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适与王国维

 铁血老枪 2023-11-12 发布于上海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聊了赵元任、陈寅恪,今天聊王国维。

胡适与王国维

王国维


1、胡适对王国维

在王国维那集,我曾提到胡适对王国维的评语:“人很丑,小辫子,样子真难看,但光读他的诗和词,以为他是个风流才子。”(《人生三境王国维》

但这不是人身攻击,相反胡适说的是反差外表下王国维带给他的冲击。实际上,1922年,胡适在《归国杂感》中指出:“文学书内,只有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是很好的。”并发表《谁是中国今日的十二个大人物》,将王国维与章太炎等12位晚清以来的人物列为划时代的巨匠大师。此外,胡适多次把王国维写进日记,比如:“读王国维先生译的法国伯希和一文,为他加上标点。此文甚好。”

1923年12月,胡适赴王国维府上拜访。据胡适日记记载,他和王国维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

一是中国清代有无哲学。胡适认为清代有学问,无哲学;有学问家,无哲学家。王国维则指出了一个叫戴震的人既是自然科学家、启蒙思想家,又是哲学家。

二是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王国维思想保守,但学术开明,别人读书可能是零散的获取,王国维则可以在看似不相干的知识间建立联系(我本人作为培训师也有这方面的洞察力,可在我喜马拉雅账号中查看),比如他可以由传统话本《薛家将》中的薛丁山和樊梨花弑父,联系到古希腊悲剧中恋母弒父的“俄狄浦斯情结”;他既深谙中国戏曲,也研究西方电影,指出美国一家电影公司摄制影片时,耗费600万元,用地千余亩,千军万马真枪实弹,极尽铺张之能事,然而在中国戏剧舞台上,三五人千军万马,六七步四海九州,于锣鼓声中走几个来回,便可“沙场秋点兵”……

听完王国维的描述,胡适豁然开朗,自叹孤陋寡闻。受王国维的启发,胡适还专门研究了王国维提到的那个冷门人物——戴震。

可见,王国维对古今中外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识,是同时代旧派学人难以企及的,也是新潮学界不曾关注的。

1924年清华设立研究院时,胡适推荐了3个人,包括王国维(另两位是梁启超和章太炎,但章太炎不愿赴任)。

晚年时胡适说:王国维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少年时可用德国叔本华的哲学来解释《红楼梦》,天分和功力了得。

基本上,胡适对王国维只有认同。


2、王国维对胡适

那么王国维如何看待胡适呢?有认同、也有不认同。结尾处我会解释为何胡适对王国维只有认同,王国维对胡适则有认同也有不认同。

1922年,王国维在给顾颉(xié)刚的信中说,对胡适的《水浒》《红楼》解读,“犁然有当于心。” 王国维更称赞过胡适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这里要说下二人的学术背景。

王国维是先研究西方哲学,然后研究中国词曲,最后又研究传统国学,经历了从西方到中国、从当下向古典的转变。胡适呢,刚开始提倡白话和新文学,显得激进;“五四”以后则提倡整理国故,回归中国古典。二人都是先西后中。这是王国维可以认同胡适的原因之一。

其二是文学审美。胡适的白话文提倡的是通俗、自然、自由,与王国维的不隔、自然、真美等不谋而合。只不过胡适是要把古典的美运用到当下的白话里,王国维则是要彻底地回归古典。

而这,也是二人的分歧。胡适是以古养今,王国维是厚古薄今。胡适认为一代有一代的文学,王国维认为古代的文学最好。在“古典”里两人可以相遇,在“现代”里却只能背道而驰。


3、那么为什么王国维对胡适有不认同的地方,胡适对王国维则是完全认同呢?

其实这涉及到知识结构。用现在的话说,是胡适对王国维降维打击了。因为,王国维懂的国学,胡适也懂,虽然造诣不如王国维;但胡适知道的一些知识观念,古板的王国维很难想通。

最后借用陈寅恪的一句评语来描述胡适对王国维的推崇:

鲁连黄鹞(yào)绩溪胡,

独为神州惜大儒。

“绩溪胡”指的是胡适,因其胡是安徽绩溪人;“大儒”指的是王国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