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楼春秋(46)许氏旧居

 糊涂书屋 2023-11-14 发布于天津

许氏旧居:见证知识改变命运(图)


李琦琳

http://epaper./tjrb/resfile/2023-09-19/12/p5_b.jpg


http://epaper./tjrb/resfile/2023-09-19/12/p6_b.jpg


  1903年,天津英租界再次扩张,将今南京路、营口道、西康路、马场道围合的区域纳入其中,成为英租界扩展界。当年这里以坑塘地、沼泽地为主,并不适合居住。1916年开始,英租界工部局利用海河裁弯取直和清淤的工程淤泥渣土将这一区域的南部逐年填平。1918年,英国建筑师安德森为这里作出了规划,他引入田园城市的理论,把这里规划成花园郊区的城市格局,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五大道地区。当然,那时南京路还是墙子河,这一地区是真正的郊外。但经过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人们陆续在这里买地建房居住,郊外逐渐有了烟火气。

  今天的五大道有400多幢历史风貌建筑,占现存建筑近四分之一。也就是说至1949年,这里并没有实现安德森的规划,完全建成花园郊区。只是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在不同时期建设的房屋都保持着适宜的尺度,才形成了今日的格局。而“五大道”这个名词则是因为近三四十年不断对这个街区进行保护整修的过程中,为工程方便,以其中较长的成都道、重庆道、大理道、睦南道、马场道为突出特征,故命名为五大道整修工程,流传开来,就成了惯称。

  五大道的填地过程是自东向西,所以建筑也是自东向西逐年建起来的,体现了比较明显的西洋古典建筑特征向现代建筑特征的渐变。位于香港路与睦南道交口的许氏旧居就具有典型的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民居建筑特征,这幢砖木结构二层楼房由奥地利建筑师盖苓设计,红色面砖外墙,多坡瓦屋面,主立面高耸的坡屋顶现出外露木的屋架,使得整幢建筑体态轻盈、风姿绰约。无数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对面的马路边总是摆着画架,或是大师,或是初学者,挥动着画笔,捕捉着它的神韵。也曾经有过无数个导游,带着游客,在门前讲述着或真或假的离奇故事。

  设计图纸显示,建筑最初的投资人为“凌云堂杨氏”,当年或自住或出租。从建筑的电气工程说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凡三合土内应用之电线管子为西洋钢管子,墙内及顶棚内应用管子均为西洋铅管。”“一切电线均用西门子十六号及十八号胶皮线”“电铃牌均用中国产品”等具体技术要求,足见投资人的资金雄厚,设计人的专业敬业。但很快,这里的主人变成了张作霖的四夫人许澍旸。

  张作霖共有六位夫人,分别是原配赵春桂、二房卢夫人、三房戴夫人、四房许夫人、五房寿夫人、六房马夫人。许澍旸早年父亲病亡,母女相依为命。嫁给张作霖后,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她曾入学堂读书。当时的环境下,作为东北王的夫人还出入学堂,似乎很让人费解,于是她被迫退学。但即便是居家,她也跟孩子们一起读私塾,不断地接受教育。有了文化的浸染,让她眼界大开,能够做到事有见地,教子有方。她育有两子两女,1911年生张学曾,1916年生张学思,1909年生张怀瞳,1913年生张怀曦。张学曾先后在日本、英国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赴美,后在联合国总部秘书处任职。张学思自幼好学,天资聪颖,17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张学思成为人民海军的高级将领。怀瞳、怀曦也均是工作有成、家庭美满。抗战爆发后,许澍旸随女儿赴美。1941年,这处房产被卖掉。这幢小楼里没有埋藏过金银,也没有策划过大事件,更没上演过妻妾争宠的宫斗戏。这幢小楼是许澍旸母女居津的一处港湾,见证了她在失去强权护佑下教育子女自立自强的点滴。

  许澍旸搬走了,这幢小楼的视野却在延展。1940年,在它对面出现了一处三层砖木结构的大房子,硫缸砖清水外墙,矩形窗、拱券窗错落有致,正立面绞绳双柱及圆球形装饰独具特色,这就是今天的睦南道20—22号。一直以来,坊间传说它是某军阀的住宅,实际上它和该军阀并无瓜葛。1943年,一群女学生走进了这里,她们来自坐落于马场道上的天津工商学院。天津沦陷期间,天津工商学院艰难地维持办学。1942年,曾任河北省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主任的孙家玉教授遇到了工商学院训教主任刘迺仁,谈及现代中国教育现状,二人一致认为天津极缺乏女子高等学府且生源充足,有必要在工商学院开办女子学院。1943年,女院开办,设女子文学系,招生广告发出后,报名火爆。临近开学,因校舍问题及社会上对男女同校的偏见,遂租下了位于睦南道的这处大房子作为办学地点。1945年,工商学院决定在工科的建筑系、商科的国际贸易系和会计财政系均招收女生,文学院则再增加家政系、史地系。如今,走入天津外国语大学内的北疆博物院,还能看到1943年女院开办时师生的合影,还有很多女学生在这处建筑内外学习生活的照片。可以说,在许氏旧居的注视下,天津工商学院掀开了津门女子高等教育新的一页,一批批满怀理想的学子在这里用知识改变了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许氏旧居一直作为办公用房使用。1973年,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搬到这里。在这里,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实践、西部计划、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和组织开展青年社会实践教育,指导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的工作。持续不断地用知识的力量,塑造一批批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新的力量。

  (本专栏图片由《小楼春秋》摄制组提供)

  《小楼春秋》解说词:

  闹中取静,庄重而灵动。高耸的坡屋顶,外露的木屋架,清水红砖墙面,整座小楼错落有致。顶层散发着浪漫主义气息,二层运用古典的科林斯柱式,一层则以拱廊和简化的多立克柱式结合,突出整个建筑的体量和庄重感。建筑内部,装修精致,空间通透,旋转而上的主楼梯,与四周的客厅、餐厅、书房连接呼应,构成贯通流动的空间。(节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