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凡四训》:播种幸福人生

 金苹果6 2023-11-14 发布于北京

《了凡四训》是中国古代家训中非常重要的一本,而古代典籍中家训又是非常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

《论语》《孟子》《史记》这些,讲的是大概念 —— 帝王术或家国情怀,跟我们普通小老百姓还是隔着些距离。但是家训就不一样了,家训是写给自己子孙后代的,所以家训一般都是掏心窝子的肺腑之言,是非常落地实在的,所以我喜欢读古代家训,历史上有名的家训也非常推荐大家去读。

这本《了凡四训》很多老师都推荐过,它影响了非常多人,包括近代的大人物 —— 曾国藩。曾国藩就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改名为“涤生”,开启了长达33年的自修自省之路:从此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每天坚持写自省日记成为了曾国藩非凡一生的非常重要的习惯。

这本书对我的启发也非常大,它让我看到了一套新的思维框架,它用另一种逻辑论证了人生的起伏是如何运转的,以及应该如何活、如何修。

图片

先说一下故事

《了凡四训》讲的是一个叫袁了凡的人,小时候父亲早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认为学医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造福他人,于是让他从小在医馆学医。

有一天,他上山砍柴采药,遇到一个老道人跟他问路,他指完路之后正要离开,这个道人跟他说:小兄弟,看面相,你应该是仕途中人,明年去参加科举考试,一定可以考中秀才,这么好的当官命,为什么不去读书呢?

相谈一番之后,袁了凡觉得他是一个高人,就把这个道人请到家里好好款待,并跟母亲商量,对他的道术进行了一番试验,结果发现这个道人真的是神机妙算,处处算得准。于是就开始对这个道人说的话半信半疑,并动了读书的念头。而后他就开始用功读书,弃医从文。

果然正如这个道人所料,第二年他就考中了,各科考试第几名都如这个道人所说,非常准确。然后袁了凡就请这个道人,把自己后面的人生都算了一算,就这样他知道了自己一生的命运发展地图,然后这个道人就走了...

而后的几十年里,袁了凡的人生发展,就真的如这个道人所言,第几年参加什么考试,得第几名,去哪里做官,官职做到什么职位,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有几个孩子,生男孩还是生女孩,都如这个道士所言一一验证...

刚开始他还不服气,可是几十年过去了,不管自己怎么折腾,最终他还是没有逃出道人的预言。后来他就有些失落了,觉得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那自己折腾还有什么意思。

有一天,他去山里找云谷禅师求教,云谷禅师和他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他大受启发,从此开启了他的逆天改命之路。经过多年的苦苦修行,最后他脱离了那个道人的命运地图,获得了命运之外的收获。

比如,那个道人说,他做官最多只能做到什么职位,但是他最后做到了更高的职位;那个道人说,他这辈子生不到儿子,但他到49岁的时候生到了儿子;那个道人说,他的岁数只能活到53岁,但是他最终活到了74岁...

经过他多年的修行和积累,最终这些都一点点奇迹改变了,于是他把这些经验写成了家训子子孙孙传了下去,就成了今天的《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全书分为四大部分:【立命】、【改过】、【积善】、【谦德】。每一部分都很重要,每一部分又都很难。【立命】【改过】难在自我认知上,【积善】【谦德】难在思维格局上,而其中【改过】和【积善】又最重实践(就是知道容易做到难),但是【改过】和【积善】又是人人马上可以去做、最容易开始的事,一点一点积累起来就会产生无穷的福报,也会形成一个人的习惯,习惯改变了,性格和命运也就改变了。

全书内容太多,今天在此我仅分享一个认知和三个关于行善的思辨,供大家参考。

图片

命有定数,但命可以改,且只能自己改

以前我不相信命运,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相信。一个人的命运确实是有定数的,这个定数是符合大自然运行规律的。

你是青蛙就会生长在青蛙的生存环境里(池塘),就会有青蛙的成长路径(会跳);你是小鸟就会生长在鸟儿的生存环境里(树林),就会有鸟儿的成长路径(会飞);青蛙有青蛙的作用,鸟儿有鸟儿的作用,树木有树木的作用... 大自然只是各归其位、物尽其用罢了,什么材料、什么品种用在什么地方,一起构成了这个复杂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没有任何偏见和主观意志,在老天的眼里,你和一棵树没什么区别。

我们常说人人平等,而这才是最大的平等。试想,如果你是一只青蛙,却偏偏要学鸟儿飞,这如何能够强求得来呢,你不是为难老天?如果执意要跟命运较劲,不仅吃尽苦头,到头来可能也是一场空...

所以我相信命运的存在,一个人的命运=他前世的福德➕今世的作为➕父母祖先的福德绵延所造就的。

同时我也相信,一个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只能自己改,别人改不了。那些算命的说他帮你改命的,那个是封建迷信。咱们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就是一个人可以通过修行改变自己的命运,逐渐脱离轮回的魔咒。大恶大善之人,命运很难困住他,因为他们积下的善或恶的种子让命运变得很不稳定,超过了命运的容错范围。

图片
如何正确的行善
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如何正确的行善,其实也是有讲究的。
我们时常是不是会有这样的困惑:某某是个好人,做了那么多善事,为啥没有得到好的回报?某某是个坏人,做了那么多恶事,为啥还家族鼎盛?那你就要思考一下,你认为的善事是否是真善事...
善有真的,有假的;有直的,有曲的;有阴的,有阳的;有对的,有错的;有偏的,有正的;有半的,有满的;有大的,有小的;有难的,有易的,都应当仔细分辨。做善事不去推究善事的道理,自己以为自己在做好事,很可能是自己在造孽,枉费一片苦心,可能没有任何益处...
一般人限于成见或偏见,还没有打开正知正见,往往会把善当做了恶,把恶当做了善... 这里,我挑了三组善,来做分辨,抛砖引玉。
【真善】和【伪善】
有利于别人的,就是善;仅利于自己的,就是恶。如果你是利于别人,那么,骂人打人也是善。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那么,礼敬别人,也未必是善。
所以,我们做善事,能利于别人的就是出于公心,出于公心就是真善;如果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就是私,出于私心就是伪善。
发自内心的行善,就是真善,模仿别人,做形式上的表演,就是伪善;做善事不求回报,就是真善,为了某种目的而行善,就是伪善。这些情况,都应当自己细细考量...
【满善】VS【半善】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女子,家境贫穷,去到庙里想要布施却没有钱,她拿出了自己仅有的两文钱,捐给了寺庙,庙里的住持亲自为她做了回向。
后来,她得到了很大的福报,进宫成为了妃子,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她并不满足,想得到更高的位置,于是带人搬了几千两的银子捐给庙里,可是这次,住持却让他的徒弟给她做回向。
这位女子就问住持:“从前我只捐两文,师父您亲自为我回向;现在我捐了几千两,师父让小徒弟给我做回向?这是为何?”
住持回答说:“从前你虽然只捐了两文,但布施的心十分真切,所以老僧亲自为你回向,才能报答你的功德;现在你捐的财物虽然巨大,但布施的心却不如上次那么真诚恳切了,所以我让徒弟代为回向就足够了。”
这个故事里,几千金只是一半的善;而两文却是完满的善。积善的功德大小,并不在于金钱数额的大小。
【阳善】VS【阴善】
做了好事,别人知道的,是阳善;别人不知道的,是阴德。积阴德,会得到上天的回报;积阳善,会享受世间的名利。名利,不过是一种福报而已。
你会发现,一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自己一生声名远扬,风光无限,但子孙后代却籍籍无名。为什么?因为他今生的名利是他此生所积功德+祖祖辈辈积累的功德所成就的,到他这里,他享受到了万人爱戴和名利财富,他的功德福报也就兑现...
而还有一些人,看起来也是有钱有地位的人,但是他们却会经常遭遇一些意想不到的灾祸,来劫损他们的财富或名望,那是因为他名不副实、德不配位,有多大福报享多大财富,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宇宙能量守恒... 
有些名利,就算现在短期获得了,福报没有跟上,最终这些财富也会离你而去...
还有一些人没有过错,却莫名其妙地背负恶名、受到冤屈、替他人背黑锅,如果他承担了这一切,那就是积了阴德,往后余生他会得到回报,他得不到,他的子孙后代也会得到。
阴阳平衡之间,就是这么奇妙。
分辨善恶的过程,也是打开自己正知正见的过程。
喜欢影视作品的,可以在B站搜索《了凡四训》电影版(3小时)


我是专注于身心觉咨询和生命智慧传播的张茉奇,一名身心自由导师、天赋优势教练、财富关系教练、情绪内观咨询师,欢迎你来链接我:)

链接赠送一份见面礼(三选一):
① 经典必看智慧书籍(领悟生命的底层逻辑)
② 经典智慧公益课程(听懂1个点少走N条弯路)
③ 文字版个案咨询(需支付诚意金)

关注我👇👇

帮助你扫清成长路上的内心障碍

活出清醒坚定、心悦从容

收获健康美丽、智慧富有


请 点赞、转发、在看 为我加油图片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