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七:人参兄弟“金不换”

 循天园 2023-11-14 发布于广西

在今天,三七是活血化瘀的常用药物,但回溯到初见记载时,一般人还不知道三七是何物。它原本是一味少数民族药,李时珍第一次将三七载入《本草纲目》中。从此,三七声名大震。

道地产区与采收时间决定三七品质

三七驻守在西南边陲,与人参是“亲兄弟”。三七和人参一样,同是五加科,同在一个属,亲缘关系很近。所以有人把三七叫作“参三七”。三七有个很出名的别号“田七”。它并不生长在田间,而是长在山坡之上,水多了反而长不好。之所有“田七”的别号,是因为最早的三七产在广西的田州,即现在的广西百色市,因地名而得名。

既然三七的道地产区在广西,那为什么现在提到三七都说云三七,那是怎么一回事?现在市场上的三七基本都来自云南。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广西百色之间地理位置相距不远,古代的田州涵盖了今广西与云南相邻的地区。我曾到这两个地方考察,发现这两处的地质、水质、红色土壤都十分相近,三七生长在这块狭窄的云桂交界地区。

三七的栽培方法同人参一样,需要轮作,培植过程中需要换地方。历史上三七药农也是游走于广西、云南两地。云南近几十年来大力发展三七种植,后来居上,如今三七的主要产地已经在云南了。因此市场中标注云三七、滇三七、云南三七等名称的现象十分普遍。

说完了三七的产地,接下来再说说三七的采收。三七的商品当中,有春三七和冬三七之分。那么,春三七是春天采的吗?东三七是冬天采的吗?其实都不是。

不需要留种的三七,不待其开花结籽,在6~7月剪去花苔,秋季采收,地下的三七丰满质优,称为春三七,并不是春天采收的。而在初冬采收留种的三七,营养被花和种子消耗了,干瘪质差,称为冬三七。两者相比,春三七个大、体重、品质佳。

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价格相差很远。传统上认为三七个头儿越大越好,市场上以“头”为计量单位来定价,也就是一斤(500克)里有多少个三七就是多少头。比如,一斤称了20个三七就叫20头,100个就是100头,超过120个就不算具体数字了,简称无数头。头数越小,说明三七的个头儿越大,价格就越贵。

这种算法到了今天有些靠不住了。有些地方用化肥催着三七生长,药材被催大,块头并不能决定质量了。挑选三七,更重要的是要看生长年限。这方面三七就和人参不一样了,人参可以数芦头上的芦碗,三七呢?可以看外皮有没有苍老的感觉,再拿起来掂量掂量看质地重不重,有经验的人一看一掂量就知道。目前市面上的三七商品大多是三年采收的。

伤科要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

三七还有一个名字叫“山漆”,与三七的功效有关。李时珍记载三七能祛腐生肌。如果皮肤有伤口、溃疡,它就像漆一样可把伤口粘住。三七就是从这个名字的谐音化来的。

三七是一味止血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此药近时始出南方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古代的兵器多以金属制作,由兵器所致的伤为金疮。受到杖扑伤损瘀血淋漓的患者,可服三七,“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水浒传》里提到犯人过堂先要打杀威棒,顾名思义就是上来先一阵乱棒,杀一下你的威风。罪犯过堂前或受杖刑后会用到三七,即使被打得皮开肉绽,体内也不至于留下瘀血。“止血不留瘀”是三七药性上最大的一个特点,从金疮用药到活血化瘀,三七因其功效显著,赢来“金不换”之美誉。

现代家庭常备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对各类外科和出血都非常有效,三七是其组方中重要的一味。有一次我带学生上山,一不注意把脚崴在石缝里。我当时强撑着走下了山,本来以为没事,等到上地铁10分钟后走不动了,发现脚脖子肿得老高。好不容易回到家里,我赶紧找出云南白药用酒化开,涂在伤处。第二天早上,瘀血都拔了出来,脚也不疼了,行走自如。

三七和人参同科同属,所含的化学成分也有些相似,均富含三萜皂苷、多糖等成分。人参偏重补气,三七偏补血。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三七补血功效第一。四川与云南曾有习俗,产妇在气血亏虚的情况下常用三七炖鸡、三七蒸鸡蛋来调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具有止血、抗血栓、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等多方面的作用。现在的临床应用中,三七不只是伤科要药,还开发出了新用途,如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

三七一身是宝。除了根及根茎外,三七的叶、花也可入药用,分别称为三七叶和三七花。三七叶亦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三七花有清热、生津、平肝的功效。

相对于人参而言,三七的药用历史并不长,如今为何深受大众喜爱呢?我觉得很大原因在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古人大多从事体力活,温饱是大问题,当时的民众体质偏虚的比较多。现代人营养丰富,城市居民体力劳动大为减少,营养不缺但缺乏锻炼,容易导致血行不畅,造成瘀血,三七就派上用场了。

三七质地坚硬,行内人习称“铜皮铁骨”。所以三七打成粉更容易服用。但三七是破血的,用量不当也会损伤正气,尤其是孕妇一定要慎用。三七粉一次的用量不宜太多,有时还要适当进行配伍,这些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赵中振 北京中医药大学《本草纲目》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