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刊登的是1982年11月13日天津的演出广告。 当天(京剧)王玉珍、关静兰、姜铁麟、邓沐玮、王新玲、柳素霞、魏伟(豫剧)牛得草(评剧)莲小君、筱玉芳、郭美美、新翠霞、六岁红、羊兰芬、王宝坤、杨淑香、何桂芳等有演出。 这则广告有三大看点,北京京剧院四团吴素秋、姜铁麟带队来天津演出;牛得草首次来津演出;评剧老艺人联合演出。 ![]() 除了上面介绍的演出外,当天还有《天津市青少年演员基本功汇报演出》的广告,这个汇报演出从11月21日开始,历时一个月,遇到时将再介绍,先把预告贴一下。 ![]()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评剧老演员合作演出,目前所能见到视频资料,只有《妇女代表》,《刘胡兰》和《红珊瑚》都无缘能见,我们找到了当年的一篇观后感,大致了解一下吧: ——评剧老演员合作演出观后 赵德明 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天津评剧院的著名老演员,最近合作演出了一些现代剧目。 ![]() 评剧《珍珠衫》 莲小君饰王三巧 著名老演员莲小君,是评剧早期著名演员爱莲君的亲传弟子。她主演的《红珊瑚》一剧,六十年代誉满津门。这次她重登舞台,主演这出戏,唱、念、做仍然不减当年。在《纵海》这场戏中,莲小君以复杂的表演身段和多种板式的唱腔,刻画出渔家女珊妹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刚强性格。尤其是舟上梳妆时,缅怀以往,思念亲人,唱的一段“反调”,行腔委婉,感情深沉,如诉如泣,十分感人。 ![]() 评剧《珍珠衫》 筱玉芳饰王三巧 著名老演员筱玉芳嗓音高亢宏亮,韵味醇厚,曾在许多现代剧和传统剧中,塑造过不同的艺术形象,在观众中有一定声望。这次,她在评剧《刘胡兰》《大庙》一折中,扮演胡兰妈。虽然她的戏并不多,但演得朴素无华,颇有光彩。特别在“一见孩子受苦刑,千针万针刺在娘的心”一段“散板”转“哭腔”的唱段中,她感情层层递进、声腔跌宕起伏。拔高腔声遏行云,走低腔缓如幽泉,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 ![]() 评剧《雪玉冰霜》 新翠霞饰秦雪梅 老演员们合作演出的《妇女代表》,堪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出戏一九五三年首演后,曾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与好评。虽然岁月流逝,人事沧桑,时隔二十余载后,这些老演员仍不减当年风彩,使人庆幸。剧中扮演妇女代表张桂容的著名老演员新翠霞,十三岁时,受业于评剧早期著名演员刘翠霞。她的嗓音清脆宏亮,腔调细腻委婉,刚柔相济,具有浓郁的“刘派”风格。在丈夫阻止张桂容出去工作,并动手打了她以后,“听妈说我心里一阵难受,妈妈呀,旧社会的女人不如马牛”一段重头唱,新翠霞运用了多种曲调,感情饱满,酣畅从容。 ![]() 纪念成兆才诞辰120周年 六岁红演唱《独占花魁》 著名老演员六岁红,六岁时入吉林评剧科班学艺并登台演出。十一岁时便开始演压轴戏,成为著名主演。在《妇女代表》这出戏中,她扮演的王老太太,对儿媳妇走出家庭,参加社会活动看不惯,处处加以阻挠。她不仅挑唆儿子管儿媳妇,还用现身说法规劝儿媳妇要顺从男人。六岁红在“常言道水流千里归大海”一段唱腔中,以高腔起唱,似高崖瀑水,一泻无余,奔放中又不失含蓄纤巧。 ![]() 评剧《妇女代表》 新翠霞饰张桂容 羊兰芬饰牛大婶 扮演旧接生婆牛大婶的著名老演员羊兰芬,幼年学过河北梆子,后来改学评剧。她能演善唱,艺术造诣精深,青年时期就成为东北的著名主演。在这出戏中她虽没有成套的唱腔,但零零碎碎,三言五句,她处理得也是光彩熠熠,别开生面。 此外,戏中扮演翠兰的莲小君,机智、泼辣,棱角鲜明;扮演王江的王宝坤,憨直、明快,具有青年农民的性格特征,在演唱上也显示出深厚功底。 ![]() 当时在天津舞台,自11月6日起,牛得草率领的河南省鹤壁市豫剧团在华北戏院演出,这是该团首次来津。 这个以演丑角喜剧为主的豫剧团,原是水利部常驻郑州的黄河文工团,一九五八年初改名为河南省鹤壁市豫剧团。多年来,他们一直奔波各地演出丰富多彩的喜剧剧目,深受观众喜爱。 ![]() 豫剧《仨愿意》 牛得草饰县官 一九五六年,牛得草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萧长华为师,开始学习领会丑角艺术的真谛,次年便被错划为右派,十年动乱中,牛得草也含冤入狱。出狱后,他染病在床,在养病卧床时,他把自己蒙在被子里,借手电筒的微光,把《唐知县审诰命》改编成《七品芝麻官》,在导演谢添的帮助下,完善了剧本并拍成影片。 牛得草这次演出的《七品芝麻官》,从剧本、舞台调度到人物塑造等各方面,都作了进一步的修改,更突出了芝麻官的高大形象。 牛得草的表演技巧,都紧紧联系着人物个性和剧情。他口齿清晰,吐字清脆。唱的慢板和二八板,不靠油腔滑调去引人发笑,而是力求字正腔圆,节拍严谨,顺畅、明快、幽默。看牛得草的表演,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此次来津,除了演出《七品芝麻官》外,还演出了《仨女婿》《仨愿意》《做文章》等讽刺喜剧。 ![]() ![]() 评剧名伶新翠霞便装 ![]() 请扫描二维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