叫“守旧”的)的影响。于是我就建议把这种台帐改成素净的。结果,效果很好,不只突出了服装的色彩,也衬托了演员的表演。

图片

《借东风》马连良饰诸葛亮


 另外还有“场面围子”,这是我在从先看金少山先生演戏时才想到改进的。那时我发现乐队伴奏的地方,地下放着茶壶、茶碗、痰盂等一些杂乱东西,和场上气氛不谐调,就想用和台帐同样的东西做一条围子,把面向前台的多半部音乐伴奏地方围起来,遮掩了那些妨碍舞台美的杂乱东西。从此各剧团就都开始仿效着用“场面围子”,净化了舞台。

 另外有人批评说《女起解》中的苏三穿着一身红绸缎,擦一脸粉,不真实,因为打扮得不像一个死囚牢里的囚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她打扮得跟真囚犯一样,蓬头垢面,观众恐怕都要走开不看了。苏三的服装尽管不是囚犯服装,单一副枷锁却足以说明她的身份。齐白石画的石榴和真的石榴并不一样,但是富有神韵和生机,挂在墙上,使人看了会产生一种幽静宜人的舒服感觉。

 根据以上的几点道理,我以为演员应该以生活为基础,熟悉生活,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再通过细致的艺术加工和提炼,使它成为既真又美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东西。在舞台上决不能像照相一样地照搬生活的原来样子,要是那样的话,可就美丑不分了。
 
 (《新建设》1961年10号)

- 历史推荐 -

京剧舞台的规则:服装、道具、剧词均不计朝代

徐訏:“梅兰芳去世后,京剧的寿命从此结束了”

京剧与社会:“京剧是一种原始的粗鄙的艺术”

谭鑫培专记:“谭鑫培鼎鼎大名之由来,一般都说有六个原因”

忆梅兰芳先生:“偶与人间争富贵,万花齐首拜东风”

钻后台:“看穿了戏台,也就是看穿了人生”

王瑶卿谈唱戏:“一个演员,最难的是会听自己的唱”

“尖团字”究竟是什么?“半尖半团”的唱法对吗?

说言菊朋:平时吸烟走路种种态度,均摹仿“老谭”

周信芳之女:“在留散国外的子女心里,父亲是永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