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的“六字箴言”,学会受用一生!

 马希顺mxs 2023-11-14 发布于江苏

毛主席:所谓逻辑,有一个必须遵守的通用原则,就是 “全量大于部分”,或者说,“大比小为大,小比大为小”。说话、作文,必须注意及之。

“全量大于部分”——这是毛主席作文、说话所遵循的原则。

也就是说,作文、说话要具有全量性。我们来看毛主席——《我的老师徐特立》这篇作文,

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这句话,是时间尺度的,

1)二十年前,这是过去,

2)现在

3)将来

这在时间上就包含了全量性——涵盖过去、现在和将来。

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一九二七年秋天加入共产党,而且取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

这句话,在流动尺度上,

1)离开了的

2)加入了的

这在流动上就包含了全量性——涵盖了离开和加入。

在态度尺度上,

1)消极的

2)积极的

这在态度上就包含了全量性——有消极的、有积极的。这里就有积极的比消极的积极、消极的比积极的消极。

什么“老”,什么“身体精神不行”,什么“困难障碍”,在你面前都降服了。而在有些人面前呢?却做了畏葸不前的借口。你是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而在有些人本来只有“半桶水”,却偏要“淌得很”。

这句话,在困难上

1)不怕和降服

2)害怕和被降服

3)不足和多余

不怕和害怕,就包含了全量;降服和被降服,就包含了全量;不足和多余,就包含了全量。

由上,我们可以发现,要实现全量性的办法,就是一分为二为正面和反面,对正面和反面都加以阐述,如果正面和反面间有比较性,那么再加上这种比较——大比小大、小比大小。

这种全量大于部分,这正是辩证法的起效原理,比如,

毛主席:在认识过程,个别决定普遍;在实践过程,普遍决定个别。在认识过程,战术决定战略;在实践过程,战略决定战术。

为什么是普遍决定个别呢?因为普遍里包含了个别,因为全量大于部分,于是普遍决定部分。

为什么是战略决定战术呢?因为战略里面包含了战术,因为全量大于部分,于是战略决定了战术。

全量大于部分,这正是辩证法正面胜反面的原理,比如大胜小,因为大里面包含了小——大拆分出来、里面就有小,而小里面并没有包含大。

比如,强胜弱,因为强里面包含了弱——强拆分出来、里面就有弱,而弱里面不包含强。

全量大于部分,这正是辩证法正反面兼具胜出的原理,因为正反面兼具,所以是一种更丰富的全量性。

比如,

宁冈能成为我军事大本营,即在山势既大且险,路通两省,胜固可以守,败亦可以跑,且敌人绝对无法把我围着。

胜了能对付、败了也能对付,胜和败构成可能性上的全量。可以进、也可以退,进和退构成了移动上的全量。可以攻、也可以守,攻和守构成了动作上的全量。相对那些只能处理部分情况的,就不如能处理全量的,也即全量大于部分。

比如,

你们现在比从前是更强了,不是更弱了。当你们越过三八线直向大丘进攻不计后方空虚的时候,你们是最弱了。现在你们既懂得胜利又懂得失败,有了经验,你们就更强了。

既懂得胜利、又懂得失败,这就具有了全量性,相比单方面的只懂胜利或者只懂失败,当然就是更强了——因为全量大于部分。

全量大于部分,基于这个原则,就构成了毛主席的强弱观。

全量大于部分,这正是辩证法立足于反面、走向正面的原理。比如,先弃后取,既有弃、也有取,这就构成了全量——并且以正面为终点、在结果上也具有全量性,能完成这种全量的军队,最后获得了无敌的雄姿。

反之,先取后弃,这也构成了过程中的全量,但这种全量,以反面为终点,最终只剩下了一面——即在结果上丧失了全量性,当然,这种军队如果能幸存下来,那也仍然是强的。

比如,在抗日战争中,我军从正规军完成了游击化,而又从游击化走向正规化,最终是既能游击化、又能正规化,这样的军队就具有了全量性,所以,在解放战争中就成了一支无敌的军队。而国民党军队只有单纯的正规化、而不能游击化,所以当城市失去后,他们也就失败了,假若国民党军队也能游击化,那么我军势必不能对他们执行歼灭战。

全量大于部分,不仅是说话、作文及之,毛主席的行动和方案也是及之。这可以说是毛主席的秘诀,这也是辩证法的核心秘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