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志辉 | 甘肃天水出土的秦国活字模——《秦公簋》

 流浪的半夏 2023-11-13 发布于陕西

图片

《秦公簋》

时间:春秋中期 

出土地址:甘肃天水西南乡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图片

     秦公簋,春秋秦景公时祭器,高19.8厘米,口径18.5厘米,足径19.5厘米。1923年出土于甘肃天水西南乡,1959年由故宫博物院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藏于此。

图片

  簋盖及器身均作细小盘螭纹,双耳上作兽首。簋盖上有铭文54字,器身有铭文51字,共105字,字体与石鼓文颇为相近。盖和器上又各有秦汉间刻款8字,故知此簋乃西县官物,在秦汉时曾被当作容器使用。铭文均由印模打就,制作方法新颖,在古代青铜器中为仅见之例,开创了早期活字模之先河。

图片

西周金文,字体一般均衡,笔划雄浑而端正,笔法整齐而凝重。自公元前770年周室东迁,诸侯代之而兴。由诸侯彝器取代王室彝器的地位,可看出当时王室衰落的情形。这个时期的金文常有韵脚,字体优美,较诸西周文字,字体稍短而多变化。实为秦石鼓文的滥觞。此器铭文字体整饬严谨,微曲中求劲健,表现出强悍雄风,也是春秋时期秦国的传神写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器铸铭:

      咸畜胤士,(蔼蔼)文武,□静(镇靖)不廷,虔敬□(朕)祀,乍(作)噚宗彝,□卲(以昭)皇且(祖),□□□(其严□)各,□(以)受屯(纯)鲁多厘,□□(眉寿)无疆,畯疐才(在)天,高引又(有)庆,灶囿□(造有四)方。宜。

  器刻铭:公元器。一斗七升小拳(剩),□(簋)。

  盖刻铭:一斗七升大半升,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