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西园到杏园,不只是一个字的变化(100之90)

 虚室生白夜 2023-11-12 发布于浙江

『雅集』的源头也许是千余年的兰亭集会吧。彼时的雅集就是大家一起饮酒赋诗,已经一场关于“春天”的约会。

后来就不仅仅是一场聚会,它具有很多功能,而北宋那场著名的『西园雅集』,更成为一个标杆,一个被士大夫们广泛学习的标杆——西园是驸马王诜的府邸。

那场雅集是一场文人高手的顶级聚会,有很多人留下关于“西园雅集”的画作,李公麟(托名)采用白描手法绘制的长卷最传神,长达1104.3厘米的画幅里,有名字的共16人,苏轼,黄庭坚,米芾,王诜,秦观,蔡襄等人俱在,甚至李公麟本人也在画里。

这十六人再加上童子等7人,画中一共有23人(其中侍女2人),他们都身着素服,头戴儒巾,但举止不同,形态各异,每人都有自己的活动特点。

但是,无论童子,仕女,以及画中主角,他们的活动都是富有艺术性的,比如苏轼捉笔伏案欲书,与他相邻的三人只是闲坐周围,他们大概都在等待这位大文豪的美文华章吧。

李公麟的画已经开好头,他那幅胸有成竹的样子极其闲适,此刻作画对他来说是享受,更何况身边都是同类人。

圆通大师身为和尚,在这个画面里,他也是超然物外的神态,和身边那片苍翠欲滴的竹林搭在一起,充满文艺范。

画中山石具有强烈北宋特征,勾体具象,皴染得法。而人物与景物搭配得宜,纵观整个画面:疏密有致,浓淡相宜,一幅人物画里满满文人气息。

这是宋代人画宋代事。

时间来到公元1437年,明朝宣德年间,画家谢环受邀参加『三杨』等9位朝中大臣在杨荣府邸杏园举行的聚会,同时受邀画下这次聚会的情景。

这是一幅长约243厘米的设色卷轴画,虽然也采用景物隔断的方式,相对于『西园雅集』,画面要充实得多,从头至尾,没留丝毫空白,五组人物也排列得相当紧密,似乎是现实人物之间的关系紧密,也可能那场聚会就是这个场景——各式家具也在其中充当重要角色。

最重要的是,画家真实描绘了每一位到场人物的年龄、外貌特征、以及标明身份的官位服饰(好奇明代下班后不换衣服吗?还是画家有意为之),以及他们按照官位的不同坐姿。

由于是设色画,而画家又有意将人物作为主要描绘对象,虽然对景物甚至家具的物件,也做了极为细致的刻画,但很明显,谢环的画笔下,或者说到了明代,倍受追捧的『文人意识和雅集特有的气氛』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某种意义上的『真实性』

而这一幅『杏园雅集』也引领了一个画风:其后有『竹园寿集图』『五同会图像』等都是采用类似的『肖像画』模式,尤其『竹园寿集图』描绘的是诸多臣僚为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御史三人六十寿辰聚会,从场景布局到人物动态都模仿『杏园雅集图』,甚至包括设色方式。

时人吴宽记:善绘事者为锦衣二吕君,屠公援宣德初馆阁诸老杏园雅集故事曰『昔有阁,此独不可图乎?』二公欣然模写,各极其态。

绘画的实用功能至此得到充分展现,而『雅集』也变成了『肖像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