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虚、上热下寒的人这样做,温阳不上火,身体倍棒

 知识海洋ABC 2023-11-13 发布于河北

 导语 

不仅要扶阴,更要阳!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既要扶阴,还要扶阳

人体的阳气继续收敛,偏归于脏腑,因此,阳气偏盛于里,对于常人或素体就有阴虚,一旦饮食上遇到辛辣刺激,或燥邪的侵袭,就会出现阳盛而阴不足的格局。因此,需要服食清补之品以平衡之。

但阳气对人体却依旧非常重要: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内经》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张景岳

可见,阳气才是一个人生命力的源泉。

图片

俗语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正因为阳气的力量,气血津液才能遍布周身,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五窍。

因此,对于素体阳气不足的人来说,到了霜降,外部的风寒之邪太盛,会遏抑体内的「小火苗」,导致一系列脏腑虚寒和营卫不和的问题。

💗 损及脾阳,便有腹痛腹泻、胃脘痞满、不思水饮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果水湿偏盛,还会导致代谢紊乱而出现肥胖;

💗 损及肾阳,可有腰膝酸软、尿白清长、水肿、精力差的问题;

💗 阳虚反应于营卫,营、卫之气须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化生,其充实与否在于脾胃功能是否正常。若营卫功能正常则皮肤有润泽、有弹性,若营卫不足,则肤色青、肌肤枯槁无光泽,呈现衰老之象;

💗 精神上,易出现昏沉嗜睡,无精打采,精神萎靡不振,遇事容易紧张、焦虑、退缩不前。

图片

「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

——《内经》

足见,阳虚导致的虚寒久了,会障碍到血脉的通利,不仅仅影响女性的月经,也会影响到男子精血的温度和力量,同时还会对心脉有所影响。

总之,就是「寒生多病」,对于阳虚者,扶阳是首要的。

图片

若阳气不足,到了冬季寒凉之气更多,阳虚人群的健康问题也会变得更加凸显。

所以阳虚的人到了冬天可能会特别难熬:

阳虚则生寒,手脚冰凉,四肢末端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血液循环差。

头怕风吹、后背怕凉阳气虚则化生的热量不够、抵御外寒的能力也差。

容易感冒咳嗽,缠绵反复,好得慢

此时节自然界阳气逐渐收藏,要想安度寒冬,还得好好扶阳,让自己有「底气」抵御寒冬,尤其是平素有点怕冷、阳虚、上了年纪的人更是要动起手来。

顺时调理+温灸

守好你的一身阳气!

❄ 灸一灸,封住身体里的「小火炉」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阳气的活动规律,而脾肾之阳气相当于人体的「小火炉」,当暮秋过渡至冬三月之时,既要保持阳气旺盛,还不能让阳气外泄。因此,此时坚持艾灸中脘、关元有助于添火、封火,可以让整个冬三月的阳气更好的潜藏。

💗 中脘、足三里

中脘、足三里乃扶后天脾胃阳气的要穴。其中,中脘不仅是胃的募穴,还是八会穴之一,即《难经》说的「腑会中脘」,所有的腑气最重要的集中点就在于中脘穴。

图片

足三里,乃胃经本穴,属性为土,是补胃气的第一大穴,气血不足,可升之,气血上冲,又可引之下行。

图片

💗 关元、涌泉

关元、涌泉乃扶先天肾阳的要穴。对于关元,凡是阳虚、体力差、身体衰弱,或是长期疲惫、感觉身重、身冷畏寒、手脚易凉、虚寒腹泻、小便频而白等等病证,皆可坚持艾灸。

图片

涌泉穴,除了可温助肾阳外,还可引热下行,敛藏阳气,在身体上热下寒时,或艾灸其他穴位后,可灸涌泉引热下行,封藏阳气,避免阳气上浮引起口干、口疮和睡眠问题。

图片

鼻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人群,除了可灸以上穴位外,还可以灸肺俞、身柱、飞扬穴,并按摩迎香、印堂穴,以加强太阴肺之宣降、太阳膀胱开表之功能,以通鼻窍。

❄ 顺时调养,让身体顺应天地

⛅ 饮食: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物

霜降节气,如果有明显口干、口渴,舌红少苔,大便偏干燥或素体健康者,可食用柿子、橘子、大枣、秋梨、百合、银耳、萝卜等,以滋肺胃之阴。

图片

如果素体阳虚,畏风怕风、大便不成型者,则不宜寒凉,宜饮热水,食用陈皮、肉桂、白芷、茴香、花椒、生姜、香菇等温性食材。

⛅ 睡眠: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霜降节气,睡眠要早卧,睡眠前,可进行艾草足浴,温潜阳气,亦有助于放松身心。《内经》讲起床要「与鸡俱兴」,不可过早,以免阴气仍盛之时扰动阳气,亦不可晚于日出之时,以免阳气升发之时却抑制阳气。

⛅ 穿衣:适当加衣,戴上围巾

风为百病之长,因此,古人讲「避风如避箭」。夜晚睡眠,营卫之气偏弱,因此,要闭窗以免风寒刺激,穿上睡衣,双足、颈项要注意遮盖好。白天外出,平素颈项不适或有颈椎病者,遇风寒天气,最好戴上围巾。

⛅ 运动:微微汗出,加强脾胃的运化

霜降是秋天的尾巴,可习练站桩、八段锦、太极拳等缓功,调平气血,温煦阳气,以与秋三月容平的气息相适应。古人还讲「秋收冬藏」,认为秋冬季不宜剧烈运动以使汗出,否则违背了「秋收冬藏」原则。

实际上,秋冬季可进行适量的运动如跑步,以使微微汗出,反而有助于加强脾胃的运化,振动阳气以避寒,畅通表里而促进营卫的循环。

⛅ 情志:登高望远,纾解不良情绪

中医学认为,秋季通肺气,所主的情志为「悲」,冬季通肾气,所主的情志为「恐」,霜降时节,因为阳气沉敛,万物萧条,尤其是阳气不足或心理敏感的人群更容易产生悲和恐的情绪。因此,霜降节气可登高望远、赏菊花,或跳舞、唱歌等,以纾解不良情绪。

❄ 秋日来一杯温阳茶,霜降里的温暖

中医常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之华在面」,整个心胸都是太阳当空,除了上焦心阳可虚之外,如果人体中焦脾土、下焦肾水都处于阳不足的状态,那么也会累及心阳不足

阳气不足,则气血津液无力濡养颜面,营卫不和,周围血液循环障碍,就会出现面色苍白无华,如果水气偏盛,皮里肉外还会出现类似「色素沉着」的黑斑,或称为「水斑」。且久则瘀血产生,尤其女性,还会有所谓的黄褐斑即「肝斑」出现。

还有相当多的痤疮患者,追究起来,反而是阳虚体质,临床通过温通的治疗方法,反而有效。还有一点,阳虚患者面部留下的痘印、疤痕不容易祛除,可能与周围阳气不足导致新陈代谢差有关。

对于日常生活比较忙碌,又阳气不足的朋友,从食物中寻求扶阳更方便。

《黄帝内经》提出:药以驱之,食以随之

  • 食物一般偏性小,没什么副作用;

  • 即使某些温阳的食物容易上火,也可以搭配一些潜阳的食物把它拉下来。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试试肉桂、小茴香、山药、山楂、桃仁、红糖、牡蛎壳这个组合。这个组合,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 肉桂、小茴香

肉桂,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

「具有补元阳、暖脾胃、通血脉、引火归元的功效。主治阳虚火衰,尤其是脾肾虚寒、宫寒。」(潘毅《中医文化必修课》)

原以为肉桂只是厨房里不起眼的「小配角」,没想到温阳是一绝,相当于植物里的「鹿茸」~

肉桂在温阳的同时,还能引火下行,所以对于上热下寒也有较好调理作用,正如《医方集解》所说:「能引无根之火,降而归元」。

图片

小茴香,辛,温。

归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理气和胃」是它的专长。(《中国药典》)

肉桂的作用点更偏下焦,直达肾府,小茴香则是温脾胃为主,很适合脾阳虚、胃寒、不敢吃生冷东西的人。

小茴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暖丹田」(《伤寒蕴要》)。女性来月经时总要用手捂着小肚子,或者用暖宝宝热水袋敷着才觉得舒服,小茴香能赶走这里的寒。

图片

💗 接着就是牡蛎壳

《中药大辞典》记载:「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

牡蛎壳质重,属沉降之品,药性下行,它能辅助肉桂引火下行,也叫「坠火」,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把火往下拉,藏到肾里去

此外还有「安神」之功(《中国药典》),可以帮助你睡得更好。

💗 山楂山药,一清一补调脾胃。

《本草纲目》是这么说的,山楂「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胀痛」;山药「益肾气,健脾胃」。

山楂如果长期单用,容易透支脾胃之气,所以配上山药,调脾又比较平和,帮助脾胃垫个底,使得山楂能比较大地发挥它的效应,而避免它不太好的方面。

图片

阳气虚的人,阴寒的东西就容易找上你。而「寒主收引,寒性凝滞」,很多阳虚、寒湿重的人,都伴有瘀血,身体里的血流到某处停滞了,就好像冬天的水被冻住了。

于是加了一味桃仁来化瘀血,《本经逢原》:「桃仁入手足厥阴血分,为血瘀、血闭之专药。」

最后一个是红糖。红糖本身就是「调脾暖胃、缓中止痛」的(广东省中医院),并且红糖能将肉桂、牡蛎的药效引到下焦;红糖口感好,调和了各种食材的味道。

为了方便大家温和扶阳,正安联合中医名家、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潘毅及其团队,研发了一款「香桂温颜茶」,简单一冲一喝,就能温补体内「小太阳」~

总的来说,香桂温颜茶用的都是「药食同源」的原材料,以食为养,好喝又安心

至于每种食物之间的配比,有潘老师把关,那真叫一个科学、精准、巧妙!温和扶阳,不易上火,上热下寒的人也适合。

无论在家、在办公室,还是旅游、出差,冲泡都很方便,味道有一点酸酸的,山楂的味道比较突出,比起中药汤剂,好喝多了~

建议饭前用100-150ml开水冲泡,趁温热时喝下去,每天1~2条(根据自己的身体感受调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