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之,我哭过了

 雨萌小站 2023-11-14 发布于辽宁

Nov.

14.2023

周末迎来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两岁的孩子好像没有关于去年的记忆,于是这场雪便成了他生命里最早的冬天。趁着雪势正旺,我们走出门与漫天鹅毛般的雪花相遇。孩子看着天空中飞舞的雪精灵,大声喊道:“冰淇淋!”然后自己摘下口罩,伸出粉嫩嫩的小舌头,高高仰头试图舔一下冬天的味道。看着雪花融化在他的舌尖,我心底的一小块童心也跟着润开了。

每到周末的两天休息日,不知是因为长时间和孩子的纠缠捆绑,还是因为四处凌乱的战场,总之待到周日的晚上,我无一例外都会感到浅淡地悲伤。

昨晚入睡前,不知是哪一个瞬间突然让我不想忍耐了。我终于哭了出来,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又好像是自责没有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后来我扼住悲伤的时候,自问哭泣的原因是什么。得到的答案却是“想念”。我想家了,我想妈妈,我想回家。

每次我跟妈妈说我想家的时候,她都会说一句:“那就回来呗。”所以每次我都宽慰自己心想是啊,想家就回家呗,多么简单的事,何必日日苦恼。可后来我才慢慢发现,“想家”仿佛是身在异乡的我,无时无刻不在饮下的毒,而“回家”不是解药。眼下的我,回家仍有顾虑和牵挂。而我真正想回的家,其实是小时候一家三口的状态,是我关上房间的门,卧室里飘荡的疑惑、迷茫、期待、雀跃……所有感受和情绪都是关于自己的。小时候以为这些关于自我的探索是忧愁,如今才知道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无忧无虑”。

当忧愁需要从自我思索中发芽时,外面没有愁绪。当整个环境都是温馨坚固的时候,内在的感伤也是幸福的。

于是我才知道,我不是想家,而是想自己的房间了。哭出来的那一刻,我极度渴望回到自己的书桌旁,我想念那个墙上画满了卡通画的卧室,我想念我的单人床。

也许这就是我感到失落的原因吧,因为还没有准备好全心全意为另一个小生命服务,因为还没有接受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全权交出去的设定,因为我还想时时刻刻都为自己考虑,还想取悦自己,还想着如何成就自我。

那天看电视剧,剧中的女孩刚刚毕业,就被公司重用。她拿着一摞自己策划的项目书,很自信地给领导汇报的时候,我突然鼻子一酸。因为我共情了这个女孩的心理,突然感受到了一种骄傲的信仰。这种心情是因为社会的认可和自我价值的成就,可仅仅是这样的心情,我却很久没有感受过了。

渐渐发现,其实对于女性来说,高质量地感受生活所带来的一切是很难的。与其说我们是一种敏感多需的生物,不如说我们另有一套完全不同于男性的马斯洛需求理论。在一个人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我们的愉悦好像都伴随着两个方面的肯定。一方面来自外界,一方面遵从自我。而相比于对自己内心的满足感,外界的认同则更有含金量。总得来说,女性好像总会存在于舆论之中,一生都在议论或被议论,因为在意这些信息,所以更滋生了各种评头论足的苗头。好像我们一直都在维护自己的形象,从外在到内在,生怕出格一点,生怕有一点瑕疵。

正因为这种追求完美的心态,所以稍有不足就会犹如大敌当前,哪怕只是些许的不尽人意,也会让人感到绝望与悲哀。

女性变得越来越优秀了。不断内卷的女性互相攀比的都是自律和成绩。在这样一个群体里,很容易因为自身的懒散而诞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而对于步入婚姻的女性来说,既要成为贤妻良母,又要在工作上做出成绩,随叫随到。殊不知这两者之间犹如翻天鸿沟,实难两全。

所以回到属于我的悲伤之中,我很想回到孩子的角色里,在一个家庭中继续被照顾,被呵护。然而每次投入到妈妈的角色中时,又会感怀自己母亲的无私和伟大。

想来这个世界真不公平,为什么小时候妈妈给我的爱,我要转身投入给另一个孩子呢?如果我长大了,到了年纪要做妈妈,那么我想做我妈妈的妈妈,像她爱我那样再爱她一遍。可偏偏爱是延续,是传递,是把妈妈给我的一切转交给我的孩子,这让我很难释怀,因为这场关于付出与回报的游戏好像没有闭环,我们身处其中,总会因为位置的改变而没办法全情投入。

总之,我哭过了。

我想家了,也不能回。家里有爸爸妈妈,但我也是妈妈,回家也是离家。

昨天的雪,竟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早上又是熟悉的秋景。我下了车,和孩子说再见,然后又回到了工作中。这个工位是我长大后的另一个书桌,幸运的是在这里,我还是可以做自己,一周五天,不多不少刚刚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