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是中国古代家训中非常重要的一本,而古代典籍中家训又是非常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 《论语》《孟子》《史记》这些,讲的是大概念 —— 帝王术或家国情怀,跟我们普通小老百姓还是隔着些距离。但是家训就不一样了,家训是写给自己子孙后代的,所以家训一般都是掏心窝子的肺腑之言,是非常落地实在的,所以我喜欢读古代家训,历史上有名的家训也非常推荐大家去读。 这本《了凡四训》很多老师都推荐过,它影响了非常多人,包括近代的大人物 —— 曾国藩。曾国藩就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改名为“涤生”,开启了长达33年的自修自省之路:从此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每天坚持写自省日记成为了曾国藩非凡一生的非常重要的习惯。 这本书对我的启发也非常大,它让我看到了一套新的思维框架,它用另一种逻辑论证了人生的起伏是如何运转的,以及应该如何活、如何修。 先说一下故事 《了凡四训》讲的是一个叫袁了凡的人,小时候父亲早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认为学医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造福他人,于是让他从小在医馆学医。 有一天,他上山砍柴采药,遇到一个老道人跟他问路,他指完路之后正要离开,这个道人跟他说:小兄弟,看面相,你应该是仕途中人,明年去参加科举考试,一定可以考中秀才,这么好的当官命,为什么不去读书呢? 相谈一番之后,袁了凡觉得他是一个高人,就把这个道人请到家里好好款待,并跟母亲商量,对他的道术进行了一番试验,结果发现这个道人真的是神机妙算,处处算得准。于是就开始对这个道人说的话半信半疑,并动了读书的念头。而后他就开始用功读书,弃医从文。 果然正如这个道人所料,第二年他就考中了,各科考试第几名都如这个道人所说,非常准确。然后袁了凡就请这个道人,把自己后面的人生都算了一算,就这样他知道了自己一生的命运发展地图,然后这个道人就走了... 而后的几十年里,袁了凡的人生发展,就真的如这个道人所言,第几年参加什么考试,得第几名,去哪里做官,官职做到什么职位,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有几个孩子,生男孩还是生女孩,都如这个道士所言一一验证... 刚开始他还不服气,可是几十年过去了,不管自己怎么折腾,最终他还是没有逃出道人的预言。后来他就有些失落了,觉得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那自己折腾还有什么意思。 有一天,他去山里找云谷禅师求教,云谷禅师和他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他大受启发,从此开启了他的逆天改命之路。经过多年的苦苦修行,最后他脱离了那个道人的命运地图,获得了命运之外的收获。 比如,那个道人说,他做官最多只能做到什么职位,但是他最后做到了更高的职位;那个道人说,他这辈子生不到儿子,但他到49岁的时候生到了儿子;那个道人说,他的岁数只能活到53岁,但是他最终活到了74岁... 经过他多年的修行和积累,最终这些都一点点奇迹改变了,于是他把这些经验写成了家训子子孙孙传了下去,就成了今天的《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全书分为四大部分:【立命】、【改过】、【积善】、【谦德】。每一部分都很重要,每一部分又都很难。【立命】【改过】难在自我认知上,【积善】【谦德】难在思维格局上,而其中【改过】和【积善】又最重实践(就是知道容易做到难),但是【改过】和【积善】又是人人马上可以去做、最容易开始的事,一点一点积累起来就会产生无穷的福报,也会形成一个人的习惯,习惯改变了,性格和命运也就改变了。 全书内容太多,今天在此我仅分享一个认知和三个关于行善的思辨,供大家参考。 命有定数,但命可以改,且只能自己改 以前我不相信命运,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相信。一个人的命运确实是有定数的,这个定数是符合大自然运行规律的。 你是青蛙就会生长在青蛙的生存环境里(池塘),就会有青蛙的成长路径(会跳);你是小鸟就会生长在鸟儿的生存环境里(树林),就会有鸟儿的成长路径(会飞);青蛙有青蛙的作用,鸟儿有鸟儿的作用,树木有树木的作用... 大自然只是各归其位、物尽其用罢了,什么材料、什么品种用在什么地方,一起构成了这个复杂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没有任何偏见和主观意志,在老天的眼里,你和一棵树没什么区别。 我们常说人人平等,而这才是最大的平等。试想,如果你是一只青蛙,却偏偏要学鸟儿飞,这如何能够强求得来呢,你不是为难老天?如果执意要跟命运较劲,不仅吃尽苦头,到头来可能也是一场空... 所以我相信命运的存在,一个人的命运=他前世的福德➕今世的作为➕父母祖先的福德绵延所造就的。 同时我也相信,一个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只能自己改,别人改不了。那些算命的说他帮你改命的,那个是封建迷信。咱们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就是一个人可以通过修行改变自己的命运,逐渐脱离轮回的魔咒。大恶大善之人,命运很难困住他,因为他们积下的善或恶的种子让命运变得很不稳定,超过了命运的容错范围。 ![]() 关注我👇👇 帮助你扫清成长路上的内心障碍 活出清醒坚定、心悦从容 收获健康美丽、智慧富有 请 点赞、转发、在看 为我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