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裁员为什么先裁中层?我会不会很危险呢

 hover2007 2023-11-14 发布于北京
经常有人问:“为啥裁员先裁中层?”,“我是中层,会不会很危险?”

首先理解下企业的组织和人员结构。

图片

企业管理层级

企业的头部是创始人企业家(民营企业)或CEO(大型国资或股份制企业),他们最为稀缺不可替代的能力,就是利用自己的商业敏锐,看见一个巨大潜力、快速增长的细分市场,实现公司增长,并且敢于决策,敢于投入,做好布局。这是他们的关键作用。我称之为“方向层”。

那么公司高管(副总裁级)呢?他们负责制定战略,有创新的思路去规划一盘棋,比如产品研发、销售、渠道、人力等各职能领域的策略规划,设计路径,去达到一个目标。

业务高管这个能力要强。为了区别头部“看方向”,我称之为“策略层”(不叫战略层,避免引起混淆)。

再下一层是中层管理者,负责规划和执行。这一层以总监为主。

而基层主管,即负责把规划的东西落地,带领员工团队,监督执行,发展能力,拿到结果。下面是公司管理层级的图示:

图片
图片

企业为什么需要中层?

中层的作用是什么?

1. 首先中层是一个组织发展壮大的基石。

2. 其次要把千军万马的人整合起来成为一个组织,那么就需要粘合剂,这个粘合剂就是中层。

3. 最后组织要达成结果,具体的个人很难自动自驱的做事,协调一致的按照一个目标前进,因此需要执行过程中的督促和协调一致,才能达成结果。中层是执行的中坚力量,是最终结果的保证。

比如你要建设一支军队,是不是先得有几个人?然后一级一级的发展队伍,于是这几个人要招募下一层,比如10个人;然后这十个人再培养下属。然后一级一级的队伍滚雪球一样壮大。

那些帮你发展队伍,培养下属,达成目标的人,就自然成为高层和中层。

其次,假如你是创始人,在发展队伍达成业绩目标的过程中,谁跟你信任度最高?是基层员工还是这些中高层?

一支队伍,高层和中层之间,中层和基层之间,有信任才能打仗,否则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很多团队面子上一团和气,关键的时刻,上下不同心,硬仗一触即溃,一盘散沙。为什么?官兵不信任,上下级不能同心同欲。

教员在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决议中,都把官兵民主作为组织纪律来执行。

在三湾改编中,“规定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参加部队的管理,协助进行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

在古田会议决议上,明确规定明确规定:“举行废止肉刑运动”,“废止辱骂”,“官兵平等(官兵之间只有职务的分别,没有阶级的分别,官长不是剥削阶级,士兵不是被剥削阶级)”。

共产党的组织建设,特别重视官和兵的关系建立,为的是建立一直能在关键时刻相互信任,同心同欲的队伍。

如果管理者和下属能建立起血肉相连的信任关系,任何时候能背靠背的相信对方,总监能不带私心的授权,主管能无条件的执行,就算建立起来了一个基本的团队核心。

从这之后,才谈得上壮大发展,注入信仰,坚如磐石,战无不胜。

总结下,中层管理的职责,说简单点,就是:事情要落实到位,拿到战略需要结果;团队的人要成长,队伍要壮大;队伍需要粘合成有战斗力的团队。

图片

你是必需品吗?

这是个严肃并且令人窒息的问题。

每个人迈入中层,都会面临自己的价值定位,在组织内是不是可被替代,是不是必需品?

举一个实际栗子。我在用友做NC HR(针对大型企业的产品线)产品经理的时候,那时研发部门负责人刚到,因为对HR产品没有经验(他本人能力很强的),基本所有产品和设计决策,都是我和设计师、需求师、开发经理共同决定。所以这一年研发部门负责人基本上都在跟着学习。由此看来,部门总监也不是必须有的。


其底层逻辑是:对于大厂来说,裁掉一个中层管理者,管理团队的别人随时可以帮你管好。

但是基层主管和核心工程师,包括每个功能模块的开发经理、设计师、程序员,一个真的是一个,干活的人永远是需要的。你裁了他们,谁给你写代码,谁给你做客户调研、写需求,谁来做一个一个功能架构和数据结构的设计?

销售团队也会有这个现象。2008年我刚到甲骨文O记,APPS MRD(制造、零售和流通行业,甲骨文应用软件最大的行业)的销售老大空缺,全靠几个大区Sales Manager带着销售各自为战。结果那一年该部门的业绩暴涨。这说明了什么?

有HR认为:“没有老大,就少了束缚,多了公平竞争的体制,释放了一线SALES MANAGER的潜能和拼搏精神,八显过海,各显神通。

也有人认为,没有无能的上司瞎折腾,下面人释放了各自的潜能,业绩反而更好了。有没道理?

中层的总监们,请时刻审视自己,我是组织的必需品吗?

除非你有特别的技能、资源或管理能力,能突破现有的技术、产品和销售的局限。

否则,你可能就不是企业的必需品。

图片

按照必需品来说先裁谁?

从必需品的角度,组织三个层级:头部方向层、高管策略层、中间规划执行层,哪个是必需品?哪个层级的可替代性高?

以销售为例:

1. 首先基层不产数、绩效低的要裁。


2. 但凡能养活自己的销售,一般不裁。因为裁掉后没人对接客户,总不可能管理者每天自己都在对接客户吧?所以基层的人员比如销售、码农、客服等等,很难被替代。当然它们一般就是因为技术进步,比如智能客服,机器人自动销售,ChatGPT码农,等等,新技术是淘汰他们的主要力量。


3. 中层是否可以裁掉一些?这是老板们经常考虑的问题。

可以合并同类项,一个人多管一两个团队,压力没那么大,反而会促进梯队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总监层。我以前在老东家SHL管北方区业务,后来兼管华南区,一点压力没有。

并且因为管理区域大了,所以很多事情更需要授权,自己管的不可能太细,所以主要精力放在基层主管的培养上。基层主管们反而说,“领导,你的领导力提升了。”


​所以在企业里,总监层是最危险的,可被替代性高。其次是绩效差、能力弱、态度不好的基层经理和员工。

总监层绩效一般也可能被裁掉。因为公司可以用合并同类项,通过更优秀的总监来管理你的工作,并且基本不增加工作量。

比如一个公司七大区域: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华东、华东、华中。华北、东北、西北完全可以合并成一个总监管理,华南、华中也可以合并,因为距离很近。西南、华东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可以并存。这样公司可以用4个总监代替原来的7个总监,干掉了三个,公司是不是很节省成本?

研发也是同样道理。不同的研发项目,一线干活的,写代码的,搞设计的,做测试的,很难裁掉的,一个萝卜一个坑。换一个人来熟悉代码,做同一件事达到前人的效率,需要很长时间。

图片

性价比和职业倦怠感

企业裁员,性价比和工作态度尤其是职业倦怠感,也是重要的原因。

比如一个总监年薪200万,下面提拔一个主管替代他,年薪只有80万,那么企业为什么不这么干呢?

还有很多年资很高的员工,掌握的技能没有稀缺性,比如HR里基层员工招聘、薪酬、考勤这种岗位,一个新人很快能学会,替代他的工作,但是薪水只有老人的几分之一。

另外年龄比较大,工作时间长的人,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表现为工作态度不温不水,没有工作热情,这时企业也很难办。

从当期成本来说,裁掉他们成本很高,因为需要补偿N X,N是工作年限乘以月薪,这个X可能是1-10个月的月薪。但是企业面临成本压力大的时候,为了未来扭亏,一狠心就干了。

图片

裁员时别忘记提拔年轻人

另外企业在裁掉庸碌无为的中层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提拔优秀的中层。

曾经有位客户HR高管问:"为什么我们去挖别人的高管,别人却把我们的中层挖走做高管?我们认为不行的人,在人家那里做高管做得很好?"

我说:"他们在的时候,大家总看他的缺点;别人在门外,容易看到他的优势。"

因此,领导力发展的关键:1. 发展优势,不要老盯着人家的缺陷,谁没有缺陷呢?2. 定义企业的领导者标准,树立合适的选拔观念。3. 敢于用人,不拘一格,敢于提拔优秀的人才,企业才能千帆竞发,万马奔腾。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