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云霄石矾塔

 书柜茶室 2023-11-13 发布于上海


石矾塔位于云霄漳江出海口,它是福建省唯一一座建于海中的风水航标塔,是云霄县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独特的造型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石矾塔为什么建于海中?

无锡进士薛凝度任云霄厅同知期间,组织刊印了云霄历史上第一部地方志——《云霄厅志》。志中有他撰写的《新建云霄石矾塔碑记》《乌坵渡苍生待济亭跋》《石矾塔祀田纪略》。


碑记中记载:云霄城,名山环映,独缺东南一面。漳江自西林至佳洲,合南北港过石关,蜿蜒入海。如笋尖旧名“石矾”,石笋刚好补全东南面的缺口,形成“华表捍门”,足以钟灵毓秀,故云霄在明朝时甲科极盛,先后出过二十多位进士。

流贯云霄全境的漳江,经县城至佳州汇合成南、北港,闯过石关逶迤入海,两岸南北岐山束腰对峙,被当地人称为“牛相牴”。从远处极目眺望,有一座百年古塔于万顷波涛中的小岛礁中突兀而立,宛如中流一柱,气势非凡。

石矾塔系福建省境内唯一的海中塔。几百年来,钟灵毓秀的石矾塔与巍峨俊秀的将军山遥遥相对,一座坐镇山陲,一座雄居海天,它们与南侧的仙人峰和北侧的梁岳交相辉映,成为拱护这开漳故城、千年古郡的天然屏幕。


石矾塔创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云霄进士陈天达募款在岛上建设一座小石塔,虽然塔身"高不盈丈、低小不称",起不了补缺作用,但却发挥了航标的功能,而且将文风鼎盛当作第一要务的文人士绅,更注重建塔兴文的功能。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底至次年初,云霄邑丞李维瀛(乐陵贡生)相视地形,同云城诸生议增其制,准备扩建石塔,但因募款困难而中止。此后的百余年间,岛上小塔倾颓缺陷,后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重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