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价之宝》里的一些宝藏

 有爱评论区 2023-11-13 发布于浙江
《无价之宝》这个片子吧,初看卖相时我是不太看好的,抱着走个过场的心情,在周日晚上去补了一次观影。
看完全片后发现,影片给我的感觉还挺复杂:一方面,它确实不够抓人,剧情散乱、有欠打磨,可另一方面,它又会在许多不经意的细节和转折点上,给予我触动和感慨。
总得来说,此片的质量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
导演张大鹏之前一直是拍短片和广告片的,这是他的一个优势,在不少微小剧情与细腻感情的处理上,《无价之宝》有着令人耳目一新且行之有效的表现,比如“男妈妈”三叔的死要命子和歇斯底里,以及他对养女芊芊的态度,台词不多却很精准,让故事在入口即化之余还能有点嚼头,这很难得。
当然,导演的优势某种程度上也暴露了他的劣势,即“微电影”的痕迹较重,整部长片的衔接与整合都有些不搭调,1995年的两条线与2007年的那条线之间不能说是泾渭分明,可也显出了撕裂感,就好比影片中出现的气球,很浪漫、很写意、很有镜头语言和作者性,但你必须时刻拉住它,不能让它破了或飘走,否则,气球下的人就要出事了。
可《无价之宝》的故事里,气球注定是要出状况的……电影节奏的问题,恐怕也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选角、人设和表演都是很重要的加分项,程曦、周依然分别饰演的大小芊芊,为片子增添了不少柔性的暖意,连潘斌龙的四五叔都不似他另外一些角色呱噪了,最值得赞赏的是张译的三叔石振邦,犯轴不失灵巧,忸怩却又显真诚,这可能是他近几年最好的表演了。
最后忍不住想感叹一句,90年代的东北真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艺创作宝库,因为其由盛而衰的历史、最具代表性的下岗潮和“各找出路”,加上我们始终有所限制的时代叙事,东北那片土地是最适合写钢铁生锈和锈迹翻新的舞台。
以《无价之宝》来说,男主石振邦身上就埋藏了许多关于东北责任、伤痕、牺牲、悲情和勃勃生机的意象。
也许,真的是“好人最吃亏”……但无论在哪个时代,我们都需要礼待、铭记这些“吃亏的好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