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十一章,从有到无,多种观点引出的结论,天生我材必有用!

 是阿隆啊 2023-11-14 发布于山东

大家好,我是爱读书的汪先生,沉迷看书不能自拔,今天刚翻完了一本杂书,我们继续来说一说《道德经》,不管是人生境界还是管理方式,个人修行了解自然规律,这都是必读的一本书,万物皆是道的化身,什么事也可以按照规律来寻找本质,今天我们继续讲《道德经》第十一章,从有到无,多种观点引出的结论,天生我材必有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这句话呢,别看字挺难认的,其实意思好理解,大家都骑过自行车,自行车轮子有那个车条,三十个那个细车条组成的车轱辘中央有一个轴,那个轴就是毂(gu),无是无形之物是它的作用,有是有型的物体,就是这个车轱辘,正是因为有这个车轱辘,才会放大一些有车,可以驾驶载人的这个用处。

我们深入了解一下,举个例子, 在这个车子中,车条是不是最小的东西啊,车轱辘包容它,自行车包容车轱辘,一个由小到大地被包容的一个形体。一个车条,一个车轱辘是不是都不能去行使这个自行车的用途,而这个用途就是由这个车轱辘和一些其他的零件所组成的啊,没有车条不行,没有车轱辘等等也不行。通过这个“有”,这个实体的东西,组成的车之用。用就是利用呗,而这个利用拆字可以解释,是拿镰刀把禾、稻谷去收割,就是通过这个镰刀取得稻谷,这个车条取得自行车。通过小的东西,影响扩大得到大的东西,为之所用。

同样我们反向去思考一下,因为这个小的东西,所以大的东西才会被组成才能使用,同样是不是只有这个小的东西,在大的包容下它才能被使用,发挥出它的作用。在举个例子,最近这两天听郭德纲老师的相声比较多,岳云鹏对于德云社,是不是就像一个车条一样的啊,不是说这个人是组成的一个零件怎么样,我们举个例子哈~而德云社是不是就是这个运行的车子。而岳云鹏只有在这个平台上面,他才能发挥他最大的作用,才能继续行驶,反之,如果没有这个平台,用不着这个车条,那么他就是一根钢筋呢。对不对,我也是岳云鹏的粉丝之一,别有杠精来打我哈~我们继续向下说。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埴就是黏土,埏就是土坯,烧制的陶器大家都用过,陶土组成这个坯子,不管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样式的,都是这个陶土所组成的,这个陶土也不会自然组成,是被人所塑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个有器之用,被当作器皿啊,摆设啊等等用处。牖(you)就是窗户,凿就是开凿呗,就是在房子里面适当的开几个窗户,把它变成一个房子。如果说没有窗户的房子那还是房子吗?那就不是房子了,那是个盒子。

同上面所说,都是一个由小到大的组成,达成车子、器皿、房子的用处,这个可以说是平台,也是一个领域,有小到大的这个过程。上面咱介绍的是从小向大地看,这是一个看法,咱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下。我们看一个车子,一个器皿,是从整体上去看,车子的形状如何,外观怎么样,而不会去盯着一个车条去看。从整体上去了解,这才是这个车子怎么样,同样,我们看人应该也是这样,每个人都会有小瑕疵,如果只盯着这一个瑕疵去看,去定义这个人是失败的,那么其实不是这个人失败,是我们的眼光是失败的。

同样我们在换一个角度,估计很多人要骂我了,我这换来换去想干啥,哈哈哈~大家继续看下去吧。见微知著,从事情的开始就能预知到事情的发展和结束,这个可以当作一个观点,因为是车条组成的车子,它会按照这个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样我们说,如果一个人他总是说话的时候把话题引向自己,夸赞自己等等的这些行为,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组成他的这些小习惯,推断这个人的人品是怎么样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这句话还有多种解释,比如说修行方面,这个以道心为轴就是这个毂,以经脉为为轮等等等等,这里就不多解释了,我们说下一句。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里面就是说的是有和无之间的转化,为什么说是互相转化,而不是通过“有”组成的“无”行使的“利”呢?如果看到这里还有疑问的话,你就在看一遍上面写的。上面还有一个没有提到的,就是这个组成车条的,是不是就是铁啊,说白了,这个东西不做成车条也可以,泥土不做成陶器也可以,而做成这个是不是就是一种创新和使用啊。就是这个有型的东西都有一种可塑性,就像我们人一样,有着无穷的变化的可能,通过这个后天的调整,达到一个一个“无”的状态,发挥它的一个真正作用。

所以,可以引申一个道理就是万事万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天生我材必有用。就算现在的我们一事无成,那么同样代表着我们有着无限的可能。这里就有些鸡汤了,我就不再继续引申下去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有什么看法的,想法的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