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加尔湖:储水量够中国饮用260年,现有科学仍无法解密

 行走在陌路 2023-11-13 发布于福建

2021年,联合国公布《世界资源报告》:全球有至少16亿人无法获得清洁及安全的淡水供应,约40亿人每年至少有一个月时间面临严重缺水,并预测2050年全球有一半以上人口面临淡水短缺。

事实上,在“水源保护”迫在眉睫的当下,仍然有不少国家在破坏水资源,例如澳大利亚持续百年滥抽地下水用来采矿,以及印尼、印度、伊拉克等国河流普遍污染超标等等。

如果说这个地球上还有哪个国家不愁淡水的话,那肯定是俄罗斯,因为俄罗斯有一座拥有地球22%淡水资源的贝加尔湖,而俄罗斯的人口只有区区1.44亿。

以2022年中国居民907亿立方米的生活用水量计算(不含工业),贝加尔湖23.6万亿立方米的淡水储量足够中国人饮用260年,可供俄罗斯人饮用3600年。

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南部,大部分归布里亚特共和国所有,其余归属伊尔库茨克州,总体呈月牙状,诞生于大约2500万年前的第三纪晚期,因盆地断裂而形成裂谷,目前每年仍以2厘米的速度持续撕裂中,因而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地震。

贝加尔湖总面积约3.1722万平方公里,南北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最大深度1642米,平均水深730米,由336条大小河流汇聚而成,总汇水面积超过55万平方公里,只有安加拉河一个出口,汇入叶尼塞河后直达北冰洋。

最早记录贝加尔湖的历史文献出自汉代的“瀚海”,五胡十六国时期又名“于巳尼大水(魏书)”,满清入关后撰写的《异域录》称其为“柏海儿湖”,这便是贝加尔湖之名的最早来源。

泗水而居,是各个民族遵循的求存法则,从公元三世纪开始,先后有匈奴、柔然、鲜卑、突厥、回鹘、辽金、蒙兀等族群在贝加尔湖沿岸定居,直至康熙于1689年签署《尼布楚条约》后,贝加尔湖才划归沙俄所有。

1919年俄国内战期间,白军自鄂木斯克节节败退至贝加尔湖岸边,3万伤兵和军属冒着零下40℃的低温强行渡湖,4000多人在湖冰上冻死,传说中白军携带的沙皇数百吨黄金也就此一并消失。

从苏俄到苏联再到俄罗斯,从未放弃过寻找这批黄金,先后二十多次动用俄罗斯最先进的潜水器和全球最大的水下太空望远镜,至今没有确切消息,种种未解之谜令贝加尔湖的神秘广为流传。

以沿湖土著视角来说,贝加尔湖的神秘来自古老传说,流传最广的就是“恶龙咆哮”,据说每隔几年就会从湖底传出类似“龙啸”的声音,上个世纪80年代,苏联研究人员利用回声定位器记录到湖床上有个30米长的移动物体。

2012年,俄罗斯科学家证实所谓的“龙啸”其实是湖底地震引起的水文回声,苏联时代记录的30米移动物体可能是计算失误,实际应该是3米,有可能是巨大的鲟鱼或海豹。

另一个神秘现象来自大自然,贝加尔湖水能见度常年处于30-40米之间,这也代表水质清澈、杂质更少,受热胀冷缩影响更低,但每年冬季都会有几次“大破冰”,通常是几千平米的一整块冰层突然爆裂,使冰面上出现大小厚度不一的碎冰块。

与之对应的是大量的甲烷气体,与加拿大北极区域的湖泊对比,贝加尔湖冬季冰层出现的甲烷气体超标了3000多倍,相当于湖底有一座目前人类无法建造的超大型甲烷工厂,源源不断地制造并释放着甲烷,总量超过一万亿立方米。

俄罗斯科学家也尝试推测,贝加尔湖甲烷超标或许是地壳构造运动而成,但具体如何形成,至今无解。

贝加尔湖的神秘是上百个未解之谜,例如65种本土鱼类有一半是独有物种,在如此之大的湖泊中长期生活,这些鱼类的个头却绝大部分都小于20厘米,就连贝加尔湖海豹个体也是全球最小的。

另外还有350种片脚类独有物种、200种水生蠕虫、150种淡水蜗牛以及18种淡水海绵等等,这些物种与其他水域物种差异极大,哪儿来的,怎么活下来的,至今一无所知。

随着科技进步,科学家对贝加尔湖背后隐藏的秘密也展开了高精尖科技考察,甚至专门为其研发了一台巨型水下太空望远镜,取名为“贝加尔-GVD”,也就是“贝加尔幽灵”的意思。

这台水下望远镜的设计目的是寻找中微子(质量与电荷非常微弱),而贝加尔湖40米的水深能见度与冬季厚厚的冰盖,会使得寻找中微子更容易也更准确。

2021年3月,俄罗斯科学家将36颗探测球与声呐、高清摄像头组成的望远镜集群组件,沉入湖底1300米。截至2023年2月,相同集群组建已有10组,每个集群有八条垂直串、每串36颗探测球。

这个规模目前是全球最大、也是最先进的中微子探测器,目前只完成总设计工作量的18%,离预期还有很大差距。

这么神秘的贝加尔湖,是不是与你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