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酩人 | “黔酒大师”肖进春,引中式酒业文化,领精品酒庄之先…

 酩阅 2023-11-14 发布于江苏
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
请您关注酩阅

肖进春:贵州听道酒业创始人兼董事长、贵州省酒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贵州酿酒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贵州首届十大黔酒大师、中国酱香酒酿造大师、中国白酒“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曾任贵州醇酒业执行总裁、贵州茅台集团顾问、贵州岩博酒业人民小酒销售公司总经理。

肖进春在酒业深耕三十余年,久经市场的磨炼,成绩斐然,早已成为享誉一方的白酒大师。如今的他毅然投身于“酱香酒庄”的孵化和“酒庄标准级”产品体系的建立,规范环保、文化传承。以自我约束,推动中国酒庄文化走向精品化、高端化…

——酩阅

文、整理:酩阅团队
酩阅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xi910209

酩阅ID:mingyue-cn

中国白酒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期,暂时的调整往往意味着新转折的萌芽。向东?向西?向好?向坏?时代向未来,飘逸着千年酒文化醇香的中国白酒将向何方?

其中有一点是业界公认,近年中国白酒总产量呈连年下降趋势,中国消费形态向“高”转移是必然之势,中国白酒行业面临“由量到质”的消费转变,“喝好点”成为主流消费心理。

何为好酒?好酒最后追求的落点是什么?

酒业老兵、黔酒大师肖进春锚定了一条相对新的航向:精品酒庄和酒庄标准级酱酒,向品味时代而去。在匠心品质的基础之上,赋以文化价值与品味属性,用美酒酿造“新中式美好生活”。悟得酒中的本质,道法自然,走一条“小、精、特、美”之路。

浮沉三十年、荣誉等身的肖进春,在共创了一个黔酒腾飞的时代之后,在天命之年,也将向着自己的理想而去,为中国酒文化的传承丰富,再尽一把力…



始终亲和的笑容、智慧的气度、沙哑的嗓音,是肖进春的人物特质。

这是三十余年酒业生涯在他身上的演变。自中华第一醇——贵州醇开始进入酒业,将前半生尽皆付于这个酒业初梦之地。功成身退后,受到茅台集团赏识,曾担任保健酒公司顾问;后来在岩博酒业余留芬的邀请下,担任过人民小酒销售公司总经理,去助力大山里的梦想。然而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份中国酒文化的事业,正待萌芽…

肖进春的事业经历百转千回,颇为丰富。市场烈火淬炼出了他的金睛,非凡的市场洞见与掌控力。从贵州起始,遍目全国酒业,他对酒文化的认知、热忱终成酒业情怀。

他壮阔的事业酿就对行业远超常人的认知,也酿成一份对酒业的担当与情怀。无论何时,他总是将自己的目光置于行业之上,所作所为既要源于本心,更要利于酒业。

2023年,肖进春终于循着本心,再次出发,开始做起了酒庄酒——听道。那份潜藏的关于酒文化的梦想开始绽放。于人文美与自然美的交融之处、白酒文化的栖息地,他打造出首款酒庄标准级酱香酒,向着一片新的天地迈步。




 

行业老兵肖进春:悟酒三十年

 尽付半生于贵州醇的他,将开启新的征程… 
»» »»

肖进春,无疑是一个洞悉酒业本质的“老兵”。

自1992年踏入酒业后,他就在酒业躬耕了30年。与市场化发展同时而起,他见证了那个群英荟萃、市场硝烟不断的时代。大浪淘沙,浪花淘尽英雄,在纷扰杂乱的事务中,肖进春从一个稚嫩的酒业少年,成长为了有着大格局、大思维的酒业大师。

岁月催人老,但同时也让那些在岁月长河中争流的人,一步步悟到真理,向着本质而去。

肖进春的故事,起始于中华第一醇——贵州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彼时的贵州醇酒厂厂长鄢文松敏锐的意识到:酒厂要走出困境获得大的发展,必须在新产品上下功夫,而新产品开发应该按照白酒低度化这一思路去走。

因此,1983年,突破市面上38度极限,一款35度的浓香型低度白酒诞生。也正是这一款突破性的新品“贵州醇”开创了中国白酒低度潮流的先河。贵州醇在后来也被列为贵州酒业的“八大金刚”,享有“北有茅台酒,南有贵州醇”的美誉,产品风靡全国,远销东南亚地区。

十年之后,贵州醇迎来了刚刚大学毕业的肖进春。

那个年代的大学生,还是高知高能的代表,对于肖进春,贵州醇也颇为重视。在厂中从事了一段时间的文书工作后,肖进春意识到了既决心真正了解白酒行业,必不可以纸上谈兵。于是他深入到酒业最基层,成为了一个业务员。

市场的光阴最是磨人。肖进春几乎将自己的青葱岁月都留影在了贵州醇,正赶上白酒蓬勃发展的中期,在市场的奔波中也能真切的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在街头巷道、在酒窖酒桌上,肖进春开始慢慢领悟了手中这杯“神奇之水”…

短短一年后,肖进春就被提拔晋升为片区经理。他头脑灵活,大小事务上手极快,业务成绩也非常出色,凭借认真严谨的处事态度,他也进一步升任全国市场总监。

从兴义到全国,贵州醇数亿销售市场的管理一步步交到了肖进春的手中。


△ 贵州醇酒厂风景区


那时正有一个小插曲:贵州醇与茅台酒厂八年的商标纠纷。

由于在市场发展初期,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消费者认知、种种时代因素的影响,最终演变成了两个酒厂商标的纠纷。双方打了持续八年的官司。最终肖进春作为厂长鄢文松的左右手,以谈判代表的身份与茅台实现了和解。

“ 整个过程,我见证了贵州酒业发展的历史。知识产权的普及,各大酒种的演变,国企、政府、市场三者的协商,各种的时代的博弈,我觉得是蛮有意思的。 

历史的纷争,有时候无分对错。是市场发展所必经的碰撞,然后逐步规范,逐步成熟。今日中国商业的成熟体系,也是在数十年市场经济发展中慢慢总结出来的。肖进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来,在自身的努力之下,也成为了贵州醇的执棋人之一。

并且,或许也正是这段经历让茅台集团方面看见了他的才能,埋下伏笔,之后才有了聘请他成为顾问的意愿。

2012年,在肖进春的牵线下,维维股份以7个亿的总价收购了贵州醇酒厂,完成贵州醇的改制。在新的班底操持下,贵州醇也迎来了新的发展路径。

在改制之后,肖进春受到茅台集团的聘请,曾为茅台集团旗下保健酒业进行战略规划,通过一系列举措,肖进春也参与、见证了茅台保健酒业从百万到亿级的跨越式增长。

2017年7月,肖进春重回贵州醇酒业,出任执行总裁,为贵州醇带来新的改变。

贵州醇酒厂提出“生态经济”的理念,建设庄园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后,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厂内建成的奇香园风景区通过AA认证,成为贵州省唯一的生态工业旅游示范区。优美的自然环境也荣获2017年“中国酒业十年最美酒厂”的称号。

肖进春还推动了贵州醇酒业浓香“贵州醇”和酱香“纯粹”并行的双品牌战略,主张白酒新文化运动。其中,贵州醇“纯粹庄龄酒20年”更是拿下第19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奖赛(简称CMB大奖赛)的大金奖。该赛事是世界三大顶级赛事之一并且享有“酒届奥斯卡”之称。


△ 肖进春领取大金奖现场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纵使并行了近三十年的光阴,也难以预料分离。2020年,肖进春卸下了贵州醇的重担,开始内视自身的爱好与积淀,做起了自己下半生的事业。

没有必然,甚至没有遗憾,向上的路2020年,肖进春卸下了贵州醇的重担,曲折蜿蜒。或许酒业人的宿命就是不断的奔波、开创,肖进春也有了新的方向…

在贵州这片酱酒起源地,绝不只有闻名华夏的茅台、贵州醇等名酒,还有一些小而美的酒庄在酿着自己山河而生的美酒,品质绝佳,却受阻于大山等环境因素,名声难显。

肖进春在多年的市场奔波中注意到了这些酒企,喝过了那些藏在深山不知名的美酒,他突然意识到了,自己也许有责任、有义务去助力助力这些酒业的出山梦想。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肖进春与岩博村党委书记、贵州岩博酒业董事长余留芬相识,这位肩扛着一个村人民幸福生活的酒业企业家,正以新时代女性的坚韧与拼搏,在福泽着一方人民,在“以人民的名义”做着一款人民小酒。(详见《酩人》文章:“醉美村支书”余留芬,用一瓶人民小酒服务着人民…


△ 肖进春与岩博酒业董事长余留芬、贵州醇总工封家文

也许是余留芬对肖进春其人的尊崇,也许是肖进春感动于余留芬的奉献。2020年,在余留芬的邀请下,肖进春出任了贵州岩博酒业人民小酒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岩博酒业的一年多时间,肖进春没有一刻停歇。无论是受人之托还是为了一方百姓,肖进春都尽付所学,完善了岩博酒业的品牌规划。

通过紧扣“人民小酒”的文化IP,紧扣时代脉搏,以做“文化自信”的酒业新文化产品为指引。在产品上,人民小酒聚焦四大爆款“经典”、“幸福”、“品藏”、“盛世”,构成人民小酒的产品矩阵。

和岩博酒业的并行是短程的,帮助岩博酒业建立了基本的销售体系,并通过自身的关系打通了销售市场后,肖进春尚未等到胜利的成果,就退身而去。过了知天命年岁的他,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不过,肖进春依然以顾问的身份,不断助力着岩博酒业,助力着岩博村的人民蓬勃向上。


从岩博酒业离开之后,肖进春雄心未已:中国白酒浩瀚广博的酒文化,如今所倡行的依然仅是冰山一角,通过一款产品,通过一味美酒,如何开创一种文化,是肖进春在阅尽千帆后,一个新的征途。

立足贵州,肖进春开始遍寻茅台镇的美酒,几乎走遍大大小小所有酒厂,经过全方位的考察,肖进春看到了那个“在方寸之间再造乾坤”的小而美酒庄:億度酒庄。(详见《酩人》文章:“时间的朋友”李奕成,一个极致的匠人。

他称,从工艺、品质到酒庄,真真正正像億度酒庄这样匠心的企业,极少,罕有。于是,他联合億度酒庄庄主李奕成,以匠心之酒,合道韵文化,打造了一款新品酒庄酒——听道,开启了他五十的酒业天命征途。



扎根于滔滔不绝的赤水河畔,目光始终立足于行业的高度,匠心与雄心同在,品牌与文化并行。肖进春的酒业生涯尚未止步,前路依旧迢迢…



 

“保守派”:传统工艺的坚守者。

 白酒的发展,一定指向“品味时代” 
»» »»

中国白酒工艺传承源远流长,时至今日,白酒酿造技艺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不少新兴酒类以新颖的特色赢得了众多的关注,甚至被视为未来风向之一。

不过,肖进春在酿酒技艺上一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保守派”。以酱酒为例,他坚持酿造酱酒要源自茅台镇7.5平方公里核心产区,遵循古法工艺、手工匠酿而成。用颗粒饱满的小红缨子糯高粱酿纯粮坤沙,以五年时光造化而成美酒珍品。

或许当年也正是这样对于传统工艺的坚守,才让肖进春获得了首届“黔酒大师”的荣誉称号。


△ 当时的慕得贵副省长为肖进春颁发“黔酒大师”

甚至早在二十年前,尚且年少的肖进春就一直秉持着这份坚守。那个时候,低度酒在市场上风靡一时,以“新时代”的噱头,致使无数酒企纷纷入场,甚至不少名酒厂家也斥巨资研发。在轰轰烈烈的风潮之中。彼时时任贵州醇酒业销售市场总监的肖进春,却并不看好它的未来。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 新工艺低度白酒,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因为低度酒失去了中国粮食酒的厚重纯粹。若是不断降度下去,白酒失去了特色,与啤酒、果酒无异。低度酒,是一个饮品,将年轻人引入真正白酒世界一座过渡桥。 


我们俯观行业,总会在时代变更之时有一些彷徨。随着市场的升级,消费的多样性爆发以来,白酒这个“老古董”是否还会被新时代人们所接受,是在行业里论证了数年的命题。

因此涌现了一系列白酒需要改革的说法,并有不少的酒企付诸行动,甚而在市场上着实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肖进春的内心却从不为之所动,他坚信着:白酒这个传统文化的精粹,一定还将以最传统的方式继续传承下去。

传统并非意味着落后,千年未变,也许就是世间之本质。

白酒泰斗梁邦昌、季克良,甚至是“外行人”马云,都曾有过相似的说法:年轻人不喝传统白酒不用急,等到了一定年龄自然就喝了。



在专访过程中,肖进春还分享了他对于如今甚嚣尘上的“科技酱香”的看法。

“ 如今酱酒中有一种说法,叫科技酱香。通过成分分析、科学配比,来用科技武器调配白酒的香型特色。这种“科技酱香”在一些地方得到了一些认同。但是它依然是个新兴的产物,放两年之后,酒质会不会有变化?香味会不会变?都尚待时间的检验… 

所谓的“保守派”肖进春其实并不抗拒变化,他本身也是一个改革者、创变者,在不断革新白酒行业的技战法。他的所谓保守,实际是一种客观视角的选择:酒由天人共酿而出,个中的奇妙变化,无法以现有的科学实现复刻。

新的路径要走,但在尚未取得卓绝成果的时候,坚守已被千年岁月验证的古法,就是肖进春的选择。不做噱头、不玩概念,着重于结果、着重于酒。

“ 从敬酒、斗酒、喝量的时代,到品酒、玩酒、藏酒的时代,之后随着发展,一定是品味的时代。 

品味,是物象与精神的共融,亦即品质与文化的共融。

白酒行业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依托于经济基建的完善,在酿造、市场等内外端口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从野蛮发展,到“品质为王”的时代,再到即将完成演变的重文化、重体验的“品味时代”,这是一个行业良性发展的结果。

“ 品味时代,在品质之上,消费者将对白酒提出更多的感官要求和文化要求。酒体的创新一定是朝着高品位前进,在这个时候,我们更要坚守传统品味,致力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大家喝好一点、喝得有意义一点… 



 

倡导:白酒新文化运动

 要找到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和场景在哪里 
»» »»

肖进春在酒业多方的摸索总结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经年累月的沉浮后,层层深入,通过文化将这些思考落到实处,凝结为思想精华,终硕果累累。

早在贵州醇任执行总裁时,肖进春便提出要利用“文化驱动”来给企业、品牌和产品赋能创新,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在岩博酒业任销售公司总经理时,他表示要紧扣“人民小酒”的文化IP和时代脉搏,做“文化自信”的酒业新文化产品;在参加的各种活动会议中,他也多次分享了对白酒文化的理解。


肖进春对白酒文化的重视,站在时代前列,也是业内“白酒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

“ 白酒市场竞争的领域,从产品品类到营销,再到标准之争,最后会回归到文化竞争。所有人都有意识到,文化讲起来很空,做起来很乱。 

但是,肖进春强调文化并没这么复杂,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中国的白酒文化如果过于复杂,反而会重蹈国际孔子学院的覆辙,叫好难叫座。

白酒新文化并不是概念,而是切切实实落地的消费、品鉴文化,说简单点,就是发现白酒之美。欲扬白酒之美,必知其美之所在,必酿其美之精华。



“ 我一直觉得,要找到酒文化的起源和场景在哪?就在中餐餐桌上,因此中国酒走向是必须先研究中国菜走向。 

人们围坐在一起,一盘中国菜、一碗米饭,足以唤起一杯美酒表达就餐这种仪式感的真实欲望。在中国就餐的仪式感有两种:一种是满足身体对物质的需要;另一种则是满足心理对情感的需要。这便是酒文化的核心。

听起来玄乎,但其实很接地气,说到底就是“喝酒就菜”,为的就是一个味儿,而这个味儿就是对酒味的一次放大与深刻理解。

从此出发,肖进春总结到白酒新文化有一面旗帜,两种文化:旗帜正是“中国菜配中国酒”;文化则是从中外酒的异同中衍生而来的共性和个性。

“ 中国人用筷子,共享一桌菜肴,交流,围餐。先干为敬,我喝了,你放心,暗含着化敌为友的意思。中国的酒,成为了一种社交酒,最后演变成了一种礼仪,“无酒不成席”。其背后是,人之初性本善的中国哲学,带来了人们交往的信任与共享文化。

 而西方人在餐饮时有不同的纪律,分餐次,用刀叉,你喝你的,我吃我的。所以他们习惯于酒吧自嗨的文化,饮用方式强调个性与体验。

再深入一些,为什么中外流行的酒口感差异如此之大?


白酒99%是佐餐酒,人们吃中餐,可以一口肉,一口菜,一口酒,慢慢喝,因此中国白酒浓烈,本味重。西餐多数时候只有一个盘子,人们用大杯子饮酒,而在酒吧,习惯于直饮,所以西方多用葡萄等水果酿酒,四十多度的酒都算得上浓烈。



求知必得其源,肖进春认为,若是不抓住白酒这些的根脉和起源,所有的酒文化都会是轻飘飘的,落不到实处。

例如,肖进春判断:中国白酒以鸡尾酒的全新形式进入酒吧。这只是一种方式,不会成为一种酒业方向,更成不了大势。当中餐能够通行全世界的时候,才是白酒真正实现国际化的时候。

“ 品牌、品味、品鉴”这三个文化,都应该融入餐饮文化之中。中国白酒饮用方式、饮用场景和对饮酒适应性的创新需求才是白酒发展的大势。 



 

遍寻酒庄,觅得“听道”。

 人生的下半程,将从这里开始… 
»» »»

7月12日,中国首款“酒庄标准级”酱香推荐产品——听道正式上线。它定位于“中式轻奢,文化酱香”,产于茅台镇7传统酱香老核心产区“文化酒庄”示范点,愿景是“聆听传统文化,传承中国酒道”。



他们这样表达自己:我们要的不只是“酱酒”,要的是“好酒”的酿造过程,我们要的不只是“好酒”,还要的是“好友”的认同,我们要的不光是好酒和好友,还要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正是肖进春所求的独白。听从自己初心,喜欢的就是自己的道,遂成听道之名。

贵州酒厂里面有两类酒厂,一类叫品牌酒厂,另外一类叫贴牌作坊。肖进春的听道偏偏走的是还未有的第三条,将酒庄做成品牌。

“ 酒庄,是行业近两年内高频词汇。各地的协会也在致力于推动标准确立。酒庄不只是生产工艺的概念,规模的概念,也不能是一个工业标准,酒庄更多的表现为文化价值、品控体系,还有独特的经营理念。 

国外的酒庄为什么能够穿越时间的周期,传承百年之久?关键就在价值和之后的信任。肖进春为酒庄打造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称之为叫“小、精、特、美”。

“ 酒庄和工厂、作坊的区别,就在于逆工业化、个性化、精品化这三大特征 

规模可以小,酒质一定精,酒庄有特色,自然天成美。



听道“酒庄级标准”即完全按照茅台传统的严格按照“12987”传统大曲酱香坤沙工艺进行酿造,也就是需要历经一年的基本酿造周期,从重阳下沙(第一次投料)到第二年八月份丢糟,历经春夏秋冬;在此期间经过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是中国白酒行业最为复杂的酿酒工艺。才能酿造出一瓶瓶醇厚馥郁的酱香白酒,历经五年存储勾调最终装瓶。

听道酱香酒坚持并实施的“酒庄标准级”是仁怀酱香酒庄等级酒最为严格的品控标准,同时也是贵州酒文化研究会协会参考国际顶级酒庄经营管理模式并拟推荐执行的贵州顶级酒庄酒评定的参考标准。

在精心打造价值之外,肖进春也为听道酒业立下了“四定要求”,“以品定产,以产定量,以量定销,以销定价”

“ 以品定产,做什么品质就定什么工艺。以产定量,工艺决定了产量。以量定销,生产多少就销售多少。以售定价,以销售量来决定价格。 

四定理论,正是脱胎于肖进春在茅台做顾问时期的经营思考。茅台价值两万亿,那他们就每年生产多少存多少和卖多少,都有严格规定,最后交给市场,以市场销售需求定价。客观上形成了长期的产品稀缺,供不应求的局面,便成功让市场自己构建了价值体系。



一瓶茅台酒,让茅台镇成为了“中国白酒的波尔多”,也让酱香酒成为了“好酒”的代表。如今的肖进春想用很中国的方式来酿一瓶好酒、喝一杯好酒,让更多人过上“有点品质,有点品味”的生活,让酒庄酒在中国酒业遍地开花。



 

五十知命:再做一个有品位的事业。

 中国白酒,永远不只有一条路 
»» »»

人生,是一个不断醒悟与成熟的过程。有些感悟,唯有经历过了才会明白;有些道理,没有一定阅历难以理解。

正如古人所说:“五十而知天命”。肖进春历经世事沉浮,尝遍人情冷暖,已来到自己的天命之年,知晓了人生的真义:做有品位的事业,圆一个自己的酒业梦。

但是肖进春的酒业梦并不是去追求一个所谓的“大”。在他看来,中国酒厂发展历史类似打怪升级,一定要从一个店,一条街到一座城,再从县城到省城,从省份到国家。似乎所有的酒厂都是如此。



产量提上,广告铺天盖地,销售团队跑满地,那就能卖得好。但那是时代的故事。在改革开放伊始,市场一片空白才会出现的现象。

如果现在贵州酒企都在拼规模,拼产量,拼市场占有率,将会重复过去川酒经历过的困局。销量好,不断扩产,降本增效,贴牌甚至对基酒的成本拼命压榨。品质的下滑,最后导致市场的认可度下降,失去市场份额。

在肖进春看来,立足于贵州,必须把握住最大的优势,酱酒以及酿出酱酒的贵州好山好水。将天然美酒与自然生态结合,肖进春将他的酒业安放在酒庄之中,酿一杯有价值的美酒,造一片有价值的酒庄,寻一批有价值的人群。

“ 联合潜心酿酒,匠心传承的人和企业,挖掘出美酒的价值。通过打造酒庄标准级,我构建的是一个价值体系。 


酒庄代表一种精品文化、个性文化、多元文化。中国的白酒,永远不会只有一条路。无意于与其他酒庄竞争,肖进春希望看见的是更丰富,更多元的酒业未来。

或许肖进春寻到的天命事业,也将成为贵州酱酒引领中国酒业中小酒企转型升级的未来风口。


△ 《酩人》专访留影:肖进春、付木强


— 挥毫一片江湖 · 留墨一代传奇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于酒业江湖,从来不缺的就是能人志士,也正是这些人在过去数十年的时间闯出了中国酒业这片浩瀚之地。江湖有恩怨情仇,江湖也有传奇不熄,江湖留下了数不清的故事,我们希望在写尽这片江湖之后,能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传奇永不熄。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唯有岁月能酿出好酒,也唯有岁月锻造出一位对行业有着深切思考和认知的酒业人。在天命之年,遍寻茅台美酒之后,肖进春决心倾注心血,创酒庄标准级酱香酒,为酒业踏出一条新路。

酿一瓶好酒、喝一杯好酒、聚一群好友…《酩人》预祝肖进春总的事业一片坦途。


— 下期预告 —


五星帽、中山装,总是带着亲切和蔼的笑容

时刻透露出的质朴、谦和、睿智

让他将自己也作成了一个IP,冠以“司令”之名

立身于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元代烧酒窖池

自他到来,从销路不畅,到一酒难求

铸就“中国最贵光瓶酒”

他也被誉为酒业“沉浸式体验”第一人

爱才的“白酒教父”吴向东曾为他开出三亿身价

他正在逐渐活成一个传奇…

他是谁?下期见

PREVIOUS CHARACTER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