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号称要“替代手机”的Ai Pin,居然搞出了双向收费

 三易生活 2023-11-12 发布于湖北

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通用计算设备是什么?或许AR眼镜、MR头显是绝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但苹果前设计师Imran Chaudhri和Bethany Bongiorno似乎并不这么认为,两位联合创立的Humane公司,就在日前推出了一款号称要“替代手机”的可穿戴AI智能硬件Ai Pin。

根据Humane方面的说法,小巧如同胸针的互联智能可穿戴设备Ai Pin可固定在衣服上,并使用内置的一系列传感器来实现对环境的感知,带来小巧、无屏幕的个人移动计算体验。它的具体使用方式,是利用激光将显示界面投射到手掌上,然后通过点击、手势,或是语音命令来完成交互。如果单纯从交互设计上来看,Ai Pin确实与科幻电影中的未来科技设备如出一辙,确实颇具想象力。

其实通过投影的方式来让智能硬件实现无屏幕的效果,Ai Pin并非首创。早在2018年就有智能手环厂商推出了“投影手环”,可以将皮肤变成屏幕,并通过投影和位置传感器相互协作,可直接在皮肤上进行触控操作。如果这一设计确实击中了消费者的痛点,那么过去五年间投影手环应该会大行其道才是,然而现实显然很骨感。个中原因无外乎两点,设备本身的平行投影,以及在皮肤这样不规则曲面上的投影效果难以解决。

事实上,Ai Pin与早年间的投影手环还是略有区别的,前者只需显示文字内容即可,但其必须对准手掌才能看清投影内容的设计,大概率不能让用户满意。

至于能用Ai Pin来干什么,Humane方面号称它可以获得人工智能体验,并且在OpenAI、微软、谷歌、Slack等一众AI大厂的加持下,借助云服务获得AI大模型的相关能力不在话下。并且通过订阅音乐流媒体服务Tidal,Ai Pin还能化身“Ai DJ”。

那么问题就来了,通过激光投影在手掌上显示AI大模型输出的内容,这是一个好的设计吗?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通常成年男子的手部大小平均为7.44英寸,手掌部分则更小,这也就意味着Ai Pin投影的可视面积有限。同时智能手机采用的OLED材质屏幕是自发光的,可人类的手掌显然不能发光,这也就意味着Ai Pin投影的字体也不能太小。与智能手机相比,更小的显示面积和更大的字体,带来的就必然是更少的单个画面信息量。

最终的结果,就是AI大模型输出的内容在通过Ai Pin投影到手上时,用户需要花费比在手机上更频繁的滑动或类似操作才能完成阅读,这就对体验并不友好了。当然,如果抛开价格,Ai Pin确实是一款新奇、且有趣的消费电子产品。可699美元的价格和每月需要支付24美元的订阅费用,显然就让Ai Pin“替代手机”的说法变得滑稽了起来。

根据Humane的综合订阅计划,每月的24美元包括一个专有的电话号码和无限制的通话时长、数据、文本,以及云存储等,由T-Mobile独家合作提供。且不提目前一部iPhone 15在美国的售价最低只需799美元,每月24美元订阅费用的更是让Ai Pin变成了消费电子产品中绝无仅有的存在。

毕竟在此之前没有哪一款消费电子产品会同时使用买断+订阅的双重收费方式,Ai Pin这一模式开了个极其不好的先例,会极大增加用户的使用负担,同时还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Ai Pin的所有权归属模糊。

以智能手机为例,一旦卖给了消费者、归属权就变成了后者,甚至于厂商即便倒闭,也不会让手机变成废铁。比如说早已退出手机市场的LG,目前在闲鱼上依然能找到大量以“洋垃圾”身份存在的LG手机,这些产品并没有因为LG的退场而变得无法使用。可Ai Pin的问题在于,如果不支付订阅费用,那么它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一个无法使用的产品。

也就说一旦Humane解散,Ai Pin立刻就会变成一个电子垃圾,彻底失去使用价值。这一设计的好处,就在于将用户与公司强行捆绑在了一起,让用户在Ai Pin的使用存续期间一直可以为Humane贡献价值。至于为什么Ai Pin会采取如此扭曲的定价策略,或许高昂的成本是唯一的答案。如果不使用付费订阅模式,其售价大概率会超过1000美元。

毫无疑问,Humane并不是苹果这样的公司,没法让消费者为一款前途未卜的消费电子产品花费上千美元。所以自然也就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将价格压低到有尝鲜意愿的消费者普遍能能够受的区间。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手机大搞游戏超分、插帧?现在可能还为时过早

如果GPU本身根本还没到瓶颈,这些“后期优化”功能或许并非好事。

“摇一摇”广告霸屏双11,淘宝和京东都急了?

在这个重要节点,显然没有谁敢于将流量拱手让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