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章回】岠山绿化小 史 | 纪实 顾勤功

 文化佳园 2023-11-13 发布于江苏


  今天的岠山,真是太美啦!看,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那连绵起伏的群峰酷似几只形态各异的凤凰①;群峰下的那些小水库犹如嵌在绿树层中的一面面明镜;溪水在红花绿草下流淌;鸟儿们在枝头上歌唱,那一条条纵横交错、蜿蜒曲折的林间小径不知通往何方?……

  抚今追昔,六十多年前(即1958年前)的岠山可不是这个样?那时的岠山,荒山秃岭,岩石裸露,遍山的荒草、荆棘,连一棵树也没有,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纯天然的山。人们不禁要问,如此广袤的大山,千百万年以来,为啥一直荒着?有人道,那是无问津者之故吧!细思之,也不尽然,据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曾有人组织、筹划绿化岠山,但令人遗憾的是:受到人为干扰,未能如愿。

  1919年,徐州七师青年学生陈亚峰、郭子化等为了寻求救国真理,组织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思想。54,北京暴发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消息传来,徐州七师的一些邳县籍的学生同其他进步青年学生一道,走出校园,举行罢课、游行、演讲、揭露北洋政府软弱无能、可耻的卖国行径,抨击黑暗腐朽的旧制度,用以唤醒广大的人民群众起来救中国。因此,反动的校方当局以“行为不矩,僭越②礼法”等荒谬罪名,开除了郭子化、许季诺等十余名学生。郭子化、许季诺等人返乡后,在岠山周边以教书为掩护,在百姓和学生中,宣传俄国的十月革命和马列主义。

  1921年夏天,在陈独秀《新青年》的影响下,郭子化、许季诺、曹桂峰等人组织了“新邳学会”,创办了《新邳杂志》,为创建我党邳南党组织作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当时的中国,正值内战频发、国家动荡、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之际。1915年,帝国主义列强迫使袁世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③;1922年又强迫中国代表在由美英法等大国把持操纵下的《巴黎和约》④上签字。《和约》要求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把战前德国(战败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一个泱泱天朝上邦大国,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实在是令人叹息。四万万有血性的中华儿女怎忍受这压在心头上的奇耻大辱?

  为了拯救这个积贫积弱的中国,许多热血青年,他们信奉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理论。他们有条件的办工厂、开矿、办公司……搞实业救国。而在乡下教书的郭子化、许季诺等进步青年为了救国,在无条件办厂、开矿的情况下,创办了“峄黄植树公司”⑤,即在葛峄山(岠山)和大小黄山上植树。以后植树所得的收益用于创造办学条件,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爱国、救国人才。

  公司实行股份制,每股一吊钱。(即1000文,当时的一枚铜板有的当十文,有的当二十文。按当十文的算,那1000文也就是100个铜板;当二十的则是50个铜板。)公司规定,每人购买不得超过十股。鼓动岠山周边百姓,社会贤达等积极参股。无钱的百姓可用挖树坑来作抵入股。

  常言道:好事难成。没想到如此好事却遭到当地的一些反动势力的反对和抵制。他们造谣惑众,说什么“这几个人把岠山卖给了洋人,洋人用铁丝网将山网上,不准百姓上山薅草拾柴,网进去的房屋、祖坟都得外搬……在其扇动下,尤其是那些害怕失去窝赃、藏匿之所的土匪,裹挟着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纵火烧掉了“峄黄植树公司”发起人郭子化、许季诺等七家的房舍。刚创办的“峄黄植树公司”被扼杀,绿化岠山,造福后代的好事也就此作罢。

  1958年春,时为卫生部副部长的郭子化老先生返乡,看到已回到人民手中多年的岠山仍然光秃秃的,叹了一口气道:“唉!岠山至今还是个荒山?中央已开过“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大会,最近要下发文件。现在正是植树季节,要抓紧时机尽快把荒山绿化起来。”当时陪同的县委书记是当地人,也是一位老革命,他了解郭老当年成立“植树公司”遭阻和被烧家的事。回去之后,立即召开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大会。向与会者讲述了郭老30多年前成立“植树公司”绿化岠山而受阻的事。接着又讲到,现在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年代,山是人民的山,决不能再让它一直荒下去。我们要全民动员,先行一步,力争三年之内把全县境内所有荒山全部绿化起来。特别是邳南八路公社境内的荒山较多,除二龙山原有部分松树外,像岠山、唐山、大小黄山及石埠山,棵树全无,作为全县绿化的重点,要确保按计划完成任务。

  同年秋,八路公社党委政府成立了植树造林指挥部,在岠山北麓的山窝里成立了公社苗圃场,宋圩、李巷、南赵三个靠山的大队也相继成立了大队苗圃场。为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植树,首先是挖坑,在山上石头窝里掏树坑并非易事。因此,公社植树指挥部首先安排公社铁木厂的铁匠大量生产抓钩、铁镐等植树工具。二是抽调部分机关干部把握植树的标准,划行定点,各苗圃场员工就近划片包干,丈量山体面积,按规划的行距,株距撂下石灰印。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公社党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动员全社男女青年劳力、机关干部、中学师生等都要积极投入到“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突击运动中去。

  1958年秋,向荒山进军的号角吹响了。全社参加植树的青年男女,打着红旗,扛着铁镐、抓钩,从四面八方向岠山涌来。霎时,山头上红旗招展,歌声嘹亮,红男绿女拥满山下山上。

  各单位参加植树的人员由专人带队,到划定的山头上去挖树坑。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属义务劳动;社员每挖一个树坑,国家出资补助三厘钱。当一片片“鱼鳞坑”挖完后,指挥部人员在苗圃场人员的配合下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及时安排翻工,直到达标。

  为保证进度,劳动者自备午饭,苗圃场负责解决开水。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则由单位食堂送饭至公社苗圃场、李巷杏树园等指定就餐处。

  1959年春,植树造林开始。树苗由县植树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分期分批地运来。每到一批,公社指挥部则组织精干人员划片包干进行栽植,并特别强调,要确保质量,不可有一丝马虎。山上栽松苗,山下栽刺槐,果树则栽在苗圃场划定的果园内。入冬后,继续组织人员上山掏树坑,以备次年再植。

  经过全社广大干群的不懈奋斗,自1959年春至1962年春,按时完成绿化岠山工作。说来也巧,岠山上植树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虽说连续的三年内涝造成了我国的国民经济下滑,粮食欠收,物资匮乏……可它却给岠山上植树造林带来了极大帮助,植下去的小树成活率高达99%以上,这就叫天公作美⑥,成就了这座千古荒山的巨变。

  注释:

  ①形态各异的凤凰:岠山的山峰非常奇特,从四面观山,均有三峰相连,形似“凤凰”。古人曾把岠山叫做“凤凰城”,看起来,还真有点来头。

  ②僭越:僭(jian),僭越,即超越本分。

  ③二十一条:是日本政府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于1915118向袁世凯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秘密条款。518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觐见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1915年袁世凯被迫接受二十一条。

  ④巴黎和会:就是一战后,战胜国举行的会议。其实是一个由大国操纵的会议,美英法主导了这场会议。和约中把战前德国(战败国)在我国(战胜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

  ⑤峄黄植树公司:峄,是指岠山,岠山也叫葛峄山;黄,是指岠山的余脉,大小黄山。峄黄植树公司,即在这三座山上栽树。峄黄植树公司,由郭子化发起,参与者有许季诺、宋学端、王昌龙、王子愚、花广爱、许锡三,共七人,据说,这几位当时是岠山周边小学校的老师。

  ⑥天公作美:当年岠山上植树,正值三年自然灾害之时,那三年几乎天天下雨,严重的内涝重创了农业,可再涝涝不了山头,却给植树造林带来了好处,因此说,是天公作美,让成活率那么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