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哥俩起义后失联,再见时弟弟成哥哥俘虏,55年兄授大将,弟为上将

 历来现实 2023-11-13 发布于北京

“莫打了,我不是奸细。”

“不是奸细,你鬼鬼祟祟地做啥子?”

“我是来找我哥哥,想当红军的。”

“看你的样子就不是好人,赶紧说实话吧,不然还要打你!”

“我真的是来参加红军的……”

“还敢撒谎,打他!”

“哎哟、哎哟……你们能不能轻点?”

1928年6月的一天早晨,几名红军战士正在推搡一位年轻后生。正在这时候,一个红军军官走了过来,边走边说:“你们在做啥子?”

“报告党代表,我们抓到一名俘虏,他不老实,还撒谎说要当红军。”

“噢,你们可立功了,但也不能打俘虏啊,赶快带回去好好审问。”党代表说道。

就在这时,那名俘虏抬起头惊喜地喊道:“哥哥,是我,宏春啊。”

党代表一看愣住了:“你怎么在这里?”说完,他上前一把抱住了那名“俘虏”,兄弟俩哭成泪人。

旁边的红军战士愣住了,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党代表名叫王树声,湖北麻城市乘马岗项家冲人,1905年出生;“俘虏”名叫王宏坤,当时叫王宏春,二人是堂兄弟,王宏坤小王树声4岁。

王树声家里条件不错,算是“小地主”(1953年将军自传中这样说),因此他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在18岁那年考入麻城高等小学。当时担任校长的,是他的堂兄王幼安(又名宏文),在堂兄引领下,他开始接触进步书刊,了解马列主义,进而参加革命,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初,王树声已经成为了县农民协会的组织部长。

相比之下,堂弟王宏坤的家境差得多,父亲长年累月干活,无法维持一家人温饱。王宏坤的三个哥哥,就是因为没钱治病而夭折。王树声家里条件不错,小学毕业后还回乡当了校长,收入稳定,他经常给堂弟买吃的和穿的,还教他识字念书,自然也要给他讲革命道理。

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武汉国民政府也转向反动立场。8月1日,共产党人在南昌发动南昌起义。9月8日,毛主席在江西发动秋收起义。

11月中旬,在黄安(今天的红安)、麻城,三万余名农民在中共党员潘忠汝的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黄麻起义。王树声和堂弟王宏坤也奋不顾身,参加了这次起义。

不久,起义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有文化有资历的王树声被任命为第二路军分队长;王宏坤则担任了二路军的班长。

由于敌强我弱,跟当时的所有起义一样,黄麻起义也遭到了敌人的镇压。一次遭遇战之后,起义队伍被打散。王树声随着队伍到木兰山打游击,到地方之后,发现堂弟王宏坤不见了,等了很久,也没有他的消息。

原来,那次战斗后,王宏坤担任断后任务,最后跟大部队失联。失联之后的他,迷茫了,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他回到家乡,还没有进村,一个老乡就拦住了他:“宏春啊,千万别回家。”

“为什么?”

“国民党到处张贴布告通缉你,家里的房子也被烧掉了……”

听了老乡的话,王宏坤只得转身向北,一路乞讨到了武汉。起初的时候,他想找个工作,先站稳脚跟。可是兵荒马乱地,在那里转悠几天也没有找到活干。就在他万般无奈的时候,一抬头看到一个士兵正在墙上贴布告,上前一看,是桂系军队的征兵广告。

王宏坤一看有了主意,跟着那名士兵报名参军。

他参加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有人管吃管住,二是在部队里能学军事本领。虽然他跟堂哥参加了起义,但军事上还是门外汉,甚至枪都不会好好使用。

不管怎么说,先有个立足的地方,学会本领,然后去找堂哥,继续干革命。

不知不觉,他在桂军待了半年,还是没有堂哥的消息。这天,他从当地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消息“'共匪’在大别山一带活动,非常猖獗……”

王宏坤心脏狂跳起来,终于有了红军的消息,堂哥一定在那里,可以去投奔了。可是能不能找到,他心里也没谱,就到路边算了一卦。

算卦的说他气宇轩昂,将来是要当将军的料,还说他很快就时来运转。王宏坤听了半信半疑,开始了出逃前的准备。

穿着一身军装肯定是逃不了的,必须穿便装,哪来的钱买衣服呢?想来想去,他想到了上赌桌碰碰运气。尽管王宏坤从来不赌博,但架不住脑子特别机灵,看了几次就学会了,而且还摸出了门道。

这天他跟着两名士兵到赌场去,跟一个商人开始了博弈。几个小时后,他们赚得腰包鼓鼓,胜利而归。那两名士兵去下馆子,他拿着钱买了一身新衣服。

这天深夜,是王宏坤的岗,凌晨交接之后,他悄悄爬上房梁,从天窗里出去,到了房顶。他回头看了看熟睡中的弟兄们,在心里说了一声“告别了”,然后纵身一跃,落在地上。

站定之后,他脱下军装扔到路边的水塘中,换上便装,迈开大步向西而去,很快就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历尽千辛万苦到了大别山下,他见人就问:“哪里有红军”。被问的人都连连摇头,认为这人不正常,国民党正在“围剿”红军,这人却在问红军在哪,不是缺心眼就是白军的探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山下问了两天后,还真有几个小伙子告诉他“你想找红军,跟我们走就是”。

这几个小伙子正是红军便衣,他们怀疑上了穿着新衣服的王宏坤。这年头,参加红军的多半都是穷人,这小子衣冠楚楚,可不像是参军的,十有八九是国民党的探子。

将他带到营地之后,几名战士急不可耐,开始私自审讯起来。他们先入为主,王宏坤怎么解释都不听,幸好王树声赶到,才化解了一场误会。

此刻的王树声已经是团级干部,王宏坤因为跟部队失联已久,只能从头再来。

王树声有文化,起点高,到红军长征前,他已经是成为徐向前的得力助手,不但是第31军军长,还是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后来因为在1936年带着红9军加入西路军,跟马家军血战河西走廊,走散过一段时间,王树声的军事生涯拐了个弯,跟堂弟的差距逐渐缩小了。

1937年春天,王树声几经辗转回到延安,虽然党中央认为他对西路军的失败不承担责任,但是他还是在抗大和马列主义学院学习,缺席抗战整整一年。

其实王宏坤因为有军事天赋,进步速度也并不慢,他1932年就当了师长,比堂哥只晚了一年。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扩编,4个师变成5个军,王树声担任31军军长,王宏坤也赶了上来,担任红四军军长。只不过王树声还兼任着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地位相对较高。

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的时候,两军混编,王宏坤被编入红一方面军到了陕北。

抗战爆发后,王宏坤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旅长的身份率部到山西作战,王树声则在教室度过了一年。王树声上抗日战场后,也到了129师,兄弟俩同在刘帅手下驰骋杀敌,传为佳话。

在抗战中,这样的情形比较罕见。到1938年,兄弟俩级别基本相同,都是军区副司令员,王树声在晋冀鲁豫军区,王宏坤在冀南军区,只不过时间上堂弟晚了8个月。虽然不在一个军区,其实还是一个“山头”。

解放战争初期,这对并肩作战七年的兄弟才算完全分开。

王树声的地位非常重要,一度担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跟李先念搭档,协助刘邓大军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千里挺进大别山,正式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大幕。

分开之后的王宏坤也是军区副司令员,也是纵队司令员,最初战斗在邯郸地区。

刘邓挺进大别山的时候,王宏坤重返鄂豫皖,在刘邓麾下作战。

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刘邓主力配合粟裕作战,王宏坤则跟着堂哥王树声一起留守中原,负责巩固后方,为淮海大决战提供另一种形式的帮助。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1955年的规模浩大的授衔仪式上,王树声被授予了大将军衔,王宏坤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王宏坤这样的军衔其实并不低,八路军初期的6位旅长,除了徐海东和陈赓被授大将,其余参加授衔的陈伯钧和王震,还有张宗逊都是上将军衔。

王树声被授予大将,除了军功,还考虑到了他早期在红四方面军的地位。

总之,1955年诞生10位开国大将,155位开国上将,王家一门就占了两个,不能不让人羡慕。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兄弟俩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享受,而是继续为国效力。

王宏坤担任了海军副司令员,为我国海军建设而努力奔忙;王树声则出任了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协助院长叶剑英元帅为我军的军事科学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资料:《王宏坤: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上将》《学习时报》作者:夏静  《我的红军生涯》王宏坤 人民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