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业专刊丨《星际未来学破障》三元九运的探索-中

 星际人类设计 2023-11-14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前言

一篇,致远先生为大家初步探讨了【三元九运】:包括历史学天文科学来探讨三元九运的起源,此篇我们继续分享~

专业专刊丨《星际未来学破障》三元九运的探索-上

图片
By-致远先生 Eric
图片
图片

三元九运

图片
图片

图片

《宋史·志·卷五十二》里的一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巧妙地展现了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在缺少先进观测工具的情况下,如何依赖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对事物相关性的敏锐观察,有时竟能挖掘出超越当时文明层次的知识。

这不仅是对古人智慧的一种赞扬,也反映了他们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达到了惊人的学术高度。

而,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学者在尊重古人智慧的同时,有时也会陷入盲目崇拜,而不加选择地全盘接受,忽略了知识探求中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这种态度有时可能会阻碍新知识的吸收与进步。

以在当代信息丰富的时代为例:虽然许多从事玄学研究的学者都有涉猎天文学,但是除了易学泰斗黄家骋博士之外,很少有人勇于指出现今木星与生肖对应关系中存在的不一致性。 

每年,不少玄学家依然热衷于发表关于生肖运程和姻缘的预测,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感到无奈和遗憾。

下来,我们开始从的角度进行分析。 

「元」字在中国古代历法的时间中,代表与12个岁星纪年之最短循环周期或回归年数的单位。关于「元运」,各学派有不同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1. 最基本的解释源于黄河流域的谚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将干支纪年的60甲子前30年划为上元,后30年划为下元,而中元则不计入年份。

这种将时间简单二分的方式,因为缺乏细致的划分和代表性,所以逐渐被人们淡忘,成为我们以为的谚语而继续流传,用来比喻时运的变化和无常。

2. 第二种解释在结构上与第一种类似,但它将180年的周期细分,其中中间的20年被定义为中元,进一步细分为前10年的河东和后10年的河西,而周期的首尾各80年则分别被称作上元和下元。然而,这种分法因为没有作出进一步的解释,未能在学术上得到广泛认可。

3. 第三种解释相对科学,其基础来自于老子的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西汉的哲学家杨雄参考《易经》中的“二元道理”来编写他的《太玄经》。

在这部著作中,他运用了“天、地、人”这三个要素的三进制思想(分别代表阴性、阳性、中性),来建构他的哲学体系和宇宙观。 然后,他还采纳了刘歆修订的《三统历》,这是一种将夏、商、周三代的历法原则结合起来的历法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每19年有7个闰月,被视为一个小周期,而四个这样的小周期(共计76年)则构成一个大周期。

这种历法一直沿用到元代,《授时历》的推行标志着以二十七个测点进行实际观测并修订历法,从而终结了《三统历》的使用。杨雄的元运理论也逐渐被淘汰,因此在后世并不广为人知。

4. 第四种是最流行的「七彩九星的三元九运」,这一理论通过洛书九宫、后天八卦九宫、北斗七星以及左、右辅星等多种元素,建立了一套时自称「空统一」的堪舆学说。

早期根据先天八卦的卦象的九宫,以阴爻(--)作为6年,阳爻(-)作为9年,这一理论,上元、中元和下元的运程分别为66年、45年和69年,合计180年,称为「大元」。

图片

图片

后来,随着人们对土星和木星的会合周期这一天文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玄学家们发现原先依据洛书九宫及先天八卦卦象来计算年数的方法并不可靠,于是改称每个运程为20年。

为了使60年甲子周期看起来更合理,他们引入了水星的周期,指出其数学上的最小公倍数大约为59年,并试图将其与土星和木星的会合周期结合,创造出所谓的「三星会合」,称之为「正元」,并将上、中、下元各定为60年,合计形成一个大元。

图片

实际的天文学领域,水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仅约88天,相较于土星和木星,其速度显著较快。在59年与60年的差异中,水星能够多完成约四次公转。

然而,玄学家们对于水星的作用解释不够清晰,加之水星大约每三个月就会出现一次视逆行,这使得所谓的三星会合的理论显得更为牵强。观察1921年至2023年近一世纪的天文纪录,并未发现有三星会合的现象,从而推断以20年为一个周期的运算更符合实际的天象。

关于基于三星会合与60甲子周期的关联,这与前文提及的当前木星与生肖对应关系中的不一致性有相似之处。这反映出三元九运的概念也受到传统60甲子历法的影响,导致玄学家们刻意构建了一个将古人的上、中、下元各定为60年的假设,以此来凑齐所谓的「三」元。

当我们进一步观察,木星和土星的会合实际上已在2020年12月出现,与玄学家称2024年作为「9运」的起始年份相差近「3」年多。这段时间足够让木星(俗称太岁)多经过三个生肖或地支。此外,在数学上转换至干支纪年方面,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将公元年份减去「3」,然后分别除以10和12以得到对应的干和支。以2023年为例,以数学中的「模运算」(Modulus Operation)的计算如下:

2023−3=2020

2020 mod 10=0,对应到第10干,即癸。

2020 mod 12=4,对应到第4支,即卯。

公元2023年,即癸卯年(兔年),在60甲子纪年法中排在第40位。这显示出在干支纪年法的数字排列中,真实的天体运动与干支的转换都相差3年,恰好也符合每20年为一个周期的数学规律。

然而,传统玄学在设定20年为一个周期的运程时,虽然考虑到了12地支与12生肖的对应,但这种对应主要是基于学术字面和历法,而非基于对真实天体运动来进行精确预测和分析,揭示了传统玄学在解读和运用天文现象方面的侷限。

从现代天文学的角度来看,生肖与木星的对应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会按照立春作为起点进行配对,而是随着天体的自然运动而变化,一般来说,木星在一年之内会经过两个生肖的位置。在现代科技发达、信息容易获取的时代,与相比玄学家仍然使用固定周期来解释和预测运程的做法,显得过时,并且在不符合当代天文学实际观测亦难以得到精确的分析结果,为人带来显著的帮助。

综合以上的推论,每一个元运的换转理应配合木星与土星的会合才符合正确的玄学核心与科学精神。

下来,让我们来聆听黄博士对「三元九运」的见解,他拥有超过半世纪的玄学和风水研究经验。

《易经・系辞上》中记载:

「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以及「干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

这些话透露了古人对于宇宙万物阴阳变化的深刻理解,而风水学正是基于易学原则的具体应用。

从下面的24节气与先天八卦图可以看出,这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天文学原理所绘制,其中「干」象征夏季的「日长夜短」,而「坤」则代表冬季的「日短夜长」。

图片

进一步地,黄博士从男性普遍比女性在体格和体能上更为强壮的现实出发,结合元代名医朱丹溪的临床经验,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元作为循环开始的阴道周期,应该比下元的阳道时间短。

图片

黄博士再以明末清初地理风水学家蒋大鸿在《地理辨正疏》的青囊序中的观点,即「龙分两片阴阳取」,意味着风水上「龙气」所携带的「运」和「气」源自阴阳两部分。

因此,黄博士认为:将上元定为80年,下元定为100年,并将中元归属于下元是最为合理的划分方式。

对于上述有关上、中、下元,合为三元,各家不同的说法,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一个答案。

下期,我们再谈论古代中国为何对「三」这一数字有着特殊的意义,谢谢耐心阅读。

By:致远先生 Eric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