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哈马斯将会赢得“加沙围城战”胜利

 朝_五_晚_九 2023-11-13 发布于湖北
这一周本来准备讨论“未来中国社会”,只是看到网上很多人在讨论“加沙围城战”,很多看法本人并不赞同,因此今天再次讨论一下这个话题。预先声明,本人就是吃瓜群众一个,本文所有证据都来自于新闻媒体,所有分析都来自于“闭门造车”的个人判断,与国家政策主张完全没有关系。
首先,大多数Up主分析“加沙围城战”并没有放在时代大背景之下。这一次巴以冲突是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之下,无论中美事先是否插手制造冲突,这一轮巴以冲突的结果都必然由中美博弈结果决定。
其次,几乎所有Up主分析都认为这场冲突与我国关系不大,认定我国不会出手,这是完全错误的看法。事实上,我国已经主动出手了,先有中东特使,后有谴责以色列在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会一帆风顺,过去经历了残酷的战争考验,未来也将经受战火洗礼。将来我国还要做“带头大哥”,操刀动手(主动用兵)也不可避免。只要道义在手,综合收益远大于付出,用兵万里之外,并不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最后,“仗义执言”维护公平正义并不总是亏本的事。只要自身实力强,不管是自身形象,还是具体的经济利益,都是可以兼顾,完全能够做到“名利双收”。

本文将从“时代大背景”——中美博弈前景开始,分析展望“加沙围城战”的结果,讨论我国“出兵”的损益,最后分析我国出手的时机。

时代大背景

我国最迟将在2027年解放台湾,这已经是网络公认的时间与事件。美国放言将要阻止我国武力改变“现状”,日韩和菲律宾也都附和美国的说法,并先后展示了自己的“行动”。那么,中美博弈的大背景就是“中美摊牌”,最迟2027年我国与美国将会展开战略对决。

从我国的角度,我们不可能不在2027年“动手”,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我们必将在2027年“解放台湾”;从美国角度,除非将我国“彻底摧毁”,取得单方面的胜利,否则无力阻止我国“解放台湾”。    

从美国的实力来说,美国不可能单方面摧毁我国,那么无论是“同归于尽”,还是所有的航母舰队被我国全部击沉在太平洋,美国都确定无疑的失去“全球霸权”。

对我国来说,最迟3年以后,我国将会遭受目前俄罗斯的“待遇”,美国将会成为我们公开的“敌人”。

明白这个背景,那么我们在“从现在开始”到2027年这段时间内,任何时间出手成为美国的“敌人”都是很正常的事,无非是“早和晚”的区别。选择最适当的时机出手,才是问题的关键,出不出手根本不是问题。

“加沙围城战”胜负已定

以色列包围加沙城已经快1个月,试探性进攻也有多次,以色列的虚实已经暴露无遗,但是哈马斯也只能起到袭扰的作用。尽管如此,哈马斯作为游击队,凭什么取得最终的胜利?很简单,哈马斯游击队足够坚韧,能够坚持到以色列崩溃的那一天。

以色列想要“彻底消灭”哈马斯,需要把加沙城“掘地三百尺”,至少要杀死平民100万以上才有可能做到。问题是国际社会,尤其是穆斯林社会和阿拉伯社会,能够允许这件事在“众目睽睽”之下发什么?肯定是不行的。

虽然巴勒斯坦周围的阿拉伯国家大多表现“冷漠”,但是这些国家的国民早已群情激愤。无论是出于民族情绪,还是宗教情感,这些群众都要求他们的领导人采取行动。如果这些阿拉伯国家的王公贵族看着100万阿拉伯人被以色列屠戮,却不采取任何有效手段阻止或复仇,那么被群众的怒火毁灭是必然的事件。这一点,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不可能不知道,那么他们内心必然也是“惶惶不安”的。

有美国力挺,联合国在本轮巴以冲突方面似乎作用不大,但不是说阿拉伯国家对此完全无计可施,因为阿拉伯国家还有终极大招——呼唤大哥(中国)。可能有人不相信我国会出兵,第三段将在“出兵损益”中分析:只要条件符合,我国必定出兵。基本上,各国民众态度是随着加沙平民伤亡数字增加而变化的,大体可以分为4个区间:少于1万人、1万~10万人,10万~100万和超过100万。根据平民伤亡,围城战演化过程推演如下:    

第一阶段:平民死亡少于1万人的时候,阿拉伯各国基本上已经习惯。尽管会有各种表态,但是各国内部基本还能压得住。哈马斯毕竟不是自己的“亲儿子”,付出巨大的代价有点得不偿失。这是目前已经过去的阶段,哈马斯受创极小。

第二阶段:平民死亡1万~10万人的时候,阿拉伯各国将会承受越来越大的内部压力。这时候阿拉伯各国还有机会内部联合,与美国讨价还价,尝试消弭战争。或者,通过与伊朗联合,资助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等方式“逼迫”以色列停手。这是目前正在经历的阶段,哈马斯会承受很大损失,加沙围城战大概率在这个阶段停止。

第三阶段:平民死亡10万~100万人的时候,阿拉伯各国将会成为即将爆炸的火药桶。阿拉伯国家想要阻止以色列施暴,可以呼唤“大哥”为他做主。由阿拉伯联盟出面,一致请求中国出兵制止以色列暴行。这是尚未经历的阶段,哈马斯可能会伤筋动骨。个人认为,事态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可能性不大。

第四阶段:平民死亡超过100万的时候,阿拉伯地区已经乱成一片。不管有没有阿拉伯国家联合呼吁,出于我国的长远利益,我国都会“替天行道”仗义出兵。事态真的发展到这个阶段,以色列已经成为纳粹德国第二,美国作为纳粹帮凶也将会被钉在“耻辱柱”上,美国应该不会让事态发展到这一步。

除非以色列把加沙230万人全部杀绝,否则哈马斯不可能彻底消灭。另一方面,即使以色列真的下决心全面屠城,也不可能把哈马斯斩尽杀绝,总会有从地道逃生的人员。此外,约旦河西岸也有哈马斯人员,无论如何哈马斯也不会“全灭”。    

无论“加沙围城战”在哪一阶段停止,哈马斯都事实上取得“胜利”。战争不仅是军事仗,更大程度上是“政治账”。哈马斯获得最终胜利途径有三条:

第一条,坚持到2027年,随着中美博弈展开终极对决,美国必将失去“全球霸主”地位,以色列根本抵挡不住阿拉伯联军的军事压力,失败灭国只是时间问题。作为长期引领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哈马斯,自然而然的取得最后胜利。

第二条,坚持到加沙平民死亡超过100万。以色列被全球正义力量击败,哈马斯“浴火重生”,接过巴勒斯坦政权,成为最终胜利者。

第三条,坚持到加沙平民死亡10万~100万人,以色列迫于国际社会和美国压力,主动终止屠杀平民。哈马斯获得一段“停战红利”,在人员和物资方面获得巨大的补充,筹备下一次大规模出击,直到2027年世界格局剧变,自然而然取得胜利。

对于哈马斯的人力资源,很多人的估算其实是错误的。在“阿克萨洪水”行动之前,哈马斯的人力资源确实只有部分加沙人口,但是在10月7号成功行动之后,哈马斯已经成为伊斯兰世界反美的旗帜,人力资源已经大幅扩张。

伊斯兰世界有很多自愿为“圣战”而死的人,例如911参与者,这些人今后将会汇聚到哈马斯的旗帜之下。这些人因为极端且偏执,在各自所在国其实也属于“敬而远之”的人群。将这些人“输送”到加沙参与圣战,既能“消灭”不稳定分子,还能得到支持穆斯林兄弟的“美名”,必将得到各个穆斯林国家政府层面的“大力协助”。按照每10万人出一个“圣战死士”估算,全球20亿穆斯林会有2万自愿赴死的战士,这些人将会逐渐汇聚加沙。

无论事态如何演变,哈马斯不可能被彻底消灭。本次巴以冲突,哈马斯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未来必将成为巴勒斯坦的领导力量。从人类社会来讲,雪中送炭不容易,但是锦上添花很常见。哈马斯已经表现出了领导力,未来必将得到阿拉伯各国的“暗地”资助,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获得更大的发展。    

不管“加沙围城战”如何发展,以色列已经在战略层面上“惨败”,后续再多的“战术”成功也无法挽回必败的命运。哈马斯在战略层面上已经获胜,即使本次遭受重创,也不过是战术上的失败,迟早能取得最后胜利,现在说获得“加沙围城战”的胜利也不为过。

我国“出兵”的损益分析

尽管本轮巴以冲突大概率不会发展到阿拉伯联盟一致请求我国出兵的地步,但是因为事关重大,小概率事件也应该分析一下。

因为我国一直信奉“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多数人都不会意识到我国有“出兵”的可能。事实上我国一直有“应邀出兵”的历史传统。即便是本朝,也有三次公开的“应邀出兵”实例,分别是“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和缅甸清扫国民党残军。至于暗地里,我国“应邀出兵”可能还有几次,但是官方层面并不认可。

只要符合我国自身利益和国际道义,我国“仗义出手”其实是历史常态。在我国投送能力获得长足发展的今天,万里远征已经可以设想了。只要阿拉伯联盟一致请求,我国“出兵”巴勒斯坦制止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平民的大屠杀,并非不可想象。

或许有人说,我国凭什么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出兵”巴勒斯坦万里远征,为了阿拉伯人流中国人的血,是否太过愚蠢?从我国自身来说,未来4年我国必定会与美国展开正面对决,无论如何我国必须正面击溃美国军事霸权,除非美国主动收手。在巴以冲突的背景下,我国有两种选择:中东大决战和台海大决战。

在台海进行大决战,我国至少需要出动50万大军渡海攻台,大陆动员100万预备队,总计准备150万军队,其他方向防守的部队还不计算在内。根据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经验,还得准备2年的GDP作为军费,这就是240万亿人民币军费开支。除此而外,上海、杭州和厦门等地还得承受战火波及的风险。解放台湾之后还有巨额的重建费用,以及后期治理成本,总成本不少于300万亿。    

在中东进行大决战,我国动员3万部队,加上阿拉伯国家和伊朗的军队,可以组织起30万军队参与“巴勒斯坦维和行动”。以色列认怂,自然不必大动干戈;以色列冥顽不灵,那就犁庭扫穴,彻底消灭反人类匪帮。因为是阿拉伯联盟一致请求,战争开支很大程度上可以由阿拉伯国家分担,我国承担的那部分军费开支也可以在后续的商业活动中尽量“回收”,总花费应当不超过20万亿。

这两种方案都可以测底粉碎美国军事霸权。连美国的亲爹——以色列——都被我们万里远征灭了,近在咫尺的美国“干孙子”台湾,还能有什么念想。失去了美国军事援助的希望,台湾和平解放就大局底定,基本上可以“传檄而定”。虽然本人不了解中央的想法,但是相信中国人面对这两种方案都不会犹豫。

除了明面上战争收益,我国后期还能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例如,把美国与大屠杀绑定在一起(买“苹果”就是支持“屠杀平民”,买波音飞机就是“反人类”等等),彻底摆脱美国的束缚;在发展中国家中树立起来的“正义形象”,高科技装备的展示与销售等。

出手的时机

从中东地区的历史和美国的处境,加沙城的局势应该不至于发展到需要我国出兵的程度。不过事态发展常常出人意料,以色列人的贪婪和愚蠢不断突破大家的想象,我们认为最不可能的事情未必不会发生。

无论何时,我国出兵都应当遵循“道义为先”的原则,还需要所在国的邀请才可以考虑,否则分险过大,容易出现“得不偿失”的问题。

在加沙城出现100万人死亡的大屠杀之前,或者没有阿拉伯国家的一致邀请,我国的“出手”应该以“严厉谴责”与少量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为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