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南旧事:话说梅林

 发现城市之美 2023-11-13 发布于广东

关注我们,发现更多城市之美

梅林,绵延了500多年历史

在岁月波涛中

从田园牧歌走向高楼林立

也留下了动人的红色印记

梅林养育着广府、客家两脉

岭南文化在此地盛开朵朵奇葩

站在鹏城之南

重提梅林旧事

聆听村落的回响

(请横屏观看)

话说梅林

对于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而言

沉淀着数百年历史底蕴的老地名尤为珍贵

“梅林”便是其中之一

时代的推土机铲平了梅林曾经的泥泞小路

幸有遗留的地名

以三两文字作为历史的容器

默默地保存着梅林的生命密码

梅林,立村至今已有500多年,据说,“梅林山”是因漫山杨梅树而得名,长满杨梅树的山坳也被称为“梅林坳”,梅林坳的外围乃梅林。梅林之东为“上梅林”,如今有铁围门村、樟木头村、新屋村等8个自然村落;梅林之西为“下梅林”,有河背村 、畚箕冈 (今布尾村) 、狮岭村 (今新狮村)等自然村。

纵观梅林的老村

或依地形地势取名,或据民居特色取名

曾经的“田心围”取自“田野中央”之意

清朝时,铁门之风盛行

门框内还有铁环互锁

“田心围”又被称为“铁门围”

所在村落则得名“铁围门村”

也有不少古村落

被迁居的移民冠以旧村之名

如“樟木头村”(今荔园村)

源于梅林黄氏招东莞樟木头等处的叔侄入继

上梅林

上梅林的历史可追溯至800年前的南宋时期

其原住民可能是最早的“深漂”

寒耕暑耘、肇衍莲城的家风延续至今

梅庄黄公祠、深圳目前唯一的龙母宫

都是上梅林人宝贵的寻根之地

抗日战争时期,上梅林村民组建抗日自卫队,从破坏敌人的通讯设施,到筹款筹粮、搜集情报。在“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中,上梅林村被辟为转移路上的第一接待站。

1981年,上梅林引进港商办起来料加工厂

1992年,上梅林村改组为股份公司

村民们“洗脚上田”,全部转为城市居民户籍

“种田改种房,农民变房东”

如今的上梅林村“富了口袋富脑袋”

每年考上大学者逾百人

不少人毕业后又回到上梅林

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下梅林

在下梅林,闹市与荒野近在咫尺

在梅林水库望水映山

在梅林山寻找郊野趣味

在“亚洲第一村”与旧时光打个照面

在福田农批市场,邂逅天南海北的地道风物……

(请横屏观看)

下梅林距今有约700年历史

其原住民大多姓郑

由闽南迁入广东潮州,后移居下梅林

郑氏族人在梅林山上修建了三圣宫

后又修建了郑氏宗祠

如今通往三圣宫的几条林荫小路

是昔日“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的部分线路

800多名文化名人便是从此路

翻越梅林坳、到达白石龙

三圣宫一角

改革开放前,下梅林有“三多”

土地多、山头多、荔枝多

梅林荔枝曾一度与西丽、南山荔枝齐名

20世纪80年代,下梅林成为深圳第一个改造的城中村

如今的下梅林出则繁华、入则自然

成为无数追梦人来深的第一站

梅林一村

以上内容节选自《自在梅林》

新书即将发布,敬请期待!

发现城市之美

“发现城市之美”项目组织专业采编团队,实地走读中国各地,系统收集和发掘每个地方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原生态文化,以原创图文书籍、主题纪录片、自媒体、文创产品等为载体,打造中国最大的原生态文化素材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