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辽代契丹金银器:一个神秘消失王朝的精美文物05
2023-11-12 | 阅:  转:  |  分享 
  
辽代契丹金银器:一个神秘消失王朝的精美文物摩羯纹金银花银碗,辽,口径23厘米,高7厘米,内蒙古赤峰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盛食用具,内底錾
刻双摩羯,周围环绕花瓣,内沿为一周联珠纹和莲瓣纹,图案部分鎏金。耶律羽之曾辅佐过契丹第一位皇帝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王朝,是位身份显
赫的契丹宰相。耶律羽之墓出土的金银器以局部鎏金的金花银器最为具有代表性。局部鎏金是唐代银器普遍使用的装饰手法,即在锤击成型的银器上
錾刻或模冲纹饰,然后再在纹饰上鎏金,以达到金银辉映的效果。鎏金摩羯纹银盘,辽,长20厘米,高4.1厘米,内蒙古通辽出土盛食用具,此
盘略呈菱形,沿面模压缠枝花纹,盘内底錾刻两摩羯戏火焰宝珠纹,花纹处鎏金,为金银辉映的金花银器。鎏金双凤纹银盘,辽,口径16厘米,高
3.5厘米,也是耶律羽之墓出土盛食用具,盘体呈五瓣花形,内底錾刻双凤缠枝纹,内沿饰折枝花卉,凤纹具有唐代特点,雄劲华丽,是契丹人喜
爱的装饰纹样。银砚、银笔筒、银盘、银洗,辽,内蒙古赤峰出土成套的文房用具,出土时置于墓室内供桌上,砚台和笔洗中尚存积墨。这套银质文
具比中原石质瓷质玉质更加质轻耐用,其中双连笔筒尤其具有特色,便于将毛笔随身携带,适合游牧生活需要。鎏金银鸡冠壶,辽,高26厘米,内
蒙古赤峰出土盛水器,银制,形状好似卧鸡,腹部略鼓,錾刻双重菱形开光,里面有卷草纹等纹饰,均进行了鎏金处理。壶的边缘处还可以看到一些
表现仿皮囊壶的针线缝制痕迹。此壶是已见辽代金银器中之精品,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银质鸡冠壶。鎏金纹饰与素色银地形成对比,光彩夺目。此
壶为皮囊式造型,具有典型的契丹文化特征,其源流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皮质容器,易于捆扎固定,方便携带,适合游牧民族生活使用。纹饰制作工艺
与唐代中后期接近,明显受唐代内底传统工艺的影响,体现了契丹民族与中原地区交往和文化交流。少数民族虽然借助武力建立了帝国,但在艺术上
还是不得不大力吸收汉民族的精华。鎏金鸳鸯团花纹银渣斗,辽,高14厘米,内蒙古赤峰耶律羽之墓出土渣斗,又名唾壶,用于盛装唾吐物。如置
于餐桌上,则专用于盛肉骨鱼刺等食物渣滓,小型者亦用于盛茶渣,故也列于茶具之中。提梁长链鱼鳞纹银壶,高10.7厘米,链长41厘米,1
954年内蒙古赤峰出土此壶布满鱼鳞纹,造型优美,说明此时起点的金银工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形制是按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而设计的,提
梁和链条便于悬挂和携带,为辽代特有。虽然契丹族现在早已在地球消失,然而时光流逝,岁月荏苒,这些千年前的金银器物器物,依然金碧辉煌,
在幽暗中散发着摄人魂魄的光芒,足以让我们想象它当年的鼎盛模样。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