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成语今日析--巴山夜雨

 新用户3951uudG 2023-11-13 发布于河南

抄喷学说:现在写不出那样的诗句了。

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也发达,于是羁旅愁苦、相思相念就借助笔端,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也使我们记下了这些传奇。

如今,电话和快捷的交通工具成为普通人也能享受的东西,这都成为过去,少了些许让后人感慨的诗情画意。

它因为太有名了,所以可以是歌曲(陈小奇作词作曲)、小说(张恨水写的)、画(傅抱石画)、电影(吴永刚、吴贻弓导演)、大酒店、家具,而且还可以是楼盘(自然是重庆的,不怕水淹)。这些人一个比一个有名,这比鲁迅厉害的多:他不过仅仅是一种点心或者酒。

可惜原来我一个也不知道,他们都是名家,也有傍大款的意思,大约都是一种依附的辉煌,想起来戏说和演义,大家乐此不疲,大约这是一个看点,比重起炉灶要吸引眼球的多,我这成语系列不是也是这样吗?就不要说人家了。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家的感觉都是温馨的,所以古代才有羁旅之苦,现代才有高房价,这两者好像不能交换,古代没有高房价,现代没有思念之苦。如今已经打乱了这种温馨,剩下的只有怨言了。

我不知道“巴山夜雨”怎么变成了这样一种意思:在文学上作为分手,离异的代称。本来,巴山晚上下雨吗?比喻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可以理解,思念之情怎么是分手呢?这文学也太能演绎了吧。

有个“白山黑水”的成语,不就是长白山和黑龙江吗?泛指中国东北地区。当语言环境赋予一个个冷冰冰字眼灵动的时候,我们发觉真是太优美了。

想起来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看似平常的几个重叠字的意境久久不散,余味无穷。还有一个《桃花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花,又摘桃花换酒钱。二十八个字有一半都是桃花,但没人说写的不好。

古代人可能知道我国西南山地的夜雨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但不知道成因,还是我们现代人聪明,知道是因为这里云层密布,白天在云层保护下,使云层底部和地面的辐射减弱,不会对流成雨。到了晚上,云层上部迅速变冷,下部还比较暖和,所以就发生对流,形成了夜雨。

鲁迅在他的《春末闲谈》中说起螟蛉义子时说: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科学虽然给我们许多惊奇,但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

是啊,少年时看过一个西方的笑话:尼采说,上帝死了,上帝说尼采才死了呢?我不理解,给同学们说,同学们没有一点反应,看来它真的不是笑话,但据说外国人会会心的微笑。

李商隐的诗中有两个“巴山夜雨”,第一个不说了,是写景,而第二个透露出的是什么呢?此后的他没有再提这个事情,而这一切成为秘,然后人去解说。有人说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夫妻对坐到天明”,也是一种意境罢了。

傅抱石的《巴山夜雨》曾在2009年拍出1848万元的高价,画幅大半部都是山峦,我不知道和这诗的意境有哪里和,只知道这是有钱人的玩意,在当时的傅先生以及他的画只是一个作者和作品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