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后中国遣返日侨日俘述略

 A松毛岭634高地 2023-11-14 发布于山东

一、中国战区日侨日俘遣返概况二战结束后,滞留在中国战区有日侨200多万人、日俘194万人。根据《波茨坦公告》第9条规定:“日本军队,在完全解除武装以后,将被允许返其家乡,得有和平及生产、生活之机会。”1945年10月25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召开遣送中国战区日人返国联合会议,会议规定中国战区的日侨日俘的遣返应按照先关内后关外、分期分批,由中国政府负责陆路向港口集中与输送,美军组织船只负责海上输送的办法施行。1945年10月20日,天津首批遣返回国的日本侨民3400人,由塘沽乘船返回日本。自此,中国战区大规模的日侨日俘遣返工作正式开始。此后,散居在中国各地的日侨日俘开始陆续从广州、上海、青岛、烟台、大沽口及秦皇岛等港口被遣送回国。中国战区日侨日俘的遣返运输工作非常繁重。其中,以上海、华北和台湾尤为繁重。1946年1月5日“中美联合遣送日人会议”公布的数字显示,上海待遣返的日侨日俘人数为759 250人,华北待遣返的日侨日俘人数为432 300人,台湾待遣返的日侨日俘人数为492 000人。1946年春,中美双方再次召开会议,对1945年的谴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讨,决定减少日侨日俘的行李,增加运输能力,加快遣返速度。经过这次调整,中国战区的遣返速度大大加快。到1946年4月中旬,已遣返近80%的日侨日俘。到6月底,中国战区(东北地区除外) 78.4万多名日侨,128.5万多名日俘,另有韩国侨、俘6.5万多人,全部遣返回国。遣返任务最为繁重是东北地区,由于东北地区的日侨日俘人数多、局势复杂等原因,致使东北的遣返工作到1949年才告一段落。二、东北日侨日俘大遣返早在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就把向中国东北移民作为日本的“七大国策”之一。日本政府战后公布的数字表明,日本战败投降时,滞留在中国东北(包括内蒙古东部地区,河北省承德地区)的日侨和日本军人达237.4万人,占海外日人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东北日侨日俘大遣返是中国战区日侨日俘遣返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天津、青岛、连云港等地日侨日俘的遣返工作基本结束后,东北日侨日俘遣返被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中、美、苏三方共同组织领导下,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从1945年到1949年,东北百万日侨日俘从辽宁的葫芦岛、安东(今丹东)、大连地区陆续遣返回国。1.中、美、苏三国四方达成协议当时东北的政治格局基本划分为三个区域,即苏联军队占领下的苏管区,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控制下的解放区,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国统区。这时候,东北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就是如何安置日侨日俘。1946年1月7日,在由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国民党代表张群,美国代表马歇尔组成的三人小组会议上,商定了有关遣返东北日侨的总体步骤。会议决定从1946年4月起,开始进行全面遣返滞留在中国东北的日侨日俘的工作。根据部署,国共两党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成立东北行辕日侨日俘管理处和东北民主联军遣送日人办事处,并在各市县设立日侨日俘管理所。为了能将日侨日俘顺利地遣返回国,1946年6月6日,蒋介石和周恩来分别代表国共两党,发表关于东北停战的声明,为国共合作遣返东北百万日侨日俘铺平了道路。2.国民党控制区的日侨日俘遣返国民党东北行辕日侨日俘管理处成立后,为了保证东北日侨日俘遣返工作的顺利实施,制定了《国民党东北行辕日侨日俘管理处遣送日侨计划》。划定了分别以锦州、沈阳、四平、长春、营口为中心的五个地区;设置待运集中营。在做出上述安排后,国民党东北行辕日侨日俘管理处即通知分散于边远地区的日侨向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吉林、抚顺、鞍山等地集中待遣。至1946年4月,在东北各地待遣的日侨人数如下表: 以上共计约145万日侨日俘,根据部署除安东(今丹东)和大连的日侨日俘由民主联军和苏军遣返外,其余全部经葫芦岛遣返回国。1946年5月7日上午,两艘装载着2489名日侨的美国自由轮驶离了葫芦岛港。他们作为第一批遣返归国的“引扬人”,从这里迈出他们归国还乡的第一步。据统计,自1946年5月7日至12月31日,仅半年时间里,经葫芦岛港遣返回国的日侨日俘共158批,共计1 017 549人(其中日俘16 607人);1947年6月25日至10月25日,国民党控制区内留用日侨经葫芦岛港遣返12批,计29 627人;1948年6月4日至9月20日,3 871名日侨日俘经葫芦岛登船回国。至此,葫芦岛日侨日俘遣返工作结束。三年中经葫芦岛遣返的日侨日俘总数达1 051 047人,史称“葫芦岛百万日侨日俘大遣返”。3.中共控制区日侨日俘的遣返1946年7月25日,民主联军代表团乘专机从哈尔滨飞抵沈阳,就遣返共产党控制区日侨日俘问题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磋商。双方在确认于7月1日达成的《遣送东北中共管制区日人之协定书》前提下,对日侨日俘交接

地点、遣返人数、所需经费、交接人员等达成协议。8月20日,松花江以北中共地区的日侨日俘正式开始遣返。8月27日,吉林省政府和吉林军区对吉东地区的日侨日俘遣返工作认真进行部署,并下达联合命令,对遣返日侨日俘具体工做出详细的安排。至9月下旬,中共控制区除部分留用日侨外,全部遣返完毕。1946年9月29日《东北日报》称:“北满地区遣侨全部结束,共遣走日人182 222人。”4.苏军负责组织的日侨日俘遣返滞留在大连的日侨日俘,由苏联驻军负责组织实施遣返,于1946年12日开始,至1949年9月结束,共分四期,总计20余万人。苏军组织遣返日侨日俘概况如下表:三、中国人民对日侨日俘的人道主义援助战后的中国到处百孔千疮、哀鸿遍野,这些都是日本侵略者一手造成的。然而,中国人民不仅没有报复和虐待滞留在中国的日侨日俘,还按照优待战俘和侨民的国际准则,无私地张开双臂接纳了敌国百万的侨民。特别是东北地区,这里曾经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无情地践踏,却在自己还是遍身疮痍的情况下,给予被遣返日侨日俘以人道主义援助,并让他们踏上归国之路。为遣返日侨日俘,中国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调拨了绝大部分水陆交通工具,将一批批日侨日俘平安地送归故国。在遣返工作中,仅火车车皮就用了13 441辆。据国民党东北行辕日侨日俘管理处运送日侨日俘记录记载,仅1948年6月4日至9日,从沈阳向葫芦岛空运2501名日侨,就动用了飞机50架次。对于有伤病的日侨日俘还派专门的医疗人员护送,在待遣人员聚集的地方还专门设立医院,甚至还为日侨日俘办了报纸。在葫芦岛,自遣返开始后,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日侨日俘被运到这里的集中营待遣。当时入境待遣的日侨日俘在葫芦岛停留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乃至半年不等。停留葫芦岛期间,日侨日俘所需物品由当地人民供给。集中营里发生霍乱,善良的葫芦岛人民给日侨中的小孩和老人让出热坑,还为有病的日侨送水送饭。正是由于葫芦岛人的如此仗义之举,很多归国日侨才把葫芦岛视为他们的再生之地,称葫芦岛是他们一生中最为难忘的地方。在日本人编撰的《满洲国史》中有这样的记载:“战争后期,生活必需物资紧张,强制出劳工,强制缴农产品,中国人对满洲国,进而对日本人的反感情绪不断增长一事乃是事实……但是,并没有因此发生由于战争结束,一举勃发共产革命,或者对日本人进行民族报复的事情。倒是各地的中国人、朋友们,同情日本人的悲惨处境,救济危难,庇护以安全,或者主动给以生活上的帮助的事例层出不穷。” 中国对日侨日俘的大遣返,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遣送人数最多的人道主义遣返奇迹。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与人为善、宽宏大量的民族性格和履行人道主义义务的国际准则。牢记历史,展望未来,让我们牢记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这同时也是日本国民不应该忘记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