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师视点】以德施教、以德立身:鄂东“大先生”师德师风剪影

 昵称30214245 2023-11-13 发布于湖北

以德施教、以德立身:鄂东“大先生”师德师风剪影

——品读《师德之魂——鄂东名师师德师风研究》

段 伟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

村小,山村烛光,乡镇中小学,义务教育的神经末梢。在鄂东有近五万名乡村教师,他们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他们中,有一批坚守理想信念、道德情操高尚、学识扎实、具备仁爱之心的名特教师。他们站立的姿态便是乡村教师的职业标杆。这些精神标杆如何炼成,他们具备哪些共同的“基因”,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和复杂多元的教学情景时,他们是如何跨越沟沟坎坎?他们又怎样将平凡的日子变得“有光有花有童话”,把教育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不同凡响?

师之德,教之魂。徐爱枝、段伟、桂琼等12位名师,将他们对教育教学的感悟提炼成文,悉数呈现在《师德之魂——鄂东名师师德师风研究》(丰建霞、汤天勇编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让读者尽情领略他们的精神气质与教育情怀。书分四辑,全是有关教师成长的干货。一篇篇美好的文章、一次次深刻的剖析、一场场诚挚的交流,铸就了一条坚固的教师幸福成长之路。花开两朵,各自芬芳;编著者仔细梳理,深度分析,专业而不深奥,学术而不晦涩。由“一个”到“一类”,原来“一个日子,一个孩子,就是教育。擦亮每一个日子,陪伴每一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好教师不必用堆叠的荣誉来证明教师的成功,光荣就印在历届学生的记忆中!”

为人师者,真的种子,励志当先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在生命长河里,好教师如一根烛,似一盏灯,是一粒种子,悄悄地藏在讲课的语言里,书写的笔尖里,做事的行动里,落进每个学生的心田里。

“师德道论”《教育需要平等对待》,书中的鉴赏,没有列出一二三四、甲乙丙丁,不靠显性的逻辑分析让人折服,而是如话家常,深入浅出,在娓娓道来中带读者去体悟、去思考、去品鉴。

《用心教育出“真味儿”》,动人的故事不一定需要多么惊天动地,更未必有繁复或华丽的辞藻。经济转型期,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受到来自社会多方面的强烈冲击,呈现多样化取向。在“重金钱、轻事业;讲实惠、淡理想”的当下,百折不回,柔韧万端,抱定宗旨,志远行近至关重要。

绳短不能汲深井,水浅难以负大舟。教育是《直抵孩子心灵的艺术》,一名好教师,一定对教师这一职业有明确的认识,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发自内心的职业自觉。立志为师,见贤思齐;闻过则喜,有教无类;诲人不倦,苦心孤诣;安贫乐道,毕生奉献教坛。

生命的长短以时间计,生命的价值则以奉献计。教师理应做真的种子,饱含生命的热情与渴望蓄势待发,无论落向贫瘠的岩缝,还是肥美的沃土,都会默默驻守,严爱相济、润己泽人,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夜深人静,他放下手中的笔,轻揉发胀的眼眶,望向天鹅绒般的星空,胸中有火焰在燃烧,不坠青云之志,不改育人之乐。

为人师者,善的信使,重在树德

“某一个瞬间,懈怠一点,马虎一点,我就会立刻听到内心里慌乱的鼓点。”

“三尺讲坛授华识,半寸素笔解疑章。”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智慧点亮孩子的心灯》,作为学生关键人生阶段的伴行者,做教师,就应从容不迫,张弛有度,永葆好奇心,乘着责任和爱的翅膀飞翔,引导孩子们在“拔穗期”系好人生第一颗“纽扣”,让孩子们立大志、明大德、成经世致用之大才。

《教育是爱心温暖的过程》,教师这职业,平凡,也不平凡。说平凡,是因为他离不开三尺讲台,几乎天天和学生打交道,不但操心学生的学业,还得关心着学生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充满着日复一日的琐碎。说不平凡,有什么比成就学生的未来更值得骄傲的事?又有什么比参与学生成长成才过程更让人幸福的事呢?他们的一切琐碎和重复,最终都镌刻成了学生前行的每一个脚印。

《发现与成就的变凑》,很少有工作像老师这样,爱多一点还是少一点,耐心多一点还是少一点,对一个人的情感发育和心智成长,能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如果你在进行一般的设计,进行不下去了,你可以把草纸一扔,鼠标一摔,给自己放两天假,心情好了再回来,一切都在那里等着你,完好无损,你继续敲敲打打,或许能有新的灵感,能获得更令人满意的创造。但你是教师,你偷懒少讲一些,少改两道题,少看几页学生的周记,或许会带给学生些微缺憾,但对教师自己来说,内心的缺憾或许会比学生更多更重。

为人师者,美的旗帜,教法为要

阅读《师德之魂》,那些精辟、精彩的句子频频跳出来,如同一道道光束划过夜空:“他的音容总是在我们内心深处,闪烁那温暖而动人的光芒,给予我们成长路上向前的力量。”

孩子们在学校收获两种果实,一种是做人,一种是做事。做人讲的是文化与素养,做事讲的是知识与能力。《诗意的快乐同行》,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教师的课比天大,不仅要乐教,更要懂教、善教。黑板上每一次板书、每一句公式都蕴藏着老师们的用心良苦。《用心、用情、用智》,“亲其师,信其道”。一次简短平和地谈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一个期望、一个微笑,其间饱含着浓浓的真情,传递出师生间心灵交流的火花。俯下身、沉下心、扎下根,教育就是一件一件的小事,把小事琢磨透,处理好,就是艺术。不是吗?真正的教育,能影响人的教育,往往就蕴藏于那些很小的小事之中。

“喜欢是职业,热爱是事业。”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好老师敬重学问,祛旧更新,不辜负自己的选择,不辜负家长的信任,不辜负学生清澈的目光,所以他一生向学,把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知识揉碎变软,“小火慢炖”。他知道,他自己多学一些,就能多给学生一点滋养。当他带领学生诵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时候,他自己也一定是常新的。一本书,一篇文章犹如一块砖,看起来不起眼,慢慢堆在一起就高了。好老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自觉做孩子们为学、为事、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元好问《论诗》云:“鸳鸯绣出从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是著在手,金针既度,会心处不必在远,于晴窗午后,或夜雨灯前,涵泳讽诵,感师者之乐,悟育才之道,则丘壑自生。

(段伟:湖北英山人,英山县实验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黄冈师范学院88级校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