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江东去

 冬窗事发 2023-11-12 发布于北京

据《吹剑录》,苏轼曾问助手:“我的词比柳永如何?”助手说:“柳永的词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唱,您的词,必须得请关西大汉打着板来唱!”苏轼,号东坡居士,他不仅是古文运动的领袖,还是宋词豪放派的奠基人,可谓文学全才。

词起源于唐,兴于五代,极盛于宋。论宋词,婉约与豪迈并存,婉约词好比骈文,用词华丽,欲说还休。豪放词对应古文,直抒胸臆,反映日常琐事和社会现象。苏轼善写古文,词风自然也激情奔放,像这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从专业角度看,婉约派注重词曲结合,认为词是要唱出来的,文字要适应音律。苏轼则“以诗为词”,他虽然也按词牌的格式填字,却从不迁就音律,正所谓“说的比唱的好听”。

豪放词的另一特点,便是聚焦国家大事,激发爱国情怀。

范仲淹在镇守西北时写道:“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道出军营生活的艰苦。武穆岳飞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满江红·怒发冲冠》)”表达了自己的忠心。抗金志士辛弃疾写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他借古喻今,支持朝廷北伐。

志在北伐的辛弃疾一生未受重用,他只好寄情文字,最终成为豪放派集大成者,辛词现存六百余首,冠绝两宋。在辛弃疾之后,豪放词因宋朝的怯战渐渐失去意义,或变得粗糙,或转而婉约,总之不再进步。

             匕

精選文章推薦

真相 | 無為

 阝                

                              廴              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